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42401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產業經濟研究所zh_TW
DC.creator童怡璇zh_TW
DC.creatorI-Hsuan Tung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4-7-11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4-7-11T07:39:07Z
dc.date.issued2004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91424015
dc.contributor.department產業經濟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嘗試以Fried, Lovell, Schmidt and Yaisawarng (2002) 提出的三階段DEA法評估台灣電子業的技術效率。利用「經濟部工廠校正資料」,選取3,175家電子業廠商作為研究對象,期間為民國81~84年、86~89年。 本文的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第一階段的結果發現,81~89年之間,整體電子業廠商各年的平均技術效率約介於0.568~0.771之間。每年的純粹技術效率皆小於規模效率,表示技術效率無效率的來源主要為純粹無技術效率。 二、在第二階段SFA迴歸結果顯示,廠商歷史愈久,愈有多餘的投入使用。廠商規模對於各項投入差額有顯著的影響。設廠地區變數的結果顯示,廠商沒有因為位於西部的環境條件,而對投入資源做有效的利用。資本勞動比方面,廠商的資本使用愈多,會減少投入差額。研發密集度方面,研發密度愈高,會有多餘的投入使用。另外不同的產業對各投入差額的影響有所差異。家用電氣製造業、照明設備製造業與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對投入資源使用較不會浪費。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對投入差額的影響多為顯著正相關。另外發現電子零組件產業在電力使用上較為浪費。 三、在第三階段DEA實證結果中,就技術效率來看,各年的整體電子業廠商之平均技術效率值約介於0.904~0.964之間;純粹技術效率約介於0.992~1之間。廠商的技術無效率主要是規模效率所造成的。t檢定結果顯示,第一、三效率值有顯著差異,表示第二階段SFA調整環境變數與隨機干擾對效率值確實有影響,廠商管理者應以第三階段的結果為主要分析標的,以提供廠商正確的效率改進策略。 四、將電子業廠商依環境變數將廠商分成各類群組,包含設廠年齡、廠商規模、設廠地區、資本勞動比、研發密集度與產業別等變數,比較各群組之間的效率差異,並利用t值進行檢定。結果顯示,各群組在第一階段的檢定結果與第三階段的結果不一致。zh_TW
DC.subject電子業zh_TW
DC.subject技術效率zh_TW
DC.subject三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zh_TW
DC.subjecttechnical efficiencyen_US
DC.subject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en_US
DC.title台灣電子業技術效率分析─三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