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4 、訪客IP:3.12.151.89
姓名 張馨尹(HsinYin Ch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福建省永定縣鳳城客家話研究 相關論文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福建省永定縣鳳城客家話研究
摘要
本論文對於福建省永定縣鳳城鎮客家話進行田野調查與研究。由於台灣移民中永定客家人是屬於隱性的一群,因此台灣學者研究永定客家話的相關論文與其它客家話相比是較少的,如呂嵩雁所言:其認為閩西客語的面貌多樣化且特殊,閩西客語的音韻特色是非常值得研究及探討的。以少數相關文獻做基礎繼續發展,再出發到永定縣調查永定客家話的音韻演變現象。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主要在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從事研究所參考的歷史文獻及鳳城鎮的歷史沿革、語言概況及發音人簡介,分別做簡要的概述。第二章平面語音系統,將田野調查收集的語料製作成同音字表,再分成聲母、韻母、聲調、連讀變調、文白異讀等做歸納說明。第三章與中古音的比較,探討鳳城客家話目前的語音演變現象與中古擬音做對應比較。第四章發現鳳城客家話的語音特點,聲母部分如:見曉組顎化的現象、匣母讀h-、ɕ-、f-、v-、k-、k’-多個層次的特色、中古全濁聲母清化後多讀送氣清音、精知莊章合流讀一套滋絲音、泥日疑母字讀h-聲母的特殊現象、章組字讀f- 聲母的特點、中古「從邪崇船心生書禪」母有讀塞擦音與擦音共存的現象;韻母部分有:歌、戈、豪韻合流、特殊的三合元音–iai、鳳城客家話輔音韻尾合流為「ŋ」與「ʔ」、梗攝有文白異讀的現象、效攝知章三等和流攝一等韻母合流讀-əu、一二等元音對立、聲調部分的特點有:全濁上和次濁上的讀音以陰平和陰上為主及濁去歸上的變化現象。第五章
將鳳城客家話與台灣永定客家話做音韻和詞彙特色的比較,以探究其與台灣永定客家話的異同,藉以觀察兩岸永定客家話各自之詞彙使用狀況。第六章結論。
關鍵詞:方言、永定、客家話、音韻、詞彙、語音、鳳城鎮摘要(英) Research on Fengcheng Hakka in Yongding County of Fukien Province
Abstract
This essay is the field study and research on Hakka in Yongding county of Fukien Province. Because Yongding Hakka group is considered to be recessive of Hakka migrants in Taiwan, therefore Taiwanese scholars tend to focus their researches on other Hakka group rather than those from Yongding. As Song Yen Lu once said, “Hakka of west Fukien is considered to be more diversified and unique, the character of its phonology is even worth to be studied and discovered”. This study is based on some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develops on that basis, and then it investigates how the Hakka phonology evolve in Yongding County.
This essay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mainly explains the investigation motivation and aims, the referred history bibliography and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Fengcheng township to conduct this research, current language usage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phonologic demonstration speaker (發音人, 示範發音者), and it has brief description under each item. The second chapter is about the flat verbal system. The language corpus was collected by field survey and was processed into a homophone list, and then it was sorted into a list with more details of vowels, consonants, tones, tone sandhi,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 etc. for further explanations. Chapter Three makes the comparison of Fengcheng Hakka with early-middle Chinese and discuss how Fengcheng Hakka evolves and compared its evolution to early-middle Chinese phonologic profile. The forth chapter is about the discovery of Fengcheng Hakka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n the vowel parts: refer to the tilde phenomenon of JianXiaoZu, the special pronunciation of Jiamu (an ancient Chinese vowel) as h-, ɕ-, f-, v-, k-, and k’, ancient voiceless glottal fricatives are often aspired when pronounce but without sound, “JingZiZhuanChang” combines into a series of “Tchi Sii Sound” (滋絲音), the special phenomenon “NiRiYiMuZi” phonological vowel pronounced as h- vowel, the characteristic “zhang” group pronounced as f- vowel, aspired voiceless glottal fricative and aspired voiced glottal fricative pronunciation both existed in ancient Chinese “chung, xie, chuan, xiz, sheng, shu, zen” vowels groups; in the consonants parts: “ge, ge, hao” combined together to form a unique tri-composed pronunciation - iai, Fengcheng Hakka consonant tail vowel combined to be “ŋ” and “ ʔ”, “gong, sher” demonstrated the phenomenon of both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ing, “xiao, sher, zhi chang” third grade and “lio, sher” first grade vowel are combined as “-əu”, the pulse phonation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grade vowel. As for the part of tone,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Quanzoushan and Cizoushan reading tones tend to be Yin flat (vowels without consonant tail vowel, and flat tone) and Yin upper (vowels without consonant tail vowel, and higher tone), or ZouChuGueShan (voiceless glottal fricative and higher tone) alternation phenomenon. The fifth chapter compares the tones and vocabulary characteristics of Fengcheng Hakka with Taiwan Yonding Hakka, which aims to discover the different and common parts between them therefore to observe the vocabulary usage in Yongding Hakka of both in mainland China and in Taiwan. Chapter six is the conclusion.
