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0181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8 、訪客IP:18.216.119.222
姓名 楊宜佩(Yi-Pei Y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鄒弢(1850-1931)研究——才子、通人與酒丐
(A Study on Zou Tao (1850-1931) : Talented Scholar, Encyclopedia and JiuGai (Tippler))
相關論文
★ 第二代洋場才子的文化創新:蔡爾康與《字林滬報》研究1882-1888)★ 宋代女性詩歌中的禁錮與追尋
★ 洋場形象的奠基者:袁祖志研究★ 海上「新」選家:蔡爾康編譯事業研究
★ 臺灣˙東亞˙世界:王韜的《循環日報》視界研究★ 徐念慈的文化啟蒙事業研究
★ 民初上海婦女報刊的「自由戀愛」觀念研究(1915-1925)★ 十九世紀「江南/海上」美人圖/詠研究 ——才子、女性及文化市場脈絡
★ 追憶與重建—— 論《申報》館第一份文藝期刊 《瀛寰瑣紀》的文化復興★ 新「聞」時代:海上報刊形塑與文人知識領域之重構(1853-1889)
★ 泰西見識與文化傳繹:王韜歐游研究(1849—1889)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以鄒弢作為研究主體,考察他與海上文人圈的交遊及其西學知識脈絡的建構過程。嘗試剖析鄒弢如何從一名出身底層的文人(落第秀才),步入充滿機會且繁華多變的上海,進而躋身新式文人知識社群的過程,以勾勒出他完整的生命圖譜。論文主要分為四大面向:首先,追索其文學奠基的歷程,包含從故鄉無錫到滬地之契機,在海上交遊圈的融入與發展,也對其數目甚夥的作品做一完整的爬梳與詳細闡析。其次,討論鄒弢的城市與花界指南書,如《游滬筆記》、《春江花史》及《春江燈市錄》等作品,從內容與編排體例,分析他與前人所述指南書之異同,以描繪晚清花界∕城市指南書發展變革的完整譜系。其三,主要探討鄒弢西學觀的形成與承襲,深入剖析其世界史地書,以突顯他的作品在晚清眾多西學地理書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其四,評析鄒弢的文學成就,以筆記小說集《澆愁集》、長篇章回小說《海上塵天影》為主,並涉及較少人談到的《瀟湘館筆記》、《蛛隱瑣言》等著述,以完整呈現其突出的才子面相。最後,第六章則述及鄒弢較罕為人知的文學教育與文化啟蒙之成就,從中足以揭示鄒弢保存傳統文化與從事教育事業之苦心。透過上述議題,闡釋鄒弢作品的四個重要面向:城市、西學、文學、教育,儘可能完整詳實地剖析鄒弢的作品,總結其人其書的貢獻與價值,以重新展示近代轉型期文人的豐富思想面貌,及晚清民初社會過渡階段的多元文化圖景。
摘要(英) This thesis takes Zou Tao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investigates his friendship with scholars in Shanghai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process of him acquiring Western knowledge. The researcher attempts to analyze how Zou Tao went from a lower ranked scholar (Luo Di Xiu Cai, a scholar who faile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t the county level) to become one of the member in the new scholar community by entering the promising and prosperous Shanghai, as to outline his complete life map.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major aspects: first of all,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explore the history of Zou Tao’s literary background, including the turning point for him to leave Wuxi, his hometown, for Shanghai, and the experiences of his integration and social-development into the scholar community in Shanghai.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er gives a thorough compilation and analysis of a large quantity of his works. Second, the researcher discusses Zou Tao’s guide books series on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prostitutes, such as “You Hu Bi Ji”, “Chun Jiang Hua Shi”, and “Chun Jiang Deng Shi lu”.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tent and arrangement of his works with others mentioned by the predecessors, in order to depict the line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ide books series on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prostitut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ird, the researcher focus on discussing the form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Zou Tao’s take on western literatures, and tries to analyzes his books in the series of world history and geography in depth, as to outstand the irreplaceable position of his work in many western geography book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Fourth, in order to fully present Zou Tao’s outstanding talents, the researcher analyzes and reviews his literary achievements, focusing on the novel “Jiao Chou Ji”, the long chapters of the novel “Hai Shang Chen Tian Ying”, and other works like ” Xiao Xiang Guan Bi Ji” and “Zhu Yin Suo Yan”, which were seldom discussed by others.
Finally, in chapter six, the researcher states the lesser-known achievements of Zou Tao’s literary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nlightenment, which indicates the painstaking efforts of Zou Tao in preserv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ngage in educat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thoroughly analyze Zou Tao’s works based on the above mentioned issues to expound the four key aspects of Zou Tao’s work, which including city, western studies, literature, and education.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summarize the contribution and value of Zou Tao’s books, in order to re-present the fruitful thoughts of scholars in the modern transition period, and the multicultural picture in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between the late Qin and early Republic.
