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12100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3 、訪客IP:3.145.37.173
姓名 邱培超(peir-chau chio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劉寶楠《論語正義》研究
相關論文
★ 《文心雕龍》的「作者」理論★ 《妙法蓮華經》「十如是」研究
★ 皇侃"論語集解義疏"研究★ 董鼎《書傳輯錄纂註》研究
★ 姚際恆<詩經通論>研究★ 孫覺《春秋經解》解經方法探究
★ 朱熹《儀禮經傳通解》研究★ 窺基《妙法蓮華經玄贊》研究
★ 毛奇齡《四書改錯》研究★ 華嚴三祖法藏大師圓教思想研究
★ 陳啟源《毛詩稽古編》研究★ 莊子倫理學研究
★ 中國古典詩論中的寫實概念--以現代詮釋為研究進路★ 《國史要義》與柳詒徵《春秋》經史學
★ 紀昀詩論研究★ 明代春秋學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論文提要
第一章、「緒論」:此章概略說明劉寶楠的生平背景,以及《論語正義》的成書過程。其次則檢討前人研究成果的不足及缺失,並說明本論文的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論天道與人性」:本章則探討劉寶楠於《論語正義》中所建構的天道觀,以及劉寶楠對於人性的看法。於此其中,不僅可以看到清代學術的特色外,並且可以發現劉寶楠表達其經世致用的理論架構之基礎。
第三章、「論仁」:本章則說明劉寶楠於《論語正義》中,所建構的仁學理論。劉寶楠十分強調,每個人必須實踐具於人性中的善端—仁性,而此實踐的過程即是「行仁」、「為仁」。而行仁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實踐成己成物之道的過程,而隱含其中的意義,便是劉寶楠經世致用思想的展現。
第四章、「論禮」:禮在《論語》中的份量,僅次於仁。在劉寶楠的理論架構中,禮為行仁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原則與規範。劉寶楠在疏解《論語》中關於禮的篇章時,都謹守著一個重要的原則—「中庸」。劉寶楠不僅強調個人修身必須朝中庸的方向、原則之外,更特別的是,他強調君子治民也必須以中庸為原則。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劉寶楠仍是將禮朝向經世致用的方面去思考、詮釋。
第五章、「論孝」:劉寶楠認為,作為一個初步的成己成物的實踐,孝對個人自身而言便是「成物」。其中,行孝的過程,其實就是「仁」的實踐。而在實踐的過程中,卻必須依「禮」而行。因此,「孝」可說是「仁」與「禮」的具體展現,同時也是成己成物的初步實踐。
第六章、「結語」:此章綜合說明劉寶楠《論語》學中「經世致用」的理論架構,從而具體表現其經學觀。
關鍵字(中) ★ 劉寶楠
★ 論語正義
★ 成己成物
★ 經世致用
★ 清代經學
★ 論語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劉 寶 楠 及 《論 語 正 義》…………………………1
第二節 前 人 研 究 成 果 及 檢 討…………………………..6
第三節 研 究 範 圍 與 方 法………………………………..14
第二章 論 天 道 與 人 性………………………………….17
第一節 前 言…………………………………………………17
第二節 天 道 觀……………………………………………...18
第三節 人 性 論………………………………………………28
一、耆 欲 之 性…………………………………………….32
二、仁 的 德 性 義 — 愛 敬 之 心………………………….40
三、對 各 家 人 性 論 的 批 評………………………………49
第三章 論 仁…………………………………………………55
第一節 人 性 與 仁 行……………………………………….55
第二節 仁 的 實 踐 義 — 仁 行……………………………..58
一、 個 人 修 身 的 行 仁 — 克 己 復 禮…………………….61
二、 成 己 成 物 之 道………………………………………66
第三節 仁 的 成 就 義……………………………………….83
第四章 論 禮…………………………………………………91
第一節 禮 的 定 義 與 創 制…………………………..…….91
第二節 習 禮 的 態 度 與 方 法 — 博 學 於 文………..….94
第三節 禮 的 規 範 與 實 踐 — 約 之 以 禮……………....99
第四節 禮 的 原 則 — 中 庸…………………………….....104
第五節 禮 的 所 因 及 損 益 — 文 質 彬 彬…..………….115
第五章 論 孝………………………………………………..127
第一節 仁 與 孝……………………………………..………127
第二節 禮 與 孝………………………………………..……132
第三節 小 結……………………..………………………….142
第六章 結 語………………………………………………..145
附 錄(一) ……………………………………………………..149
參 考 書 目……………………………………………………155
參考文獻 【引用文獻書目】(依書名筆畫數為序)
一、 劉寶楠著作
劉寶楠:《念樓集》,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清稿本,民國六十三年
劉寶楠:《愈愚錄》(廣雅書局本)(叢書集成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六月
劉寶楠:《論語正義》(光緒初年初刻本)濟南:山東友誼書社,一九九一年十月一版一刷
二、 一般著作
◎ 二畫
《十三經注疏》(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八十六年八月初版十三刷
◎ 三畫
岑溢成﹕《大學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民國八十年十月四版
勞思光:《大學中庸譯註新編》,香港中文大學,二OOO年
戴德:《大戴禮記》(元至正嘉興路刊本),濟南:山東友誼書社,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一版一刷
◎四畫
田漢雲:《中國近代經學史》,西安:三秦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一版一刷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四年四月初版十一刷