Key word: Dialect, Yongding, Hakka, Phonology, Vocabulary, Tone,Fengcheng Township關鍵字(中) ★ 方言
★ 永定
★ 客家話
★ 音韻
★ 詞彙
★ 語音
★ 鳳城鎮關鍵字(英) ★ Dialect
★ Yongding
★ Hakka
★ Phonology
★ Vocabulary
★ Tone
★ Fengcheng Township論文目次 目次
中文摘要 iv
英文摘要 v
謝誌 vii
目次 Ⅰ
圖目次 Ⅳ
表目次 Ⅳ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方法 3
1﹒2﹒1 田野調查法 3
1﹒2﹒2 語音描寫法 4
1﹒2﹒3 方言比較法 4
1﹒3 文獻回顧與探討 5
1﹒3﹒1 理論方法 5
1﹒3﹒2 客家話研究 6
1﹒3﹒3 漢語方言音韻研究 7
1﹒3﹒4 永定話相關研究 10
1﹒4 方言點與發音人簡介 13
1﹒4﹒1 方言點歷史沿革與地理位置 15
1﹒4﹒2 發音人簡介 15
第二章 鳳城客家話語音系統 17
2﹒1 聲母 17
2﹒2 韻母 19
2﹒3 聲調 24
2﹒4 連讀變調 25
2﹒5 文白異讀 27
2﹒6 同音字表 29
第三章 鳳城客話和中古音的比較 71
3﹒1 聲母的比較 71
3﹒1﹒1 幫組字 72
3﹒1﹒2 非組字 73
3﹒1﹒3 端組字 73
3﹒1﹒4 知組字 74
3﹒1﹒5 精組字 75
3﹒1﹒6 莊組字 76
3﹒1﹒7 章組字 77
3﹒1﹒8 日聲母 78
3﹒1﹒9 見曉組 79
3﹒1﹒10影組字 80
3﹒2 韻母的比較 81
3﹒2﹒1 果攝 81
3﹒2﹒2 假攝 82
3﹒2﹒3 遇攝 83
3﹒2﹒4 蟹攝 84
3﹒2﹒5 止攝 87
3﹒2﹒6 效攝 88
3﹒2﹒7 流攝 89
3﹒2﹒8 咸攝 89
3﹒2﹒9 深攝 91
3﹒2﹒10 山攝 91
3﹒2﹒11 臻攝 94
3﹒2﹒12 宕攝 96
3﹒2﹒13 江攝 97
3﹒2﹒14 曾攝 97
3﹒2﹒15 梗攝 99
3﹒2﹒16 通攝 101
3﹒3 聲調的比較 102
第四章 鳳城客家話的語音特點 104
4﹒1 聲母特點 104
4﹒1﹒1 非組、知組字各有部分字保留古重脣音、古舌上音 104
4﹒1﹒2 見曉組的顎化現象 104
4﹒1﹒3 匣母讀h-、ɕ-、f-、v-、k-、k’-多個層次 105
4﹒1﹒4 中古全濁聲母清化後多讀送氣清音 106
4﹒1﹒5 精知莊章合流 107
4﹒1﹒6 泥、日、疑母字的h-聲母現象 107
4﹒1﹒7 章組中的f- 聲母 108
4﹒1﹒8 中古「從邪崇船心生書禪」母之塞音與塞擦音共存現象 109
4﹒1﹒9 泥來有別 110
4﹒2 韻母特點 111
4﹒2﹒1歌、戈、豪韻的合流 111
4﹒2﹒2三合元音-iai 111
4﹒2﹒3鳳城客家話韻尾的演變 113
4﹒2﹒4梗攝文白異讀 114
4﹒2﹒5效攝知章三等和流攝一等韻母合流 115
4﹒2﹒6一二等元音對立 115
4﹒3 聲調特點 117
4﹒3﹒1 濁去歸上的變化 117
4﹒3﹒2 上聲的歸類 118
第五章 兩岸永定客家話比較 119
5﹒1 鳳城與臺灣永定客家話音韻比較 119
5﹒1﹒1 兩岸永定客家話語音系統 119
5﹒2 鳳城與臺灣永定客家話詞彙比較 123
5﹒2﹒1 天文地理 124
5﹒2﹒2 時間 125
5﹒2﹒3 植物、飲食 127
5﹒2﹒4 動物 129
5﹒2﹒5 房舍、生活器具 130
5﹒2﹒6 親屬稱謂 132
5﹒2﹒7 教育娛樂 134
5﹒2﹒8 “嫲”“公”“牯”詞彙比較 135
第六章 結論 141
6﹒1 研究成果 141
6﹒2 檢討與建議 142
參考文獻 143
附錄 鳳城客家話詞彙表 147
圖目次
圖一 福建省行政區域圖 12
圖二 鳳城鎮地圖 14
表目次
表1-1 福建省客方言分片表 13
表1-2 鳳城發音人資料表 16
表2-1 鳳城客家話聲母表 17
表2-2 鳳城客家話陰聲韻母表 19
表2-3 鳳城客家話陽聲韻母表 21
表2-4 鳳城客家話入聲韻母表 22
表2-5 鳳城客家話聲調表 24
表2-6 鳳城客家話連讀變調表 25
表2-7 文白異讀表 28
表3-1 鳳城客家話和中古音的聲母對照表 71
表3-2 幫組聲母表 72
表3-3 非組聲母表 73
表3-4 端組聲母表 73
表3-5 知組聲母表 74
表3-6 精組聲母表 75
表3-7 莊組聲母表 76
表3-8 章組聲母表 77
表3-9 日聲母表 78
表3-10 見、曉組聲母表 79
表3-11 影云以組聲母表 80
表3-12 果攝韻母表 81
表3-13 假攝韻母表 82
表3-14 遇攝韻母表 83
表3-15 蟹攝韻母表 84
表3-16 止攝韻母表 87
表3-17 效攝韻母表 88
表3-18 流攝韻母表 89
表3-19 咸攝韻母表 89
表3-20 深攝韻母表 91
表3-21 山攝韻母表 91
表3-21-1 山攝合口一二等韻母比較表 93
表3-21-2 山攝合口三四等韻母比較表 94
表3-22 臻攝韻母表 94
表3-23 宕攝韻母表 96
表3-24 江攝韻母表 97
表3-25 曾攝韻母表 97
表3-25-1曾攝開口一三等韻母比較表 98
表3-26 梗攝韻母表 99
表3-27 通攝韻母表 101
表3-28 鳳城客家話聲調演變表 102
表4-1 非組保留古重脣音聲母例字 104
表4-2 全濁聲母清化讀送氣清音聲母例字 107
表4-3 泥、日、疑母字的h-聲母例字 108
表4-4 比較閩西客家方言章組字聲母讀f- 108
表4-5 從邪崇船心生書禪母字讀塞音與塞擦音例字 109
表4-6 歌戈、豪肴韻合流的例字 111
表4-7 三合元音-iai例字 112
表4-8 鳳城客家話鼻音韻尾 113
表4-9 梗攝文白讀共存例字 114
表4-10 效三和流一韻母合流例字 115
表4-11 一二等-o、-a元音對立例字 116
表4-12濁去歸陰上的例字 118
表4-13上聲歸類的例字 118
表5-1 兩岸永定話聲母總數比較 120
表5-2 兩岸永定話韻母總數比較 121
表5-3 兩岸永定話聲調總數比較 122
