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62101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大氣物理研究所zh_TW
DC.creator林正直zh_TW
DC.creatorCheng-Chih Lin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4-7-15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4-7-15T07:39:07Z
dc.date.issued2004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91621015
dc.contributor.department大氣物理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利用中央氣象局傳統地面觀測站和自動雨量站之雨量資料分析在颱風季節台灣地區降雨量的年際變化。藉由NCEP-NCAR重新分析之風場資料提供對大尺度環流背景場的了解,以探討是何種環流結構影響台灣颱風季節的降雨;再配合相對渦度場、外溢長波輻射(OLR)、CMAP雨量資料及海溫(Renolds SST)的合成分析,更進一步來探討台灣地區在颱風季節降雨量的變化和大尺度環流之間的關係。 分析結果顯示:無論在偏乾和偏濕的事件中,熱帶地區環流場和相對渦度場均提供了一有利颱風生成的條件;但就台灣地區而言,則因季風槽存在位置的不同,而導致降雨量呈現偏乾和偏濕的情況。由擾動場的合成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在偏乾(濕)的事件中,台灣及其附近地區低層呈一相對渦度為負(正)值之反氣旋(氣旋)式環流,而提供一不(有)利於降水的動力條件,結果與較高(低)的OLR距平值和相對有較少(多)降水的CMAP雨量距平相當吻合。在熱力場方面,相對應於在偏乾(濕)事件中的負(正)相對渦度距平之反氣旋(氣旋)式環流情形下,其SST呈相對較高(低)溫的正(負)距平,並與前述少(多)雨量配合一致。特別是在偏濕事件中,中太平洋較高溫的SST配合大尺度氣旋式環流,有利於熱帶氣旋擾動或颱風的生成,加上台灣及其附近正相對渦度的氣旋環流結構導致東亞季風槽的加深,則提供了利於熱帶氣旋擾動生成後影響台灣的條件。 另外探討ENSO事件對台灣地區颱風季節降雨量年際變化的影響,據前人研究顯示西太平洋地區熱帶氣旋擾動的生成與發展和ENSO之間的相關性為74﹪;本文研究結果顯示侵台颱風和西太平洋地區熱帶氣旋擾動(颱風)的生成與發展的相關性為29﹪,換句話說,當西太平洋地區熱帶氣旋擾動(颱風)生成時,約有40﹪會對台灣造成影響。因此,在颱風季節ENSO事件對台灣的影響也是直接的。 最後從台灣地區颱風季節降雨量的年際變化中,分別選出1996年與1994年有受到颱風降雨影響,以及1993年和1999年無颱風降雨影響二組個案做進一步分析探討。zh_TW
DC.subject季風環流圈zh_TW
DC.subject短波列zh_TW
DC.subjectshort-wave trainen_US
DC.subjectmonsoon gyreen_US
DC.title颱風季節降雨量之年際變化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