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6125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5 、訪客IP:18.217.195.183
姓名 翁安雄(An-shiong We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虎井:一個澎湖離島社里發展之研究(1715-1950)
(Hu-Ching: 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 Island Village in Penghu(1715-1950))
相關論文
★ 國府對台灣電影產業的處理策略(1945年-1949年)★ 1935年台灣博覽會之研究
★ 戰後北臺灣縣市志纂修之研究★ 威權體制下台灣女性參政之研究--以女性省議員為例(1950-1987)
★ 台灣古蹟的歷史形成過程-以清代志書「古蹟」為探討★ 支配者的腳印-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巡視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 要
本文從環境的面向出發,探究位於澎湖本島南面的離島─虎井嶼─的居民生活史;論述的重心,則著重在島嶼經濟社會文化史上的變遷。由於面對的是長時段變化不大的島嶼環境,因此在問題意識背後的方法論上,本文某種程度參考「年鑑學派」(The Annales School)學者Braudel對「環境角色」論述的概念,以及Steward的「文化生態」(cultural ecology)觀點,以祈能從文化與環境的互動上,窺得島嶼居民與其生活的社里村莊之發展史。
在地理特性影響歷史發展方面,本文從澎湖群島的海洋、陸地、氣候、水文與地理區位為論述脈絡,同時關照虎井嶼的個案,分別就海流、潮汐、海岸地形、水深、波浪、地質地形、土壤與植被等,來析論其對航海、漁業、農牧活動等的影響;以及從多風少雨、高蒸發量的氣候特性,和地下水源所扮演的命脈角色,來分析漁農經濟的生計型態;此外,更進一步從地理區位與世界史的觀點,敘述澎湖群島在軍事、貿易、漁業經濟等的歷史發展歷程。
初步研究成果,也確實合乎了環境影響的面向;這包括:(1)移民與聚落發展歷程:18世紀初期,在澎湖人口壓力下的離島移墾,以及虎井聚落的建立過程中,各家族居住的地點,即受到自然環境、謀生技術、家族實力與各種關係而定。(2)生計型態的適應:虎井嶼的經濟生產受到環境影響最深,其中漁業經營型態,基本上即在對海洋資源的運用,而農耕生產更是受到氣候、土壤、水源的無限挑戰;此外,人、物移動與交換下的交通網絡,也是受到海洋環境與船隻動力的影響。(3)社群組織的發展:在虎井的漁業經營上,合股經營與按份配額,正是傳統漁業經濟組織的基本模式;同時也是漁業共力生產的基本型態。此種生產經營模式,仰賴的不是宗/家族組織,而是各種可以使漁業運作的「關係」;此使得虎井的血緣組織被弱化,相對地則提昇、強化了以「甲」、「公司」、「宮廟」為主的地緣性組織。(4)文化創造與社里認同:在虎井,漁業經濟影響信仰活動甚大,除了漁場的公共有的管理與使用外,居民的精神生活,幾為海洋文化所涵蓋。虎井宮廟─大音宮,從主佛:觀音媽的主祀信仰起源,及其他主祀神明的增祀,和附屬廟的建立,都可看出海洋信仰神明(玄天上帝、王爺、水仙王)的特色;此外,各種對觀音媽靈聖的事蹟與傳說,不但建構出屬於虎井人的「集體歷史記憶」,同時透過不斷地儀式操演、宗教活動與口傳論述,而達到鞏固信仰的權利中心,並進而凝聚與強化了虎井社里的自我認同意識。
虎井社里的歷史發展,除了濃厚環境影響的成分外,政治力量的影響也不能小覷;特別是日治時期的社會改造工作上,即便虎井因離島的身分,而使得實施社會改造的時間與程度都既晚且低,但殖民者馴化的力量仍在。此外,工業、資本、高雄的都市化,則影響了1920年代以後虎井的經濟與社會變遷;虎井漁船的動力化、新漁撈技術的引進、及魚類加工製造的增加等,都顯示日治中期虎井經濟社會的成長與改變,並非全然是虎井主觀條件所促成,而是受到近代化與殖民地化的影響所致。而人口的流動與變遷上,又以投向築港造市有成的高雄市,從事短期「出稼」,以及長期移居者的表現最為顯著。
1940年代,虎井居民在國家主義下的軍事動員和戰爭經驗,以及因應戰事所做的種種改變,則又是政治力量影響島嶼歷史發展的一項例證;不過,虎井嶼被列為軍事要地,更多的成分是因於島嶼形勢、航路位置等自然環境的關係。
關鍵字(中) ★ 虎井
★ 澎湖
★ 自然環境
★ 離島拓墾
★ 漁撈產業
★ 園作農業
★ 家族組織
★ 村廟組織
★ 宮廟
★ 甲
★ 公司
★ 社里認同
★ 社會改造
★ 出稼
★ 軍事動員
關鍵字(英) ★ 
★ 
★ 
★ 
論文目次 目 錄
緒 論……………………………………………………………..………….…1
第一章 環境的角色:地理特性對澎湖歷史的影響…………………..…23
第一節 澎湖的海洋、陸地與人類活動…………………………………..…23
第二節 澎湖/虎井的氣候、水文與生計型態………………………………36
第三節 澎湖/虎井的地理區位與歷史概述(─1683)……………………49
第二章 聚落初建:十八世紀前期澎湖人口的壓力與離島的拓墾…..61
第一節 十七世紀下半澎湖的移民與分布…………………………………61
第二節 十八世紀澎湖人口的成長與移動…………………………………66
第三節 虎井拓墾家族的分布與聚落的初建………………………………75
第三章 討海作山:漁農經濟與交通網絡………………………...……..…93
第一節 虎井漁撈產業的發展………………………....……………………93
第二節 虎井的園作農業型態………………………....…………………114
第三節 人、物移動與交換下的交通網絡…………………………………125
第四章 海島生活:社會文化的發展與認同……………………………..131
第一節 家族關係的發展與轉變…………………………....……………131
第二節 村廟與其信仰意涵…………………………....…………….……140
第三節 村廟組織與宗教活動………………………....………….….……147
第五章 殖民統治的初始:日治前期的社會改造(1895-1920)………167
第一節 政權轉換下的澎湖社會………………………....……….….……167
第二節 社會改造的基礎工作…………………………....……….….……170
第三節 社會改造工作……………………………………....……….….…183
第四節 社會改造在虎井………………………….……...……….….……194
第六章 動力、出稼與軍事動員:
虎井日治中期以後的社里變遷(1920-1950)……….….……199
第一節 動力與出稼影響下的經濟社會(1920-1940)..……….….……….199
第二節 戰事陰影下的社里生活(1940-1950)..……….….………………213
結 論…………………………………………………………………………223
參考書目………………………….………………………………………………229
附 錄…………………………………………………………………………255
圖 次 目 錄
圖0-1 澎湖群島圖…………………………………………………………………..8
圖0-2 虎井嶼圖…….....…………………………………………………………….9
圖1-1 台灣海面海流平均流向與流速圖………………………………………....25
圖1-2 澎湖群島周圍海底等深線圖………………………………………………27
圖1-3 侵襲台灣的颱風路徑統計圖(1897-1996)………………………………...43
圖1-4 澎湖群島航路圖…………………………………………………………....51
圖2-1 虎井主要姓氏移民與移出地示意圖…….………………………………...90
圖2-2 虎井主要姓氏移墾初期分布圖(含初期之地名位置)……………………91
圖3-1 虎井嶼沿岸作業漁場地名………………….……..……………………….97
圖3-2 虎井發動機漁船作業漁場分布圖………………………………………..106
圖3-3 虎井無動力「船仔」鯛延繩釣主要作業魚場……………………………108
圖3-4 虎井「田仔」栽宅位置圖…………………………………………………...117
圖4-1 日治末年虎井各姓氏家族分布暨「三甲」位置圖………………………..133
圖4-2 虎井「大音宮」法雨慈雲匾……………………………………………...141
圖4-3 虎井聚落暨神明「遊境」路線圖…………………………………………162
圖6-1 日治後期澎湖群島要塞地範圍圖………………………………………216
表 次 目 錄
表0-1 虎井行政區域之沿革…………………………………………..………….10
表1-1 澎湖至廈門海面各月海流方向百分率………………………..…………..26
表1-2 澎湖海域冬夏季波高分布率…………………………………..…………..28
表1-3 澎湖馬公氣候紀錄………………………………………………..…….…38
表1-4 1911(明治44)年白沙島(大赤崁支廳)鄉別出稼表……………..……….41