表5-4 天文地理詞彙比較 124
表5-5 時間詞彙比較 125
表5-6 植物、飲食詞彙比較 127
表5-7 動物詞彙比較 129
表5-8 房舍、生活器具詞彙比較 130
表5-9 親屬稱謂詞彙比較 132
表5-10 教育娛樂詞彙比較 134
表5-11 “嫲”“公”“牯”比較一 137
表5-12 “嫲”“公”“牯”比較二 139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專書
丁邦新. 1980.《台灣語言源流》,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主編.2007.《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丁聲樹、李榮.1981.《漢語音韻講義》,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 2002.《方言調查字表》,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力.2003.《王力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 2007.《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王福堂.1999.《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北京:語文出版社。
古國順等著. 2005.《台灣客語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永定縣志編輯委員會. 1994.《永定縣志》,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
何大安.2003.《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台北:大安出版社。
何石松、劉醇鑫編著. 2007.《客語詞彙-客語音標版》,台北: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
李如龍.1997.《福建方言》,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李如龍、張雙慶主編. 1992.《客贛方言調查報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 2001.《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辛世彪.2004.《東南方言聲調比較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周振鶴、游汝杰. 1986《方言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徐正光主編.2007.《臺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徐通鏘. 1991.《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袁家驊. 1983.《漢語方言概要》,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張光宇. 1990.《切韻與方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 1995.〈論客家話的形成〉,《清華學報》。
╴╴╴. 2003.《閩客方言史稿》,台北:南天書局出版社。
╴╴╴. 2007.《台灣地區漢語方言的語音和詞彙》,屏東:安可出版社。
陳秀琪.2012.《客家話的比較研究》,臺北市︰南天出版社。
陳其光. 1998.《語言調查》,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項夢冰.2004.《閩西方言調查研究(第一輯)》,漢城:新星出版社。
董同龢. 1991.《漢語音韻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董紹克. 2002.《漢語方言詞匯差異比較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劉綸鑫.1999.《客贛方言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詹伯慧. 2001.《現代漢語方言》,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詹伯慧等編著. 2004.《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劉澤民.2005.《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甘肅省:甘肅民族出版社。
薛才德主編. 2007.《語言接觸與語言比較》,上海:學林出版社。
謝留文.2003《客家方言語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鍾萬梅等編.2009《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彙暨語料選粹》中級、中高級,台北:行政院客
家委員會。
藍小玲. 1999.《閩西客家方言》,厦門:厦門大學出版社。
羅肇錦. 1996.《台灣的客家話》,台北:台原出版社。
╴╴╴. 2000.《台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二、單篇論文
李如龍. 1998.〈閩西七縣客家方言語音的異同〉,收錄於李如龍、周日健主編《客家方
言研究:第二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何大安. 1996. 〈語言與社會〉,通識教育第三期第一卷,頁109-115。
