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875702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4 、訪客IP:18.117.170.80
姓名 林于雁(LIN YU Y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多元文化主義發展下的客家繪本
(Hakka picture books 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culturalism)
相關論文
★ 新埔地區的產業變遷★ 流域與區域:鳳山溪流域交通發展史
★ 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 儀式中身份的轉化:以客家拜新丁為例
★ 族群、產業與社會資本:以屏東檳榔業「行口」為例★ 外籍配偶與客家文化傳承
★ 越南籍配偶眼中的閩客族群意象★ 族群通婚中的性別文化與權力配置
★ 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 博物館展示與客家記憶
★ 閑聊(Gossip)中客家常民的歷史意識★ 新加坡當鋪業與客家
★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標準作業程序(SOP)建立之研究★ 「文化治理」中的不對等權力關係—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例
★ 客家採茶婦女的勞動意識 ─以新竹縣峨眉鄉為例★ 東南亞的「客家」意涵:英殖民馬來亞的華人分類過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隨著解嚴後多元文化主義的發展,國家語言意識形態逐漸從同化、多元走向本土、國際,語言政策也從單語走向雙語、多語,對於各族群的文化也透過上至下以公權力介入,開始立法予以保障各族群的語言與文化,其中,客委會的成立代表著客家族群首度被國家體制承認,《客家基本法》則是客家事務制度化、法制化的開始。自客委會成立後,推動各項客家語言、客家文化政策,將客語導入學校教育,也使得客家繪本與如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本研究以客家繪本為主體,並採用文本分析法作為本研究之分析手法,透過繪本創作背景與理念、題材與主題、客家文化元素、客家精神與意義四層次的分析,瞭解客家繪本的發展背景脈絡及出版趨勢變化,與繪本中所想傳達的客家文化題材與元素,期待能夠幫助現場教師更瞭解客家繪本所傳達的意義與內涵,提升其對客家文化的認識與認同,並有效選擇適切的繪本運用於教學之中。
經過研究與探討後,可獲得以下發現與結論:一、客家繪本出版者呈現有官方、民間、官學合作、官民合作四種模式,且逐步從官方獨資主導走向由官方提供補助鼓勵民間出版。二、隨著與客家政策與教育主軸的變化,客家繪本呈現生活客語、在地客家文化、自我認同、沉浸式客語及國際化客家之五種歷程,繪本主要語言亦從單語(客語)走向多語。三、客家繪本分別從傳統文化、日常生活、在地景色為題材來呈現客家族群傳統特色、多元性、價值觀與在地客家特色。四、從客家繪本之文化元素可總和歸納出客家族群具有萬物有靈、重茶、重粄食、重教育、重宗族、高凝聚力、因地制宜、隨地取材、樂天刻苦等客家形象。
摘要(英)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culturalism after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the national language ideology has gradually moved from assimilation and pluralism to vernacular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language policy has also moved from monolingualism to bilingualism/multilingualism. The government has also intervened from top to bottom to legislate the protection of th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akka Affairs Council represent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Hakka ethnic group has been recognized by the state system, and the《Hakka Basic Act》marks the beginning of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legalization of Hakka affair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akka Affairs Council, various policies on Hakka dialect and culture have been promoted, and the Hakka dialect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school education, which has also led to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Hakka picture books. This study focuses on Hakka picture books and uses text analysis as the analysis metho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and ideology, themes and topics, Hakka cultural elements, and Hakka spirit and meaning of the picture books,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publishing trend changes of Hakka picture books as well as the cultural themes and elements conveyed in the picture books are understood. The study hopes to help on-site teach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anings and connotations conveyed by Hakka picture books,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Hakka culture, and effectively select appropriate picture books for use in teaching.
After the study and discussion, the following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can be obtained:
1、Hakka picture book publishers present four modes: official, private, official-academic cooperation, and official-private cooperation, and gradually move from official sole financing to official subsidizing and encouraging private publishing.
2、Along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main Hakka policies and education, Hakka picture books present five processes: daily Hakka dialect, local Hakka culture, self-identification, immersive Hakka dialect, and internationalized Hakka. The main language of picture books has also moved from monolingual (Hakka) to multilingual.
3、Hakka picture books present traditional culture, daily life, and local scenery as themes to show the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diversity, values,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kka group.