表1-5 澎湖海域風速出現機率……………………………………………….…...42
表1-6 1911年澎湖之水井概數……………………………………………………48
表1-7 日治時期澎湖之飲用井(堀井)數..…….……………………………..…48
表1-8 日治時期澎湖各離島飲用水井數…..………………………….……..…49
表2-1 澎湖各姓氏的移墾與分布表(1595—1683).…………………………....64
表2-2 志書所載澎湖清代居民分布表(1720年以前)…….……………………67
表2-3 十八世紀中葉澎湖的人口增加……………………….………………....72
表2-4 1767年澎湖十三澳之人口分布…………………………..…………..….74
表2-5 清代澎湖十三澳的土地種植與漁業經營概況……………..….………..75
表2-6 澎湖鎖港翁姓四房虎井支系翁秉派下系譜表………………….………...78
表2-7 虎井陳姓四房、八房系譜表(部分)………………………………………..82
表2-8 1907(明治40)年虎井翁姓現住戶主職業統計表……………………….86
表2-9 虎井翁氏(孔文祖派下)家族系普表…………………………………….87
表2-10 虎井蔡姓入墾初期系譜表………………………………………………88
表3-1 虎井日治前期漁業類別暨從業組數…………………………………….95
表3-2 虎井日治中期漁業類別暨從業者數…………………………….………96
表3-3 虎井海產漁獲物的產量與產值(1925-1929)…………………………….105
表3-4 日治時期虎井戶口數暨水產業者數……………………………………114
表3-5 日治大正年間虎井農業經濟狀況………………………………………115
表3-6 虎井之土地利用…………………………………………………………115
表3-7 虎井主要農作物之栽種面積與產量、產值(1929年)………………….117
表3-8 日治大正年間嵵裡澳各鄉每戶耕地及牛、豬隻比例表………………..123
表3-9 1910(明治43)年澎湖移出入品…………………………………………125
表3-10 1820-1900年虎井婚姻、收養一覽表………………………………….129
表5-1 日治前期澎湖地區公學校之變遷(1896-1920)………………………….189
表5-2 日治前期澎湖書房統計表(1)…………………………………..……….193
表5-3 日治前期澎湖書房統計表(2)…………………………………..……….193
表5-4 日治時期虎井書房教師表…………………………………………….. 198
表6-1 虎井發動機漁船一覽表………………………………………………..200
表6-2 虎井日治時期鯛延繩魚業概況表………………………………………201
表6-3 1930年虎井某例煮乾鰮收支經濟表……………………………………..203
表6-4 虎井日治時期寄留外地者統計表(高雄地區以外)……..…………….205
表6-5 虎井籍寄留高雄地區統計表(1908-1945)……………………………..206
表6-6 1946年虎井寄留外地者一覽表…………………………………………..209
表6-7 1910-1946年虎井婚姻、收養一覽表……………………………………210
參考文獻 參 考 書 目
一、史 料
(一) 戶籍、地籍資料
1. 戶籍
澎湖縣馬公市戶政事務所 藏
「虎井除戶簿」(1907-1946)。
「虎井本籍戶口調查簿」(1946)。
2. 地籍
澎湖縣地政事務所 藏
「虎井土地臺帳」。
「虎井地籍圖」,1954年9月縮製(縮尺1/4800)。
(二)家族系譜、祭辰文
1. 家族系譜
虎井 陳邦境先生 藏
《虎井陳氏族譜(手寫稿)》。
虎井 陳福會先生 整理
「虎井陳氏四房、八房系譜簡表(部分)」。
鎖管港 翁德修
1885《翁氏家譜》(翁有成 藏),收於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藏,「臺灣族譜微卷」,編號1418939。
鎖港 翁氏族譜編輯委員會
《翁氏家族族譜》,澎湖:自印。
陳清平 抄編
1973《媯汭五姓大族譜—陳實聖王派族分譜‧穎川派山水里祠堂重刊》,澎湖:穎川派山水里祠堂。
鐵線尾蔡氏家廟 藏
〈祭祀公業鐵線尾蔡氏家廟藏族譜〉,自印。
沙港 陳氏族譜編輯委員會
1979《澎湖沙港陳姓族譜》,澎湖:自印。
2. 祭辰文
虎井 翁常正先生 家族
「翁家祭祀公廳神主牌位祭辰內文」。
(三)官方檔案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藏
〈地質農學士及水產熟達者派遣方(澎湖列島行政廳)長官上申〉,《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40冊13號(1895.5.16. )。
〈地方官假官制制定〉,《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1冊13號(1985.7.3. )。
〈澎湖島概況并行政事務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6卷27號(1895.7.12)。
〈澎湖島司施政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6卷28號(1895.7.18)。
〈澎湖島敗兵處分併ニ仝島ノ概況〉,《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6卷29號(1895.7.25. )。
〈澎湖島廳植物種子購入認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35冊2號(1895.8.1.)。
〈開廳以來七月ニ至ル澎湖島行政事務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6卷30號(1895.8.20.)。
〈二十八年八月中澎湖島機密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6卷31號(1895.9.5.)。
〈軍艦海門號測量ニ關シ基隆支廳長及澎湖島司ヘ訓令〉,《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33冊26號(1895.8.25.)。
〈澎湖列島事情〉,《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26冊32號(1895.10.1)。
〈二十八年九月中澎湖島機密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6卷31號(1895.10.5.)。
〈澎湖島臨時機密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26冊34號(1895.10.22.)。
〈二十八年十月中澎湖島機密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6卷35號(1895. 11.30.)。
〈漁翁島砲台火藥庫敷地收用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31冊15號(1895.12.5.)。
〈二十八年十一月中澎湖島機密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6冊36號(1895.12.23. )。
〈二十九年一月中澎湖島機密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6冊37號(1896.2.26.)。
〈仝二月中澎湖島機密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6冊38號(1896.3.24.)。
〈澎湖島‧測天島ヲ陸海用地ニ收用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31冊17號(1896.4.1.)。
〈仝三月中澎湖島機密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6卷39號(1896.5.11. )。
〈殖產部員鏑木余三男澎湖島巡回復命書〉,《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97冊8號(1896.5.20.)。
〈臺灣住民戶籍調查規則〉,《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61冊27號(1896.8.1.)。
〈澎湖島廳警察分署設置ノ件認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62冊16號(1896.8.4.)。
〈第十一號澎湖警察署南門巡查派出所設置〉,《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86冊52號(1896.9.12.)
