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332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5 、訪客IP:18.119.131.131
姓名 趙經武(Jing-Wu Zha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土木工程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以型態管理模式建購設計品質管理機制之研究(以台灣高鐵車站標工程為例)
(以型態管理模式建購設計品質管理機制之研究(以台灣高鐵車站標工程為例))
相關論文
★ 公共工程統包模式執行專案成員間問題 之研究★ 水泥製程於資源再利用之研究
★ 防水毯的生管與品管之探討★ 建置生命紀念園區營運階段管理模式之研究 以新北市某民間公共紀念園區為例
★ 軍用機場跑道鋪面維護管理暨搶修作業機制之研究★ TAF 檢驗機構認證申請之研究- 以混凝土後置式化學錨栓檢驗為例
★ 利用UML建構實驗室資訊管理平台-以合約審查為例★ 營建施工管理導入即時性資訊傳遞工具功能需求之研究
★ 鋪面養護決策支援分析模式之研究★ 營建材料實驗室量測系統評估及誤差分析
★ 以績效為基礎的公路養護組織與機制之研究★ 智慧型鋪面檢測車平坦度量測驗證與應用
★ 公路設施養護管理程序建立及成本分析之研究-以IDEF方法建立鋪面養護作業程序★ 利用花崗岩及玻璃回收料製造功能性人造石材之研究
★ 自動化鋪面平整度量測分析與破壞影像偵測系統之研究★ 鋪面缺陷影像辨識系統應用於路網檢測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台灣近卅年來經濟快速的成長,以及近年來整體產業結構變動促成資訊服務業的急速擴增,直接反應於運輸市場上的,就是當前西部走廊中長途客運系統擁擠不堪。高速鐵路以用地最少、能源最省、污染最低、運量最大,是解決運輸困境且創造未來榮景的最佳方案,在國家現代化及企業化之時代, 及國家邁向成為亞太地區之運籌管理中心,政府與民間企業應適當分工為大勢所趨。
高速鐵路為民間參與公共工程建設之典範,惟此等工程在設計階段的品質良窳,對後續施工、運轉之影響甚大。因此,瞭解缺失問題特性及源流管理之觀念,對於設計品質做好事前的預防管理措施,則成為重要課題。另一方面,工程規模趨於龐大且複雜,工程特色皆朝向以系統整合為主,故同一設計方案有各種設計介面需予以整合,以避免因修改或變更而影響設計成果之一致性。基於上述理由,實有需建立更有效之設計品質管理運作模式,以因應之。
本研究藉由台灣高鐵工程現行設計品質管理制度與設計品質質缺失問題檢討分析,瞭解工程設計品質管理之疏漏所在,及其損失金額,研擬因應對策。以台灣高鐵車站標為例,藉由專家問卷調查及模糊理論分析之方法來擷取最適切之型態管理項目,以探討設計及施工品質之缺失,及模擬型態管理模式。本研究採用IS0 10007型態管理的主要內容與觀念,結合ISO 9001:2000品質管理系統要求之相關規定,研擬出以過程為導向的工程設計品質管理機制架構。此一架構之建立與推展,可有效地確保工程設計品質之提昇與落實,並滿足設計資訊回饋與設計變更原因追溯性之需求。
摘要(英)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wan during the past thirty-some years and the evolution of macro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the increasingly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oriented business arena prompt the greater needs in mobilizing the resources and goods at a faster speed with lesser congestion. This has the direct impact on nation’s transportation system, especially on the westerly corridor in which the mid and long range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system has become overly congested. The High Speed Rail System, which provides the less land use, energy saving, minimum pollution, and the greatest capacity is an optimal alternative to the current transportation dilemma and in turn will generat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round the region. As our nation’s transformation to modernization and business era and promotion to become the Asia Pacific Regional Operations Center (APROC), it is a trend and essential that the government and private enterprise to build a business partnership in tackling the issues. The High Speed Rail project, which is privately financed using of Build-Operation-Transfer (BOT) methodology, is a typical protocol for the private business involvement in public works project.