4、From the cultural elements of Hakka picture book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Hakka group has the image of believing all things with spirit, valuing tea and rice as part of their traditional cuisine, valuing education, valuing clans, high cohesiveness, adapting to local conditions, making use of materials from local places, happy-go-lucky and working hard.
關鍵字(中) ★ 客家文化
★ 客家文化繪本
★ 客家繪本
關鍵字(英) ★ Hakka Culture
★ Hakka Culture Picture Book
★ Hakka Picture Book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7
第四節 客家繪本相關研究------------------------ 12
第二章 多元文化政策與客家繪本----------- 17
第一節 多元文化主義---------------------------- 17
第二節 客家語言教育政策------------------------ 19
第三節 客家文化-------------------------------- 34
第四節 客家繪本-------------------------------- 50
第三章 臺灣客家繪本發展---------------- 60
第一節 從客家語言教育政策看客家繪本發展---------- 61
第二節 從出版社看客家繪本發展------------------- 74
第三節 從文本型式看客家繪本發展----------------- 90
第四節 結語----------------------------------- 108
第四章 客家繪本中的客家元素--------------------- 109
第一節 繪本題材的選擇-------------------------- 109
第二節 繪本中客家文化元素的統整與歸類------------ 121
第三節 客家文化元素傳遞的客家文化精神------------ 129
第四節 結語----------------------------------- 1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8
第一節 結論----------------------------------- 148
第二節 建議----------------------------------- 152
參考文獻-------- 158

參考文獻 一、專書
David R. Shaffer,林翠湄、黃俊豪等譯,《發展心理學》。台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Denise I. Matulka,王志庚譯,《圖畫書大解密》。台北市: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8。
Klaus Krippendorff,曹永強譯,《內容分析:方法學入門》。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
Lesley Mandel Morrow、Elizabeth Freitag、Linda B. Gambrell,葉嘉青譯,《兒童文學在幼兒園中的運用》。台北:心裡出版社。2013。
Martin W. Bauer、George Gaskell,羅世宏、蔡欣怡、薛丹琦合譯,《質性資料分析:文本、影像與聲音》。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
Philip Smith,林宗德譯,《文化理論的面貌》。台北:韋伯文化。2004。
Walter Sawyer、Diana E. Comer,墨高君譯,《幼兒文學:在文學中成長》。台北:揚智文化。1996。
王保鍵,《客家發展之基本法制建構》。桃園:中央大學出版中心:台北:遠流。2018。
王保鍵、邱榮舉,《臺灣客家運動:客家基本法》。台北市:五南圖書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
左台益、楊凱琳主編,《閱讀數學:文本、理解與教學》。台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20。
朱柔若。《全球化與台灣社會-人權、法律與社會學的觀照》。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
松居直,林靜譯,《打開繪本之眼》。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13。
林文寶、陳正治、林德姮、陳晞如、孫藝玨,《幼兒文學》。台北:五南圖書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
林敏宜,《圖畫書的欣賞與運用》。臺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
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林真美譯,《繪本之力》。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邱昌泰,《文化行政與政策》。台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20。
俞龍通,《文化創意 客家魅力—客家文化創意產業觀點、策略與案例》。台北:師大書苑。2008。
施正峰,《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財團法人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2004。
施正峰、張學謙,《語言政策及制訂「語言公平法」之研究》。台北市:前衛出版社。2003。
施政峰,《各國語言政策》。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2。
洪泉湖,《臺灣的多元文化》。台北市:五南圖書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徐維群,《客家文化符號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6。
徐維群,《客家文化符號論》。新北市:客家臺灣文史工作室。2020。
郝廣才,《好繪本如何好》。台北: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
張維安、謝世忠、劉瑞超,《承蒙客家臺灣・臺灣客家》。苗栗: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9。
教育部,《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台北:教育部。2017。
陳玉金,《臺灣兒童圖畫書的興起與發展史論(1945-2016》。台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20。
陳昭瑛,《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