〈(澎湖國語伝習所)明治二十九年九月生徒募集并ニ告諭發布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85冊29號(1896.9.15.)。
〈澎湖島住民戶籍調查表〉,《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1094冊5號(1897.1.)。
〈澎湖列島戶口調查表(29年12月現在)〉,《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897.7.)
〈澎湖島水上警察分署設置認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28冊30號(1897.9.30.)。
〈澎湖島國語傳習所分教場設置認可ニ關スル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311冊17號(1898.2.18.)。
〈保甲條例律令二一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49冊34號(1898.8.31.)。
〈本島私立學校一覽表三一、三月現在〉,《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311冊34號(1898.6.22.)。
〈社寺廟宇調〉,《臺灣總督府及所屬機構公文類纂》,395冊2號(1899.4.4)。
〈兵營其他シ使用セル社寺廟宗取調〉,《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91冊12號(1898.4.9.)。
〈澎湖廳管內虎井嶼ノ土地私有地ニ認定方翁元成外一名ヨリ嘆願書提出ノ處官有地ニ認定セラル〉,《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4581冊23號(1899.6.1.)。
〈三十一年末學校一覽表〉,《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417冊1號(1899.9.15. )。
〈澎湖廳公學校授業料規程並收支ニ關スル規程認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521冊24(1900.1.17.)。
〈澎湖島國語傳習所廢止及小學校新設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521冊35號(1900.7.14)。
〈大赤崁公學校設置澎湖廳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521冊38號(190012.20. )。
〈澎湖廳管內へ圖根測量施行ノ件〉,《臺灣總督府及所屬機構公文類纂》,4229冊10(1901.1.1.)。
〈三角測量派出所及分派所位置決定(澎湖島派出所)〉,《臺灣總督府及所屬機構公文類纂》,4229冊124號(1901. 2.1.)。
〈台東澎湖廳下土地調查事業施行ニ關スル件〉,《臺灣總督府及所屬機構公文類纂》,4681冊9號(1901.12.1.)。
〈派出所閉鎖報告(澎湖島派出所)〉,《臺灣總督府及所屬機構公文類纂》,4230冊191號(1902.8.1.)。
〈澎湖廳保甲實施ノ狀況同廳長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4813冊8號(1904.7.1.)
〈虎井、桶盤連合組合勤儉貯蓄金保管方認可ノ件(澎湖廳)〉,《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5223冊4號(1909.3.)。
〈臺灣林野調查規則ヲ澎湖廳下ニ施行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207冊4號(1913.2.1)。
〈大正三年收受件銘簿(第一號至第八三七號;新竹、澎湖、桃園)(高等林野調查委員會)〉,《臺灣總督府及所屬機構公文類纂》,9942冊1號(1914.1.)。
〈鹿港水產試驗所廢止澎湖水產試驗所設置〉,《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284冊6號(1914.3.)。
〈國語教師ノ給料又ハ手當(馬公街虎井書房設立者)(指令第七三一六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0535冊2號(1926.9.1)。
〈國語教師ノ給料又ハ手當(馬公街虎井書房設立者)(指令第二八三三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0546冊3號(1927.11.3)。
〈國有財產準貸付許可ノ件(澎湖廳馬公街虎井;鄭蚵)〉,《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1429冊17-2號(1939.1.1)。
(四)政府公報、統計書、年鑑、官方職員錄
1. 公報
澎湖廳
《廳報》,1896--1920。
《澎湖廳報》,1926--1943。
2. 統計書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 編
1947《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台北:古亭書屋。
澎湖三十周年招魂大祭奉贊會
1925《澎湖郡統計摘要》台南:台南新報社。
澎湖廳
1918《澎湖廳第三統計書》,澎湖:澎湖廳。
1919《澎湖廳第四統計書》,澎湖:澎湖廳。
1928《昭和二年統計概要》,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1929《澎湖廳統計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3-1942《澎湖廳統計概要》,澎湖:澎湖廳。
3. 年鑑
澎湖廳
1919《大正七年澎湖廳行政事務及管內概況報告書》,澎湖:澎湖廳。
1920《大正八年澎湖廳行政事務及管內概況報告書》,澎湖:澎湖廳。
1928《昭和二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29《昭和三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0《昭和四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1《昭和五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2《昭和六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3《昭和七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4《昭和八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5《昭和九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6《昭和十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7《昭和十一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8《昭和十二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4. 職員錄
臺灣總督府 編
1944《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昭和19年》,台北:臺灣時報發行所。
(五)志書、文集、雜著(清代及其以前,按著作年代排列)
1. 清代及其以前(按著作年代排列)
周必大(宋)
1971《文忠集》,台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樓 鑰(宋)
1979《攻媿集》,台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趙汝适(宋)
1961《諸蕃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汪大淵(元)
1961《島夷志略》附錄於《諸番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張 燮
1975《東西洋考》,台北︰學生書局。
台銀經濟研究室編
1971《明實錄閩海關係史料》,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仁錫(明)
1967〈皇明世法錄(選錄)〉,收於董應舉(明人),《崇相集(選錄)》,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夏 琳(鄭氏)
1958《閩海紀要》,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楊 英
1958(1662)《從征實錄》,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施 琅
1958(1683)《靖海記事》,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杜 臻
1961(1683)《澎湖臺灣紀略》,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彭孫貽
1959(約1683)《靖海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林謙光
1961(1685)〈臺灣紀略附澎湖〉,收入《澎湖臺灣紀略》,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蔣毓英
1993(1685)《臺灣府志》,南投:省文獻委員會。
高拱乾
1985(1696)《台灣府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郁永河
1959(1700)《裨海紀遊》,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江日昇
1960(1704)《臺灣外記》,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周元文
1960(1710)《重修臺灣府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文達
1961(1720)《台灣縣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藍鼎元
1959(1723)《平臺紀略》,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編
1959《清世宗實錄選輯‧雍正五》,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于仁、胡格
1961(1736)《澎湖志略》,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范 咸
1961(1747)《重修臺灣府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必昌
1961(1752)《重修臺灣縣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胡建偉
1961(1771)《澎湖紀略》,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編
1963(1862)《臺灣府輿圖纂要》,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黃叔璥(1722)
1996《台海使槎錄》,南投:省文獻會。
陳杰峰
1960(約1831)〈虎井再生圖記〉,收於周凱,《內自訟齋文選》,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蔣 鏞
