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馮于豪(FENG YU HAO)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歷史研究所 |
論文名稱 |
清軍與太平軍在江南爭戰的嚴重後果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太平天國(1850-1864)從廣西金田起義開始,在洪秀全「拜上帝會」的號召之下,這個政教合一的政權,便聲勢浩大,勢如破竹,撼動整個大清王朝,對於已經處於內憂外患病入膏肓的清帝國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而在太平軍在起義的過程中所控制的地區,恰好是在中國經濟最富庶與文化蘊藏最深厚、最重要的江南。而江南地區繼承自唐、宋以來所形成的文化精隨,卻在十九世紀遭受到一場慘烈內戰的破壞,導致生靈塗炭,滿目蒼痍,風華滅絕的境地。
江南大城南京自古風光明媚,然而前有太平天國佔領之後的文化摧毀,後有湘軍的屠城導致屍骨遍地,頓時之間成為一座座殘破不堪之空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諺語,便是代表蘇州與杭州地區自古以來富庶的象徵,同時蘇州、杭州也是自宋代以來中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區,自忠王李秀成率領大軍前來征戰之後,與清軍在此地的反覆廝殺,使得這裡往日的風華,漸漸失去了光環,城市破壞殆盡,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除了百姓平民的傷亡外,文化上的破壞、人才的損失,才是無形中最大的損失,這種損失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回復也難用金錢來彌補,影響甚大。
對於太平天國的研究成果已甚豐碩,但此內戰對中國最富庶地區的破壞,對人民造成的苦難,尚未較為完整的論述,故本文的主旨,即著墨於此。
|
摘要(英) |
The Taiping Rebellion (1850-1864) led by Hong Xiuquan is perhaps the worst civil war in human history. It started from Jintian in Guangxi province, marched to the central Yangzi valley, and captured Nanjing together with the entire Yangzi Delta region, known as Jiangnan. The region had been economically most prosperous and culturally most advanced at least since the Song dynasty in the tenth century. In particular, Suzhou and Hangzhou were compared to “paradise on earth “ After many years of seesaw battles between Li Xiucheng, the Loyal King of the Taiping and the government forces, however, the once rich region laid in ruin: huge lives and countless properties were lost so much so that both cities and villages had virtually become ghost towns. Nanjing(Nanking), where Taipei set up its headquarters, had been the famous southern capital since ancient time. When it fell into the hands of the government forces, a terrible massacre took place, dead bodies reportedly found everywhere in streets, Following the conclusion of the war, the devastated Jiangnan was completed, even much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was wiped out.
Instead of looking into the ideas, institution, and the nature of the war, my thesis will focus on the destruction and sufferings of the fourteen-year long civil war in mid-nineteenth century China. I try to show how the war dispossessed millions of people and left them dead or forced to be refugees and turned the rich and beautiful Jiangnan into a waste land. As Shi Dakai, the Taiping`s Wing king, noted in his celebrated poem that he could hear the cry out lound from the suffering people everywhere in southeast China.
|
關鍵字(中) |
★ 清軍 |
關鍵字(英) |
|
論文目次 |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緒論 ..................................................................... 1
第一章 太平天國前的江南 ................................................ 12
第一節 宋代的文化累積 ................................................. 13
第二節 蘇杭在南宋的繁盛 ............................................... 21
第二章 太平天國時期的江南 ............................................... 24
第一節 江南大營包圍下的南京 ........................................... 26
第二節 李秀成在江南征戰造成的人民苦難 ................................. 28
第三節 李秀成主政之下的蘇福省與浙江天省 ............................... 33
第三章 太平天國平定後的江南 ............................................. 39
第一節 南京陷落時的淒慘景象 ........................................... 39
第二節 蘇杭一帶的滿目瘡夷 ............................................. 43
第三節 江南地區人口銳減、市鎮衰落導致文化凋敝 ......................... 47
結論 .................................................................... 52
