博碩士論文 90430017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zh_TW
DC.creator陳石明zh_TW
DC.creatorShih-Ming Chen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3-5-6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3-5-6T07:39:07Z
dc.date.issued2003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90430017
dc.contributor.department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 本研究以台灣的高科技產業裡,透過專業分工的成功經營模式,如台積電(專業晶圓代工業)、威盛電子(專業IC 設計業)、聯強國際(專業資訊通路業)、華碩電腦(專業主機板業),探討專業分工策略的形成所受到的影響因素。 當專業分工廠商累積的核心知識之知識範疇利益,超過廠商的單一價值活動或產品提供的知識規模經濟利益時,專業分工廠商傾向於透過相關多角化,追求企業的永續經營與持續成長,成功地整合電子產業上、中、下流具彈性且產業結構完整的優勢。將企業發展之策略從早期不斷地創新發展以建立製造的核心優勢(製造主導),提昇自有研發與開發產品的能力(設計主導) ,進而掌握消費者需求,領先技術趨勢,創造各種新世代產品(產品主導),企業透過不斷地研究創新及整合不同相關技術,最後達到整合服務(Total Solution Service)之境界。成功地將單一核心製造技術公司提昇為全方位科技服務公司,如鴻海(從單一零件製造商提升為系統組裝廠),廣達(從筆記型電腦ODM,橫跨無線通訊、光電之整合服務大廠) 皆是整合策略的成功模式。研究發現如下: 一、規模經濟利益: 當產業需要追求較大之規模經濟利益時,廠商較傾向選整擇整合策略。 二、知識專精利益: 某一價值活動或產品的提供,所需知識或技術能力,可以造成競爭難以短期內模仿,或移轉的核心競爭力,稱之為知識專精利益,越大時廠商傾向選擇專業分工策略。 三、產業景氣之榮枯: 景氣循環在高點時,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以追求專業分工之利潤。景氣循環低點時,企業採取整合策略,以追求企業之最大利潤。 四、產業合作網路支援與進入的程度: 產業上下游間的結構完整,且進入障礙不高,有助於企業採取整合策略,以達整合服務(Total Solution Service)。 五、核心經營團隊的堅持程度: 經營階層不斷地追求專精的核心技術能力。秉持對專業與技術的投入與承諾,較易採取專業分工策略。 六、產品的生命週期 當產品的生命週期進入成熟期或衰退期時,廠商傾向選擇整合策略建構多角化經營的佈局。 七、領導者特質 企業領導人不應把適度多角化(整合策略)的經營方式視為一種穩定狀態;經理人必須持續不斷地維持兩者的平衡:有時必須緊縮企業專注焦點,有時則須透過企業建立、收購以及其它與多角化經營相關的型態,拓展企業觸角。 八、區域性經濟發展 新近中國大陸市場之興起及兩岸互動關係皆深遠影響企業決策模式,企業深知必須整合兩岸之優勢互補才能利用大陸市場使台灣由OEM/ODM 進而提升至品牌經營層次。 本研究由觀察企業成長是一種規模經濟與範疇經濟利益交替追求的過程,進一步說明來自產業環境的壓力,製造本身除需面對全球經濟大環境的衝擊外,亦需同時對現有產業及潛在競爭對手、客戶及供應商議價能力,及被取代之威脅。此時全球科技產業策略典範的移轉,皆在追求成本、品質及速度之綜效才能滿足客戶的需要,永保企業競爭力。zh_TW
DC.subject高科技產業zh_TW
DC.subject專業分工zh_TW
DC.subject整合策略zh_TW
DC.subject核心能力zh_TW
DC.subject競爭策略zh_TW
DC.title高科技產業專業分工與整合策略之研—以台積電、鴻海、廣達為例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