曾喜城,《台灣客家文化研究》。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1999。
黃永達,《臺灣客家讀本 : 臺灣客家史地、語文、社會、曲藝、建築》,台北:全威創意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04。
黃秀霜、詹士宜、陳海泓、王秀梗主編,《樂在閱讀教學:文本分析與理解策略應用》。新北市: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
黃恆秋,《台灣客家文學史槪論》。新莊市: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1998。
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縣: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87。
鄭自隆。文創行銷。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3。
薛雲峰,《快讀臺灣客家》。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南天書局有限公司。2008。
羅肇錦,《臺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0。
二、碩博士論文
向芝儒,《幼兒文化資產繪本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六家水圳地區為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
江明恭,《東勢元宵新丁粄節之繪本創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
沈衍妏,《繪本故事教學對不同族群學童在「陂塘」主題學習及客家文化態度之實驗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周維萱,《多元文化主義下的族群關係-以美、加、新三國為分析對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林作逸,《臺灣客語政策之研究:1945-2017》。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
徐光鋕,《運用Pressbooks書籍創建平台製作一本開放式教科書:以《少年的自我療傷—甘耀明《殺鬼》少年圖書改編》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論文,2019。
翁韻淇,《畫說「老菸樓」鳳林客家菸樓文化繪本創作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
張顥薰,《客家文化元素在吉祥物上之造型設計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EMBA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10。
陳家慶,《「正來尞」─陳家慶客家童謠繪本創作論述》,玄奘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7。
陳素瓊,《幼兒多元文化繪本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附設幼兒園為例》,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亞太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2018。
陳鏡伊,《臺灣客家藍衫圖像融入於採茶戲歌詞應用於繪本之創作》,中國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
傅吉田,《探討客籍家長對幼兒客語教學的態度-以台北市幼兒園為例》,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曾美貞,《資訊科技融入繪本教學對提升客語沉浸幼兒客語聽說能力之成效》,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5。
湯晴惠,《國中生自創繪本以提升英語能力及美濃文化知識之效益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2017。
溫曼伶,《資訊科技融入客語教學之研究—以五年級製作客語電子繪本為例》,國立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劉蔚之,《一所山地學校的多元文化教育之俗民誌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潘錦忠,《台灣客家文學之研究-以新文化史的角度為中心》,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3。
蕭淑美,《紙本繪本與電子繪本對學童語文創造力的差異性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7。
戴怡君,《東東幼兒園客語教學歷程之探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2019。
謝螢萱,《透過繪本認識客家文化-客家兒童繪本中的視覺圖像表現研究》,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7。
三、期刊
方榮爵,〈紙繪本與電子書繪本的發展〉,《原教界》,2012年10月號,第47期,頁38-41。
吳聲淼,〈開啟臺灣客家兒童文學的視窗〉,《兒童文學學刊》,2007年11月,頁95-122。邱淑雯,〈從多元文化主義觀點談嘉義縣外籍配偶的識字教育〉,《成人教育雙月刊》,2003年第75期,頁11-19。
李介修,〈臺灣出版產業觀察〉,《臺灣出版與閱讀》,2021年6月,第2期,頁124-129。
施正峰,〈由政治哲學看多元文化主義〉,《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2009年12月,頁281-288。
張學謙,〈台灣語言政策變遷分析:語言人權的觀點〉,《臺東大學人文學報》,2013年6月,頁45-82。
郭麗玲,〈在畫中說故事的「圖畫書」〉,《社教雙月刊》,1991年12月,第46期,頁20-33。
陳玉樺 〈淺談多元文化主義──展望多元文化教育〉,《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87期,2010。
陳碧祥,〈語言之哲學探究及其教育意義〉,《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15期,2010年9月,頁233~262。
游美惠,〈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2000年8月,頁5-42。
劉鳳芯,〈1984~2000兒童圖畫書在臺灣的論述內涵、發展與轉變〉,《兒童文學學刊》,2004年12月,頁53-94。
四、研究繪本
Ballboss,《出大甲城》。步步出版社。2020。
Ballboss,《從烏鴉洞起飛》。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22。
Taiwan Bar,《花蓮篇-迎成年》。台灣各種吧股份有限公司。2021。
Taiwan Bar,《屏東篇--來剪紙》。台灣各種吧股份有限公司。2021。