關鍵字(中) ★ 城市
★ 花界指南書
★ 世界史地書
★ 海上新式知識社群
★ 啟蒙教育
關鍵字(英) ★ guide books series on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prostitutes
★ series of world history and geography
★ new scholar community in Shanghai
★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前人文獻回顧與探討 5
一、晚清海上新式知識社群 6
二、文學作品研究 9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4
第二章 從「梁溪」到「滬上」: 鄒弢形象的重構 20
第一節 回望梁溪:傳統士人之教育養成 20
一、家族系譜溯源 21
二、文學智識與啟蒙圖景 29
第二節 駐足海上:融入洋場才子社群 35
一、特殊租界文化與「海上」文人社群的形成 35
二、海上文化圈的中心:《申報》文人圈與其他報刊界人際網絡 37
三、浸潤西學:李杕與《益聞錄》 45
第三節 舊體與新知的混體雜糅:多重身分之交織 56
一、遍歷各報主筆 57
二、宗教、文學社團 60
三、教育與圖書志業 64
第四節 鄒弢歷年作品考 65
一、鄒弢的字號及其所認定之作品 66
二、作品詳考 66
小結 75
第三章 「春江」連海: 現代都會敘事與海上學的發展變遷 77
第一節 海上遊戲場:新型態的文學出版品 77
一、近世「繁昌記」的海上系譜:現代都會的上海城市學 78
二、海上繁昌之延續:《重修滬遊雜記》與《游滬筆記》出版意涵 80
第二節 海上品艷美學的建立 88
一、艷史敘事之勃興 90
二、《春江花史》演繹海上風月志 92
第三節 呼之欲出的「春江」文藝圈:新形態的人文地理誌 94
一、「春江」論述之萌芽 94
二、海上明月共潮生:人文地理誌的構築 97
小結 101
第四章 從十里洋場到世界 102
第一節 晚清知識群體的西學觀:百科全書的興起 102
一、已涉新學之津涯:晚清西學觀與融會中西的文化視野 102
二、「百科全書」發展的源流:晚清百科全書潮 107
第二節 萬國視野的知識譜系:從王韜到鄒弢 111
一、啟蒙之師:王韜對於鄒弢的影響 112
二、漫遊世界:對王韜西學著述之體會與承襲 114
第三節 走向世界:晚清知識分子重構萬國圖景 122
一、承繼與變革:鄒弢「世界史地書」的沿流與性質 122
二、拼湊的世界觀:《萬國近政考》、〈地球方域考略〉、〈地輿總說〉、〈萬國風俗考略〉、〈塞爾維羅馬尼浦加利三國合考〉的流通接受 125
三、世界史地書之補遺:《三洲遊記》(又名《斐洲遊記》)的改譯與再創造價值 146
小結 153
第五章 海上才子的文學展演與成就 154
第一節 聊齋後人?——《澆愁集》、《瀟湘館筆記》、《蛛隱瑣言》 154
一、經典重塑:《澆愁集》的創生 154
二、追步留仙與雪芹 160
三、溢美之外:惡的風景再現 163
四、未見其人先聞其詩:聚珍版《澆愁集》的海上現身 166
五、舊酒抑或是新酒?《瀟湘館筆記》作品考異 169
六、真假作者?《蛛隱瑣言》、《淞濱瑣話》的創作論爭? 172
第二節 紅迷、自傳與維新派的混合體——《海上塵天影》的書寫 177
一、悲悼戀歌:《海上塵天影》的成書動機 177
二、「自傳說」的擬仿——鄒弢的情愛書寫 181
三、復刻「《紅樓夢》」的時代語境 192
小結 206
第六章 易代文人的啟蒙教育與圖書志業 207
第一節 教會女學的新變革:鄒弢與啟明女學之關係 207
一、危機?轉機?踏入新式學校的機緣 208
二、新、舊交替之際文士面臨的身心調適課題 209
三、我非我?自我形象的顯影 215
第二節 新舊傳承的文學教育與啟蒙:教科書的編纂 217
一、鎔鑄新舊的國粹保存與啟蒙思維 218
二、費精神,陪膏火:大雅何從繼正音? 227
三、易代文人的焦慮與文化實踐:保粹詞章函授學校與希社 229
四、老驥伏櫪,壯志未酬 231
小結 234
第七章 結論 236
一、生命系譜的全景式觀照 236
二、海上人文風景的共相與殊相 237
三、重審晚清民初洋場文化圖景 239
附錄 242
附錄一:鄒弢生平簡表 242
附錄二:鄒弢現存編選、著作分類表 247
徵引書目 253
一、晚清報刊 253
二、鄒弢編著作品 253
三、傳統文獻 254
四、近人論著 256
五、期刊論文 260
六、學位論文 264
七、資料庫 265
八、網路資源 265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晚清報刊
上海申報館編:《申報》,上海:上海書店,1982-1987年。
《六合叢談》,上海:墨海書館,1857-1858年;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重印,2006年)
〔清〕海上漱石生(孫玉聲):《報海前塵錄》,上海:復旦大學藏晨報剪貼本,1934年。
《益聞錄》,收入(晚清珍稀期刊續編),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10年。
《循環日報》微縮資料,香港:循環日報社,1874-1886年;東京國立國會圖書館重製。
二、鄒弢編著作品
〔清〕俞達(花下解人):《吳門百艷圖》,上海:雪祿軒校印,光緒庚辰新鐫,1880年。
〔清〕俞達(厘峰慕真山人)著,鄒弢(梁溪瀟湘館侍者)評:《青樓夢》(又名《綺紅小史》),上海:申報館排印,1878年。
〔清〕俞達(花下解人)寫艷,鄒弢(司香舊尉)評花:《上海品艷百花圖》,上海:王氏刻本,1884年。
〔清〕鄒弢(瘦鶴詞人)訂:《三閨媛詞全集》,出版地不詳,1814年。
〔清〕鄒弢(梁溪鄒弢翰飛):《澆愁集》,上海:申報館仿聚珍版印,1878年。
〔清〕鄒弢(梁溪瀟湘館侍者戲編):《春江花史》,上海:二石軒刻本,1884年。
〔清〕鄒弢(梁溪瀟湘館侍者戲編):《春江燈市錄(海上花天酒地傳)》,上海:二石軒刻本,1884年。
〔清〕鄒弢(金匱瘦鶴詞人):《遊滬筆記》,上海:咏哦齋刻本,1888年。
〔清〕鄒弢(金匱鄒弢翰飛):《蛛隱瑣言》,上海:蘇報館校印,約1896年。
〔清〕鄒弢(金匱鄒弢翰飛):《萬國近政考》,上海:慎記書莊石印本,1898年。
〔清〕鄒弢(金匱鄒弢翰飛),元和江建霞、萍鄉黃愛棠先生鑒定:《萬國近政考》,上海:三借廬校印,1901年。
〔清〕鄒弢(金匱翰飛鄒弢):《速成文訣》,上海:啟明女塾,1907年。
〔清〕鄒弢:《馬齒錄》,出版地不詳,1909年。
〔清〕鄒弢(瀟湘館侍者),曲園老人鑒定:《瀟湘館筆記》,上海:中華圖書館印行,1912年。
〔清〕鄒弢(梁溪鄒弢翰飛):《繪圖澆愁集》,上海:大聲圖書局,1914年。
〔清〕鄒弢(梁溪翰飛鄒弢),鄒魯校:《三借廬賸稿》,上海:廣益書局,1914年。
〔清〕鄒弢(梁溪酒丐鄒弢):《駢文速成捷徑》,上海:文瑞樓書莊,1918年。
〔清〕鄒弢(梁溪鄒弢酒丐):《詞學捷徑》,蘇州:振新書社石印本,1918年。
