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欄位 |
值 |
語言 |
DC.contributor | 產業經濟研究所 | zh_TW |
DC.creator | 邱麗芳 | zh_TW |
DC.creator | Li-Fang Chiu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04-7-15T07:39:07Z | |
dc.date.available | 2004-7-15T07:39:07Z | |
dc.date.issued | 2004 | |
dc.identifier.uri | 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91424009 |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產業經濟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 國立中央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論文摘要:
近年來台灣地區大學教育急速擴張,使得大學生的比例逐年上升,令人不禁要思考大學教育報酬率是否會隨著市場上大學生勞動供給的增加而下降?為解答此問題,本文首先估計1978-2003年的大學教育實質報酬率,由其中觀察大學教育報酬率的長期趨勢,再進一步探討影響其趨勢變化的原因。研究結果發現台灣地區1978-2003年大學教育實質報酬率約在5.8%-9.4%之間,由其趨勢可觀察到在1987年以前其估計值為緩慢地上升,1987年以後則呈現逐步下降的情形,應用Chow test檢定之後,發現在1987年的時點上確實發生了結構性的改變,因此緊接著再運用Mincer (1976)的最小工資模型為基礎,探討影響大學教育實質報酬率趨勢變化的重要因素,並分析在1987年出現先升後降趨勢的可能原因。
在影響大學教育報酬率趨勢變化的因素中,將其分為勞動供給、勞動需求以及總體經濟三方面的解釋變數,各項變數的結果皆相當符合經濟直觀,即勞動供給面的變數對大學教育報酬率有負向的影響,而勞動需求與總體經濟面的因素會對大學教育報酬率產生正向的結果,由此可推得大學教育擴張、大學畢業生人數增加並不必然會對應著大學教育報酬率的下降,仍必須考慮勞動需求與總體經濟的因素,因為其有可能為大學教育報酬率提供向上拉升的力量,本文的實證結果亦驗證了此點,雖然在1987年後大學教育報酬率出現下降的趨勢,但由於同時有強烈勞動需求的拉升,才會使得大學教育報酬率沒有因大學教育急速擴張出現迅速下跌的狀況,而是呈現一個緩慢下降的趨勢。再者,分析1987年前後出現先升後降趨勢的可能原因如下:1980年代開始國內對於高級人才的需求日增,使得大學勞動需求線向外移動,造成1987年之前大學教育報酬出現上升的趨勢,之後政府大量地投資在高等教育上,使得大學勞動供給人數快速地增加,造成供給線大幅外移,導致1987年後大學教育報酬呈現下降的情況,雖然同期間大學勞動需求亦大幅向外擴張,但由於大學相對供給上升的幅度大於其相對需求的幅度,因此造成最後教育報酬率下降的現象;換句話說,雖然廠商對大學的勞動需求強烈,但大學勞動供給快速增加的力量還是拉低了教育報酬率,但由於有大學勞動需求向上拉抬力量的存在,使得其趨勢為緩步而非急速地下降,且與其他教育程度相比,大學教育仍能繼續維持較高的報酬率。不過若大學教育繼續擴張而勞動需求無法大幅跟進的話,很可能會使大學教育報酬率更往下降,造成教育投資太過的現象,因而排擠了其他公共建設或民間的投資,造成整體社會資源的浪費,因此政府應確實控制大學教育擴張的速度以及監督大學教育品質的改進,以因應將來勞動市場可能的趨勢。 | zh_TW |
DC.subject | 大學教育報酬率 | zh_TW |
DC.title | 臺灣地區大學教育報酬率時間變化趨勢之分析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TW | zh-TW |
DC.type | 博碩士論文 | zh_TW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DC.publisher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