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林森炯(Sun-Joe Lin)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
論文名稱 |
台灣創投前進大陸發展模式之研究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論文提要內容:
創業育成產業(Incuabtor)與創投業(Venture Capital),近幾年來對台灣經濟的發展、產業政策的走向,扮演著積極催化與推手的角色。而今全球化的趨勢和兩岸同時加入WTO,造就了經濟發展的新情勢,且大陸繼它的「世界工廠」角色後,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新興市場」的地位。根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最近剛公布的統計值指出,在2002年裡大陸所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將逾500億美元,將首次超過美國(僅達44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外資接受國。而根據進入大陸投資類型而分,其中以出口為導向的所占比例已大減,隨著大陸內需及高科技為導向的,比例逐漸大增。中國投資熱蓬勃成長,這說明了,大陸做為新興市場大國的功能和地位已告確立。
正所謂:『站對好山頭 勝過好拳頭』。在此新情勢之下,台灣的『創業育成』產業及『創投業』,如何因應未來新經濟的思維,在全球化競爭環境中,於「全球最大新興市場-大陸」尋找下一個發展契機,實為必然的趨勢。因此;在台灣未來經濟永續發展和企業全球化佈局的目標前提下,謀求兩岸人才、技術、資金、市場等資源整合與互補分工、進而積極推展台灣『創業育成』,與『創投』成功及優勢的發展經驗,於「全球最大新興市場-大陸」找出台灣創投的商機,是本研究主要的目的。
本研究以「兩岸創業育成產業」發展的現況分析切入,進行兩岸的優劣勢比較說明。並剖析兩岸『創投業』與『創業育成產業』合作的現況。在透過台灣標竿的「工研院創業育成中心」與大陸標竿創業育成中心的「張江高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個案實例分析後,實際的了解兩岸創業育成產業,經營現況的優勢條件與瓶頸困難所在。另一方面對於台灣『創投業』與大陸『創業育成產業-』合作的機制和結合模式作了可行性的研究,期待能提出可為的發展模式,藉此提供給台灣的『創投業』,做為進入對岸發展創投事業上參考。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岸創業育成中心在不同之政經環境,和產業發展政策中,彼此存在不同的優勢,和互補、分工、資源整合的空間。過去,台灣雖然擁有成功,豐沛的創投產業活力和科技創業成功的發展經驗;但在與創業育成中心的結合上,面臨現行育成單位因制度設計及以學術型育成中心為主,存在眾多的困難、和阻力,實務上導致很少『創投』對育成企業投資參與,及與育成單位緊密合作。 而大陸,育成產業趨勢已成,在政府政策全力推動支持下,『創業投資』資本導入和「育成」種子基金等,目前擁有的規模和獎勵優惠條件,相較於台灣確實深具吸引力;然而在企業育成成功的比率,和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的報酬績效上,事實發現,因欠缺『創投』成功的發展經驗,台灣『創投』卻相對擁有紮實成功的經驗和優勢。
台灣『創投業』在進入大陸,結合大陸『創業育成產業』發展的商機,面對大陸資本市場尚未活絡,退出機制並不成熟,與創業投資對外資規範尚有設限情況下,本研究提出以『創投育成』的模式,運用台灣『創投業』經營的Know-How和經驗,及『創業育成』的精神,並結合大陸育成產業的資源,用海外控股公司投資設立:一:『創業育成管理公司』結盟當地創業育成中心。二:『高新創業育成公司』兩種模式來架構公司實體進入大陸,開展台灣創投事業另一個出路。 |
關鍵字(中) |
★ 創投育成 ★ 創業育成中心 ★ 創業投資 |
關鍵字(英) |
|
論文目次 |
目 錄
摘要………………………………………………………………….…...Ι
目錄……………………………………..………………………………Ⅲ
圖目錄………………………………………………………..…………Ⅴ
表目錄……………………………………………………….………….Ⅶ
附錄…………………………………………………………………….Ⅷ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二章 研究方法……………………………………………………3
第一節 研究架構……………………………………..………...3
第二節 研究方法……………………………………………….4
第三節 研究限制…………………………….……….………...5
第三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兩岸創業育成之發展沿革…………………………….7
第二節 兩岸創業育成中心的分布情況…………….………..13
第三節 兩岸創業育成中心的發展特色…………….………..15
第四節 兩岸創業育成中心發展的影響與優勢…….………..21
第五節 兩岸創業育成中心發展經營的問題……….………..26
第六節 兩岸創業育成中心的未來發展趨勢……….………..31
第四章 兩岸創業投資業與創業育成合作分析...............………...36
第一節 美國矽谷創投成功經驗在台灣.....................………..37
第二節 中國大陸創業投資業與創業育成中心合作現況.......46
第五章 個案研究結果與分析………………………………....57
第一節 台灣工研院創業育成中心發展實例……….………..57
第二節 張江高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發展實例….…………….62
第六章 創投育成模式的建立………………….........………….70
第一節 創投育成模式觀念的建立………………….………….70
第二節 台灣創投前進大陸發展模式的策略架構.…………….71
第三節 創投育成模式的建立.................................…………….78
第七章............結論...............................................................…………...84
第一節......台灣創投前進大陸發展的趨勢...................…………...84
第二節......台灣創投業的優勢........................................85