〔清〕鄒弢(梁溪鄒弢酒丐):《詩詞學速成指南》,出版地不詳,1919年。
〔清〕鄒弢(梁溪鄒弢酒丐編輯),疁城劉雄一儂參選:《精選評註五朝詩學津梁》,上海:蘇新書社,1921年。
〔清〕鄒弢(梁溪酒丐鄒弢):《三借廬賸稿續刊》,上海:文賢閣刊印,1923年。
〔清〕鄒弢(梁溪司香舊尉):《海上塵天影》(上、下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鄒弢(梁溪司香舊尉):《海上塵天影》(上、下冊),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年。
〔清〕鄒弢(金匱鄒弢翰飛):《三借廬贅譚》,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26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鄒弢(梁溪鄒弢翰飛):《三借廬集》,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第77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鄒弢輯:《希社叢編》第8冊,收入南江濤選編:《清末民國舊體詩詞結社文獻彙編》第3冊,北京:國家圖書館,2013年。
〔清〕鄒弢:《中學國文課本菁華》第1冊,上海:土山灣印書館,1935年。
〔清〕鄒弢:《中學國文課本菁華》,第3冊,出版年、地不詳。
〔清〕鄒弢(金匱鄒弢翰飛):《列國編年紀要》,出版年、地不詳。
三、傳統文獻
〔晉〕法顯:《佛國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宋〕周去非著,楊武泉校注:《嶺外代答》,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宋〕趙汝适著,楊博文校釋:《諸蕃志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明〕二南里人編次:《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收入《古本小說集成》第209-21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明〕方九敘:《西湖八社詩帖.序》,收入王國平主編:《西湖文獻集成》第26冊,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年。
〔明〕馬歡著,馮承鈞校注:《瀛涯勝覽校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年。
〔明〕張燮著,謝方點校:《東西洋考》,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明〕費信著,馮承鈞校注:《星槎勝覽校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2年。
〔明〕鞏珍:《西洋番國志》,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清〕文廷式:《純常子枝語》,揚州:江蘇廣陵刻印社,1990年。
〔清〕王錫祺輯:《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再補編》,臺北:廣文書局,1964年。
〔清〕王韜,劉文忠點校:《淞濱瑣話》,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清〕王韜:《西學圖說》,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03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王韜:《弢園尺牘》,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100輯,臺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
〔清〕王韜:《弢園尺牘》,臺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
〔清〕王韜:《弢園文錄外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清〕王韜:《海陬冶遊錄》,收入《筆記小說大觀》第5編,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1974年。
〔清〕王韜:《甕牖餘談》,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二編》第6冊,臺北:新興書局,1988年。
〔清〕王韜著,陳恒、方銀兒評著:《弢園文錄外編》,河南:中洲出版社,1998年。
〔清〕包天笑著,劉幼生點校:《釧影樓回憶錄》,太原:三晉出版社,2014年。
〔清〕吳友如繪:《申江勝景圖》,揚州:廣陵書社,2008年。
〔清〕辰橋:《申江百咏》,上海:春醉樓刻本,1887年。
〔清〕指迷生輯:《海上冶遊備覽》,上海:寄月軒印行,1891年。
〔清〕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閏秀詞》第1集,南陵:徐氏刊本,1895年。
〔清〕徐珂:《清稗類鈔》第11冊,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清〕袁祖志:《談瀛錄》,上海:同文書局,1891年。
〔清〕袁祖志編修:《重修滬遊雜記》,上海:申報館,1888年。
〔清〕張南莊:《何典》,收入《古本小說集成》第24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畢以堮(小藍田懺情侍者):《海上羣芳譜》,上海:申報館仿聚珍版印行,1884年。
〔清〕虛白齋主口述,鄒翰飛筆述:《斐洲遊記》,上海:上海中西書室,1900年。
〔清〕黃式權(黃協塤):《鋤經書舍零墨》,收入《筆記小說大觀》第21冊,
〔清〕黃式權(夢畹生):《粉墨叢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清〕黃式權:《淞南夢影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清〕黃燮清輯:《國朝詞綜續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73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葛元煦:《滬游雜記》,上海:嘯園書局,1877年。
〔清〕葛元煦著,〔日〕藤堂良駿訓點:《上海繁昌記》,東京:稻田佐吉出版,
〔清〕詹塏:《柔鄉韻史》,上海:振民編輯社,1917年。