1961(1832)《澎湖續編》,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 凱
1961(1832)〈乞風行〉,收於 蔣鏞,《澎湖續編》,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1(1832)〈澎湖雜詠二十首和陳別駕(廷憲)〉,收於 蔣鏞,《澎湖續編》。
陳廷憲(1832)
1961(1832)〈澎湖雜詠二十首〉,收於 蔣鏞,《澎湖續編》。
林 豪
1993(1893)《澎湖廳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2. 日治時期(含中譯本,按作者姓氏筆順)
土屋重雄 編
1996(1898)《臺灣事情一班(一)》,台北:成文出版社。
井田麟鹿
1911《澎湖風土記》,東京:以文館。
井原尹三太郎
1932《澎湖島大觀》,台南:南瀛新報。
杉山靖憲
1925《澎湖を古今に涉りて》台南:臺日社臺南支局。
伊能嘉矩
1985《臺灣文化志(中譯本)》,南投:省文獻會。
東鄉吉太郎
1903《澎湖島》,東京:青木嵩山堂。
澎湖廳
1895(1929--1936)《澎湖事情》,台北:成文出版社。
1985(1934)《澎湖廳勢一覽》,台北:成文出版社。
藤川三郎
1985(1932)《澎湖島》,台北:成文出版社。
3. 戰後(按作者姓氏筆順)
吳密察
1997《「二崁地方志」期末報告書》,澎湖:西與鄉公所委託。
李紹章
1960《澎湖縣誌(上冊)》,澎湖:澎湖縣政府。
林朝棨
1957《臺灣省通志稿 卷一 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冊)》,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高雄市文獻會 編
1958《高雄市志‧港灣篇》,高雄:高雄市文獻會。
張默予、郭志成
1977《澎湖縣志-衛生志》,澎湖:澎湖縣政府。
莊 東
1978《澎湖縣志-文化志》,澎湖:澎湖縣政府。
許雪姬
1990《澎湖縣志-城市志》,澎湖:澎湖縣政府。
1992《澎湖縣志-雜志》,澎湖:澎湖縣政府。
陳正祥
1969《臺灣省通誌稿 卷一 土地志‧氣候篇(第二冊)》,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紹章
1960《澎湖縣誌(上)》,澎湖:澎湖縣政府。
陳紹馨
1972《臺灣省通志-人口志》,台北:台灣省文獻會。
蔡平立
1984《馬公市志》,澎湖:馬公市公所。
1987《(增訂新編)澎湖通史》,台北:聯鳴文化。
(六)貿易日誌、調查、規劃報告書
1. 貿易日誌
江樹生 譯註
2000《熱蘭遮城日誌(第一冊)》,台南:台南市政府。
周學普 譯
1959《十七世紀台灣與英國貿易史料》,台北︰台銀經濟研究室。
2. 調查報告
(1)日治時期(含中譯本)
古閑義康
1917a〈澎湖廳漁村調查(五)〉,《臺灣水產雜誌》17:22-55。
1917b〈澎湖廳漁村調查(七)〉,《臺灣水產雜誌》19:39-50。
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
1899《澎湖列島水產業》東京都: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 編
1915《澎湖島之造林》,臺北:臺北印刷會社印刷。
澎湖廳水產會
1932《澎湖廳水產基本調查報告》,澎湖:澎湖廳。
澎湖水產試業所
1915〈大正三年度澎湖列島の海底調查 一〉,收於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編,《臺灣之水產》第一號:49-59。
澎湖廳警務課
1936《衛生概況(昭和十年度)》,澎湖廳:澎湖廳警務課。
1938《衛生概況(昭和十二年度)》,澎湖:澎湖廳警務課。
1939《衛生概況(昭和十三年度)》,澎湖:澎湖廳警務課。
鏑木余三男 著、陳春暉 譯
1998〈百年前澎湖之水產概況(原名:〈臺灣澎湖列島水產の概況〉)〉,《硓咕石:澎湖縣立文化中心季刊》13:52-68。
(2)戰後
洪文雄
1990《澎湖縣小離島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綜合調查報告》,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系。
薛鍾彝 主編
1948《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專輯》,澎湖: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團。
3. 規劃、研究報告
三能工程顧問公司
1999《南海遊憩系統(望安、虎井、桶盤)據點細部規劃》,台北:交通部澎湖風景特定管理
處發行。
原作設計顧問公司規劃
1992《虎井休閒渡假區細部規劃報告書》澎湖:交通部觀光局澎湖風景特定區管理籌備處。
夏麗鳳、陳月圓 指導
1994,〈水!水!水!這就是我們喝的水嗎?〉,(83學年度 虎井國小地球科學類 科展研究作品)。
陳陽益 等
1998《澎湖縣發展海上箱網養殖調查及規劃設計計畫期末報告》,高雄:中山大學。
(七)報紙、廣告文宣與網路資料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 編
1928《澎湖の旅(宣傳折頁)》,高雄:濱田。
黃聰正 報導
2000.5.3「離島電力的守護神:蔡順發廠長談虎井電力工程」,《澎湖建國日報》。
臺灣自來水公司,網址: http://www.water.gov.tw/sample1/about/project.htm。
二、 工具書、地圖集
(一)工具書
台灣經世新報社 編
1994(1938)《臺灣大年表》,台北:南天書局。
吳秀麗
1997《實用漢字台語讀音》,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吳敏聰、葉淑貞、劉鶯釧 編
1995《日本時代台灣經濟統計文獻目錄》,台北:台大經濟學術研究基金會。
林美容 編
1997《台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增定版)》,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高賢治 編
1991《台灣風物分類索引》,台北:臺灣風物雜誌社。
張炎憲 編
1998《台灣漢人移民史研究書目》,台北:中研院三民所。
許成章
1992《臺灣漢語辭典》,台北:自立出版社。
陳仲玉
1996《中國南海地區考古研究相關書目》,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劃。
(二)地圖集
中原大學建築所 台灣聚落研究室
1995,《澎湖群島聚落田野調查地圖集》(影本)。
三、 專 書
又吉盛清(魏廷朝 譯)
1997《日本殖民下的台灣與沖繩》,台北:前衛出版社。
中村孝志
1997《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上)概說‧產業》,台北:稻鄉。
內藤春吉(許冀武 譯)
1957《台灣漁業史》,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世慶
1994《清代台灣社會經濟》,台北:聯經出版社。
王明珂
1997《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
王崧興
1967《龜山島:漢人漁村社會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王銘銘
1997《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北京:三連書店。
王鑫、馮治華
1991《澎湖的地形景觀》,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編
1974《臺灣漁業之研究》,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矢內原忠雄(陳茂源 譯)
1977《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中:省文獻會。
伊能嘉矩
1909《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編‧第三臺灣》,東京:富山房。
伊能嘉矩(楊南郡 譯)
1996《臺灣踏查日記》,台北:遠流。
安倍明義
1938《臺灣地名研究》,台北:蕃語研究會。
米復國
1995《金門與澎湖地區傳統聚落及民宅之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余光弘
1988《媽宮的寺廟:馬公市鎮發展與民間宗教之研究》,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8《清代班兵與移民:澎湖的個案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
吳永猛
1996《澎湖宮廟小法的功能》,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吳建興
1999《澎湖舊網垵社聚落的領域層次》,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吳培暉
1999《金門澎湖聚落》,台北:稻田出版社。
李文良
1999《中心與邊緣─台北盆地東南緣淺山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李 秀
1996《井月澎湖》,台中:晨星出版社。
杜武志
1997《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周婉窈
1997《臺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台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周憲文
1980《臺灣經濟史》,台北:臺灣開明書店。
東嘉生(周憲文 譯)
1985《臺灣經濟史概說》,台北:帕米爾書店。
林仁川
1987《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貿易》,上海︰華東師大。
林長興
1991《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台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林茂生(林詠梅 譯)
2000《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台北:新自然主義公司。
林晉德
1998《神、祖靈、鬼之性質及地位對澎湖祠廟空間之影響》,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邱坤良
1997《台灣劇場與文化變遷----歷史記憶與民眾觀點》,台北:臺原出版社。
邱坤良、施如芳、張秀玲、藍素婧、郝譽翔
2002《宜蘭縣口傳文學(上)》,宜蘭:宜蘭縣政府。
邱炫煜
1995《明帝國與南海諸蕃國關係的演變》,台北:蘭臺。
姜佩君
1998《澎湖民間傳說》,台北:聖環圖書。
施添福
1987《清代在台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1997《蘭陽平原的傳統聚落─理論與基本資料》,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洪國雄
1996《澎湖產業印象:走過潮間帶》,澎湖:澎胡縣立文化中心。
1999b《澎湖的石滬》,澎湖:澎胡縣立文化中心。
2000《澎湖海邊常見的生物》,澎湖縣:澎湖縣文化局。
洪敏聰
1993《西嶼鄉民俗概述》,澎湖:作者自印。
2001《澎湖菜瓜----雜唸》,澎湖:澎湖文化局。
洪馨蘭
1999《菸草美濃:美濃地區客家文化與菸作經濟》,台北:唐山出版社。
高怡萍
1998《澎湖群島的聚落、村廟與犒軍儀式》,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崔可梅 編
1998《澎湖人在台灣》,高雄:綠森林出版社。
康豹(Katz, Paul R.)
