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欄位 |
值 |
語言 |
DC.contributor | 企業管理學系 | zh_TW |
DC.creator | 林雅淑 | zh_TW |
DC.creator | Ya-Shu Lin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04-6-30T07:39:07Z | |
dc.date.available | 2004-6-30T07:39:07Z | |
dc.date.issued | 2004 | |
dc.identifier.uri | 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91421038 |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企業管理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 國立中央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研究探討我國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權結構是否影響公司的盈餘管理行為。我國上市公司的代理問題迥異於美英等國家,大多數的上市公司是股權是集中的,並且會透過交叉持股與金字塔管理等方式造成控制權與現金流量權的偏離,使得控制股東更有誘因去剝削小股東,來獲取自身利益。高度的控制權讓公司有能力,偏離使公司有誘因去操縱盈餘。本文使用文獻上普遍使用的兩種方式探討股權結構與盈餘管理關係。首先,本研究檢視是否代理問題較嚴重的公司是否會操縱盈餘達到前期盈餘門檻?本文使用Burgstahler and Dichev(1997)所採用之綜合橫斷面統計次數分配法(pooled cross-sectional distribution approach)及盈餘變動的Probit 迴歸分析來檢測。其次,本研究以裁決性應計項做為盈餘管理的替代變數,探究其與股權結構及偏離程度的關聯性,並參考Xia(2002)的研究,依經理人傳達訊息或投機目的將裁決性應計項目進一步細分成投機型(earnings-management-driven)和訊息傳遞型(non-earnings-management-driven)的裁決性應計項,更明確檢視股權結構對盈餘管理的影響。最後也檢測兩期間股權結構變動是否會影響裁決性應計項目的使用。
實証結果如下:
一、盈餘變動次數分配圖顯示,現金流量權偏離的公司在前期盈餘績效門檻附近的次數分配呈不連續狀態,證實其會從事盈餘管理來跨越門檻。而Probit分析也證實控制股東的控制權愈大、現金流量權偏離程度愈大及擔任董事比率愈高,愈會從事盈餘管理,達到門檻標準。
二、裁決性應計項目的檢測結果同樣指出,代理問題越嚴重的公司,愈會操縱盈餘去剝削小股東的財富。投機型裁決性應計項目的檢測結果也一致,且更為顯著,意味著投機型裁決性應計項目更能精確衡量盈餘管理狀況。
三、控制股東的控制權增加、現金流量權的偏離程度變大及擔任董事比率增加時,其裁決性應計項目也會跟著增加。
本研究主要貢獻為:
一、國內許多研究公司監理與盈餘管理的文獻(張瑞棻(民91)、林柏全(民91)、許盟(民88)、李毓文(民88)),多在探討董事會的組成結構與公司盈餘管理間的關聯性,然而國內上市公司的代理問題並非存在於董事會與經理人間。由於我國特有的股權型態,代理問題主要來自於大股東對小股東的剝削問題,本文為首篇由公司的股權結構型態(主要是公司的最終股東控制權及現金流量權與控制權偏離二者)角度探討代理成本與盈餘管理間聯性,本文所獲得的研究結論應較符合國內的情況。
二、對主管機關而言,本研究應具有政策意涵。本研究的研究結果顯示,控制股東控制權較大,偏離較大的公司會進行盈餘管理行為,為保障投資人的權益,主管機關可建議公司揭露其股權結構的型態。
三、目前國內盈餘管理相關的研究僅限於裁決性應計項的估計,本研究將裁決性應計項目依投機或傳達訊息動機進一步細分成投機型和訊息傳遞型的裁決性應計項,在國內研究上為原創。 | zh_TW |
DC.subject | 股權結構 | zh_TW |
DC.subject | 盈餘管理 | zh_TW |
DC.title | 股權結構與盈餘管理關聯性之研究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TW | zh-TW |
DC.type | 博碩士論文 | zh_TW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DC.publisher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