〔清〕蝂川蕙蘭沅主輯:《海上青樓圖記》,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清末民初報刊圖畫集成》第5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3年。
〔清〕裴大中編修:《金匱無錫縣志》,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
〔清〕劉錦藻:《清朝續文獻通考》第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清〕醉月山人:《三國因》,收入《古本小說集成》第32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醉月山人:《狐狸緣全傳》,收入《古本小說集成》第17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1878年。
臺北:新興書局,1987年。
〔英〕李提摩太著,〔清〕鑄鐵生(蔡爾康)述:《天下五洲個大國志要》,上海:廣學會印,1897年。
四、近人論著

一粟編:《紅樓夢資料彙編》(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丁守和主編:《辛亥革命時期期刊介紹》第1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上海通社編:《舊上海史料匯編》(上、下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期刊篇目滙錄》第1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上海圖書館編:《近代中文第一報《申報》》,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無錫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編:《無錫文史資料彙編》第24輯,無錫:出版社不詳,1981年。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文娟:《結緣與流變:申報館與中國近代小說》,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方漢奇:《報史與報人》,北京:新華出版社,1991年。
方豪:《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王立群:《中國早期口岸知識分子形成的文化特徵;王韜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王汎森:《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
王書奴:《中國娼妓史》,北京: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88年。
王雲五主編:《續修四庫全書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王壽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歷代思想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臺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4年。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8年。
王德威著,宋偉杰譯:《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3年。
王韜著,李天綱編校:《弢園文新編》,上海:中西書局,2012年。
朱一玄編:《紅樓夢資料彙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年。
伯羅諾衛爾克慮著,許采白譯:《周年默想》,上海:土山灣印書館,1912年。
何宏玲:《晚清上海文藝報紙與近代文學變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余英時、周策縱等著:《曹雪芹與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1985年。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1年。
吳以義:《海客述奇——中國人眼中的維多利亞科學》,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
吳蕙芳:《明清以來民間生活知識的建構與意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7年。
呂文翠:《易代文心:晚清民初的海上文化賡續與新變》,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2016年。
呂文翠:《海上傾城——上海文學與文化的轉異,一八四九—一九○八》,臺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9年。
呂思勉:《中國民族史二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李九華:《晚清報刊與小說傳播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
李泓祺:《學以為己:傳統中國的教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2年。
李揚帆:《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國的世界觀念之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
汪一駒著,梅寅生譯:《中國知識份子與西方》,臺北:久大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汪了翁:《上海六十年花界史》,收入上海文獻匯編:《上海文獻匯編.史地卷》第3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
汪民安主編:《文化研究關鍵詞》,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13年。
汪暉、余國良編:《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年。
周策縱:《紅樓夢案——周策縱論紅樓夢》,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