The design quality of such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actice has the determinant effects on the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phases. On the one hand,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s in design quality and to utilize the upstream management concept. As a result, the preventative management measures could be made before they actually occur during the project design phase.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ject size and complexity has been multi-folded comparing to the conventional projects. This necessitates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 integration. The project manager often needs to perform 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various design interfaces to preserve the design work consistency due to the amendments and alterat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project phases. It is inevitable to build a more effective design management model in facilitating the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study seeks to identify the causes and magnitude of quality problems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to determine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the quality problems. Taking High Speed Rail station projects as an example to examine the current desig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 turn to simulat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Expert questionnaire and fuzzy set theory are utilized in selecting configuration items.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as countermeasures to design quality problems. The procedures presented herein are derived from the concepts of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from ISO 10007 in combination with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 from ISO 9001:2000. By applying the proposed procedures a process oriented design management system structure can therefore be constructed. It is our sincere hop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system structure can promote and assure the design quality of the future projects. And at the same time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feedback for design information and traceability for the causes of design changes.
關鍵字(中) ★ 設計品質管理
★ 型態管理
★ 模糊理論
★ ISO
關鍵字(英) ★ Fuzzy Set Theory
★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Design Quality Management
★ ISO
論文目次 目錄------------------------------------------------------------------------------IV
圖目錄--------------------------------------------------------------------------VIII
表目錄----------------------------------------------------------------------------XI
附表目錄-----------------------------------------------------------------------X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前 言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範圍---------------------------------------------------------------3