Taiwan Bar,《桃園篇:過節日》。台灣各種吧股份有限公司。2022。
Taiwan Bar,《高雄篇-遊大港》。台灣各種吧股份有限公司。2022。
Taiwan Bar,《基隆篇--放水燈》。台灣各種吧股份有限公司。2021。
Taiwan Bar,《雲林篇-去看戲》。台灣各種吧股份有限公司。2021。
Taiwan Bar,《彰化篇-逛老街》。台灣各種吧股份有限公司。2022。
Taiwan Bar,《臺東篇-找石器》。台灣各種吧股份有限公司。2022。
王文華,《曹操掉下去了》。巴巴文化_也是文創有限公司。2013。
王秀眉等,《愛溪口驚奇記》。嘉義縣溪口鄉公所。2015。
王旻世,《平安戲 紙馬繞境去》。南投縣政府文化局。2018。
王威智,《惡地公的花生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9。
王威智,《爺們不是好兄弟》。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8。
王郁琳、李如意,《陶器小偵探》。苗栗縣公館鄉五穀文化村。2020。
打鐵庄的頭擺,《屏東縣新埤鄉大成國民小學》。財團法人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2013。
甘耀明,《微笑老妞》。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16。
甘耀明,《嘓嘓仔》。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17。
向陽,《記得茶香滿山野》。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朱秀芳,《大家來逛魚市場》。青林國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
朱秀芳,《萬和宮老二媽的故事》。青林國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江明恭,《小桃妹》。信誼基金出版社。2016。
池依林,《小田的阿嬤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6。
何季璇,《小花與大白貓》。花蓮縣政府。2016。
何嘉祥,《尋根 : 好「溪」歷》。嘉義縣溪口鄉公所。2015。
吳立萍,《新竹300--到我的城市吹吹風》。新竹市文化局。2018。
吳紜忻,《伯公您好神》。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20。
吳靜芳,《媽媽的黑布鞋》。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14。
吳聲淼,《大烏鳥仔》。新竹縣政府。2005。
吳聲淼,《烏雞嬤生白卵》。新竹縣政府。2005。
吳聲淼,《掌花介細鳥仔》。新竹縣政府。2005。
吳聲淼,《新瓦屋的花鼓隊》。新竹縣政府文化局。2010。
吳聲淼,《鳳凰搖仔》。新竹縣政府。2005。
巫秀淇,《街溪城市的蛻變》。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立言圖書有限公司。2013。
李新婕,《我家的客家醃蘿蔔》。雲林縣政府文化處。2018。
李毓中、游珮芸,《恁九好無?安娜?》。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21。
李錦尚,《客家庄娶新娘過新年》。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藝術家出版社。2011。
李馨雅,《謝謝你,茶小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台北分局。2015。
周琡萍,《奶奶的紅花布》。愛智圖書有限公司。2016。
林仲屏,《歡樂豬仔村》。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公共電視。2004。
林伯辰,《屏菸,躲貓貓》。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2018。
林良,《中秋博狀元餅》。金門縣文化局、斑馬文創有限公司。2010。
林芳萍,《紅花仔布的秘密》。巴巴文化_也是文創有限公司。2012。
林思瑜、黃韻璇,《阿爸的黑手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2013。
林韻華等,《去掛紙,油桐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林韻華等,《敬義民,祭黃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林韻華等,《過新年,迎新丁》。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林韻華等,《謝平安,看戲去》。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邱凡芸,《口湖牽水車藏》。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6。
邱傑,《石滬爺爺說故事》。桃縣新屋鄉愛鄉協會。2013。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阿公的幸運石:乙未戰役在佳冬》。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21。
施百俊,《步月火燒》。屏東縣政府。2021。
施政廷,《宇宙小行星・中壢》。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藝術家出版社。2011。
孫心瑜,《回家》。聯經出版公司。2016。
孫心瑜,《艾瑪・媽媽》。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
桂春‧米雅,《樹上的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20。
郝廣才,《米食樂》。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
郝廣才,《豆腐》。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
郝廣才,《爸爸:筆墨紙硯》。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
郝廣才,《茶》。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
郝廣才,《媽媽的一碗湯》。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
郝廣才,《爺爺的玩具王國》。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
郝廣才,《餃子》。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
郝廣才,《蝴蝶遇見公主》。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
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公主選丈夫》。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2016。
