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7 、訪客IP:13.58.84.207
姓名 張恩婕(En-Chieh Ch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臺中市客家聚落的發展及變遷:以和平區南勢里為例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Hakka Settlements in Taichung City: Taking Nanshi Village, Heping District as an Example)相關論文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臺灣是一座多族群的島嶼,除了史前時代移動至此的原住民族群之外,十七世紀後大量湧入的漢人更是現今島嶼上人數最多的居住者,然而大量湧入臺灣的漢人因為族群、經濟或是地理位置的因素分佈在臺灣各地而形成聚落,使臺灣聚落有多元的樣貌。本研究地區為原住民與客家族群混居的和平南勢里,閱讀許多資料時發現此地原為原住民居住地,但關於客家先民為何移動至此的紀錄則是付之闕如,因此本論文聚焦於和平區南勢里客家聚落的形成與發展。
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深度訪談法以及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及歷史研究主要針對研究地區作歷史背景的整理,先蒐集以及分析現有文獻,再者透過深度訪談法訪談當地15位居民,了解客家先民的開墾歷程,以期了解臺中市和平區南勢里的客家族群的移入與分佈、臺中市和平區南勢里產業經濟的變遷以及臺中市和平區南勢里宗教信仰與地方社會的發展。
經本研究發現國家力量的介入、產業經濟的吸引力、地理位置的資源分配、宗教信仰的凝聚,是影響南勢里客家聚落形成及產業變遷的因素,客家族群因為生計而由原本居住的地區遷移至此,在此地隨著市場的經濟波動逐漸發展出屬於南勢里的產業脈絡,在宗教信仰方面則由原本的土地伯公改祀三山國王,讓原本只有原住民生活的地區添加了客家色彩。本文聚焦南勢里客家族群的發展史,以客家人的角度回顧與分析整個聚落的變遷,期望未來可以持續以不同族群的角度來認識和平區南勢里這個多元族群的聚落。摘要(英) Taiwan is a multi-ethnic island. In addition to the aborigines who moved here in prehistoric times, the Han Chinese who influx in large numbers after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re the largest number of residents on the island today. However, the Han people who have influxed to Taiwan in large numbers are distributed and formed settlements in various parts of Taiwan due to factors such as ethnicity, economy, or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is research area is Heping Nanshi Village, where aborigines and Hakkas live mixedly. After reading many materials, it is found that this place was originally a place where aborigines lived, but there are no records about why the Hakka ancestors moved here.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akka settlements in Nanshi Village, Heping District.
The research method adopts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mainly focus o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area. First,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nd then 15 local residents are interviewed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the Hakka ancestors’ reclama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Hakka groups in Nanshi Village, Heping District, Taichung City, the changes in industrial economy in Nanshi Village, Heping District, Taichung C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ligious belief and local society in Nanshi Village, Heping District, Taichung City.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intervention of state power,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he cohesion of religious beliefs a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Hakka settlements and industrial changes in Nanshi Village. Hakka groups migrated here from their original living areas for their livelihoods. With the economic fluctuations of the market, the industrial veins belonging to Nanshi Village gradually developed here. In terms of religious beliefs, the original land Bogong was changed to worship the King of Sanshan, adding Hakka color to the area where only aborigines live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Hakka group in Nanshi Village, reviews and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the entire settl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akka people, and hopes that in the future, we can continue to understand the multi-ethnic settlement in Nanshi Village, Heping Distri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關鍵字(中) ★ 客家