1-4 研究方法與流程------------------------------------------------------3
第二章 文獻回顧-----------------------------------------------------------------7
2-1 ISO 10007型態管理的內容與應用現況------------------------- 7
2-1-1 型態管理的定義 --------------------------------------------7
2-1-2 型態管理的作業內容 -------------------------------------8
2-1-3 型態管理應用現況 ----------------------------------------10
2-2 設計品質管理 ------------------------------------------------------13
2-2-1 設計品質管理的定義 ------------------------------------13
2-2-2 設計品質管理的傳遞過程 -------------------------------16
2-2-3 設計品質的衡量基準 -------------------------------------18
2-2-4 設計品質管理的演進 -------------------------------------18
2-2-5 品質管理的定義 -------------------------------------------20
2-2-6 設計品質管理的活動 -------------------------------------20
2-2-7 國外重大工程品質管理缺失因素及損失金額探討 -23
2-3 ISO 9001與ISO 10007之比較分析 ----------------------------25
2-4 模糊(Fuzzy)理論概述 ---------------------------------------------29
2-4-1 Fuzzy 理論的基本精神 -----------------------------------29
2-4-2 Fuzzy 理論在工程科技方面的應用 --------------------30
2-5 設計品質管理導入型態管理之必要性 ------------------------30
第三章 高鐵工程設計品質管理制度現況分析及探討 ----------33
3-1 高鐵工程合約有關品質相關規定 ------------------------------33
3-1-1 興建營運合約有關品質規定相關流程 ----------------33
3-1-2 興建營運合約有關設計與施工品質管理相關條文-34
3-1-3 興建營運合約品質保證內容綱要 ----------------------35
3-2 台灣高鐵公司品質保証系統 ------------------------------------36
3-2-1 台灣高鐵公司組織架構 ----------------------------------36
3-2-2 台灣高鐵公司品質保証制度 ----------------------------37
3-2-3 台灣高鐵公司之設計與審查作業辦理方式 ----------39
3-2-4 承包商品質保証制度 -------------------------------------41
3-3 高鐵工程承包商的規劃設計 ------------------------------------41
3-3-1 高鐵工程承包商工程規劃設計範圍及相關規定 ----41
3-3-2 高鐵工程承包商工程設計的組織架構 ----------------42
3-3-3 高鐵工程承包商工程設計計畫執行 -------------------44
3-4 高鐵工程品質管理問題歸納與分析 ---------------------------47
3-4-1 高鐵工程品質缺失現況檢討與分析 -------------------47
3-4-2 設計品管管理不當衍生之缺失及其因應對策 -------52
3-5 設計品質管理問題歸類與因應對策 ---------------------------53
第四章 以型態管理模式研擬承包商工程管理機制 --------------------65
4-1 型態管理組織架構與職掌 ---------------------------------------65
4-1-1 型態管理組織架構 ----------------------------------------65
4-1-2 型態管理組織架構各部門職掌 -------------------------66
4-1-3 型態管理程序與計畫 -------------------------------------68
4-2 型態管理過程 ------------------------------------------------------71
4-2-1 型態識別(Configuration Identification) ------------71
4-2-2 制定設計文件及型態項目之識別編碼 ----------------83
4-3 型態管理之設計階段 ---------------------------------------------85
4-3-1 設計輸入 ----------------------------------------------------85
4-3-2 設計輸出 ----------------------------------------------------89
4-3-3 設計審查、查核與確認 ----------------------------------91
4-4 型態稽核 ------------------------------------------------------------96
4-5 型態管制 ----------------------------------------------------------101
4-5-1 設計介面管制 --------------------------------------------101
4-5-2 設計變更管制 --------------------------------------------105
4-6 型態狀況記述 ----------------------------------------------------110
4-7 矯正與預防措施 --------------------------------------------------114