林依璇:《無才可補天——《紅樓夢》續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林啟彥、黃文江:《王韜與近代世界》,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0年。
邵志擇:《近代中國報刊思想的起源與轉折》,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
邵雍:《中國近代妓女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金常政:《百科全書的故事:史話.編纂.評論.散記.懷念》,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
阿英:《晚清文藝報刊述略》,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
姚公鶴:《上海閒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段懷清:《王韜與近現代文學轉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
胡衍南:《紅樓夢後——清代中期世情小說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17年。
胡適:《紅樓夢考證》,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唐宏峰:《旅行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旅行敘事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夏曉虹:《晚清上海片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夏曉虹:《晚清文人婦女觀(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孫立群:《中國古代的士人生活》,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孫克強:《民國詞學史著集成補編》上卷,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8年。
孫琴安:《中國評點文學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
徐蜀、宋安麗編:《中國近代古籍出版發行史料叢刊》第10冊,北京:北京圖書館,2003年。
徐載平、徐瑞芳:《清末四十年申報史料》,上海:新華出版社,1988年。
袁世碩:《文學史中的明清小說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99年。
袁世碩主編:《蒲松齡志》,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
袁進:《中國近代文學史》,臺北,人間出版社,2010年。
郝延平、魏秀梅主編:《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年。
馬光仁主編:《上海新聞史(1850-1949)》,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臺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張天星:《報刊與晚清文學現代化的發生》,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第二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
張振國:《晚清民國志怪傳奇小說集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
張偉、嚴潔瓊:《海上張園:近代中國第一座公共空間》,臺北:秀威出版有限公司,2018年。
曹允源、李根源纂:《(民國)吳縣志》,收入《地方志人物傳記資料叢刊.華東卷.下編》,北京:國家圖書館,2012年。
梁元生:《晚清上海: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
郭雙林:《西潮激盪下的晚清地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陳大康、胡小偉:《說紅樓》,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陳平原、米列娜主編:《近代中國的百科辭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陳玉堂:《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
陳汝衡:《說苑珍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陳忠倚輯:《皇朝經世文三編》,臺北:文海出版社,出版年不詳。
陳慶浩:《新編紅樓夢脂硯齋評語輯校》,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
陶慕寧:《青樓文學與中國文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年。
單光鼐:《中國娼妓——過去與現在》,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
彭明輝:《晚清的經世史學》,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2年。
游秀雲:《王韜小說三書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
程煥文:《晚清圖書館學術思想史》,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
程麗紅:《清代報人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馮其庸校注、汪錫齋彩畫:《紅樓夢校注》(全三冊),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黃炎培編:《最近之五年:申報館五十周年紀念》,上海:上海書店,1987年。
