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62100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大氣物理研究所zh_TW
DC.creator張雅茹zh_TW
DC.creatorYa-Ju Chang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4-7-16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4-7-16T07:39:07Z
dc.date.issued2004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91621005
dc.contributor.department大氣物理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摘要 本研究發展出Extended-GBVTD。此方法是以兩座都卜勒雷達觀測同一個颱風(颶風),將兩座都卜勒雷達資料分別以GBVTD反求出主要切向風、徑向風風場係數,再利用兩座雷達的相關性,求出平均風及徑向風的波數1,進一步反演徑向風非對稱結構,提高非軸對稱切向風的反演之準確度,對於颱風(颶風)結構更加瞭解。運用Extended-GBVTD分析納莉颱風(Nari,2001年9月16日1600 UTC)及丹尼颶風(Danny , 1997年7月18日1918 UTC)兩個個案,並由雙雷達合成風場的結果驗證其優缺點。在納莉颱風個案中,使用中央氣象局五分山雷達資料(RCWF)及民航局中正機場(CAA)雷達資料;而在丹尼颶風個案中,則是使用KMOB及KLIX雷達資料。 Extended-GBVTD反演納莉颱風結果顯示:納莉颱風登陸兩小時後,雖然其強度受地形影響而減弱,但在3、4.5及6公里高度,在東方有徑向入流進入颱風內部;而在颱風眼北方有強切向風及西北方有徑向外流,形成輻合帶將水氣及水滴匯集,有助於位於颱風眼北方雨帶的維持與發展。Extended-GBVTD反演丹尼颶風結果顯示:在丹尼颶風3公里與5公里最大切向風位於颶風眼南方,而從回波場看最大切向風位置有強回波存在。同時,發現在3公里高度螺旋雨帶位置與徑向入流區位置相同,徑向入流應是螺旋雨帶維持的重要原因。 在這兩個個案分析結果,Extended-GBVTD都有不錯表現,並且,反演結果都具有有垂直連續性。Extended-GBVTD與雙雷達合成風場比較有一項優點:Extended-GBVTD只需兩座雷達分別觀測到颱風(颶風),每一圈半徑上的資料點有1/2以上的都卜勒風場資料,即可作反演;未受傳統雙雷達合成方法中,必須在合成風場範圍中同一點有兩座雷達風場資料的限制。目前Extended-GBVTD只能反求到徑向風波數一,若徑向風波數二以上的分量明顯時,影響到的切向風及徑向風的反演結果;其值越大影響越大。zh_TW
DC.subjectExtended-GBVTDzh_TW
DC.subjectGBVTDzh_TW
DC.subject都卜勒雷達zh_TW
DC.subject納莉颱風zh_TW
DC.subject丹尼颶風zh_TW
DC.subjectDoppler radaren_US
DC.subjectGBVTDen_US
DC.subjectExtended-GBVTDen_US
DC.subjectTyphoon Narien_US
DC.subjectHurricane Dannyen_US
DC.title利用Extended-GBVTD方法反求非軸對稱颱風(颶風)風場結構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