4-8 設計結案檢討與資訊回饋 --------------------------------------117
4-8-1 設計檢討與基準文件之彙整 --------------------------117
4-8-2 設計回饋資訊之分類 -----------------------------------119
4-9 型態管理工作整合 -----------------------------------------------12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7
5-1 結論 -----------------------------------------------------------------127
5-2 建議 ----------------------------------------------------------------129
參考文獻------------------------------------------------------------------------131
參考文獻 1. 李龍成,「工程規劃設計監造技術服務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民國80年6月。
2. 呂俊哲,「重大公共工程全面品質管理之研究—工程規劃品質探討」,碩士論文,台灣大學研究院,民國84年6月。
3. 陳怡萱,「專案工程設計階段管理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民國91年6月。
4. 江秀丹,「工程顧問公司知識管理系統建構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民國90年6月。
5. 侯佩君,「專案工程設計層面導入獲利價值管理系統(EVMS)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民國90年6月。
6. 蔡政穎,「營建工程規劃設計品質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研究院,民國85年6月。
7. 童健飛,「公共工程專案管理系統建構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民國89年7月。
8. 蔡旺均,「品質管理系統持續改進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民國91年6月。
9. 王鎮凡,「民間參與公共工程施工品質管理制度之研究—以高速鐵路工程為例」,碩士論文,中央大學研究院,民國91年6月。
10. 吳俊明,「公共工程統包制度效益評估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成功大學研究院,民國90年6月。
11. 王祥金,「應用型態管理於國防武器之研究」,碩士論文,元智大學研究院,民國91年6月。
12. 陳佳宏,「先導型型態管理資訊系統之建構-以核能電廠為例」,碩士論文,台北技術研究院,民國89年6月。
13. 張永昌,「應用型態管理於新建電廠工程設計資料管理之研究」,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研究院,民國89年1月。
14. 吳中天,「工程變更管理作業之研究」,碩士論文,清華大學研究院,民國84年6月。
15. 戴期甦,「成功設計管理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研究院,民國91年7月。
16. 翁紹鼎,「型態管理與台北捷運」,捷運技術半年刊第22期。
17. 王河星、王彝萍、杜壯,「型態管理模式之建構」,台北技術學院學報第28-2期。
18. 王河星,杜壯,「概談型態管理之運用」,台北技術學院學報第28-1期。
19. 王河星,「型態管理模式中工程管制發工系統之建構」,台北技術學院學報第29-2期。
20. 王河星,「型態管理規劃架構之探討」,台北技術學院學報第29-2期。
21. 捷運技術,「軟體系統之型態管理簡介」,第五期。
22. 王河星,「型態管理在重大工程建設上之應用 – 以模糊理論擷取捷運系統之型態項目」,台北技術學院學報第33-1期。
23. 王河星,「模糊理論在型態項目擷取之應用 – 以沸水式核能電廠廠為例」,台北技術學院學報第32-2期。
24. 楊孟傑,「何謂型態管理」,營建知訊第203期。
25. 朱裕瑞、高阿福,「型態管理介紹」,空軍學術月刊第537-4期。
26. 王河星,「型態管理管理模型之雛形建構 -以核能電廠廠為例」,台北技術學院學報第33-2期。
27. 王彝萍,「型態管理概論」,中科院航空工業發展中心。
28. 楊孟傑,「型態管理在大型工程上的應用」,營建研究院。
29. 林明星、戴培達,設計階段界面圖繪製整合,中興工程第67期。
30. 黃世傑,「工程契約之變更設計、工作暫停與逾期完工」,中興工程第51期。
31. 劉福勲、葉耿豪、陳立仁,「規劃設計階段業主與營建管理顧問所應負之責任與義務」,現代營建第257期。
32. 張建益、李錫霖,「公共工程委由顧問機構規劃設計品管」,台灣公路工程第28卷第10期。
33. 李政權,「設計評審- 確保設計品質的一道重要環節」,品質管制月刊1995/5。
34. 牧者,「工程設計之經營管理(上、下)」,現代營建156, 157期。
35. 林茂成,「多界面性工程設計合約之計劃管理(1~5)」,現代營建205期。
36. 林碩彥,「建築設計管理在營建管理中的角色與功能」,營建管理季刊。
37. 劉福勳,「建築設計管理之鑰」,營建管理194期。
38. 連維仁,「設計管理」,營建管理季刊。
39. 劉慶尚,「由價值工程應用談設計管理」,營建管理季刊。
40. 戴期甦、何純平,「設計管理之模式與技術」,營建管理季刊。
41. 劉福勳,「規劃管理階段營建管理之合理作業」,營建管理季刊。
42. 劉福勳、葉怡成、江秉修,「改善建築工程施工安全之另一思維-規劃設計階之施工安全考量」,營建管理季刊。
43. 陳幼華,「設計階段之品質保證」,中華技術第33期。
44. 葉寬忠,「淺談統包工程與專案工程設計管理」,營建管理季刊。
45. 賴明煌,「B.O.T. 之簡介」,現代營建205期。
46. 龔循平,「台灣南北高速鐵路建設計劃之興建-營運-移轉」,現代營建208期。
47. 薛昭信,「從民間角度看BOT-以高鐵為例」,1997.11公共工程BOT實務研討會。
48. 廖慶隆,「高速鐵路民間投資執行情形」,1997.11公共工程BOT實務研討會。
49. 曾紹良,「BOT計劃與實務」,公共工程委員會技術處。