★ 客家聚落
★ 再移民
★ 產業變遷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11
第一節 客家聚落的形成與發展 11
第二節 族群關係 17
第三節 信仰與地方社會的關係 23
第三章 臺中地區客家人的拓墾 27
第一節 臺中漢人的拓墾史 29
第二節 臺中山城客家人的拓墾 36
第三節 和平的拓墾 43
第四章 和平區南勢里客家聚落的發展 49
第一節 和平區客家人分布 49
第二節 來自三條路徑的客家移民 57
第三節 南勢里產業變遷 67
第四節 南勢里的信仰 76
第五章 結論 89
參考文獻 95參考文獻 一、中文
Catherine M.&Gretchen B著,李正賢譯,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臺北:五南。
中村道太郎,1936,《日本地理風俗大系-樺太、臺灣、北海道》。東京市 : 誠文堂新光社。
尹章義,1989,《臺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世慶,1972,〈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移民的鄉村之歷史〉。《台灣文獻》23(3):1-38。
王志宇,2010,《寺廟、家族與東勢地區的客家社會(1683—1920)》。臺中: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甫昌,2002a,〈台灣的族群關係研究〉。頁233-274,收錄於王振寰編《台灣社會》。臺北:巨流。
王甫昌,2002b,〈邁向台灣族群關係的在地研究與理論:「族群與社會」專題導論〉。《臺灣社會學》(4):1-10。
王甫昌,2002c,《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王明珂,1997,《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文化。
王梅霞,2009,〈從「交換」看族群互動與文化再創造:日治初期苗栗地區泰雅族的研究〉。《考古人類學刊》(71):93-144。
丘昌泰,2014,《客家區域文化叢書:臺灣客家》。新北:華藝學術出版社。
古関喜之,2008,〈臺灣香蕉產業發展與日本市場的關係〉。《臺灣文獻》59(4)頁235-262。
江運貴,1996,《客家與臺灣》。臺北:常民文化。
池永歆,1995,《嘉義沿山聚落的存在空間以內埔仔十三庄頭十四緣區域構成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池永歆,2000,《空間、地方與鄉土:大茅埔地方的構成及其聚落的空間性》。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論文。
何秋桃,2018,《客家都市聚落族群認同之研究──以竹北六家地區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吳中杰,2009,《六堆北客聚落之語言與文化變遷─以長治、麟洛、內埔、萬巒為例》。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吳兆玉,1999,《大湖鄉誌》。苗栗:大湖鄉公所。
吳嘉苓,2012,〈訪談法〉。頁34-60,收錄於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二):質性研究法》。臺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吳學明、林柔辰,2013,《臺灣客家聚落之信仰調查:變與不變─義民爺信仰之擴張與演變》。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吳憶雯,2008,《新竹峨眉地區的拓墾與社會發展(1834-1911)》。臺中: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藍功,2013,《寺廟與地方社會之研究:以中壢市仁海宮為例(1945-2013)》。桃園: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順安,1994,《臺中縣鄉土史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亦園,2010,《信仰與文化》。臺北:Airiti Press。
李琦華、林峰田,2008,〈台灣聚落的空間結構與社會脈絡研究〉。《建築學報》(65):45-62。臺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周偉群,2019,《寺廟與地方社會發展─以桃園市八德區三元宮為例》。桃園: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文龍,1998,《台灣中部的開發》。臺北: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星雅,2015,《清代臺灣中部屯區沿山地帶開墾之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林美容,1991,〈一姓村、主姓村與雜姓村:台灣漢人聚落型態的分類〉,《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8):11-30。臺北:中央研究院。
林美容,2000,《鄉土史與村庄史──人類學者看地方》。臺北:臺原出版社。
林雅婷,2012,《桃園閩客交界地帶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會承,2014,〈臺灣聚落的類型與構成〉,《臺灣學通訊》(79):4-7。
林聖蓉,2008,《從番界政策看臺中東勢的拓墾與族群互動(1761─1901)》。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邱彥貴,1993,〈粵東三山國王信仰的分布與信仰的族群—從三山國王是臺灣客屬的特有信仰論起〉,《東方宗教研究》(3):109-146。