楊絳:《楊絳文集.散文卷》第3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葉中強:《上海社會與文人生活:1843-1945》,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鄒振環:《西方傳教士與晚清西史東漸:以1815至1911年西方歷史譯著的傳播與影響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鄒振環:《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以1815至1911年西方地理學譯著的傳播與影響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廖炳惠編:《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3年。
熊月之、周武主編:《上海:一座現代化都市的編年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
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熊月之:《晚清新學書目提要》,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年。
趙建敏主編:《天主教研究論輯》第6輯,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劉耿生:《光緒事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5年。
劉夢溪:《紅樓夢與百年中國》,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7年。
潘光哲:《晚清士人的西學閱讀史(1833-1898)》,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4年。
蔡源煌:《後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文學術語新詮》,臺北:書林出版公司,2009年。
談汗人主編:《無錫縣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4年。
鄧小南主編:《唐宋女性與社會》,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
鄭祖安:《百年上海城》,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
鄭連根:《那些活躍在近代中國的西洋傳教士》,臺北:新銳文創出版社,2011年。
鄭逸梅:《南社叢刊:歷史與人物》,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鄭逸梅:《書報舊話》,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魯迅:《二心集》,《魯迅全集》第6卷,臺北:唐山出版社,1989年。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盧寧:《早期〈申報〉與晚清政府》,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年。
蕭相愷:《中國文言小說家評傳》,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
錢玉仁等輯:《虞社菁華錄》,收入南江濤選編:《清末民國舊體詩詞結社文獻彙編》第15冊,北京:北京國家圖書館,2013年。
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年。
薛冰:《插圖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薛理勇:《舊上海租界史話》,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
謝冰瑩、邱燮友等註釋:《新譯古文觀止》,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謝慶立:《中國早期報紙副刊編輯型態的演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年。
鍾少華:《人類知識的新工具:中日近代百科全書研究》,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6年。
顏健富:《從「身體」到「世界」:晚清小說的新概念地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年。
魏紹昌:《中國近代文學大系.史料索引集二》,上海:新華書店,1996年。
羅敬之:《蒲松齡年譜》,臺北:國立編譯館,2000年。
蘇智良主編:《上海:近代新文明的型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
顧衛民:《中國天主教編年史》,上海:上海書店,2003年。
〔日〕樽本照雄編,賀偉譯:《新編增補清末民初小說目錄》,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
〔日〕合山究著,蕭燕婉譯注:《明清時代的女性與文學》,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6年。
[比利時]柏應理(Philippe Couplet)著,許采白譯:《許太夫人傳畧》,上海:徐滙益聞館,1882年。
〔美〕山姆.威爾曼(Sam Wellman)著,楊敏秀等譯:《李文斯敦傳:非洲宣教士及探險家》,臺北縣:華人基督教文宣基金會,2001年。
〔美〕柯文(Paul A. Cohen)著,雷頤、羅檢秋譯:《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
〔美〕傑克.戈德斯通(Jack Goldstone)著,關永強譯:《為什麼是歐洲?世界史視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
〔美〕賀蕭(Gail Hershatter)著,韓敏中、盛寧譯:《危險的逸樂:二十世紀上海的娼妓與現代性》(上、下冊),臺北:時英出版社,2005年。
〔美〕葉凱蒂(Catherine Yeh)著,楊可譯:《上海.愛:名妓、洋場才子和娛樂文化1850-1910》,香港:三聯書店,2013年。
〔美〕盧漢超著,段煉、吳敏等譯:《霓虹燈外:20世紀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美〕韓南(Patrick Hanan)著,徐俠譯:《中國近代小說的興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
〔美〕羅威廉(William T. Rowe)著,李仁淵、張遠譯:《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3年。
五、期刊論文
〈追悼龔古愚司鐸〉,《善導月報》,1914年第12卷,頁46。