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灣樂陶陶》。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2015。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Straw Gift 稻草禮物》。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2015。
張又然,《藍色小洋裝》。青林國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
張丹綺,《小種子的旅行》。台灣教會公報社。2020。
張圭熒,《食福我去 上埤你去》。台中縣文化局、台中縣東勢鎮客家休閒推廣文化協會。2010。
張圭熒、彭道衡,《大茅埔的石頭女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台中市東勢區慶東社區發展協會。。
張圭熒、彭道衡,《大茅埔的守護神》。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休閒推廣文化協會。2011。
張秀毓,《大家一起玩泥巴》。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
張秀毓,《爸爸的友善茶園》。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
張秀毓,《阿婆的燈籠樹》。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
張秀毓,《爺爺的玻璃店》。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
張奎熒,《屋背山下的大茅埔》。臺中縣文化局。2009。
張玲玲,《上戲囉》。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6。
張致中,《採樟腦的人》。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立言圖書有限公司。2013。
張哲銘,《夜市》。步步出版社。2017。
張哲銘,《菜市》。步步出版社。2017。
張崑振,《傳家:新埔宗祠的故事》。新竹縣文化局。2015。
張捷明,《一隻蟻公同細鴨子》。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贊助出版、華夏書坊。2010。
張捷明,《大目伯姆送信仔》。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贊助出版、華夏書坊。2010。
張捷明,《銀色个夢》。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20。
張寶釧,《小花妹逛市場》。澤燁人文實業有限公司。2019。
曹俊彥,《屁股山》。信誼基金出版社。2011。
曹銘宗,《鷄籠中元祭》。聯經出版公司。2014。
淦克萍,《好大的門牌》。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2017。
粘忘凡,《北投,從前從前》。文訊雜誌社。2021。
莊世瑩,《小石獅大發現》。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6。
莊世瑩,《平安龜實驗室》。澎湖縣政府文化局、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
莊秀美,《下課了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17。
莊皓雲主編,《躲貓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2012。
莫爾,《飄香後溝仔》。雲林縣政府。2018。
許玲慧,《12婆姐》。台南縣政府文化局、青林國際出版公司。2005。
許玲慧,《甘甘苦苦的麻芛》。台中市政府文化局、青林國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郭玄奇,《奇幻溪遊記》。嘉義縣溪口鄉公所。2013。
郭玟芬編,《阿太个願望》。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20。
郭玟芬編,《過家來尞》。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16。
郭玫芬編,《九層之家》。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19。
郭玫芬編,《咕咕咕:相片肚,雞公啼咧》。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18。
郭玫芬編,《魔法門帶我去買菜》。新竹縣政府。2020。
郭桂玲,《苗栗火車旅行趣》。苗栗縣政府。2015。
郭慧華,《四季尋客味-臺南客家个味緒》。臺南市政府。2018。
郭慧華,《語言竇肚樂線行》。臺南市政府。2019。
郭慧華等,《源來是客家:阿靓姊、阿弟牯快樂尋客趣》。台南市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2017。
郭靜文,《東勢鯉魚伯公》。台中市政府教育局。2017。
陳念歆、黃旭良、劉英華,《山神您好嗎》。好客在一起工作坊。2019。
陳念歆、黃旭良、劉英華,《農村您好嗎》。好客在一起工作坊。2020。
陳盈帆,《蘋果甜蜜蜜》。聯經出版公司。2012。
陳素宜,《阿牛牯的隱形披風》。台北縣政府客家事務局、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
陳湘湘,《菸田裡的小精靈》。台中市政府。2019。
陳進隆,《阿嬤的幸運粥》。丰光國際有限公司。2019。
陳媺慈,《好運奶奶》。嘉義縣溪口鄉公所。2016。
陳瑞秋,《長腳的房子》。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
陳維霖,《五月飛雪油桐花》。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藝術家出版社。2011。
彭惠圓等,《小小茶花女》。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2014。
彭惠圓等,《去姐婆屋下寮》。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2012。
彭惠圓等,《聰明个伯婆》。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2011。
彭歲玲,《添丁亭》。東縣藝術人文三創協會。2018。
彭歲玲,《膨風茶》。東縣藝術人文三創協會。2018。
彭歲玲,《礱糠析》。東縣藝術人文三創協會。2018。
曾美玲編,《平地起伙房》。屏東縣政府。2011。
曾美玲編,《快!樂一下!》。屏東縣政府。2011。
曾美玲編,《青黃紅花共下飛》。屏東縣政府。2011。
曾美玲編,《食淨淨》。屏東縣政府。2011。
曾美玲編,《落地生根》。屏東縣政府。2011。
曾淑敏,《油桐子》。苗栗縣政府。2012。
曾淑敏,《樟樹根與樟樹頭》。苗栗縣政府。2013。
曾淑敏,《曬太陽》。苗栗縣政府。2011。
曾滿堂、邱玉香,《伯婆个髻鬃》。客家委員會。2014。
曾滿堂、邱玉香,《曾滿堂、邱玉香》。客家委員會。2014。
曾滿堂、邱玉香,《發粄開花咧》。客家委員會。2014。
曾碩文、 蔡慧君,《客家大囍事—阿哥討脯娘》。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2013。
須藤麻江,《阿松爺爺的柿子樹》。道聲出版社。2007。