徵引書目 ................................................................ 56 |
參考文獻 |
一、 史料(依筆畫排序)
(一) 地方誌
江蘇省政府,《江蘇省地方誌》,http://www.jssdfz.gov.cn/。
江蘇省編篡委員會編,《江蘇省志‧人口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年)。
江蘇省政府地方志電子版,《無錫縣誌》卷四,歷史人口。
江蘇省編篡委員會編,《江蘇省志‧人口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浙江地方誌》,http://www.zjdfz.cn/。
(二) 奏摺
《向榮奏稿》
二、 近人著述
(一) 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于湘琳,〈太平天國革命時期教育政策對傳統文化的沖擊〉,《黑龍江史志》,期
7(2012),
頁17-19。
王增瑜,〈宋代文明的歷史地位〉,《河北學刊》,卷26,期5(2006),頁94-96。
王明前,〈太平天國後期蘇南浙江政權的本土化〉,《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34(2005),
頁21-24。
方良,〈重新認識“太平天國”在蘇南的經營〉,《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期
1(2004),頁70-74。
史衛平,〈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下落之謎〉,《文史博覽》,期1(2015),頁48-50。
57
吉祥,〈太平天國運動與江蘇〉,《江蘇地方誌》,期1(2007),頁35-39。
汪榮祖,〈「東南到處有啼痕」-歷史上最慘烈的內戰〉,《歷史月刊》,期155 (2000 年),
頁28-30。
吳善中,〈羅爾綱箋注李秀成自述〉,《史學史研究》,期4(2011),頁75-80。
吳松弟,〈宋代靖康亂後江南地區的北方移民〉,《浙江學刊》,第1 期(1994 年),頁
101。
李庚其,〈如何評價李秀成〉,《歷史教學》,期9(1979),頁40-45。
李愛軍,〈我國北宋時期占城稻的推廣與發展〉,《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學報》, 18 卷,
第2 期,2004 年,頁66。
徐吉軍,〈南宋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影響〉,《文化學刊》,第7 期(2015 年),
頁33。
林矗、李楠;〈近代太平天國戰爭對經濟發展的長期影響〉,《經濟資料譯叢》,期2(2014),
頁62-67。
侯竹青,〈太平天國奠都前後南京人數劇減原因探析〉,《安徽史學》,期3(2010),頁
23-26。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點〉,《甘肅社會科學》,第1 期(2001 年) 頁75。
曹樹基;李玉尚,〈太平天國戰爭對浙江人口的影響〉,《復旦學報:社會科學
版》,期5(2002) 頁34。
曹樹基,〈太平天國戰爭對蘇南人口的影響〉,《歷史研究》,期2(1998) 頁69-73。
夏春濤,〈太平天國時期南京城的變遷〉,《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期
6(2011) 頁99-105。
徐立望,〈太平天國後的浙江學風變遷——以戴望為中心的研究〉,《史林》,期
2(2015)。
胡發貴,〈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質〉,《江南論壇》,期11(2012)。
景遐東,〈江南文化傳統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徵〉,《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卷
31,期4(2006)。
傅德華,〈太平天國研究者的研究——以羅爾綱傳記資料為中心〉,《學術界》,期1(2015)
頁115-221。
58
張興龍,〈從起源角度看江南文化精神〉,《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卷,7,
期6(2008) 頁51-54。
張海豹,〈太平軍東征前的蘇州社會經濟現狀探析〉,《內江師範學院學報》,期5(2013)
頁 30-34。
張思齊,〈宋代-東方的文藝復興〉,《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 期,2001 年,
頁45。
彭治國,〈1864 年,南京城破之時〉,《優品》,期5(2014),頁4-5。
楊效明,〈太平天國對揚州衰落的影響〉,《劍南文學》,期1(2013)。
劉士林,〈江南與江南文化的界定及當代形態〉,《江蘇社會科學》,期5(2009),頁
285-286。
賈熟村,〈太平天國時期的天京地區〉,《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卷
39 期(2003) ,頁110-117。
彭敏,〈太平天國戰爭前後湖州府人口變化分析〉,《湖州師範學院學報》,期5(2011),
頁5-9。
葉華飛,〈說不盡的忠王李秀成〉,《文史天地》,期3(2013)。
廖達興,〈試論太平天國運動對浙江社會的影響 〉,《絲綢之路》,期2(2014),頁20-21。
郭繼武,〈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芻議〉,《前沿》,期22(2013),頁161-162。
劉士林,〈江南都市文化的歷史源流及現代闡釋論綱〉,《學術研究》,期8(2005),頁
113-117。
劉士林,〈江南文化的當代內涵及價值闡釋〉,《學術研究》,期7(2010),頁85-95。
劉江,〈太平天國統治下的南京(1853—1864)—以社會經濟為主的考察〉,《社會科學輯
刊》,期5(2009),頁136-142。
劉新光,〈永嘉之亂後北方移民的地域選擇-以江南為例〉,《南京曉莊學院學報》,第 3
期(2002 年),頁31-36。
劉偉,〈太平天國後期發展述略〉,《品牌》,期5(2014),頁91。
劉煒主編,《中華文明傳真-兩宋》,(香港:商務印書館,2001 年),頁62-67。
韓隆福、劉平政,〈論中國經濟文化重心的南遷和遷都〉,《常德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
學版》,27 卷,第4 期,頁45
鄧廣銘,〈談談有關宋史研究的幾個問題〉,《社會科學戰線》,第2 期(1986 年),頁
59
137-144。
薛德樞,〈試論宋代文化高度發展的原因〉,《黃河學刊》,第4 期(1994 年),頁54-56。
黨旺旺,〈從太平天國後繼乏人看其文化政策之失誤〉,《廣西社會科學》,第3 期(2010
年),頁74-75。
(二)專 書(依姓氏筆畫排序)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李秀城自述〉,《太平天國文書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出版社,1978 年)。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太平天國資料?編》,(北京:中華書局,1979 年)。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太平天國史料從編簡輯》(三),(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