50. 工程會,「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相關規劃作業及推動整體架構」。
51. 徐肇章,「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可行性評估與先期規劃」,2002成大交通論壇。
52. 孫麟,「政府與BOT特許廠商之權利與義務架構基本原則」,2002成大交通論壇。
53. 台灣高速鐵路公司,「BOT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成功關鍵」。
54. 詹益焜,「淺談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
55. 鄭祺翰、蘇俊源、彭兆良、曾亮,「淺談高鐵BOT案之角色分配」,現代營建第239期。
56. 辛其亮、楊忠哲,「由台灣高鐵案綜觀BOT制度(上、下)」,現代營建第230.231期。
57. 姚乃嘉、李俊憲、劉惠芸,「BOT特許合約研究系列(1~6)」,現代營建第252-258期。
58. 謝季壽,「高鐵BOT工程興建時政府監督模式之探討」,中興工程第58期。
59. 溫日宏、彭振聲,「論民間參與BOT停車場申請資格條件」,現代營建第256期。
60. 劉福勳,「專業營建管理的服務」,現代營建(81.11) 。
61. 楊潤光,「從品質管理探討營建專案管理問題(上、下)」,現代營建第234期。
62. 謝浩明、吳桂陽,「建設公司實施全面品質管理與經營型態關係之研究」,管理與系統第8卷第1期。
63. 廖兆旻,「ISO-9001品質制度要求-4.4『設計管制』解讀說明」, 品質管理月刊。
64. 王慶煌、邱銓城、王美慧,「工程保證制度目標與改善策略之分析」,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五卷第三期。
65. 姚乃嘉,「BOT專案執行與風險分析」,高速鐵路BOT工程國際研討會。
66. 李得璋,「公共工程實施統包制度之檢討與展望」,水利工程第29巷第3期。
67. 黃國立、李國榮、吳大川,「統包採購問探討」,現代營建第271期。
68. 國際鐵路工程顧問團( IREG ),「獨立審查及監造顧問IREG與工地主任及職員之工作討論簡報」。
69. 國際鐵路工程顧問團( IREG ),「國際鐵路工程顧問團( IREG ) 工作研討會資料」。
70. 高速鐵路工程局,「建設南北高速鐵路計畫執行簡介」,民國92年8月14日。
71. 王文俊,「Fuzzy」,全華科技圖書(股)公司。
72. 孫宗瀛、楊英魁,「Fuzzy控制理論、實作與應用」,全華科技圖書(股)公司。
73. 中國生產力中心編譯,楊英魁博士校閱,「Fuzzy理論與應用實務」,全華科技圖書(股)公司。
74. 江培庄,「模糊集合論及其應用」,中國生產力中心出版。
75. 「MILITARY STANDARD –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MIL – STD – 973 )」。
76. 中央標準局,「品質管理 - 型態管理指導綱要CNS14238 (IS0 10007)」。
77. 營建署,「營建署建築工程規劃設計管理標準作業程序」。
78. 台灣高鐵,「CMG Quality Manual – 0101」。
79. 台灣高鐵,「Design control Procedure – 0401」。
80. 台灣高鐵,「Submissions Manual Part “C” Submissions Review Management – 0502」。
81. 台灣高鐵,「Interface Management Procedure – 0506」。
82. 台灣高鐵,「Review of Contractor’s Design – 5209」。
83. 台灣高鐵,「CMD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Maintainability, and Safety (RAMS) Manual – 8001」。
84. 台灣高鐵,「CMD Safety Case Plan – 8002」。
85. 台灣高鐵,「Hazard Management System – 8003」。
86. 台灣高鐵,「CMD Hazard Identification – 8004」。
87. 台灣高鐵,「CMD RAMS Design Review – 8006」。
88. 台灣高鐵,「Monitoring of Contractor’s Nonconformity – 0902」。
89. 台灣高鐵,「Control of Quality Records」。
90. ICE/ISE,「Observation and Reporting on Stations and Depots Construction – Part1 – Site Inspection (including site visits)」。
91. S215,「Project Design Control Procedure」。
92. C215,「Project Design Control Plan」。
93. S215、C210、C215,「合約 – S215、C210、C215」。
94. James L. Burati、Jr. Jodi J. Farrington and Willams B. Ledbetter,「Causes of Quality Deviation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J,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ASCE Vol. 118,No. 1,pp 34-39,March 1992。
95. John Wiley & Sons,”Process Management to Quality Improvement” pp.275,1994。
96. Flower, A., “ Model and Application of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1994。
97. Christiansen, E., “ What is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ASQC, p245-251,1972。
指導教授 林志棟(Jyh-Dong Lin) 審核日期 2004-1-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