姜明雄,2011,《巧聖仙師廟與清代東勢地方社會(1761~1895)》。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施添福,1987,〈清代在台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地理研究叢書》第十五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施添福,1993,〈台灣聚落研究及其史料分析──以日治時期的地形圖為例〉,《臺灣史與臺灣史料》。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施添福,1995,〈區域地理的歷史研究途徑─以清代岸裡地域為例〉。頁39-72,收錄於黃應貴編,《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研院民族所。
施添福,2006,《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二)臺中縣(一)》。南投:臺灣文獻館。
洪惟仁,2011,〈臺中地區的語言分佈〉。發表於「第四屆台灣語文暨文化研討會」,主辦單位:中山醫學大學,2009年10月31日。
洪敏麟,1989,《臺中縣志卷一土地志》。臺中:臺中縣政府。
洪麗完,1990,〈清代臺中地方福客關係初探─兼以清水平原三山國王廟之興衰為例〉。《臺灣文獻》41(2):63-94。
洪麗完,1992,〈大安、大肚兩溪間墾拓史研究 〉。《臺灣文獻》43(3):165-259。
洪麗完,2009,《熟番社會網絡與集體意識》。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洪馨蘭、徐孝晴,2015,〈臺灣屏東市頭分埔北客的聚落化過程及其能動性〉。《全球客家研究》(5):35-84。
紀秀足,2009,《台灣土地公信仰探究—以嘉義市土地公廟為例》。嘉義: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明煥,2010,《續修東勢鎮志》。臺中:東勢鎮公所。
韋煙灶、張智欽,2004,〈新竹市南寮地區的區域發展、聚落及宗族發展之探討〉,《師大地理研究報告》(40):92-120。
徐雲嬌,2017,《桃園市復興區客家與原住民族群關係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張二文,2004,《土地之歌:美濃土地伯公的故事》。臺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孟秋,2017,《戰後臺灣中部地區的農業發展(1950-2010)》。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
張致遠,1987,《臺中縣和平鄉泰雅族專輯》。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張茂桂,2002,〈族群、種族、民族與族群關係〉,收錄於瞿海源、王振寰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許占文,2012,《遊走在族群邊緣:一個客家聚落的經社變遷》。苗栗: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世杰,2017,《客家再移民聚落的發展及認同:以三嵙口為例的討論》。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定銘、徐郁雯、彭蕙妤、黃勤真,2020,〈客家與平地原住民族複合行政區族群關係與認同之研究:以苗栗縣南庄鄉為例〉,《思與言》58(2):167-227。
陳炎正,1995,《東勢鎮志》。臺中:臺中縣東勢鎮公所。
陳炎正、陳瑛珣,2016,《大臺中客家人足跡》。臺中:客家事務委員會。
陳俐文、蔡佩如,2020,《來寮客庄:東勢區‧大茅埔》。苗栗: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陳春聲,1995,〈三山國王信仰與臺灣移民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0):61-114。
陳瑛珣,2009,《臺灣中部大埔客家文化圈的形成─石岡、東勢大埔客家宗族組織與公益社團的薪傳》。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報告。
陳瑛珣,2017a,〈清代客家族群拓墾臺中的族群競合關係初論〉,《臺灣源流》(80/81):98-111。
陳瑛珣,2017b,《臺中三山國王廟的跫音——神聖空間的建構》。臺中: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陳運棟,1998,《台灣的客家人》。臺北:臺元出版社。
陳鈺鈞,2016,《置身於閩南族群的客家聚落─旗山雞油樹下的拓墾與發展》。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漢光,1972,〈日據時期臺灣漢族祖籍調查〉,《臺灣文獻》23(1):85-104
陳麗華,2000,《族群關係課程發展研究》。臺北:五南。
麥桂齡,2010,《新竹縣「客家聚落」的歷史變遷──以竹東鎮軟橋里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富田芳郎原著、陳惠卿譯,1933,〈臺灣的農村聚落型態〉,《臺灣地學記事》4(2):11-14、4(3):18-24。
森丑之助,1912,〈臺灣中部漢庄與蕃社之和親契約的實例〉,《臺灣時報》38:12-15。
森丑之助,1917,《台灣蕃族志》。臺北:南天書局。
游素美,2015,《區域拓墾與祠廟之關係:以溪南楊梅伯公岡集義祠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黃世明,2012,《進出族群邊際的再移民社會:客家人在臺中與南投地區的文化與產業經濟》。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黃敏羚,2018,《臺中市石岡區客閔族群分布及其空間意涵》。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紹恆,2000,〈客家族群與臺灣的樟腦業史〉。頁51-85,收錄於張維安等編《臺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黃弼臣,1972,〈橫貫公路沿線發展果樹栽培之展望〉。頁130-138,收錄於行政院國軍退徐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編《臺灣省東西橫貫公路開發紀念集》。臺北: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黃榮洛,1991,〈客家人移墾臺灣的守護神─三山國王和陰那山慚愧祖師〉。《客家雜誌》,第18期,頁14-20。
