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045005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6 、訪客IP:3.138.37.16
姓名 李慶南(Ching-nan Lee)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論文名稱 汽車零件業設備活化─以L公司為例
相關論文
★ 「達因國際」工業自動化的預警雲端服務平台商業模式規劃★ 企業流程再造的應用- 一個中國紡織公司在變局下的對策
★ 政府服務便利商店化的可行性分析★ 透過供應鏈管理改善工業電子產品交貨期之研究
★ 豐田產業車輛在中國市場的競爭策略分析★ 中國氣動元件代理商之競爭策略分析---以A公司為例
★ 定期貨櫃航商之發展策略分析── 以某台灣航商在大陸市場之發展為例★ 企業採購電子化之探討-以某電子企業資訊產品採購為例
★ 台灣電子業ODM廠商之碳足跡因應方案─以Z公司為例★ 採購程序與組織變革下的拒抗行為研究─以A公司為例
★ 在不確定環境下的連鎖餐飲品牌之人力資源策略─以J公司為例★ 冷凍空調產業運用流程再造概念於縮短開發時程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
★ 智能建物能源管理服務之商業模式探討─以S公司為例★ PCB樣品廠業務人員獎金制度設計之研究─以S公司為例
★ 資訊系統整合廠商的經營模式研究─以A公司為例★ 半導體供應鏈導入精實模式之探討─以A公司導入B公司精實模式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台灣在1980年~1990年代被喻為亞洲4小龍之一,經濟突飛猛進,個人所得持續增加,各行各業產品需求提升。汽車消費產品代表生活改善指標,隨著市場飽和及經濟緩和成長,消費者對汽車品質及功能上需求不斷要求提升,銷售數量成長卻停滯不前。因此在汽車業者為提升銷售業務刺激買氣,除在促銷活動上提升業績外,對汽車零件供應商要求每年年度降價,逼迫零件供應商內部各項改善活動展開。特別汽車在台灣市場小、成長飽和情況下,汽車廠為維持預定利潤及市占率,仍是以要求各零件供應商配合降價。
由於總體市場需求下降加上少量多樣車型變化,導致各零件供應商營收減少、設備產能過剩、成本升高困境產生。L公司在台灣汽車零件環境中,同樣遭遇此問題,需要將公司資源充份發揮,活化設備使用率,以改善公司體質。本研究提出 L公司在競爭生存壓力下可行的設備活化作法,以設備產線合併再利用,實施改造運用於新車型作業流程。在 L公司中現有產線整體利用率偏低前提下,針對現有生產線改造,在設備企劃、設計、製作、量產、廢棄再利用等方面設備活化改善手段為最有效直接途徑。特別是對車型更迭頻繁的新產品,未來量產混線生產及整合多條生產線,改善生產效率。活化主要設備工具為機器手臂 (Robot),收集及分析設備稼動率低的 Robot 生產線資源,規劃活用提升至最大,過程中運用新組織力量結合生產技術與現場熔接課,事前規劃調整生產線並運用P.D.C.A.手法回饋結合,達到系統整合功能建立標準制度納入流程體系內。產線合併後省人化、省時化、效率化及最小成本發揮最大功能。
摘要(英) During the 80s and 90s, Taiwan was one of the four Asian Dragons, with fast growing economy and escalating personal income. Market demand for all kinds of products surged. Automobile ownership has always been a symbol of living standard. As economic growth slows down and consumer market saturates, consumers are requesting more functionalities and better quality in automotive products. In a stagnate market, in order to maintain profit, car companies not only have to rely on promotion to stimulate sales, but also have to request their component and part suppliers to cost down. This in turn forces the suppliers to improve their internal efficiencie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Taiwan, as the automotive market is small and has already saturated.