1997《台灣的王爺信仰》,台北:商鼎出版社。
張玉璜
1998《媽宮(1604--1945):一個臺灣傳統城鎮空間現代化變遷之研究》,澎湖:澎湖縣立文
化中心。
曹永和
1979《臺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社。
莊英章
1977《林圯埔:一個台灣市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史》,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1994《家族與婚姻:台灣北部兩個閩客村落之研究》,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許佩賢 譯
1995《攻台戰記—日清戰史‧臺灣篇》,台北:遠流出版社。
許雪姬
1987《清代台灣的綠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許極燉
1996《臺灣近代發展史》,台北:前衛。
郭金龍等撰
2002《臺灣地名辭書‧卷六 澎湖縣》,南投:臺灣文獻館。
陳正祥
1955b《澎湖群島》,台北: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
1960《臺灣地名辭典》台北: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
陳汝勤、林斐然
1990《臺灣附近之海羊地質》,台北:經濟部地質調查所。
陳其南
1987《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台北:允晨。
1990《家族與社會:臺灣和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台北:聯經。
陳信雄
1985《澎湖宋元陶瓷》,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陳昭蓉、黃春滿、呂玉萍
1996《虎井之歌》,澎湖:虎井國小。
陳 偉
1993《島國文化》,台北:揚智文化。
陳培源、張郇生
1995《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史》澎湖:澎縣文化中心。
陳紹馨
1992(1979)《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
陳進傳
1995《宜蘭傳統漢人家族之研究》,宜蘭:宜蘭縣文化中心。
陳憲明、林文鎮 主編
2003《澎湖的農漁產業文化─西嶼鄉與白沙鄉離島篇》,澎湖:澎湖縣文化局。
曾玉昆
1997《高雄市地名探源(增訂版)》,高雄:高市文獻會。
曾光棣
1999《澎湖的五營:以空間角度來看》,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曾秋美
1998《台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台北:玉山社。
湯錦台
2001《前進福爾摩沙─十七世紀大航海年代的台灣》,台北:貓頭鷹。
黃有興
1992《澎湖的民間信仰》,台北:台原出版社。
黃昭堂(黃英哲 譯)
1989《臺灣總督府》,台北:自由時代出版社。
黃昭堂(廖為智 譯)
1993《台灣民主國之研究》,台北:現代學術基金會。
黃美英
1994《臺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台北:自立晚報社。
楊仁江
1993《澎湖的石敢當》,澎湖:澎湖縣政府。
楊金燕 編
1997《湖西鄉社區資源集錦》,澎湖:湖縣立文化中心。
楊博淵
1999《水垵的建築》,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葉連鵬
2001《澎湖文學發展之研究》,澎湖:澎湖文化局。
鈴木清一郎 著 馮作民 譯
1989《臺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出版社。
趙崇欽
1998《空間位序在澎湖社會之運用》,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劉枝萬
1983《臺灣民間信仰論集》,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劉敏耀
1998《澎湖的風水》,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劉鳳翰
1997《日軍在台灣》,台北:國史館。
澎湖廳水產會 編
1936《澎湖廳水產要纜》,澎湖:澎湖廳。
賴建誠
1996《年鑑學派管窺(上)(下)》,台北:麥田出版公司。
賴福順
1996〈唐失施肩吾澎湖「島夷行」糾謬〉《硓咕石︰澎湖文化中心季刊》2:36-156。
戴炎輝
1979《清代臺灣之鄉治》,台北:聯經出版社。
戴寶村
2000《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台北:玉山社。
顏秀玲
1995《赤崁和吉貝漁撈活動的空間組織》,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蘇益田
1998《生態條件對澎湖傳統聚落型態之影響》,澎湖縣: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Burke, Peter(江政寬 譯)
1997《法國史學革命:年鑑學派1929-89》,台北:麥田出版社。
E. Patricia Tsurumi(派翠西亞‧鶴見)著、林正芳 譯
1999《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
Geertz, Clifford(納日碧力戈 等譯)
1999《文化的解釋》,上海:人民出版社。
Geertz, Clifford
1983, Local knowledge : further essays in interpretive anthropology. New York : Basic Books, c1983.
Hastrup, Kiresten (賈士蘅 譯)
1998《他者的歷史》,台北:賣田出版社。
Jared Diamond著(王道還、廖月娟 譯)
1998《槍砲、病菌與鋼鐵》,台北:時報。
Jenkins, Keith(賈士蘅 譯)
1996《歷史的再思考》,台北:麥田出版社。
Marcus, George E. & Fischer, Michael M. (王銘銘、藍達居 譯)
1998《作為文化批評的人類學----一個人文學科的實驗》,北京:三聯書店。
Said, Edward W.(王志宏等 譯)
1999《東方主義》,台北:立緒文化出版社。
Steward, Julian H.(張恭啟 譯)
1989《文化變遷的理論》,台北:遠流出版社。
四、 期刊、集刊論文
三尾裕子
1999〈王爺信仰的發展:台灣與中國大陸之歷史和實況的比較〉,收於徐正光、林美容 編,《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經驗研究篇》,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小林道彥(李文良 譯)
1997〈後藤新平與殖民地經營─日本殖民政策的形成與國內政治〉,《台灣文獻》48(3):101-120。
小林道彥(鄭天凱 譯)
1997 〈1897年台灣高等法院高野孟矩罷職事件─明治國家與殖民地領有〉,《臺灣風物》47(2):129-157。
山根幸夫(吳密察 譯)
1982〈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的成果:臺灣慣習研究會〉,《臺灣風物》32(1):23-58。
川島真(鍾淑敏 譯)
1999〈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館藏臺灣人出國護照相關資料之研究〉,《臺灣史研究》4(2):
133-147。
中村校志著、許賢瑤 譯
1996〈關於沈有容諭退紅毛番碑〉,《硓古石︰澎湖文化中季刊》9:60-7。1
王世慶
1966〈介紹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臺灣文獻》17(4):157-192。
1985〈日據時期臺灣官撰地方史志的探討〉,《漢學研究》3(2):317-350。
1993〈介紹臺灣史料:檔案、古文書、族譜〉,刊於張炎憲、陳美蓉 編,《臺灣史與臺灣史料》,
台北:自立晚報,頁59-74。
1994c〈日據時代台灣政府公報及其利用價值〉,刊於《館藏與台灣史研究論文發表研討會彙
編》,台北: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頁347-394。
王國瑞、甘坤煜