〈聖心報主任徐伯愚司鐸逝世〉,《聖教雜誌》,1932年第8期,頁508。
〈編輯鄒翰飛君照片〉,《香豔雜誌》,1914年第1期,頁1。
丁西省:〈益智書會與中國近代教科書的出版〉,《蘭台世界》2013年第6期,頁31。
卞秋華、仇昉:〈文學想像與身分建構——《海上塵天影》芻議〉,《作家雜誌》2009年第12期,頁133-134。
方豪:〈與勵耘老人往返書札殘賸稿(一)〉,《傳記文學》第19卷第5期(1971年11月),頁59-66。
王力堅:〈清代才媛紅樓題詠的型態分類及其文化意涵〉,《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頁48-59。
王家儉:〈晚清時期我國科技發展的鳥瞰〉,《師大學報》第30期,1985年6月,頁349-365。
王學鈞:〈鄒弢《海上塵天影》的中西比較意識〉,《明清小說研究》2004年第2期,頁134-143。
王臨鎂:〈偉人行〉,《啟明女學校校友會雜誌》1920年第1期,頁115。
王臨鎂:〈擣衣曲〉,《啟明女學校校友會雜誌》1920年第1期,頁114-115。
王臨鎂:〈鵲橋仙〉,《啟明女學校校友會雜誌》1920年第1期,頁115。
朱平:〈晚清域外遊記中的觀念演變〉,《齊魯學刊》,2008年第6期,頁128-132。
艾周昌:〈《三洲遊記》初析——到東非內陸旅遊的第一個中國人的紀實〉,《歷史教學問題》1989年第4期,頁58-61。
何振球:〈論虞社〉,《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4期,頁108-112。
吳卉、王昕:〈文人生存的理想媒介:鄒弢 《澆愁集》的幻境空間書寫〉,《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6卷第5期,2016年9月,頁96-101。
吳盛青:〈重層的自我影像:抒情傳統與現代媒介〉,《政大中文學報》第26期(2016年12月),頁31-74。
均卿:〈香豔雜誌發刊詞〉,《香豔雜誌》,1914年第1期,頁1-2
李文輝、陳名揚:〈「半生閱歷供揮灑,十幅雲藍包世宙——龔柴及其地理學著述初探〉,《名作欣賞》2016年第11期,頁138-139。
李永東:〈租界文人視野下的空間構設與道德表達——評鄒弢《海上塵天影》〉,《明清小說研究》,2012年第2期,頁199-206。
李孝悌:〈建立新事業:晚清的百科全書家(續)〉,《東吳學術》2012年第3期,頁46-89。
李孝悌:〈建立新事業:晚清的百科全書家〉,《東吳學術》2012年第2期,頁45-55。
李彥東:《清末小說的生產與傳播》,臺北:崧博出版公司,2017年。
周立:〈上海天主教傳教史略〉,《宗教學研究》1983年第4期,頁47-56。
周佳慧:〈論晚清民國社團的形成、運作方式、活動及其社刊特徵——以希社為例〉,《文學評論》2015年第16期,頁38-40。
易永姣、徐維秀:〈《海上塵天影》城市階層心態探析〉,《廣西師範學院學報》2012年第5期,頁67-70。
金坡、周紹華:〈虞山詩社活動與特點探微〉,《攀枝花學院學報》2014年第5期,頁35-40。
昝聖騫:〈論清末民初詞體聲律學的新變〉,《文藝研究》2017年第2期,頁66-74。
茉莉:〈神秘的啟明女學〉,《中國攝影學會畫報》1928年第136期,頁283。
孫瀟、姚遠、衛玲:〈《益聞錄》及其自然科學知識傳播探析〉,《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第1期,頁172-176。
海門放眼達觀人:〈古愚龔公小傳〉,《聖教雜誌》,1915年第2期,頁66。
馬勤勤:〈《香豔雜誌》出版時間〉,《漢語言文學研究》2013年第3期,頁60-66。
張治:〈「引小說入遊記」:《三洲遊記》的迻譯與作偽〉,《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7年第1期,頁150-162。
張振國:〈王韜《淞濱瑣話》中的鄒弢小說考辨〉,《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第8期,頁125-130。
張振國:〈王韜小說集中部分作品著作權質疑〉,《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9第4期,頁73-77。
張惠民、姚遠:〈《格致益聞滙報》與其科技傳播特色研究〉,《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第6期,頁1106-1110。
許暉林:〈朝貢的想像:晚明日用類書「諸夷門」的異域論述〉,《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0卷第2期,2010年6月,頁169-192。
郭明芳整理:〈龔柴《臺灣小志》(附一種)〉,《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第162期,2015年3月,頁67-78。
陳室如:〈想像與紀實的建構——王錫祺《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屏東教育大學學報》第26期,2007年3月,頁471-502。
彭坤元:〈清代人眼中的非洲〉,《亞非論壇》2000年第1期,頁60-62。
彭福英:〈天主教在華刊物述略(1872-1949)〉,《圖書資訊學刊》第12卷第1期,2014年6月,頁55-76。
楊玉成:〈身外身:視覺文化與「我」的魅影史〉,《東亞觀念史集刊》第13期(2017年12月1日),頁249+251-332。
楊策:〈析《海上塵天影的愛國維新思想》〉,《明清小說研究》1989年第4期,頁213-223。
楊策:〈評《海上塵天影》〉,《明清小說研究》1988年第3期,頁190-201。
葉乃靜:〈明清類書、叢書與法國十八世紀百科全書之比較研究〉,《圖書資訊學刊》第14期,1999年12月,頁129-148。
葛伯熙:〈《益聞錄》.《格致益聞滙報》.《滙報》〉,《新聞研究資料》1987年第3期,頁190-196。
董乃斌:〈王文濡簡論〉,《漳州師範學院商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頁30-38。
鄒弢:〈序一〉,《啟明女學校校友會雜誌》1923年第2期,頁3-5。
鄒振環:〈土山灣印書館與上海印刷出版文化的發展〉,《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頁1-14。
鄒振環:〈近百年間上海基督教文字出版及其影響〉,《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3期,頁27-50。
熊月之:〈略論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產生與匯聚〉,《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4期,頁257-271。
