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729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1 、訪客IP:18.225.56.181
姓名 范譯云(YI-Yun F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正在吃什麼?談新埔地區的飲食記憶與變遷
(The Transformation of Food Memory in Xinpu)
相關論文
★ 客家文化產業發展環境分析之研究-以關西仙草產業為例★ 節慶活動與客家文化創新之研究─以苗栗火旁龍為例
★ 客語無障礙環境政策回應性評估之研究-以聖德老人服務中心為例★ 女性村長在推動客家社區事務領導特質之研究
★ 客家族群在臺灣播遷之研究—以苗栗何子報家族為例★ 地方休閒產業發展的回應性評估之研究:以苗栗舊山線為例
★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與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兩個社區為例★ 地方特色產業競爭力之研究-以新埔柿餅為例
★ 客家產業政策成效評估之研究★ 發展客庄聚落文化與生態觀光策略之研擬 以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社區為例
★ 年輕世代客家飲食意象調查研究-以中壢地區大學院校學生為例★ 地方文史工作者與客家學術機構之對話-以新竹縣為例
★ 民眾對客家創作音樂認知之研究-文化迴圈的觀點★ 桃園縣平鎮市三官信仰與聚落發展之研究
★ 客家特色產業政策網絡之研究★ 臺灣客庄旅遊地與飲食意象關聯之實證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自1980年後,民主化浪潮及觀光休閒風氣逐步開化,飲食文化隨著經濟政治的發展,其經濟價值顯得相當重要,並且已由環境空間的制約轉為政治、經濟與符號等意象鉗制人們對自身族群飲食的認知與記憶,呈現不同於傳統的飲食文化型態。對於新埔來說,人群在不同時空背景下,如何用在地飲食與記憶來建構一地的飲食文化,又如何反推影響自身族群的飲食內涵而使其豐富性與多元性?在消費文化下的社會,本文以詹明信的後現代文化角度討論,且試圖將新埔在地的客家飲食記憶與飲食活動兩者間連結,並被視為後現代的日常生活與實踐,找出屬於新埔地區的飲食記憶與在地食事。本研究認為飲食記憶通過時間的承襲致使新埔飲食內外部逐漸現代化,並進入後現代的情境中,連結消費社會運用模擬、仿造等符號化過程,讓新埔地區的飲食景觀與客家料理的內涵於過去和現代間交錯而使其混雜化,重要的是,在不斷嫻熟於生產、購買與品嚐客家美食背後,投射在新埔地區的飲食記憶裡,是展現自我成長與自身族群飲食文化的新一頁。
摘要(英) Since the 1980s, the wave of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trend of tourism and leisure have gradually taken off.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politics, the value of food culture has become very important. The food has been shifted from the environmental to the images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symbols. It contributes cognition and memory of their own ethnic food that showing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food culture pattern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era, how to use local food and the memory of food to build local food culture? And, how to enrich the connotations of ethnic food? Hence,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food memories and food activities belongs to Xinpu particularly. Based on postmodernism, this paper tries to link the food memory and food activities of Xinpu in the society of consumption culture, which is regarded as practicing in the postmodern daily life. What is more, this paper indicate that the food memory inherits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Xinpu food. It gradually through the inheritance of time and enters into the postmodern situation, linking the consuming society with the symbolic process of simulation and reproducible so that mixed up the connotation of food landscape and Hakka cuisine in Xinpu. Most important of all, after being adept at producing, purchasing and tasting Hakka cuisine, the food memories projected in Xinpu that reflect the self-growth and make a new page on the ethnic food culture.
關鍵字(中) ★ 新埔
★ 飲食文化
★ 飲食記憶
★ 後現代
關鍵字(英) ★ Xinpu
★ food culture
★ food memory
★ postmodern
論文目次 摘 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II
目 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7
第四節 研究範疇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食物、族群與記憶 15
第二節 後現代主義理論觀點 23
第三節 客家飲食相關學術研究 36
第四節 小結 44
第三章 新埔食事的發展與變遷 45
第一節 誰知盤中飧?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46
第二節 1980-2000年代:在地飲食革命 51
第三節「原汁原味」的飲食課題 56
第四節 小結 60
第四章 新埔在地飲食與味蕾記憶的承襲與建構 61
第一節 承襲記憶中的味蕾 62
第二節 建構在地飲食的記憶 68
第五章 正在吃什麼 8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4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86
參考文獻 87
附錄一 訪談大綱 91

參考文獻 Benedict,Anderson(1984)著,吳叡人(2010)譯。想像的共同體。臺北:時報文化。
Crang, Mike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2003)。文化地理學。臺北:巨流。
Creswell, Tim著,王志弘、徐苔玲譯(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群學。
Featherstone, Mike著,趙偉妏譯(2009)。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臺北:國立編譯館。