曾昭旭、王邦雄等著﹕《中國哲學家與哲學專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一九九二年九月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一九九六年二月初版十刷
楊祖漢﹕《中庸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三月三版
宇同﹕《中國哲學問題史》,台北﹕彙文堂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蒙培元:《中國心性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九年四月初版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一九九五年八月八版
王邦雄、高柏園等著﹕《中國哲學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一九九五年八月初版
溝口雄三著,林右崇翻譯﹕《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初版
樓宇烈﹕《王弼集校釋》,台北﹕華正書局,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初版
牟宗三:《王陽明致良知教》,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一九八O年四月再版
毛奇齡﹕《四書改錯》(金孝柏學圃刻本,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一六五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初版
陳大齊﹕《孔子學說論集》,台北﹕正中書局,一九九二年時二月初版八刷
陳大齊﹕《孔子言論貫通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七年六月二版
匡亞明﹕《孔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月一版三刷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七年初版二刷
◎ 五畫
紀昀等著﹕《四庫全書總目》,台北﹕藝文印書館,一九九七年九月,初版七刷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十月初版
◎六畫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九年六月初版四刷
牟宗三﹕《名家與荀子》,台北﹕學生書局,一九九四年八月初版五刷
◎八畫
鄧球柏﹕《帛書《周易》校釋》(增訂本),湖南﹕湖南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八月二版三刷
程頤﹕《周易傳》(元至正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三月三版
周敦頤:《周子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九月臺一版
張德麟﹕《周濂溪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七七年四月
高亨:《周易大傳今注》,山東:齊魯書社,一九九八年四月一版一刷
戴震﹕《孟子字義疏證》(曲阜孔氏微波榭本),台北﹕大化書局,一九八七年四月再版
袁保新﹕《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二月初版
何淑靜﹕《孟荀道德實踐理論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一月初版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台北﹕學生書局,一九九三年九月初版五刷
◎ 九畫
王先謙﹕《荀子集解》,台北﹕華正書局,民國八十二年九月初版
韋政通﹕《荀子與古代哲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二年九月二版一刷
◎ 十畫
凌廷堪﹕《校禮堂文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八年二月一版一刷
◎ 十一畫
趙爾巽等﹕《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四年二月一版四刷
徐世昌:《清儒學案》,台北:燕京文化公司,民國六十五年六月初版
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湖南﹕岳麓書社,一九九八年八月一版一刷
劉文興:《清劉楚楨先生寶楠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六年六月初版
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台北:明文書局,一九八二年二月初版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與《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合刊本,台北:里仁書局,民國八十四年二月初版
張麗珠﹕《清代義理學新貌》,台北﹕里仁書局,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五日初版
林慶彰﹕《乾嘉學術研究論著目錄》,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初版
◎ 十二畫
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台北:世界書局,民國五十年九月初版
趙航:《揚州學派新論》,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一版一刷
何澤恆:《焦循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一九九○年五月一版一印
廖千彗﹕《焦循論語學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五年七月
◎ 十三畫
劉向:《新序》(明嘉靖乙未楚府崇本書院重刊本),中國子學名著集成,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初版
◎十四畫
