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9729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2 、訪客IP:3.142.211.95
姓名 范振新(Chen-Hsin F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
論文名稱 客語能力認證在少數族群語言權利保障的實踐:以客語為通行語地區為例
相關論文
★ 新北市客家社團協力治理之研究★ 名人故居公辦民營模式之探討 -以蕭如松藝術園區為例
★ 偏鄉客庄學童社會資本與學習現況之研究-以桃園市觀音區某國小為例★ 客家農村社區永續發展之研究- 以桃園市永興社區為例
★ 六堆運動會與客家族群意識之研究★ 非營利組織客家社區關懷據點之價值展示分析— 以桃園市平鎮區東勢社區發展協會為例
★ 新楊平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課程推廣之研究★ 臺灣客家與原住民複合行政區之族群關係研究—以新竹縣關西鎮為例
★ 花東客家發展政策問題之建構與診斷: 以花東地區發展條例為中心★ 臺灣選舉制度與族群政治: 以花蓮縣新城鄉為例
★ 客語能力及族群認同之變化:2016年及2021年客家人口調查資料比較★ 客家知識體系與學生客家認同:以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為例
★ 客語語言權於我國憲法與法律的建構與定位★ 客語認證與接近使用公共服務權: 政策工具觀點
★ 桃園客家節慶政策與客家集體記憶★ 客庄選民政黨偏好之研究:以楊梅區總統與不分區立法委員選舉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探討《客語為通行語實施辦法》與客語能力認證在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的實施成效、挑戰與未來展望。透過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研究選取低、中、高客家人口比例地區進行比較,分析政策執行的差異及影響因素。結果顯示,將客語作為地方通行語的政策有助於提升其語言地位,並提高公務人員參與客語認證的動機。然而,初級認證級別未能完全滿足日常客語溝通需求,且實務應用仍面臨誘因不足與推廣力度不夠的挑戰。政策的實施成效亦受到地方客家人口比例、語言環境及機關首長支持態度等因素的顯著影響。
為提升政策執行效能,本研究建議應重視客語市場需求的創造,優化客語為通行語的評核標準,並強化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跨部會合作與長期規劃。同時,應建立系統化的成功經驗分享與資源共享機制,以促進不同地區間政策的聯動與協調,從而提升整體政策效益。
摘要(英)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the Hakka as a Local Common Languag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and the Hakka Language Proficiency Certification in key Hakka cultural development areas. Through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e study compares regions with low, medium, and high Hakka population densities to analyze differences in policy exec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policy of adopting Hakka as a local common language helps enhance its status and increases the motivation of public servants to participate in Hakka certification. However, the elementary-level certification fails to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daily Hakka communication,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continues to face challenges due to insufficient incentives and inadequate promotion efforts.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also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the proportion of the local Hakka population,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and the level of support from institutional leaders.
To improve policy execution, this study recommends focusing on creating demand for Hakka in the market, refining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Hakka as a Local Common Language, and strengthening cross-ministerial collaboration and long-term planning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dditionally, establishing a systematic mechanism for shar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resources would facilitate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interaction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thereby enhancing overall policy effectiveness.