Frank, Mort著,余寧平譯(2001)。消費文化─20世紀後期英國男性氣質和社會空間。南京:南京大學。
Laura Desfor Edles著,陳素秋譯(2006)。文化社會學的實踐。臺北:韋伯。
McCallum Dennis著,南南南譯(2003)。解毒後現代。臺北:校園書房。
Storey, John著,張君玫譯(2001)。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臺北:巨流。
Urry,John、Larsen, Jonas著,黃宛瑜譯(2016)。觀光客的凝視3.0。臺北:書林。
W.Lawrance Neuman著,王佳煌、潘中道、郭俊賢、黃瑋瑩等譯(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臺北:學富文化。
Herbert Marcuse著,劉繼譯(1990)。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臺北:桂冠圖書。
王岳川(1992)。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臺北:淑馨。
王明珂(1997)。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文化。
王斑(2004)。歷史與記憶:全球現代的質疑。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伊哈布‧哈山著,劉像愚譯(1993)。後現代的轉向─後現代理論與文化論文集。臺北:時報文化。
何明星編(2014)。新埔鎮誌。新竹縣新埔:新埔鎮公所。
李亦園(2009)。中國飲食文化的理論基礎與研究課題。收錄於飲食文化綜論。臺北: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頁9-26。
李青松、鍾侑玎、陳欣怡、車成緯(2010)。特色商圈意象、餐廳服務品質與關係品質之研究─以新竹北埔特色商圈支客家餐廳為例。收錄於運動休閒餐旅研究5(2):1-19。
亞當‧高普尼克著,廖婉如譯(2013)。吃,為什麼重要?臺北:馬可孛羅文化。
卓克華(2008)。台灣舊慣生活與飲食文化。臺北:蘭臺。
周英雄、劉紀蕙編(2000)。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臺北:城邦。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2):122-136。
林淑鈴(2015)。建構「客家美食」與消費客家文化?收錄於中國飲食文化11(1):67-121。
林淑蓉(2006)。口傳與非物質性文化遺產:客家族群記憶研究。子計畫二:食物、記憶與社會生活:再探客家文化遺產。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論文。
林淑蓉(2006)。客家飲食文化與社會生活:從族群性到族群認同,收錄於客家社會文化及教學資源整合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客家委員會(2014)。客家人口調查。2014/01/14取自:https://goo.gl/EUzgdT
范明煥(2006)。新竹地區的人與地。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涂昭樺(2012)。文化經濟與鄉村發展─以新竹新埔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袁方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張國清(2000)。後現代情境。臺北:揚智文化。
張勝彥等編(1996)。臺灣開發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莊惠惇(2013)。原味菜市場─現代與後現代飲食文化的交織。收錄於國文天地29(4):40-44。
許木柱、簡美玲(2009)。飲食與文化─人類學觀點的回顧與展望。收錄於王秋桂(編),飲食文化綜論(55-80頁)。臺北: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陳世昌(2015)。戰後70年臺灣史。臺北:時報。
陳玉箴(2006)。台菜、小吃、客食:新飲食版圖及國體化的味覺。城鄉流動2007年文化研究會議暨第八屆文化研究學會年會,頁1-30。
陳玉箴(2008)。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階級與文化展演:日誌與戰後初期的「臺灣菜」。收錄於臺灣史研究15(3):139-186。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彥羽(2011)。關鍵網絡與地方產業發展:以新埔鎮旱坑里柿餅文化產業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著,韓良憶譯(2006)。食物的歷史─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臺北:左岸文化。
黃秋芳(1998)。台灣客家生活紀事。臺北:臺原。
新竹縣政府(2008)。新竹縣志續修─民國四十一年至八十年。新竹: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政府(2016)。新竹縣人口統計年報。取自新竹縣戶政服務網:https://goo.gl/oeiCNa
董恕明(2013)。野東西─臺灣當代原住民漢語書寫中的飲食圖像。收錄於山海戀─原住民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二魚文化。
詹明信著,吳美真譯(1998)。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臺北:時報文化。
廖炳惠(1994)。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臺北:城邦文化。
廖炳惠(2004)。吃的後現代。臺北:二魚文化。
蒲慕州編(2009)。飲食傳播與文化交流。臺北: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鄧之卿(2009)。山居歲月─新竹客家飲食文化及體現。收錄於餐旅暨家政學刊6(4):1-26。
鄧景衡(1997)。黑飲、金食、鏽島-台灣飲食文化系譜。臺北:田園城市文化。
鄧景衡(2002)。符號、意象、奇觀-台灣飲食文化系譜(上)。臺北:田園城市文化。
鄭祥福(1999)。後現代主義。臺北:揚智。
賴守誠(2006)。現代消費文化動力下族群飲食文化的重構:以台灣「客家菜」當代的休閒消費轉型為例。收錄於國家與社會1(1): 167-213。
賴守誠(2010)。台灣客家飲食運動的緣起、建構與發展:文化經濟取向的社會分析。收錄於江明修(編),客家城市治理(146-175頁)。臺北:智勝文化。
賴守誠(2010)。客家地方特色食品節慶之形成與發展:以新埔柿餅節為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99度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論文。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Fernandez-Armesto, Felipe. (2002). Near a thousand tables : a history of foo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Gopnik, Adam. (2011). The Table Comes First: Family, France, and the Meaning of Food. New York: Knopf.
Halbwachs, Maurice. (1992). On Collective Memory. In Lewis A. Coser(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指導教授 周錦宏 審核日期 2018-2-2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