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431026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企業管理學系在職專班zh_TW
DC.creator黃凌玲zh_TW
DC.creatorLing-Ling Huang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4-1-26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4-1-26T07:39:07Z
dc.date.issued2004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90431026
dc.contributor.department企業管理學系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在學者RAVI DHAR及ITAMAR SIMONSON(2003)的研究指出,當消費者在偏好不確定,而在某些情況下,卻又必須對現有可供選擇的選項做選擇時,會傾向選擇比較容易評估、錯誤及反悔機率較低,但也許不是自己最偏好的選項,以期降低心理的矛盾及不舒服感。相反的,當消費者可遞延其決策,而提供其可規避決策的選項時,對於當初選擇中間方案(爭議性較小及較不會後悔的選項)的消費者,規避選擇將是其另一較偏好的替代方案,也就是說當加入規避決策的選項時,中間方案流失到規避決策選項的比例會較多。 在大部份研究消費者偏好的學術及業界的論文及研究都是與強迫選擇(FORCED CHOICE)有關(例如:參加者只能選擇研究者所提供的產品),但是,實際上,消費者通常都還有一個選擇就是不買目前可供選擇的產品,在強迫選擇的實驗研究設計中,通常都有一隱含的假設就是消費者選擇規避決策的比例會平均來自於原本各個可選擇的選項,其也符合IIA(Independence of Irrelevant Alternatives)的假設,但是,如果這個假設其實是不成立的話,那麼任何立基於這個假設上的實驗研究的結論將會有偏差,並且,當加入規避決策的選項時,將會導致不正確的預測,因此,無論從學術或者是業界的角度來看,了解規避決策選項會如何影響既有的選項是很重要的,這樣的研究也可增進我們預測消費者偏好的能力,而提供更完整而正確的消費者決策行為的預測。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 1. 將消費者依認知需求的高低、模糊容忍度的高低及購買涉入程度的高低加以區分,以了解其在偏好不確定的狀況下,當提供規避決策的選項時,他們在處理內心矛盾及不舒服感時,所下的決策結果有何不同。 2. DHAR 及NOWLIS(1999)曾研究,消費者在強迫選擇(FORCED CHOICE)下面對時間壓力時的因應方式,本研究則針對在強迫選擇及自由選擇(FREE CHOICE)下消費者面對時間壓力時,對其決策行為的影響做探討。 本研究之結果顯示: 1. 高認知需求的消費者,當提供其規避決策的選項時,對原本強迫選擇下的選項沒有顯著的影響,亦即消費者選擇規避決策選項的比例會平均來自於“混合”選項及“中間”選項。 2. 低認知需求的消費者,當提供其規避決策的選項時,對原本強迫選擇下的“中間”選項影響較大,亦即消費者選擇規避決策選項的比例來自於“中間”選項的比例會高過於“混合”選項的比例。 3. 模糊忍容度高的人,當提供其規避決策的選項時,對原本強迫選擇下的選項沒有顯著的影響,亦即消費者選擇規避決策選項的比例會平均來自於“混合”及“中間”選項。 4. 模糊忍容度低的人,當提供其規避決策的選項時,對原本強迫選擇下的中間選項影響較大,亦即消費者選擇規避決策選項的比例來自於“中間”選項的比例會高過於“混合”選項的比例。 5. 購買涉入程度高的消費者,當提供其規避決策的選項時,對原本強迫選擇下的選項沒有顯著的影響,亦即消費者選擇規避決策選項的比例會平均來自於“混合”及“中間”選項。 6. 購買涉入程度低的消費者,當提供其規避決策的選項時,對原本強迫選擇下的“中間”選項影響較大,亦即消費者選擇規避決策選項的比例來自於“中間”選項的比例會高過於“混合”選項的比例。 當消費者在有時間壓力下時,提供其規避決策的選項時,對原本強迫選擇下的混合選項影響較大,亦即消費者選擇規避決策選項的比例來自於“混合”選項的比例會高過於“中間”選項的比例。zh_TW
DC.subject認知需求zh_TW
DC.subject購買涉入程度zh_TW
DC.subject強迫選擇(Forced Choice)zh_TW
DC.subject模糊容忍度zh_TW
DC.subject時間壓力zh_TW
DC.title消費者決策模式之探討-規避決策對消費者選擇之影響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