第三節......未來研究方向............................................87
參考文獻………………………………………………………………...88
圖 目 錄
圖 2-1研究流程圖…………………………………………..…………...3
圖 3-1創業育成中心定義示意圖……………………………………….6
圖 3-2中小企業發展策略……………………………………………….8
圖3-3大陸創業育成中新成長………………………………………...12
圖3-4 台灣育成中心分布圖…………………………………………..13
圖3-5中小企業創業育成平台…………………………….…………...15
圖3-6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具體措施示意圖..…………………………..16
圖3-7育成中心之運作系統..…………………………………………..16
圖3-8中國勞動力適齡人口變動圖..……………………….………….19
圖3-9台灣創業育成中心成長圖.…………………………………….31
圖3-10強化中小企業創新育成功能策略…………………………….32
圖4-1 台灣創投基金每年新設金額統計………………….………….39
圖4-2 台灣創投公司累計實收資本……………………….………….40
圖4-3 台灣創投公司資金來源分布……………………….………….40
圖4-4 台灣創投業歷年每股盈餘統計分析表…………….………….41
圖4-5 2002年創投調查表……………………………………………..45
圖5-1工研院育成中心培育成果……..………………………………..59
圖5-2育成廠商資本變化圖……………………………………………60
圖5-3張江創業育成中心組織圖……...………………….……………63
圖5-4大陸張江高科技園區人力資源圖………………………………67
圖5-5 張江高科技園區創業服務體系……………….……………….68
圖6-1 創投育成模式示意圖……………………………….………….70
圖6-2台灣創投前進大陸發展模式策略架構圖………………………72
圖6-3創投成功要因……………………………………………………75
圖6-4台灣創投大陸合作夥伴架構圖…………………………………76
圖6-5威盛產業策略與兩岸IC產業發展競合關係...........…………..77
圖6-6威盛人力資源策略與兩岸IC產業發展競合關係..……………78
圖6-7 vc與創業育成中心合作架構圖一…………………..………….83
圖6-8 vc與創業育成中心合作架構……………………………………84
圖6-9台商大陸資金供需流程…..……………………………………..85
圖6-10創投投資管理循……………………………….……………….86
圖6-11創投投資決策流程..……………………………….…………..86
圖6-12創投業發展獲利經營模式…………………….......…………...87
表 目 錄
表3-1大陸創業育成中心分類表...…………………………………….14
表4-1台灣創投大陸投資總額統計表………..……………………….50
表5-1經濟部鼓勵新興中小企業開發新技術推動計畫………………64
表6-1台灣IC產業SWOT分析………………………………………..81
表6-2大陸IC產業SWOT分析………………………………………81
附 錄
附錄(一)中關村科技園區重點資料介紹………………………………97
附錄(二)台灣發展創業育成中心未來實施工作內容…………………97
附錄(三)工研院重要績效與紀錄………………………………………99
附錄(四)大陸專業育成中心內容介紹…………………………………99
附錄(五)工研院重要績效與紀錄……………………………………..101
附錄(六)張江高科技創業園區優惠政策參考………………………..102 |
參考文獻 |
台灣部分
1.郭慶瑞,《育成中心經營模式之研究》,中山大學碩士生畢業論文,2001年6月。
2.朱鳳梧,《科技創新育成中心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中山大學碩士生畢業論文,1998年7月。
3.李嘉毅,《創業育成中心之育成績效評估-以工業技術研究院創新育成中心為例》,中央大學碩士生畢業論文,2002年7月。
4.李憲詳,《創新育成中心經營績效與政策法令關係之探討》清華大學碩士生畢業論文,2002年6月。
5.馮景如,《區域性育成中心策略聯盟模式之分析與建立》,逢甲大學碩士生畢業論文,2001年6月。
6.張文龍,《創新育成中心專案經理人與科技研發行進祝廠商經理人對服務項目之認知差異的探索性研究》,交通大學碩士生畢業論文,2002年6月。
7.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工研院開放實驗室與創業育成中心》,工研院企劃處工業經濟研究中心個案研究,1998年11月。
8.邱邵成、張清俊、吳邵楨,《創業育成中心之運作與管理以工研院創業育成中心為例》,中華民國科技管理論文研討會論文集,1998。
9.中華創業育成協會,2002,《各創新育成中心簡介》,國內公民營機構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發展經驗交流與觀摩座談。
10.袁建中,《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規劃報告》,經濟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1995。
11.袁建中,《大陸育成中心發展趨勢策略分析》,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專業經理人培訓,2002年7月。
12.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賴處長杉桂,《中小企業與育成中心發展策略》,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專業經理人培訓,2002年7月。
13.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2001年創業投資產業調查專刊》,2002年7月。
14.吳邵楨,《育成中心經營理念與實務》,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專業經理人培訓,2002年7月。
15.蘇文玲,《育成業務相關輔導資源與法律規章》,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專業經理人培訓,2002年7月。