1948,〈澎湖群島之造林方策〉,收於《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專輯》,澎湖: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團。
王培信
1948〈澎湖人的膳食〉,收於《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專輯》,澎湖: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團。
王銘銘
1999〈“格耳茲文化論叢”譯序〉,刊於Cliffor Geertz著 納日碧力戈等譯,《文化的解釋》,上海:人民出版社。
米復國、關麗文
1989〈澎湖傳統聚落形成發展的社會因素〉,《澎湖開拓史學術研討會實錄》,澎湖:澎湖縣立
文化中心,頁103-127。
余光弘
1989〈媽宮甲頭廟的歷史與發展〉,《澎湖開拓史學術研討會實錄》,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頁333-358。
1995〈澎湖移民與開發〉,《西瀛風物》(創刊號):45-61。
1996〈澎湖移民與清代班兵〉,《硓咕石:澎湖文化中心季刊》3:24-43。
余光弘、劉肖洵
1980〈澎湖馬公廟館的初步研究〉,《思與言》18(3):25-37。
吳密察
1997〈「歷史」的出現〉刊於 黃富三、古偉瀛、蔡采秀主編《臺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
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頁1-21。
李文良
1997a〈臺灣林野研究關係資料介紹--臺灣總督府「高等林野調查委員會公文類纂」〉,《臺灣史料研究》9:126-173。
1997b〈林野整理事業與東臺灣土地所有權之成立形態(1910-1925)〉,《東臺灣研究》2:169-195。
李壬癸
1993〈臺灣南島民族的遷移歷史─從語言資料及現象所做的探討〉,收於張炎憲、陳美蓉 編,《臺灣史與臺灣史料》,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李玉芬
1997〈綠島的人口成長與變遷〉《東臺灣研究》2:99-129。
李東華
1984〈宋元時代泉州海外交通的盛況〉,收入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一輯)》,台北︰中研院社科所。
李燦然
1974〈台灣之近海漁業〉,收於《台灣漁業之研究(第一冊)》,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李翹宏
1995〈祭祀活動與分類意識:澎湖許氏宗族的歷史和結構〉,新竹:清華大學社人所碩士論文。
李豐楙
1997〈儀式、演劇與廟會、狂歡:一個「常與非常」的觀點〉,附錄於 邱坤良,《台灣劇場與文化變遷----歷史記憶與民眾觀點》,台北:臺原出版社。
村上直次郎(許賢瑤 譯)
1996〈澎湖島上的荷蘭人〉,《硓咕石:澎湖文化中心季刊》3:44-62。
岡田謙
1938〈台灣北部村落に於ける祭祀圈〉,《民族學研究》4(1):1-22。
岡田謙(陳乃薛 譯)
1960〈台灣北部村落之祭祀圈範圍〉,《台北文物》4(1):14-29。
周明德
1987〈天氣對「澎湖癸亥海戰」之影響〉,《台灣風物》37(3):36-76。
周婉窈
1996〈從比較觀點看台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1937-1945)〉,收於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 主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下)》,台北:玉山社,1996。
林文鎮
2000〈移民篇〉,收於 許雪姬主持,《澎湖文獻鄉土史料蒐集及研究報告書》,澎湖:澎湖文化局。
林美容
1987〈從祭祀圈來看台灣民間信仰的社會面〉,《台灣風物》37(4)143-168。
1988〈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刊於張炎憲 編《第三屆中
國海洋發展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頁95-125。
1995〈村庄史的建立〉《台灣史料研究》5:7-13。
1997〈台灣民間信仰的分類〉,收於氏編《台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增訂本)》,台北:中央研
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頁7-17。
林勝義、何顯榮
2001〈澎湖虎井嶼海底沉城可能是上古文明遺跡〉,收於氏著《台灣─人類文明原鄉》,台北:台灣飛碟學研究會。
林會承
1994〈澎湖聚落的形成與發展(上)〉,《文化與建築研究集刊》4:1-36。
1995a〈澎湖聚落的形成與發展(下)〉,《文化與建築研究集刊》5:1-44。
1995b〈澎湖村莊空間組織的研究架構〉,收於張炎憲、陳美容、黎中光 編《台灣史與台灣史
料(二)》,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1996 〈澎湖的聚落單元:兼論清代澎湖的地方自治〉,《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1:53-132。
1999〈澎湖社里的領域〉,《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7:41-96。
林聖欽
1995〈日治時期戶籍資料的內容及其史料價值:以玉里、池上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
報告》23:27-54。
施振民
1975〈祭祀圈與社會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8。
施添福
1980〈地理學中的人地傳統級其主要的研究主題〉,《師大地理研究報告》6:203-242。
1991〈臺灣竹塹地區傳統稻作農村的民宅:一個人文生態學的詮釋〉,《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7:
39-62。
1993〈臺灣聚落研究及其史料分析----以日治時期的地形圖為例〉,刊於張炎憲、陳美蓉 編《臺
灣史與台灣史料》,台北:自立晚報,頁131-184。
1985〈區域地理的歷史研究途徑〉刊於黃應貴 主編《空間、力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
民族學研究所,頁39-71。
1996〈臺灣堡圖:日本治臺的基本圖〉,收於《臺灣堡圖集》,台北:遠流圖書。
2001〈日治時代臺灣地域社會的空間結構及其發展機制─以民雄地區為例〉,《臺灣史研究》8(1):1-37。
洪國雄
1996b〈潮間帶漁技〉,收於《澎湖傳統產業專輯》,澎湖:澎湖縣文化中心。
1998〈南海夕陽產業〉《咾咕石:澎湖縣立文化中心季刊》13:37-44。
1999a〈澎湖石滬產業與漁村社會生活〉,《西瀛風物》6:24-30。
洪敏聰
2001〈褒歌田野工作心得〉,《硓咕石》23:7-15。
洪敏麟
1978〈日據初期之鴉片政策史料概說〉,收於程大學 編譯,《日據初期之鴉片政策史料(第一冊)》,台中:台灣省文獻會。
胡興華
1995〈「討海」與澎湖史料〉,《漁業推廣》103:33-37。
范燕秋
2002〈軍略地位、殖民與澎湖的公共衛生~以日治初期醫療系統為分析主軸〉,收於紀麗美 總編,《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澎湖:澎湖文化局。
栗川轟(陳春暉 譯)(1939)
1999〈一百零二年前澎湖之水產業概況(原名:〈四十二年前の澎湖の水產業〉),《硓咕石:澎湖縣立文化中心季刊》16:2-12。
翁安雄
1999〈傳說、歷史與集體記憶:文化史的側寫──從澎湖七美故事及其地名談起〉,《臺灣風物》
49(3):95-125。
2000〈台灣海洋信中的水仙王──以澎湖媽宮的水仙宮為例〉,《史匯》4:71-93。
翁佳音
1999〈十七世紀的福佬海商〉,收於《中國海洋發戰史論文集‧第七輯》,台北:中研院社科所。
2002〈「荷蘭時代臺灣史」中的澎湖〉,收於 紀麗美 總編,《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澎湖:澎湖文化局。
高怡萍
1994〈澎湖的犒軍儀式〉《中國民族學通訊》32:77-99。
1996〈民間宗教中兵馬儀式的地區性差異──以金門與澎湖的鎮符儀式為例〉刊於莊英章、潘
英海 編《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三)》,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康豹(Katz, Paul R.)
