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徐丞妍(Cheng-Yen Hsu)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哲學研究所在職專班 |
論文名稱 |
王陽明「致良知」的反身樂境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摘要
本論文宗旨主要探討人對快樂的價值體認及對快樂的追尋模式,藉由王陽明「樂是心之本體」切入王陽明心學對於「樂」、「萬物一體」的理論概念,同時由理論深入工夫架構,以爬梳出人能活出心體本樂的可能性。以現代人追求快樂的角度反觀王陽明樂心體的理論系統,洞悉出兩者的差異性,以對「樂」概念有所釐清。同時,在有了樂理論「知」的確立後,接續探究「行」的實踐架構。以「志定良知」、「謙己、聽信良知」及「敬畏良知」的態度作為工夫基底,再將其置入自身以及日常生活中去實行「知行合一」、「存天理、去人欲」以及「致良知」的下學工夫。最後明晰「致良知」是「反求諸己」到「實有諸己」以實現「自慊」的過程,從而能與最初的心體本樂對接。王陽明心學是本末一貫的反身工夫,除了要人慎獨的面對自己以回復心體,同時也要人在生活中落實體現,回復人本有的「一體性樂境」,實現儒家的仁樂之道。 |
摘要(英) |
Abstract
This paper primarily aims to explore the value perception of happiness in humans and its pursuit patterns. By examining Wang Yangming′s theory that "happiness is the essence of the mind," the paper delves into Yangming′s philosophy on "happiness" and the concept of "the unity of all things." It also investigat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practical effort, aiming to uncover the possibility of living out true happiness. By contrasting modern perspectives on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with Yangming′s conceptualization of joyful mind-body integration, the paper seeks to clarif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pproaches to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After establish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e paper then explores the practical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It examines the preparatory attitudes necessary for effort, including dedication to conscience, self-humility, trust in conscience, and reverence for conscience. These attitudes are foundational for the practical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action unity," "preserving the principles of Heaven and eliminating human desires," and "cultivating the original conscience" in daily life. Finally, it clarifies that "cultivating the original conscience" involves the process of "self-reflection" to achieve "self-realization" and ultimately reconnect with the original joyful mind. Yangming’s philosophy represents a consistent and reflective effort, requiring individuals not only to face themselves with caution but also to implement and embody these principles in their daily lives, thus restoring the inherent "unified joyful state" and realizing the Confucian path of internal sanctity and external kingship. |
關鍵字(中) |
★ 王陽明 ★ 樂 ★ 萬物一體 ★ 自慊 ★ 反求諸己 ★ 致良知 |
關鍵字(英) |
|
論文目次 |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 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二、研究方法 4
第二節 樂義 4
第三節 尋孔顏樂處 6
一、從「樂」看孔子的「仁」與「禮」 6
二、史料典籍探究 7
三、現代學者研究 9
第四節 問題意識 11
第二章 朱子與王陽明的格致思想 12
第一節 朱子《大學》格致思想 12
一、朱子與李侗 12
二、朱子《大學》格致思想 15
第二節 王陽明的格致思想 21
一、王陽明的心路歷程 21
二、王陽明的格致思想 24
第三節 宸濠之亂-教揭良知 27
第三章 良知心體內涵及工夫態度 32
第一節 良知心體內涵 32
一、萬物一體 32
二、良知心體 37
三、良知樂體 40
第二節 「致良知」工夫前的心態要件 43
一、立志-定在良知 43
二、謙己、聽信良知 45
三、敬畏良知 48
第四章 「致良知」工夫及其反身樂境 51
第一節 「致良知」工夫架構 51
一、「致良知」的知行本體 51
二、存天理、去人欲 55
三、「致良知」 62
第二節 「致良知」的反身樂境 67
第五章 結語 76
參考文獻 81 |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一、 原典
王守仁撰,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
李日章撰,傅偉勳、韋政通主編《程顥 程頤》(東大出版社,1986年)
程顥、程頤,《二程集》(中華書局,1981年)
謝冰瑩、劉正浩、賴炎元、李鍌、邱燮友、陳滿銘編譯,《新譯四書讀本》(三民書局,2007年)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2003年)
饒宗頤主編、吳震、孫欽香導讀及譯註,《傳習錄》(中華書局,2018年)
《王陽明傳習錄及大學問》(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二、 專書
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著,譚家瑜譯,《更快樂》(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