Taiwanese car companies rely on small-volume large-variety production mode. Weakening market demand results in shrinking revenue, over capacity and surging production costs. As a automotive part supplier, Company L also faces the same problems. It needs to improve its resource utilization, revitalize its assets and strength it’s competitivenes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propose a plan to revitalize production equipments, consolidating production lines, and applying to operations processes for new car models. Given the current low production line utilization for Company L, focusing on renovating production processes, that is, in device layout, design, manufacture, mass-production and reuse,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In particular, efficiency improvements should be made in areas relating to fast changing new product lines, in areas of mix-production line and consolidation of multiple production lines. The main equipment for the proposed revitalization plan is Robot.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production lines with low activation rates, maximize their utilization, Company L can reengineering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welding departments and adjust the production processes in advance according to P.D.C.A., and systematize it into the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This will result in savings in areas of manpower, time, work efficiency, and costs.
關鍵字(中) ★ 設備活化
★ 產線合併
★ 機器手臂
關鍵字(英) ★ Equipment revitalizing
★ Production line consolidation
★ Robot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2.1汽車沿革 4
2.2汽車產業結構 5
2.3汽車產業競合 7
第三章 台灣汽車產業分析及個案介紹 9
3.1台灣汽車產業介紹 9
3.2 台灣產業發展面臨問題 11
3.2.1台灣汽車零件業分工 13
3.3 個案公司介紹 14
3.3.1公司簡介 14
3.3.2產品介紹 15
3.3.3生產流程及設備介紹 15
3.4 個案公司階段發展 19
3.5個案公司面臨問題 20
3.6 成本競爭 23
第四章 設備活化 26
4.1設備活化具體手法 26
4.2設備活化運用核心圖 27
4.3設備活化流程 29
4.3.1企劃設計品質 30
4.3.2專業分工及能力配置規劃職掌表 31
4.4產線Layout檢討 34
4.5設備活化因素及實例 35
4.6產線合併實例 42
4.7組織再造 4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6
5.1結論 46
5.1.1設備活化在推動上主要依賴兩大工作 46
5.2研究建議 47
5.3持續設備活化 47
5.4未來改善方向 47
參考文獻 4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不二越手冊(2012),Robot介紹,日本株式会社不二越。
2.王昱鈞(2009),從台灣看中國汽車產業興起,財團法人車輛測試研究中心。
3.王雅欣(2004),高科技產業概論報告汽車產業,樹德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畢業論文。
4.石川君雄(2008),知識の共同化に基づく遊休設備の有効活用,日本生産管理学会論文誌。
5.薛乃綺(2005),汽車產業概況-汽車金屬零組件市場調查,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知識服務(ITIS)計畫出版。
6.陳捷穎(2008),由國際汽車大廠進入中國市場模式探討台灣汽車業進入之選擇,國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
7.游淑萍(2003),新產品發展與產品生命週期,明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8.鄭聖時、黃立強(2005),台灣汽車產業面臨之困境與在中國大陸發展之現況-以中華、裕隆為例,長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立德管理學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9.蕭君宇(2011),汽車及其零件業-泰國水災日車加碼在台佈局,分析研究員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0.韓正平(2011),台灣汽車產業與大陸汽車產業發展趨勢,裕隆集團。
11.關士續(2000),亨利 福特和他的T型車-對20世紀技術創新史上一個重大案例的分析,自然辯證法研究,2000年10期。
12.顧瑩華(2010),東亞區域整合對亞洲汽車產業分工的影響,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二研究所。
英文部分
1. Brandenburger, A. and Barry Nalebuff (1996), The Game Theory Strategy That is Changing the Game of Business, New York, Doubleday Press .

網頁部分
1.ISTIS (2006),全球汽車產業結構調整特徵分析(一),上海情報服務平台。(取用日期: October24,2006)
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x?id=3685
2.維基百科 (2013),福特汽車公司,旗下品牌。(取用日期: May 23,2013)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A6%8F%E7%89%B9%E6%B1%BD%E8%BD%A6
3南都週刊 (2011),汽車的全球化分工汽車總體,南都週刊,第46期。(取用日期:
November 30,2011)
http://www.sina.com.cn/
4.Ford (2013),汽車沿革,世界第一部車Model T的歷史。(取用日期: May 25,2013)
http://www.ford.com.tw/experience/about/history
5.ABB (2011), Robot選擇與應用。(取用日期: May 29,2013)
http://www.bing.com/images/search?q=abb+robot&qpvt=abb+robot&FORM=IGRE
指導教授 范錚強 審核日期 2013-7-2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