社,1962 年)。
王樹楠編,《張文襄公全集‧奏議》卷四十(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 年)。
王重民等編,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上海
書店出版社,2000 年)。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編輯委員會編輯,〈太平天國
革命運動與影響〉《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政府鎮壓太平天?檔案史料》,(北京: 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
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室,《太平天國文獻史料集》,(北京:中
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 年)。
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一-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
【清】佚名,《庚申(甲)避難日記》,(桂林市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年)。
呤唎、王維周譯,《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
(清)季雲山人,《江南鐵淚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69 年)。
杜維運著,《史學方法論》,(臺北:華世出版社,1979 年)。
茅家琦主編,《太平天國通史》,(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 年)。
李鴻章撰,吳汝綸編,《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卷六(台北:文海出版社,1984 年)。
南京大學歷史系太平天國史研究室,《江浙豫皖太平天國史料選編》,(南京:江
60
蘇人民出版社,1989 年)。
金毓黻、田餘慶著,〈太平天國史料〉,《近代中國史料叢刊》(臺北:文海出版
社,1976 年)。
柯悟遲,《近代中國史料叢刊》,(臺北:文海出版社,1987 年)。羅爾綱,《羅爾綱全集》,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年)。
姚瀛艇主編,《宋代文化史》,(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 年)。
梁庚堯,《中國社會史》,(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4 年)。
梁啟超著 ; 張岱年顧問 ; 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 年)。
【清】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69 年)。
崔之清、陳蘊茜主編,《太平天國戰爭全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年)。
張家?,《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 年)。
傅樂成,《中國通史(下)》,(台北: 大中國圖書出版社,2011 年)。
楊書霖編,《左文襄公全集‧書牘》卷二十五(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 年)。
鄭學檬,《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經濟研究》,(長沙: 岳麓出版社,2003
年)。
鄭師渠主編,《中國近代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年)。
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
劉子健,《兩宋史研究彙編》,(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 年)。
劉子健,《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年)。
羅爾綱著 ,《忠王李秀成自傳原稿箋證》(北京:中華書局,1957 年)。
【清】趙爾巽、啟功,《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8 年)。
郭廷以,《太平天國史事日誌》(臺北:臺灣商務,1976 年)。
顧汝鈺,《中國野史集成》,(成都: 巴蜀書社,1993 年)。
陸筠著,《近代史料筆記叢刊》,(北京 : 中華書店, 1959)。
郭伯南、劉福元,《中華五千年史話 : 典故的歷史》,(台北: 書林出版社,2010 年)。
陶晉生,《宋遼金元史新編》,(台北: 稻香出版社,2003 年)。
羅爾綱,《太平天國文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 年)。
羅爾綱,《羅爾綱全集》,(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年)。
61
蔡董時,《太平天國在蘇州》,(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 年)。
陳志海,《古今中外:從中華文明看世界:中華文明》,(香港:紅出版(青森文化),2014
年)。
(清)譚嗣同,〈上歐陽瓣?師書〉,《譚嗣同全集》,(香港:三聯書店,1954 年)。
歐陽輔之編,《劉忠誠公遺集‧奏疏》卷十六(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
馮明珠,《盛清社會與揚州?究》,(台北:遠流出版社,2011 年)。
錢穆,〈國史大綱〉,《錢賓四先生全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95 年)。
嚴復,《致熊純如的信》,收入王栻主編《嚴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 年)。
羅爾綱、王慶成主編,《太平天國史》1-10 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年)。
羅爾綱,《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北京 : 中華書局,1982 年)。
(三) 網路資料
人民網文史頻道
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198305/198445/13319719.html
壹讀https://read01.com/GJe6Q2.html。
南京市政府地方志電子版
http://wb.nanjing.gov.cn/ztzl/20060/201401/t20140122_2455837.html
江蘇省政府地方志電子版,《無錫縣誌》卷四,歷史人口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編,《上海通志》,第三卷人口,第一章人口數量、分布,第一
節人口。 |
指導教授 |
汪榮祖
|
審核日期 |
2017-3-29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