楊定一,《不合理的快樂》(天下生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
劉燁、謝蘭舟編譯,《追隨馬斯洛超越人性需求的頂端:錘子理論×愛與歸屬×T團體×需求理論,從滿足本能到自我實現》(崧燁文化出版,2022年)
馬斯洛,《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病態人格、自我實現、社會感情、需求層次,馬斯洛的人類心理學》(崧燁文化出版,2023年)
曾仰如,《亞里斯多德》(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
劉紀璐,《宋明理學:形而上學、心靈與道德》(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
吳怡,《中國哲學的生命和方法》(三民書局,2012年)
黃寶生譯,《奧義書:生命的究竟奧祕》(自由之丘出版社,2017年)
賈娟娟編譯,《禮記全書》(華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8年)
楊照,《不一樣的中國史2》(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
錢穆,《論語新解》(弘雅三民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
牟宗三,《王陽明致良知教》(中央文物供應社,1980年)
陳立勝,《王陽明「萬物一體」論-從「身-體」的立場看》(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曾昭旭,《論語的人格世界》(尚友出版社,1982年)
李煌明,《宋明理學中的孔顏之樂問題》(雲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正中書局,1987年)
陳來,《朱子哲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台北藍燈出版公司,1991年)
陳來,《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張祥浩,《王守仁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蔡仁厚,《王陽明哲學》(三民書局,1979年)
陳榮捷,《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灣學生書局,2022年)
杜維明,《儒教》(麥田出版社,2002年)
楊國榮,《王學通論 : 從王陽明到熊十力》(上海三聯出版社,1990年)
中華學術院編撰,《陽明學論文集》(中華學術院印行,1972年)
朱秉羲,《王陽明入聖的工夫》(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年)
陳榮捷,《朱熹》(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談遠平,《論陽明哲學之圓融統觀》(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陳立勝,《入聖之機》(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9年)
曾昭旭,《經典。孔子論語》(麥田出版,2013年)
三、 期刊報章論文
黃信二,〈論儒家「禮」之形式意義與功能」〉,《當代哲學研究》,第3期,頁1-23,2008年
林月惠,〈本體與工夫合一:陽明學的展開與轉折〉,《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6期,頁359-396,2005年
黃崇修,〈孟子定靜思維還原與儒家機器人思維模組建構〉,韓國新韓哲學會與中國哲學會共同學術大會,於韓國?明大學2024年11月9日-10日發表。
林月惠,〈良知與知覺—析論羅整菴與歐陽南野的論辯〉,《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4期,頁287-317,2009年
張莞苓,〈真德秀「心」論對朱子學之發展〉,《國文學報》,第72期,頁153-182,2022年。
劉榮茂,〈心體與工夫:論王陽明之『未發─已發』〉,《鵝湖月刊》,第39卷第5期,頁21-31,2013年
陳復,〈王陽明心學的生命教育:認識其對生命意義的闡釋與實踐〉,《生命教育研究》,第4卷第1期,頁27-54,2012年
李瑞全,〈王陽明致良知教之道德規範根源與動力論〉,《中正漢學研究》,第2期(總第38期),頁31-66,2021年
黃崇修,〈主靜變革中的天道映照—以陽明良知天道一體觀為視點〉,《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66期,頁1-37,2024年
陳士誠,〈以陽明自蔽其心之自我概念論人之惡〉,《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52期,頁45-78,2018年
楊祖漢,〈牟宗三對孔子的理解〉,《鵝湖月刊》,第10期,頁1-8,2003年
黃崇修,〈論程明道識仁言說之實踐性義涵:「中正而誠」視野下之還原與展開〉,《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44期,頁67-118,2020年
四、 網路資料
ELLE:《不夠善良的我們》大人才懂的15個戳心語錄! 2024年4月16日,取自:
https://www.elle.com/tw/entertainment/drama/g60424468/learn-to-live-again/
工商時報: 你還在幸福跑步機上嗎?2019年8月15日,取自: https://www.ctee.com.tw/news/20190815700562-431001
台灣雲端書庫@桃園,取自: https://lib.ebookservice.tw/ty/
百家諸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取自: https://ctext.org/pre-qin-and-han/zh
識典古籍,取自: https://www.shidianguji.com/?page_from=reading_page
蒙培元:略談儒家關於”樂”的思想,2022年5月12日,取自: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3508.html
朱漢民:誰誤讀了”格物致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2012年3月26日,取自:
http://www.nopss.gov.cn/BIG5/219567/219574/17485729.html
(日)岡田武?: 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取自: https://www.dingdian-xiaoshuo.com/n/wangyangmingdachuan_zhixingheyidexinxuezhihui_taozhuanggong3ce_/xiaoshuo.html
蒙培元:明代中期理學向心學轉變的完成——王守仁,2022年4月10日,取自: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2619.html |
指導教授 |
黃崇修(Chung-Hsiu Huang)
|
審核日期 |
2025-1-15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