邱仲森.2009.〈客家話古曉匣母音變現象考察﹥,收錄於李如龍、鄭曉華主編《客家方
言研究:第六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廈門大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張光宇. N.d.〈漢語方言邊音的音韻行為〉,《漢藏語學報》3。
╴╴╴.1992.〈漢語方言見系二等文白讀的幾種類型〉,清華學報。
╴╴╴.2000.〈論條件音變〉,清華學報第14 期。
╴╴╴.2003.〈比較法在中國〉,語言研究第23 卷第4 期。
╴╴╴.2004.〈漢語語音史中的雙線發展〉,清華學報新34 卷第2 期。
╴╴╴.2004.〈漢語方言音系的地理考查:韻母篇〉,中國語文第6 期。
╴╴╴.2006.〈漢語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的階段性〉,中國語文第4 期,頁346-358。
╴╴╴.2008.〈梅縣音系的性質〉,《語言學論叢》第37 輯,頁70-86。
陳秀琪.2000.〈古精莊知章母在客家話的演變〉,第四屆客家方言研討會廣東:梅州。
╴╴╴.2004.〈語言接觸下的方言變遷–以台灣的詔安客家話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
╴╴╴.2005.〈知莊章聲母的捲舌音─舌位的前化運動〉,第九屆國際暨第廿三屆全國
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2005.〈客贛方言入聲韻尾的發展〉,《國文經緯》。
╴╴╴.2009.〈客家話聲調的移轉現象〉收錄於《客家方言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
版社。
╴╴╴.2009.〈客家話輔音韻尾的發展〉收錄於《客家方言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
版社。
╴╴╴.2010.〈客家話聲母的前化運動﹥第九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
社會科學院。
溫昌衍.2001.《客家方言特徵詞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博士論文,p57。
劉澤民.2009.〈客贛方言蟹攝一等開口字的歷史層次〉,收錄於李如龍、鄭曉華主編
《客家方言研究:第六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廈門大學。》,福
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劉鎮發.2009.〈從方言比較看客家話匣母字的歷史層次〉,收錄於李如龍、鄭曉華主編
《客家方言研究:第六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廈門大學。》,福
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羅肇錦. 1994.〈客語異讀音的來源〉,收錄於《聲韻論叢-第二輯》,355-382。台
北:學生書局。
╴╴╴.2006.〈客家話hu→f的深層解讀〉,《全球視野下的客家與地方社會:第一屆
台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三、學位論文
呂嵩雁. 1999.《閩西客語音韻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厚忠. 2003.《台灣永定客話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李晉瑋. 2012.《海陸腔客語母音的聲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慶華.2011.《灰寨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徐雨薇.2009.《永定新舊移民之客家話比較-以楊梅鎮秀才窩與蘆竹鄉羊稠村為例》,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維莉.2011.《廣西省賀州市公會鎮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
班碩士論文。
徐建芳.2009.《新屋海陸客家話詞彙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琪. 2002.《台灣漳州客家話的研究-以詔安話代表》,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
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琪. 2006.《閩南客家話語音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彭盛星. 2004.《台灣五華(長樂)客家話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昌衍.2001《客家方言特徵詞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博士論文。
戴伶伊.2012.《湖南平江縣、攸縣、新田縣客家話音韻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
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 羅肇錦、陳秀琪
(ChaoChin Lo、HsiuChih Chen)審核日期 2013-7-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