高令印、陳其芳﹕《福建朱子學》,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月初版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書銘出版社,民國八十三年十月七版
◎ 十五畫
楊菁:《劉寶楠《論語正義》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三年六月
皇侃:《論語集解義疏》(知不足齋叢書本),台北:廣文書局,民國八十年九月再版
朱熹﹕《論語集注》(清吳志忠校刊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八十五年四月初版六刷
王充:《論衡》(明萬曆新安程榮刊漢魏叢書版),中國子學名著集成,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初版
阮元﹕《揅經室集》,收入《四部叢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王念孫《廣雅疏證》,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五月一版一刷
毛奇齡﹕《論語稽求篇》,(《皇清經解》本,卷一百七十九),台北﹕藝文印書館,一九八六年六月初版
黃式三:《論語後案》(光緒九年浙江書局版),收於《無求備齋論語集成》第十函,台北:藝文印書館
楊伯峻:《論語譯注》,台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一九八七年九月初版
戴君仁:《談易》,台北:開明書店,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初版
◎十六畫
劉瀚平﹕《儒家心性與天道》,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一版一刷
焦循:《雕菰集》,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六年九月初版
楊樹達﹕《積微居論語疏證》,台北﹕大通書局,一九七四年三月再版
三、 單篇論文
◎ 四畫
錢穆﹕〈孔子五十學易辨〉,收入《先秦諸子繫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八十八年六月三版
金景芳﹕〈孔子思想述略〉,收入《古史論集》,山東﹕齊魯書社,一九八一年七月一版一刷
王邦雄﹕〈中庸的思想體系〉,收入《儒道之間》(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六版
蘇新鋈﹕〈孔子「性相近」之涵義〉,收入《先秦儒學論集》(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初版
陳大齊﹕〈孔子所說仁字的意義〉,收入《孔子學說論集》(台北﹕正中書局,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初版八刷
◎ 七畫
岑溢成﹕〈阮元《性命古訓》析論〉,收入《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一九九四年六月
◎ 八畫
郭沫若﹕〈周易之制作時代〉,收入《青銅時代》,文治出版社,一九四五年三月
李學勤﹕〈帛書《要》篇及其學術史意義〉,收入《古文獻叢論》,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一版一刷
廖名春﹕〈帛書《要》簡說〉,收入《帛書《易傳》初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初版
◎ 十畫
岑溢成﹕〈梁啟超清代經學史觀析論〉收入《第四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民國八十七年三月初版
岑溢成﹕〈荀子性惡論析辨〉,收入《鵝湖學誌》第三期,一九八九年九月
◎ 十一畫
黃俊傑:〈從朱子《孟子集註》看中國學術史上的注疏傳統〉,收入《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台北:東大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七月初版
王更生﹕〈從論語蠡測孔子的天道思想〉,《孔孟月刊》,第十九卷第一期,民國六十九年九月
朱維錚:〈晚清漢學:排荀與尊荀〉一文,收入《中國哲學第十八輯》(湖南:岳麓書社,一九九八年九月一版一刷
◎ 十二畫
趙葦航:〈揚州學派經世致用思想論述〉,收入《清代揚州學術研究》,台北:學生書局,二○○一 年四月初版
張壽安﹕〈程瑤田的義理學﹕從理到物則〉,《漢學研究》,一九九一年十二月第九卷第二期
◎ 十五畫
陳鴻森:〈劉氏《論語正義》成書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五本,第三分,一九九四年九月
楊菁﹕〈劉寶楠論語正義的注疏方法及其特色〉,收入《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論文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二○○○年十月初版
陳鴻森:〈劉氏《論語正義》參正〉(收入《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一九九三年六月一版一刷
葉小草:〈《論語正義》例誤一則〉(收入《江海學刊》,第二期,二○○一年
班吉慶:〈劉寶楠《論語正義》徵引《說文解字》略論〉,(收入《揚州大學學報》人文大學學報),第五卷第六期,二○○一年十一月,頁67~71。
宮本勝﹕〈劉寶楠《論語正義》〉,收入松川健二主編﹕《論語思想史》(東京﹕汲古書院,一九九四年(平成六年)十一月十五日二刷
李紹戶:〈劉寶楠《論語正義》評述〉,《建設》第二十四卷第五期,一九七五年十月
封恆:〈劉寶楠《論語正義》之特性〉,《藝術學報》第四十期,一九八六年十月
陸曉華:〈論劉寶楠《論語正義》的訓詁方法及特點〉,(收入《安徽教育學院學報》,第十九卷第二期,二○○一年三月
楊向奎﹕〈讀劉寶楠《論語正義》〉(收於《孔子誕辰2540周年紀念與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一九九二年五月初版,頁2076〜2096,後又收於《清儒學案新編•寶應學案》,山東﹕齊魯書社,一九九四年三月一版一刷
黃沛榮﹕〈論孔子與《周易》經傳〉,《中華易學》,十七卷六期,一九九六年八月
指導教授 岑溢成(Yat-Shing Sham) 審核日期 2002-6-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