1996〈屏東縣東港鎮的建醮儀式──兼探討火醮、水醮和溫醮的關係〉,收於莊英章、潘英海編,《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三)》,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張一鳴
1974〈臺灣之沿岸漁業〉,收於《臺灣漁業之研究(第一冊)》,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張炎憲
1993〈台灣史研究的新精神〉,《台灣史料研究》1:76-86。
1984〈臺灣文化協會的成立與分裂〉,收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一)》,台北:中研院社科所。
1995〈台灣史的問題意識與反省〉,《台灣歷史學會通訊》1:7-8。
張 珣
1996〈光復後台灣人類學漢人宗教研究之回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1:163-215。
曹永和
1989〈澎湖之紅毛城與天啟明城〉,《澎湖開拓史學術研討會實錄》,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頁131-154。
1990〈臺灣史研究的另一個途徑──「臺灣島史」概念〉,《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5:7-9。
1996a〈環中國海域交流史上的台灣與日本〉,收入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主編《台灣史論
文精選﹝上﹞》,台北:玉山社。
1996b〈東亞貿易圈與台灣〉,發表於「台灣商業傳統國際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籌備處,1996.12.4。
2002〈澎湖在海洋發展史上的地位〉,收於 紀麗美 總編,《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澎湖:澎湖文化局。
曹永和 著 陳宗仁、陳俐甫 譯
1998〈十七世紀作為東亞轉運站的台灣〉,《台灣風物》48(3):91-116。
梁鉅榮、步熒昇
1948〈澎湖土壤與農林業〉,收於《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專輯》,澎湖: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團。
梅慧玉
1996〈「交陪境」與禮數──以臺南市安平區的二次醮儀為例〉,收於莊英章、潘英海編,《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三)》,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莊英章
1978〈臺灣漢人宗族發展的研究評述〉,《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11(6):49-58。
1981a〈台灣鄉村社區研究的回顧〉,《思與言》19(2):120-130。
1981b〈漁業政策與地區性漁業發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1:91-128。
1988〈談人類學的台灣漢人社會研究〉,刊於張炎憲 主編《歷史文化與台灣(二)》,台北,台
灣風物,頁81-110。
許書怡
1994〈自家的祖先、鄰家的鬼〉,《中國民族學通訊》32:100-116。
許雪姬
1978〈明末對澎湖的經略〉,《台北文獻》(直) 45∕46:359-374。
1988〈澎湖的人口遷移——以白沙鄉瓦硐村為例〉,《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三)》台北:中
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1989〈媽宮城的研究〉,《澎湖開拓史學術研討會實錄》,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頁27-49。
1996〈宋、元、明、清對澎湖群島的認識〉,《硓咕石:澎湖文化中心季刊》4:34-57。
許毓良
2002 〈1940至1960年代國民政府軍事反攻下的澎湖─以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所藏檔案為主的討論〉,收於紀麗美 總編,《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澎湖:澎湖文化局。
許嘉明
1978〈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59-68。
郭魁土
1948〈澎湖土壤之生成研究〉,收於《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專輯》,澎湖: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團。
陳民本
1989〈臺灣四周之海底地形與板塊運動〉,《科學月刊》20(8)。
陳佳榮
1992〈宋元明清之東西南北洋〉,《海交史研究》1:9-15。
陳其南
1984〈土著化與內地化:論清代台灣漢人社會的發展模式〉刊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編輯
委員會 主編《中國海洋史論文集(一)》,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陳信雄
1994〈從廟宇的發展窺視澎湖的開拓史〉,《歷史學報(成大)》20-229-273。
1995〈澎湖歷史發展的獨特性──獨特的分期與特性〉,《思語言》33(2):131-156。
陳春暉
1997a〈澎湖魚類知多少(1):清朝時期有關澎湖魚類之記載〉,《西瀛風物》1:30-47。
1997b〈澎湖魚類知多少(2):日據時期有關澎湖魚類調查之記載 (上) 〉,《西瀛風物》2:18-38。
1997c〈澎湖魚類知多少(3):日據時期有關澎湖魚類調查之記載 (下)〉,《西瀛風物》3:1-18。
陳朝欽
1974〈台灣之遠洋拖網漁業〉收於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編,《台灣漁業之研究(一)》,台北:台灣銀行。
陳漢光
1961〈蕃薯引進台灣的探討〉,《台灣文獻》12(3):10-18。
陳憲明
1991a〈澎湖北海一帶無人島紫菜採集的領域管理〉,《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7:63-84。
1991b〈澎湖沿岸魚場之管理〉,《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0:41-45。
1992〈一個珊瑚村的生態:澎湖鳥嶼的研究〉,《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8:109-158。
1995〈澎湖村落祭祀的空間結構〉,《第一屆本土文化學術研究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範
大學,頁523-542。
1996a〈西嶼緝馬灣的石滬漁業與其社會文化〉,《硓咕石:澎湖文化中心季刊》2:2-14。
1996b〈澎湖群島石滬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地理研究》25:117-140。
1996c〈澎湖鼎灣、許家兩村何鎮安營的儀式─村落社會秩序與象徵的彰顯〉,《西瀛風物》(創
刊號):62-75。
1996d〈澎湖村落祭祀的空間結構(上)〉,《硓咕石:澎湖文化中心季刊》4:58-71。
1996e〈澎湖村落祭祀的空間結構(下)〉《硓咕石:澎湖文化中心季刊》5:26-34。
陳憲明 李玉芬
1998〈綠島漁業發展與社會變遷的文化生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29:113-142。
陳憲明、顏秀玲
1991〈澎湖漁村人口遷移及生活調適──望安鄉個案研究〉,《中國地理學會會刊》19:57-70。
富田芳郎
1943〈台灣聚落の研究〉刊於今關丈夫等著,《台灣文化論叢》,台北:清水書店,頁149-189。
1955〈台灣鄉鎮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7(3):85-109。
曾瑪莉
1987〈澎湖漁村的宗教信仰:外垵漁村田野調查研究〉《民族與華僑所學報》4:81-121。
黃士強
1981〈澎湖古代文化〉,《人類與文化》15:61-65。
黃小平
1975〈清代澎湖經營之研究〉,《大陸雜誌》50(3):10-31。
黃世祝
1998〈方志的歷史地理學的應用──以澎湖的人口為例〉發表於台灣師大地理學系、台灣省文
獻委員會 主辦「第二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師大,1998.5.23.。
黃有興
1982〈澎湖的鄉約與地方自治〉,《台灣文獻》33(4):13-34。
1987a〈澎湖民間信仰初探〉,《台灣文獻》38(2):51-113。
1987b〈澎湖的法師與乩童〉,《台灣文獻》38(3):133-164。
1988a〈澎湖的祭王行事〉,《台灣史田野研究室通訊》8:11-12。
1988b〈記澎湖風櫃溫王殿迎送「五府千歲」活動〉,《台灣文獻》39(3):165- 240。
1989a〈澎湖內垵內塹宮迎送「三府千歲」活動紀略〉,《台灣文獻》40(2):51-98。
1989b〈澎湖的「祭王」行事〉,《澎湖開拓史學術研討會實錄》,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頁309-329。
1990a〈澎湖舊奎壁澳元村之際王活動〉,《台灣文獻》41(2):211-296。
1990b〈談澎湖元宵「乞龜」的習俗〉,《台灣文獻》41(2)181-195。
黃應貴
1995〈人類學與台灣社會〉刊於空中大學、花蓮師院、屏東師院 編《分析社會的方法論文
集》,屏東:屏東師院社教系,頁H1-H32。
楊萬全
1995〈水文〉,收於 石再添 編,《臺灣地理概論》,台北:中華書局。
楊麗祝、劉靜貞
1989〈清代澎湖海難事件之探討〉,《澎湖開拓史學術研討會實錄》,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頁279-304。
溫振華
1979〈評介戴著「清代臺灣之鄉治」〉,《台灣風物》29(10):109-116。
1989〈評介余光弘著「媽宮的寺廟」〉,《台灣風物》39(3):183-187。
