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922102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3 、訪客IP:3.134.115.9
姓名 林羿君(LIN, I-CHU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數學系
論文名稱 探討在線上學習系統中學生的學習投入、線上學習行為 與學業成績之間的關係-以微積分課程為例
相關論文
★ 中小學數學教師創意教學競賽金牌得獎作品可行性分析之個案研究★ 線上問卷調查開發應用與Matlab對於微積分學習成效之探討
★ 探討學生在不同學習環境下、線上學習系統之線上學習行為 與學業成績之間的關係-以微積分課程為例★ 中小學數學創意教學競賽實施之研究
★ 評分者對數學科創意教學觀點之比較 以中小學數學教師創意教學競賽為例★ 小波轉換於圖形比對的一種方法
★ 算術計算中誤解的文字或符號所造成的錯誤及影響★ 相同教學單元之創意作品所著重創意觀點與創意呈現之比較-以『中小學數學教師創意教學競賽』作品為例
★ 利用凌波轉換保護影像竄改及偵測還原★ 遊戲方式表現創意的教學策略之探討-以『中小學數學教師創意教學競賽』作品為例
★ 國小四、五年級分數運算錯誤類型分析之研究★ 因、倍數創意教學作品分析與比較-以「中小學數學教師創意教學競賽」作品為例
★ On the Positive Solution for Grad-Shafranov Equation★ 從微積分課後輔導,分析學生的數學學習問題:以一個助教的實例作探討
★ 評估學生自願使用e-portfolio對於提高課程表現的成效-以國立中央大學為例★ 線上討論的知識建構模式特徵 -以 批 踢 踢 實 業 坊 的 微 積 分 討 論 為 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主要是在探討修習微積分課程學生的「學習投入」、「線上學習行為」與「學業成績」三者間的關聯性,以及探討在線上學習系統中學生的滿意度、自我效能與線上學習行為及學業成績之關係。
本研究根據相關的文獻資料,編製出一份測量學生學習投入、滿意度和自我效能之問卷,並於第二次微積分會考時進行施測,施測對象為中央大學110學年度修習微積分課程的學生,共計485人,此研究以學生填寫之問卷結果及學生在BookRoll線上學習系統的使用紀錄為主要數據,並與學生的學業成績進行統計分析。透過相關性數據分析之研究,再運用 SEM 結構方程模型修正與調整後,統整出學生學習投入、線上學習行為與學業成績之間的相互關係。
研究結果發現學生的學習投入、線上學習行為與學業成績皆呈現正相關。因此,學生的學習投入及線上學習行為皆可當成預測學生學業成績之指標。
摘要(英) This research is mainly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engagement", "online learning behavior"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taking calculus courses, as well as to explore students′ satisfaction, self-efficacy and online learning behavior in the online learning system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study compiled a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students′ learning engagement, satisfaction and self-efficacy, and conducted the test at the time of the second calculus exam. There are 485 students in total. This study uses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filled out by students and the records of students′ use of the BookRoll online learning system as the main data,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with the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study of correlation data analysis, and then using the SE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correct and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learning engagement, online learning behavior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s unifi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found that students′ learning engagement, online learning behavior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were all positively correlated. Therefore, students′ learning engagement and online learning behavior can be used as indicators to predict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關鍵字(中) ★ 學習投入
★ 線上學習行為
★ 學業成績
★ 自我效能
★ 滿意度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1
第三節 名詞定義與說明 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學習投入 4
第二節 自我效能 6
第三節 滿意度 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10
第五節 修正與調整 13
第六節 資料萃取 1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17
第一節 「學習投入」與「學業成績」之關係 20
第二節 「學習投入」與「線上學習行為」之關係 21
第三節 「線上學習行為」與「學業成績」之關係 24
第四節 SEM結構方程模型 2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5
第一節 結論 35
第二節 建議 36
參考文獻 37
附錄 39
參考文獻 [1] Bandura, Albert. (1997). “Self-efficacy :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 W.H Freeman.

[2] DeLone, W. H., and McLean, E. R. (1992).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3(1), 60-95.

[3] Fredricks, J. A., Phyllis, B., & Parks, A. H. (2004). School engagement: Potential of the concept, state of the evidenc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4(1), 59-109.

[4] Greene, T. G., Marti, C. N., & McClenney, K. (2008). The effort-outcome gap: differences for African American and Hispanic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in student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79(5), 513-539.

[5] J.E. Bailey, S.W. Pearson. (1983). “Development of a tool for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computer user satisfaction.” Management Science, 530-545.

[6] Kuh, G.D. (2003). What we’re learning about student engagement from NSSE. Chang, 35(2),24-32.

[7] Kuh, G.D. (2009). 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foundations. New Directions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2009(141), 5-20.

[8] Yazzie-Mintz, E. (2010). Charting the path form engagement to achievement: A report on the 2009 high schoo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Bloomington, IN: Center for Evaluation & Education Policy.

[9] 張鈿富、林松柏、周文菁。臺灣高中學生學習投入影響因素之研究。教育資料集刊,54,26-32。

[10] 吳靜吉、程炳林(1992)。激勵的學習策略量表之修訂。測驗年刊,39,59- 78。

[11] 李宜庭(2021)。探討在電子書學習系統中學生的學習經驗、線上學習行為與學業成績之間的關聯性—以微積分課程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12]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東華書局。

[13] 吳明隆 ( 2011 ),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易習圖書。

[14] 榮泰生 ( 2011 ),Amos 與研究方法。五南圖書。

[15] 張偉豪、鄭時宜 ( 2012 ),與結構方程模型共舞:曙光初現。前程文化。

[16] 陳寬裕、王正華 ( 2017 ),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 與 AMOS 的運用。五南圖書。
指導教授 蕭嘉璋 審核日期 2022-9-3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