馮輝岳,《我的老師鍾肇政》。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立言圖書有限公司。2011。
馮輝岳,《傳唱》。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立言圖書有限公司。2013。
馮輝岳,《?龍迎新春》。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6。
馮輝岳、徐兆泉,《細毛蟹》。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3。
馮輝岳、徐兆泉,《細兔仔》。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3。
馮輝岳、徐兆泉,《細燕仔》。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3。
馮輝岳、徐兆泉,《潾蛞》。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3。
馮輝岳、徐兆泉,《膨尾鼠》。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3。
馮輝岳、徐麗媛,《油桐花 五月雪》。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
黃郁婷、談繼威,《好事會發生(花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2013。
黃郁菱,《聽!麼个聲》。花蓮縣政府。2016。
黃淑貞,《城市的河流》。天河創思出版社。2021。
黃淑貞,《埤塘奶奶說再見》。天河創思出版社。2019。
黃惠鈴,《香藝之家》。聯經出版公司。2016。
黃詩緣、倪嘉暐、謝明勳,《可是,我要去》。竹宇印刷企業有限公司。2020。
楊昱光等,《娘花靚靚》。新竹縣政府。2014。
楊皓,《六堆運動會的秘密》。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7。
溫文相,《美濃菸樓》。立言圖書有限公司。2009。
溫文相,《茶香入夢》。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藝術家出版社。2011。
葉珍君,《六堆奇航蓋生趣》。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9。
葉珍君、許峻銘,《阿婆的壓箱寶》。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6。
葉益青,《一家人的南門市場》。聯經出版公司。2019。
廖沛林,《東勢新丁粄》。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16。
廖炳焜,《火燒厝》。巴巴文化_也是文創有限公司。2016。
廖炳焜,《火燒厝》。巴巴文化_也是文創有限公司。2016。
劉旭恭,《五百羅漢交通平安》。親子天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0。
劉伯樂,《奉茶》。青林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12。
劉孝明,《阿明牯、阿妞妹大冒險》。屏東縣政府。2011。
劉嘉琪,《糖蜂仔》。苗栗縣政府。2020。
熱鬧个收冬戲,《魔數電腦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7。
蔡沛鈴,《從唐山吃到基隆》。木田工場有限公司。2020。
蔡淑媖,《阿英的冬至》。文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9。
蔡曜宇,《從前從前—噶瑪蘭公主與龜將軍》。麥浩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
蔣絜安等,《小桃妹的奇幻旅程》。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2016。
鄭仲剛等,《我的故事》。台東縣政府。2011。
鄭宗弦,《吹粿慶團圓》。文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1。
鄭宗弦,《草帽飛起來了》。巴巴文化_也是文創有限公司。2013。
蕭宇辰,《膽小鬼勇者》。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2020。
賴文英,《夜呱愛去哪》。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3。
賴文英,《荷花个故事》。賴文英。2018。
賴文英,《荷塘生趣》。賴文英。2017。
賴文英,《富與窮/有錢摎無錢》。賴文英。2019。
賴惠鳳,《食物大發現:柿子從哪裡來?》。小天下出版社。2019。
戴興達等,《好香的茶》。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2021。
戴興達等,《神奇的醃芥菜》。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2021。
戴興達等,《粢粑好好吃》。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2021。
謝明芳,《特別的禮物》。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5。
謝鴻文,《埤塘故鄉》。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藝術家出版社。2011。
鍾理和,《繪本菸樓》。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
鍾繪滿、林芷琪,《飯甑波的滋味》。美濃愛鄉協進會。2014。
嚴淑女,《編織的幸福》。台南縣政府文化局、青林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11。
蘇振明,《三角湧的梅樹阿公》。青林國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五、其他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97年度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報告》。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8。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99年至100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報告》。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8。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105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報告》。客家委員會。2017。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110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報告》。客家委員會。2022。
指導教授 張翰璧(Chang Han pi) 審核日期 2023-1-1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