16.洪鉛財,《育成科技創新管理及趨勢分析》,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專業經理人培訓,2002年9月。
17.林李李,《育成經營開發與策略聯盟》,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專業經理人培訓,2002年10月。
18.許文川,《大陸孵化器參訪心得報告》,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主任及經理人研習及交流會,2002年11月。
19.工研院史欽泰院長,《建立21世紀台灣中小企業創業平台》,創業育成協會經理人交流會議報告,2002年11月。
20.劉邵樑,《新創事業與公司治理》,中大管理學院EMBA創業管理課程講演,2002年11月。
21.唐圓順,《我國創投發展現況暨企業爭取創投合作之道》,外貿協會市場研究報告,2001。
22.黃煒志,《兩岸IC產業發展分析》,工研院ITIS,2002年6月。
23.劉常勇,《創業管理的12堂課》,天下遠見出版,2002年6月。
大陸部分
1.周正,《大陸風險投資業發展的戰略思考》,上海財經大學99級碩士生畢業論文,2001年10月。
2.羅建斌,《台商在大陸的投融資研究》,上海財經大學99級碩士生畢業論文,2001年12月。
3.廖金楊,《大陸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上海財經大學99級碩士生畢業論文,2001年12月。
4.林瓴,《大陸孵化器發展現狀以及其對策研究》,上海財經大學99級碩士生畢業論文,2001年10月。
5.陸立軍、盛世豪,《科技型中小企業——環境與對策》,大陸經濟出版社,2002年1月。
6.陳乃醒,《大陸中小企業發展與預測——全球經濟一體化與中企業競爭力》,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中小企業司-大陸社會科學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0年。
7.顏振軍,《大陸企業孵化器論》,大陸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5月。
8.吳壽仁,《企業孵化器的發展方略》,上海經濟,2002年129期。
9.洪雷,《企業孵化器的融資服務及延伸》,經營與管理,2001年08期。
10.謝思全、孫緯業,《企業孵化器在大陸的興起及創新效應分析》,科學管理研究,2001年8月。
11.何曉南、方躍峰、王少青,《試論孵化器作用、建設及發展的策略》,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1年9月。
12.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大陸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態勢》,大陸科教產業,2002年1月。
13.王建華、徐傑,《虛擬化——企業孵化器的發展方向》,大陸科教產業,2001年3月。
14.劉志新、何玉榮、趙廣輝,《大陸企業孵化器發展趨勢及問題研究》,科學管理研究,2001年2月。
15.王菁,《新經濟時代的“孵化器”》,中華企管網,www.wiseman.com.cn,2001年2月。
16.楊案婷,《大陸“孵化器”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建議》,科技導報,2001年2月。
17.陳露,《發揮科技練兵的“孵化器”作用》,政工學刊,2001年4月。
18.孫緯業,《制度創新與高校技術企業孵化器芻議》,現代財經,
2001第8期。
19.盧銳、盛昭瀚、袁建中,《海峽兩岸企業孵化器經營管理的比較研究》,科技政策、科研管理評論與報導,2001。
20.大陸技術創新網www.ctiin.com.cn。
21.RustamLalkakaJackBishop,《經濟發展中的企業孵化器》,天津市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1年12月。
22.李志能,《企業新創———孵化的理論與組織管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2月。
23.李剛、張玉臣、陳德棉,《孵化器支撐環境研究》,科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1年6月。
24.李剛、張玉臣、李姚礦,《大陸創業服務中心的困境及對策》,大陸軟科學,2001年8月。
25.《大陸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綱要(2001—2005)(徵求意見)》,科學技術部火炬計畫辦公室,2000年11月。
26.王安德、張景安主編《論創新與企業孵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
27.孫俊科,《企業孵化器與風險投資》,大陸科技產業月刊,1999年第11期(總第125期),1999。
28.張虎,《企業孵化與風險投資》,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1999年第4期。
29.張聖恩、孫俊科、梁澤人,《風險投資型企業孵化器模式研究》,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1998年04期。
30.鍾曉班,《從風險投資角度看國際技術孵化器的工作實踐》,管理科學文摘,1999年07期。
31.王輝,《高新技術企業的孵化器──風險投資》,環渤海經濟瞭望,1999年04期。
32.魯民,《風險投資高科技產業孵化器》,遼寧財稅,2000年12期。
33.楊澤繁,《風險投資是企業孵化器的重要功能》,大陸科技產業,2000年03期。
34.高峰、華靖蔚,《孵化器與風險投資─訪CTV大陸高科技風險投資公司董事長陳寶雯小姐》,電腦週刊,2000年24期。
35.李剛、張玉臣、陳德棉,《孵化器與風險投資》,科學管理研究,2002年03期。
36.金石開、羅宣政,《風險投資、孵化器與新經濟》,特區經濟,2002年03期。
37.《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統計年報》,張江高科技園區出版,2001年。
38.《張江新經濟》,張江高科技園區出版,2001、2002年。
39.《大陸風險投資》,牛津大學(中國)出版,2002年6月1卷2期及12月1卷2期。 |
指導教授 |
鄭漢鐔(Hann-Tarn Jeng)
|
審核日期 |
2003-1-20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