關鍵字(中) ★ 客語能力認證
★ 客語為通行語
★ 語言復振
★ 少數族群語言權利
關鍵字(英) ★ Hakka Language Proficiency Certification
★ Regional Hakka Language
★ Language Revitalization
★ Language Rights of Minority Groups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研究問題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 9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探討 10
第一節 客語流失與復振 10
壹、 客語流失 10
貳、 客語復振 14
參、 關於少數語言復振案例與做法 19
第二節 國際保障少數族群語言權利 23
壹、 語言權利作為基本人權 23
貳、 保障少數族群語言權利國際法制 25
參、 少數族群語言權利與語言能力認證 27
肆、 國家義務與人民權利 29
第三節 語言能力認證 32
壹、 原住民族語認證 33
貳、 客語能力認證 37
參、 國家考試納入客語認證討論 39
第四節 客語能力認證之法制化 40
壹、 法規上的客語能力認證 41
貳、 客家委員會推動客語為通行語成效評核及獎勵作業要點 43
第五節 客語能力認證實務 46
壹、 起源與背景 46
貳、 比較原住民族語認證 5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56
第一節 研究流程 56
第二節 研究架構 58
第三節 深度訪談之設計 59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64
第一節 鄉鎮市區之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 64
壹、 通過客語認證之現況 64
貳、 高客家人口與低客家人口比例地區之差異 65
參、 地方首長之態度 68
肆、 以公教人員通過客語認證比例作為通行語評核標準之看法 69
伍、 客語認證證書功能性之討論 74
第二節 縣市政府推行地方通行語政策之討論 77
壹、 對通行語及評核之看法 77
貳、 政策推行上的困難 78
參、 跨機關之橫向聯繫 79
第三節 中央機關在客語通行語區推行政策之討論 81
壹、 非客家族群的共鳴度不足 81
貳、 客語為通行語政策推行阻礙 82
參、 經費與資源支持不足 84
第五章 結論 86
第一節 研究結果 86
壹、 地方通行語與少數語言保障的關係 86
貳、 地方通行語評核與成效 87
參、 客語認證之功能變化 88
第二節 未來政策發展與建議 89
壹、 創造客語語言市場需求 89
貳、 完善客語為通行語評核標準 89
參、 推動跨部會合作與長期規劃 90
肆、 推廣成功經驗與資源共享 90
參考文獻 91
附件一 參與研究同意書 97
附件二 深度訪談訪綱 98
附件三 70客家文化發展區-公務人員通過客語認證資料 101
附件四 現行各級別考試類型、題型、配分與通過標準 103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一、專書
王保鍵,2022,《少數群體語言權利:加拿大、英國、臺灣語言政策之比較》。臺北五南。
宋偉航(譯)林毓茹(編),2001,《語言的死亡(原作者:大衛.克里斯托)》。臺北:貓頭鷹。
李壬癸,2010,《珍惜台灣南島語言》。臺北:前衛。
李英哲,1995,〈二十一世紀臺灣語言的本土化〉。收錄於曹逢甫、蔡美惠編,《臺灣閩南語論文集》,頁 297-306。臺北:文鶴。
李雄揮,2004,〈台灣歷史各時期語言政策之分析比較〉。收錄於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編,《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21-32。台東: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
李憲榮,2004,《加拿大的語言政策:兼論美國和臺灣的語言政策》臺北:翰蘆圖書。
施正鋒,2006,《台灣族群政治與政策》臺北:翰蘆圖書。
洪惟仁,2002,〈台灣的語言政策何去何從〉。收錄於施正鋒編,《各國語言政策-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頁501-542。台北:前衛。
張學謙,1996,〈紐西蘭原住民的語言規劃. 語言政治與政策〉。收錄於施正鋒編,《語言政治與政策》,頁 267-292。臺北:前衛。
曹逢甫,1997,《族群語言政策: 海峽兩岸的比較》。臺北:文鶴。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臺北:文鶴。
鄭良偉,1990,《演變中的臺灣社會語文:多語社會及雙語教育》。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蕭素英,2007b,〈Holo話與客家話的活力: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語言活力與瀕危度的評估準則談起〉。收錄於鄭錦全等編,《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頁 55-71。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二、期刊論文
王甫昌、彭佳玲,2018,〈當代臺灣客家人客語流失的影響因素之探討〉。《全球客家研究》11:1-42。
王保鍵,2018,〈客語共同體的想像-比利時經驗之借鏡〉。《臺灣民主季刊》15(1): 79-119。
李震洲,2021,〈原住民族考試建置、發展及相關議題探討〉。《考選部國家菁英》 14(4):33-55。
張學謙,2003,〈回歸語言保存的基礎:以家庭、社區為主的母語復振〉。《台東師範學院學報》14:209-228。
張學謙,2013a,〈台灣語言政策變遷分析:語言人權的觀點〉。《臺東大學人文學報》3(1) : 5-82。
張學謙,2013b,〈新加坡語言地位規畫及其對家庭母語保存的影響〉。《台灣國際研究季刊》9(1):1-32。
張學謙等,2018,〈Ui 國小 kap 國中生 e 台語使用看台語保存〉。《台語研究》10(2):4-32
陳心怡、?寶宏、唐宜楨,2015,〈客家青少年族群認同研究〉。《聯大學報》12(2):89-104。
陳美如,1997,〈台灣戰後語言課程與教學演變趨勢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7(2):198-219。
陳淑娟,2010,〈泰雅語的語言活力與語言復振-以司馬庫斯及竹東為例〉。《臺灣語文研究》5(1):15-36。
黃建銘,2011,〈本土語言政策發展與復振的網絡分析〉。《公共行政學報》39:71-104。
黃美金,2003,〈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回顧與展望〉。《原住民教育季刊》29:5-27。
趙素貞,2014,〈臺灣原住民族語教育政策之批判論述分析〉。《課程研究》9(2):53-78。
蕭素英,2007a,〈閩客雜居地區居民的語言傳承:以新竹縣新豐鄉為例〉。《語言暨語言學》8(3):667-710。
羅肇錦,2014,〈客家語言發展計畫之評估研析〉。《公共治理季刊》2(3):81-86。
蘇凰蘭,2019,〈在語言保存或流失的十字路口徘徊:台灣國中、小學生台語語言態度調查〉。《臺灣語文研究》14(1):81-119。
三、會議論文
蔡中涵,2001,〈瀕臨消失的危機語言與民族認同〉。發表於「原住民族教育學術研討會」,臺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四、學位論文