1991〈臺灣聚落研究的省思〉,《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8:7-10。
葉春榮
1992〈文化生態學的倡言人:史都華〉收於黃應貴 主編,《見證與詮釋:當代人類學家》,台
北:正中書局,頁180-215。
葉連鵬
2002〈島與島的飄迫──澎湖人的城鄉移徙〉,《硓咕石》27:84-98。
臧振華
1987〈從考古證據看漢人的拓殖澎湖──兼評澎湖為宋元貿易轉運站說〉,《台灣風物》37(3):
77-98。
1988〈澎湖群島上的考古發現〉,《台灣風物》38(1):143-160。
1989〈地下出土的澎湖史〉,《澎湖開拓史學術研討會實錄》,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頁
63-102。
劉士永
2001〈「清潔」、「衛生」與「保健」─日治時期臺灣社會公共衛生觀念之轉變〉,《臺灣史研究》8(1):41-88。
劉敏耀
1999〈望安島與將軍澳嶼各社上元節活動紀實〉,《硓咕石:澎湖縣立文化中心季刊》14:41-67。
潘英海
1992〈文化的詮釋者:葛茲〉收於黃應貴 主編,《見證與詮釋:當代人類學家》,台北:正中
書局,頁378-413。
鄭水萍
2000 〈高雄市澎湖籍移民之研究〉,收於 許雪姬主持,《澎湖文獻鄉土史料蒐集及研究報告書》,澎湖:澎湖文化局。
鄭志明
1996〈台灣民間信仰的多重至上神觀〉,收於鄭志明 編,《文化臺灣‧卷一》,頁7-47。
鄭政城
2002〈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初創之際的籌畫與運作〉,《臺灣文獻》53(1):135-166。
鄭紹裘
1998〈日治時期馬公國校憶往─祝賀馬公國小創校一百年校慶〉,《硓咕石》12:29-56。
1999〈日治時期澎湖廳所國民學校之校史沿革與歷任校長(一)〉,《硓咕石》17:26-47
2001〈日治時期最早的學校─澎湖島國語(日語)傳習所〉,《硓咕石》23:16-36。
鄭喜夫
1968〈清代澎湖之租稅〉,《台銀》19(4):282-298。
蕭阿勤
1997〈集體記憶理論的檢討:解剖者,拯救者,與一種民主觀點〉,《思語言》35(1):247-269
鍾淑敏
1989〈日據時期臺灣殖民體制的建立與總督府的人事異動初探(1895-1906)(上)〉,《史聯雜誌》14:84-96。
賴福順
1996〈唐失施肩吾澎湖「島夷行」糾謬〉,《硓咕石︰澎湖文化中心季刊》2:36-156。
戴寶村
1987〈台灣大陸的戎克交通與貿易〉,刊於臺灣史蹟研究中心研究組編《臺灣史研究暨史料發
掘研討會論文集》,高雄: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
謝 浩
1996〈鄭克爽降清前後的澎湖──以人口、建物物資為中心〉,刊於國學文獻館 主編《臺灣地
區開闢史料學術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
謝繼昌
1976〈文化生態學──文化人類學中的生態研究〉,《食貨月刊》6(6):16-31。
顏尚文
2002〈日治時期澎湖移民與嘉義市竹圍子「小澎湖」聚落的形成〉,收於 紀麗美 總編,《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澎湖:澎湖文化局。
關麗文
1987〈澎湖傳統聚落發展之研究〉,《台大建築與城鄉學報》3(1):51-85。
Coser, Lewis A.(邱澎生 譯)
1993〈阿伯瓦克與集體記憶〉,《當代》91:20-39。
Faure, David
1986,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Rural Society: Lineage and Village in the Eastern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ll, Bob(廖慧真 譯)
1997〈鄉村地方的歷史重建〉刊於Kendrick, S.等編 (王幸慧等 譯)《解釋過去/了解現在:
歷史社會學》,台北:麥田出版社。
Harvey, David(王志弘 譯)
1993〈時空之間──關於地理學的省思〉收於夏鑄九、王志弘編,《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
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
Hobsbawm, Eric.
1983“Introduction : Inventing Traditions,” in Eric Hobsbawm and Terence Ranger eds.,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pp. 1-14.
Sahlins, Marshall(謝繼昌 譯)
1967〈文化與環境──文化生態學的研究〉《思與言》5(1):27-30。
Willam henry Scott .
1989 , Filipinos in China Before 1500 . Manila ︰ De La Salle Univ. Press , at pp. 4-5
Wilkerson, James(魏捷茲)
1992〈中國晚期帝國國家體制與人觀:一個澎湖的個案研究〉,發表於中研院民族所 主辦「閩
台社會文化比較研究工作研討會」,台北:中研院民族所,1992.6.22-23。
1994〈澎湖的田野實習課程與台灣的人類學研究〉《中國民族學通訊》32:1-13。
1995“Rural Village Temple in the P'enghu islands and Their Late Imperial Corporate
Organization”, 刊於漢學研究中心 編《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
1996〈澎湖群島的村廟「公司」與人觀〉收錄於莊英章、潘英海編《台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
究論文及(三)》,南港:中研院民族所,頁221-242。
五、 學位論文
尹建中
1969〈澎湖人移居台灣本島的研究〉,台北: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所碩士論文。
田允茂
1997〈澎湖舊奎璧澳聚茖的領域層次〉,中壢:中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
江柏煒
1994〈宗族移民聚落空間變遷的社會歷史分析:金門瓊林與澎湖興仁的比較研究〉,台北:台
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培暉
1997〈1911年以前金門與澎湖村落空間的比較〉,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永進
1998〈特偏離島聚落發展之研究:以澎湖七美為例〉,台北:台灣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李玉芬
2000〈綠島的區位與人文生態的變遷〉,台北:台灣師大地理所博士論文。
周介一
1997〈澎湖農漁業活動及空間使用〉,中壢:中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 。
林偉盛
1998〈荷據時期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貿易(1622-1662)〉,台北:台大歷史所博士論文。
許書怡
1992〈澎湖漁民的社區認同〉,新竹: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雪姬
1978〈明清兩代國人對澎湖群島的認識與防戍〉,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娟
1997〈澎湖望安島與將軍澳嶼維生方式的變遷〉,臺灣師大地理系碩士論文。
曾瑪莉
1983〈澎湖漁村宗教功能之分析:外垵漁村之田野調查研究〉,台北: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
究所碩士論文。
黃大展
1999〈信仰、儀式與社會--以嘉義民雄大士爺為例〉,新竹:清華大學人類所碩士論文。
詹瑞峰
1999〈從後頭厝(娘家)到阮家(婆家)---澎湖望安阿媽的生活空間〉,中壢:中原大學室內
設計系碩士論文。
蔣瓊徽
1997〈澎湖聚落民間信仰空間防禦體系之探討〉,中壢:中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
蔡秉德
1997〈澎湖澎南之聚落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智仁
1998〈澎湖社里領域之再省思:以望安島及將軍澳兩島七社里為比較〉,中壢:中原大學建築
所碩士論文。
謝仕淵
2002〈殖民主義與體育──日治前期(1895-1922)臺灣公學校體操科之研究〉,桃園: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顏秀玲
1992〈澎湖吉貝村和赤崁村漁撈活動的空間組織〉,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關麗文
1985〈澎湖傳統聚落形式發展研究〉台北市: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百里
1978〈澎湖群島方言調查〉,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Lin, Hui-ch’eng(林會承)
1993,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the P’eng-hu Archipelago, Taiwan, in the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 Ph.D Thesis,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Wilkerson, James(魏捷茲)
1989 Other Islands of Chinese History and Religion. Maryland, PH. D dissertation, Dep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Virginia.
指導教授 張炎憲(Yen-Hsien Chang) 審核日期 2003-7-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