熊月之:〈歷史上的上海形象散論〉,《史林》1996年第3期,頁139-153。
劉瓊云:〈神魔傳統遇上海外知識——《三寶太監西洋記》中的世界、敘事與想像〉第62期,2018年9月,頁49-104。
潘建國:〈《申報》所載《祭蒲柳泉先生記》〉,《蒲松齡研究》2001年第1期,頁124-126。
鄧可卉:〈晚清時期西方近代天文學的傳入和普及〉,《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頁1-10。
鄭逸梅:〈梁谿鄒翰飛之後人〉,《萬象》,1940年號外,頁50。
穆今:〈鄒弢卒年考〉,《社會科學戰線》1996年第4期,頁231。
蕭相愷:〈鄒弢和他的《澆愁集》兼與《聊齋志異》比較〉,《明清小說研究》2004年第3期,頁175-189。
賴芳伶:〈《紅樓夢》「大觀園」的隱喻與實現〉,《東華漢學》第19期,2014年6月,頁243-280。
賴毓芝:〈晚清中日交流下的圖像、技術與性別:《鏡影簫聲初集》研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28期,2016年12月,頁125-214。
龍文展:〈進退之間:袁祖志的域外書寫〉,《宜賓學院學報》2016年第5期,頁49-56。
聶玉風:〈晚清女學的教育形式及歷史意義淺析〉,《蘭台世界》2015年第9期,頁24-25。
顏健富:〈晚清作者對於「非洲探險記」的重構:以《三洲遊記》為例〉,臺聯大文化研究中心、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聯合主辦,「情生驛動:從情的東亞現代性到文本跨語境行旅」國際學術研討會,105年12月22-23日,頁39-63。
羅惠縉:〈希社樂府與民國二十年代的政治諷諭——以《希社中興續編》為中心的考察〉,《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頁34-37。
顧瀅:〈紙鳶〉,《啟明女學校校友會雜誌》1920年第1期,頁119。
顧瀅:〈詠蘭〉,《啟明女學校校友會雜誌》1920年第1期,頁119。
聽秋生:《述懷奉答有竹居士吟長即已故許司鐸采白》,《善導月報》,1914年第19卷,頁50。 
〔日〕岸本美緒:〈「風俗與歷史觀」〉,《新史學》第13卷第3期,2002年9月,頁1-20。
〔美〕魏愛蓮(Elen Widmer)著,趙穎之翻譯:〈思琦齋的身分〉,《清末小說から(通訊)》第108期,2013年1月,頁19-20。
六、學位論文
王艷:《鄒弢《澆愁集》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史全水:《鄒弢:一個被忽視的重要作家》,上海:復旦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呂文翠:《現代性與情色烏托邦: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研究》,新北:天主教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論文,2004年。
李哲仁:《海上「新」選家:蔡爾康編譯事業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谷霞飛:《《海上塵天影》研究》,南寧:廣西師範學院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阮東升:《鄒弢小說研究》,合肥:安徽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9年。
周明明:《《聖教雜誌》視野下的上海天主教學校(1912-1938)》,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學碩士論文,2013年。
延經蘋:《清初天主教文人許纘曾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孫瀟:《天主教在華第一份中文期刊〈益聞錄〉研究》,陝西:西北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高雅潔:《晚清漢譯地理圖說考述》,上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2011年。
陳坤佑:《臺灣.東亞.世界:王韜的《循環日報》視界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陳嬿如:《鄒弢《澆愁集》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傅瀞嬅:《晚清狎邪小說中的謫仙、謫凡結構——以《青樓夢》、《繪芳錄》、《花月痕》、《海上塵天影》為主》,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黃龍彬:《洋場形象的奠基者:袁祖志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劉菁:《《海上塵天影》研究》,西安:陝西理工學院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潘少瑜:《清末民初翻譯言情小說——以林紓、周瘦鵑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
錢琬薇:《失落與緬懷:鄒弢及其《海上塵天影》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七、資料庫
《申報》(1872-1949)資料庫。
晚清期刊全文數據庫(1833-1911)。
CNKI中國知識資源總庫。
八、網路資源
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網」。參見網址:
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List?ci=2&cid=9
李彥東:《清末小說的生產與傳播》網路電子書。參見網址:
https://goo.gl/HSCR84
段懷清:〈向蒲松齡致敬〉。參見網址:
http://news.takungpao.com/paper/q/2013/0214/1437629.html
段懷清:〈莫道「抄襲」亦風雅〉。參見網址:
http://www.sohu.com/a/241821881_182423
泰伯圖書館照片,參見網址:
http://www.sohu.com/a/231689463_579022
啟明女學建築照片。參見網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238b40102wqln.html
指導教授 呂文翠(Wen-Cui Lu) 審核日期 2019-1-3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