吳美枝,2011,《語言使用與客家認同關係之研究-以三義鯉魚潭村為例》。苗栗:國立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月華,2015,《客語能力認證獎勵之政策工具研究:以行政機關公務人員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李瑞菊,2013,《客語薪傳師投入「語言能力認證班」之行動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倖慧,2010,《客語能力認證政策對話之研究—利害關係人觀點》。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中秋,2012,《客家政策效益之實證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蔡宏杰,2020,《臺灣客語的轉移與流失現象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
英文文獻:
Alba, R., Logan, J., Lutz, A., & Stults, B., 2002, “Only English by the third generation? Loss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mother tongue among the grandchildren of contemporary immigrants.” Demography, 39(3):467-484.
Bachman, Lyle, & Adrian, Palmer., 2022, Language assessment in practice: Developing language assessments and justifying their use in the real worl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ker, Colin., 2011, 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Bristol: Multilingual matters.
Cummins, Jim., 2000, Language, power and pedagogy: Bilingual children in the crossfire. Multilingual Matters.
Demos, J., 1988, Past, present, and personal: The family and the life course in American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ishman, J. A., 1991, Reversing language shift: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foundations of assistance to threatened languages. Multilingual Matters.
Giles, Howard., 1977, “Towards a theory of language in ethnic group relations.” Language, ethnicity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London: Academic Press. Google Scholar.
Hornberger, Nancy H., 2009, “Multilingual educ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 Ten certainties (grounded in Indigenous experience).” Language Teaching, 42(2):197-211.
Krauss, Michael., 1992,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crisis.” Language, 68(1): 4-10.
Laponce, Jean A, & Martin-Sperry, Anthony., 1987, Languages and their Territories.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May, Stephen., 2013, Language and minority rights: Ethnicity, nation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Routledge.
Nettle, Daniel., 2000, Vanishing voices: The extinction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hillipson, Robert., 2004, English-only Europe?: Challenging language policy., Routledge.
Skutnabb-Kangas, Tove., 2013, Linguistic genocide in education--or worldwide diversity and human rights?, Routledge.
Spolsky, B., 2004, Language poli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right, Sue., 2006, “Language policy and language planning.” In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sociolinguistics: Routledge., 184-192.

網路資料:
施正鋒,2005,〈研訂「客家語言發展法草案」〉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研究著作/專書、技術報告網站。網址: 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seminar/20051231.htm。最終瀏覽日期:2024年12月29日。
許雅惠,2009,〈語言政策與台灣社會〉。《網路社會學通訊》第77期。網址:https://www.nhu.edu.tw/~society/e-j/77/77-15.htm。最終瀏覽日期:2024年12月30日。
本土語言資源網,網址:https://mhi.moe.edu.tw/instructions-for-use/?lang=。最終瀏覽日期:2024年12月30日。
原住民語言研究發展中心,網址:https://ilrdc.tw/data/video/explain.php。最終瀏覽日期:2024年12月30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語言活力評估標準」,網址: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183699_chi。最終瀏覽日期:2025年1月9日。
聯合國網站《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https://www.ohchr.org/zh/instruments-mechanisms/instruments/international-covenant-civil-and-political-rights。最終瀏覽日期:2025年1月9日。
聯合國網站《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https://www.ohchr.org/zh/instruments-mechanisms/instruments/international-covenant-economic-social-and-cultural-rights。最終瀏覽日期:2025年1月9日。
指導教授 王保鍵 審核日期 2025-1-1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