黃輝陽、林思玲、高若熏、李宜靜,2003,《屏東縣九如鄉三山國王廟調查研究規劃─三山國王信仰傳播來臺》。屏東:屏東縣政府。
楊宗穆,2001,《卓蘭地方的拓墾與聚落發展(1790〜194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楊傳國、黃永光,2013,《臺中市和平區大安溪泰雅族北勢群誌編纂計畫成果報告》。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溫振華,1991,〈台灣聚落研究的省思〉,《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8):7-10。臺北:中央研究院。
溫振華,1999,《大茅埔開發史》。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溫振華,2005,〈客家鄉新社之歷史與產業變遷〉。《臺灣風物》第55卷4期,頁11-36。
溫振華,2010,〈原住民篇〉。頁664-766,收錄於張勝彥總編纂《臺中縣志住民志》。臺中:臺中縣政府。
葉韻翠,2010,〈地理篇〉。頁3-236,收錄於張勝彥總編纂《臺中縣志土地志(卷一)》。臺中:臺中縣政府。
廖正宏、黃俊傑、蕭新煌,1986,《光復後臺灣農業政策的演變:歷史與社會的分析》。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劉枝萬,1963,〈清代台灣之寺廟〉,《台北文獻》(4):101-120。
劉枝萬,1983,《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劉鳳錦主持,2013,《中部客家研究:回顧與展望成果報告書》。苗栗:國立聯合大學。
劉憶萱,2008,《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還月,1999,《台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臺北:常民文化出版。頁208-229。
劉還月,2001,《臺灣客家族群史-移墾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蔡文彩,1997,〈住民志聚落篇〉,《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蔡培慧、陳怡慧、陳柏州,2003,《臺灣的舊地名》。臺北:遠足文化。
鄭安晞,2011,《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
鄭錦宏,2009,〈經濟篇〉,《三義鄉志》。苗栗:三義鄉公所。
賴志彰,1998,《大甲溪流域聚落與民居》。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謝寶煖,1999,〈歷史研究法及其在圖書資訊學之應用〉。《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62):35-55。
顏章炮,2005,〈清代移民社會的分類信仰與分類械鬥〉。頁263-280,收錄於鄭振滿、陳春聲,《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羅盈伶,2010,〈區域篇〉。頁569-680,收錄於張勝彥總編纂《臺中縣志土地志(卷一)》。臺中:臺中縣政府。
羅香林,1992,《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羅烈師,2019,〈《客家民間信仰》導論〉。頁11-24,收錄於羅烈師主編,張維安總主編《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輯7:客家民間信仰》。新竹: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譚光鼎,1998,《原住民教育研究》。臺北:五南。
蘇攸婷,2011,《日治時期台中州東勢庄(街)「本街」空間結構變遷之研究》。臺北: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雅文,2010,〈人口篇〉。頁3-124,收錄於張勝彥總編纂《臺中縣志住民志》。臺中:臺中縣政府。
欉明泓,2022,《游移的邊界與地方社會的發展─以臺中新社地區水底寮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檔案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8,〈州、廳、郡及市ノ管轄區域〉,《臺灣總督府第三十統計書》。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8,〈街、庄別現住人口〉,《臺灣總督府第三十統計書》。
臺灣總督府,1896,〈明治二十九年九月中事務報告(東勢角撫墾署)〉,《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1899,《番社現住戶口》。
三、網路資料
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網,2023,團體資訊查詢-統計報表,網址https://religion.moi.gov.tw/Home/ContentDetail?cid=Report&ci=1,檢索日期:2023年07月01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2,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網址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70004,檢索日期2022年04月24日。
臺中市和平區公所,2022,地理環境,網址https://www.heping.taichung.gov.tw/983338/983342/983350/983360/1321032/post,檢索日期:2022年12月13日。
臺中市政府民政局全球資訊網,2023,公務統計專區-人口統計,網址https://www.civil.taichung.gov.tw/22028/Nodelist,檢索日期:2023年03月。
臺中市政府全球資訊網,2022,二十九區行政區,網址https://www.taichung.gov.tw/8868/9945/10014/676413/post,檢索日期:2022年12月13日。
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20,統計資訊-統計分析與通報,網址https://www.hakka.taichung.gov.tw/366804/post,檢索日期:2022年12月10日。指導教授 周錦宏 審核日期 2023-7-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