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許絹宜(Chuan-Yi Hsu)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
論文名稱 |
酷兒與科幻----洪凌小說初探(1995-2005) (Queer and Science fiction--A study of Lucifer Hung's novels)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摘要
本文以酷兒及科幻兩大主軸分析洪凌的小說作品。洪凌的小說不論是在九0年代還是現今,都是前衛而另類的。小說中大大玩耍性別翻轉的遊戲,在性別角色互換、錯位和S卅M中毫不含蓄地鋪寫同性或畸戀的情慾流轉,展現情慾的新面向。腥膻和暴力的情慾描寫構成了洪凌小說的主要特色,而對浪漫情愛至高的推崇更貶抑了性別的必要性。這些皆隱含了對父權體制及性別二元對立和異性戀主流的批判,其酷兒之張牙舞爪的寫作思維流露其間。
而科幻則是其酷兒思維的絕佳載體,在科幻文類中,同性情慾可以藉異種戀情完成,生殖可以不必女性,末日浩劫象徵秩序世界的崩解,帶來新情慾面向的新生。而吸血鬼不死的魔性生命,亦是父權的隱喻;在太空歌劇式的長篇小說中,落實性別烏托邦的想像;並藉由科技和科幻,質疑記憶與真實,代表真理的基督,也在科幻想像中成為被批叛的箭靶。
本文則期待藉由對洪凌小說中的酷兒性和科幻性加以剖析,以踰越與穿越結論洪凌小說獨特的寫作風貌。 |
摘要(英) |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to, by virtue of two main theme of Queer and science fiction, analyze the work of Lucifer Hung. Her novels, ei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90’s or contemporary standpoint, all seem ahead of the time and extraordinary. Inside her novel is the game of transgender often played. She exhibited, in the form of fully portraying homosexual or abnormal sexual relationship, a new, different perspective toward sexual desire inside the interchange of role of gender, misplacement of gender, and S/M. The depiction of bloodshed and violence constitutes the primary character of those novels created by Lucifer Hung, and the supremacy of worshiping romantic love affair has enormously demeaned the necessity of gender. These factors implicitly placed criticism against Patriarchy system, two opposite stances of gender, and the mainstream of heterosexual relationship. Her queer, aggressive form of writing concept has been revealed from within her masterpiece.
In fact, science fiction has been her best device of unveiling her thought. In the category of science fiction, homosexual desire may be made complete by means of love affair between different species. Giving birth does is not confined to women, and the aftermath of the end of the world symbolizing the collapse of the world in disorder gives rise to rebirth of a new perspective toward sexual desire. Additionally, the eternal life span of vampire can be conceived as the metaphor of Patriarchy system. The utopia imagination of sexual identification is embodied inside the long-chapter novel with space drama. By means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of fantasy, she let people start to question the memory and reality, and Jesus Christ who represents the truth turns out to be the aim of betrayal within the fantasy of science.
This article looks forward to, by means of assessing the queer feature and science fantasy inside Lucifer Hung novel, demonstrating Lucifer Hung unique writing style. |
關鍵字(中) |
★ 洪凌 ★ 酷兒 ★ 同性戀 ★ 性別 ★ 科幻 ★ 魔幻 ★ 暴力 |
關鍵字(英) |
★ Lucifer Hung ★ Queer ★ homosexuality ★ gender ★ science fiction |
論文目次 |
目錄
目錄 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一、 閱讀洪凌 1
二、 肢解洪凌 2
第二節 文獻分析與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洪凌其人其書 8
第一節 洪凌簡介 9
第二節 穿越的書寫 13
第三節 家國的文學 21
第四節 蹺「家」洪凌 24
第三章 異端酷兒 30
第一節 酷兒洪凌 31
一、 同性戀卅同志卅酷兒 32
二、 洪凌的戰鬥性 37
三、 不完美的結合:酷兒書寫酷兒文學 41
第二節 跨性別的嘉年華 45
一、 流動的性別與愛慾 47
二、 「S卅M」的性卅別政治 58
第三節 性別身體與性愛政治 70
一、 無性愛v.s.泛性愛 70
二、 反抗異性戀主流 80
第四章 混血科幻 84
第一節 科幻洪凌 86
一、 浩劫、末日與重生狂歡 92
二、 生殖的異種 96
三、 電子情色 98
第二節 恐怖與魔「幻」 103
一、 吸血鬼 107
二、 性別烏托邦 112
第三節 真實、記憶的後設 118
一、 書寫與作者的越界 120
二、 真相與真實 123
三、 反基督 126
第五章 結論 131
參考資料 138 |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一、洪凌著作
1.短篇小說集
洪凌,《肢解異獸》。台北:遠流出版,1995.03。
洪凌,《異端吸血鬼列傳》。台北:皇冠出版,1995.09。
洪凌,《在玻璃懸崖上走索》。台北:雅音出版,1997.10。
洪凌,《復返於世界的盡頭》。台北:麥田出版,2002.07。
2.長篇小說
洪凌,《宇宙奧德賽》。台北:時報出版,1995.11。
洪凌,《末日玫瑰雨》。台北:遠流出版,1996.02。
洪凌,〈永劫回歸的銀河〉,連載於《幼獅文藝》,自1998.7至2000.11。
洪凌,《不見天日的向日葵》。台北:成陽出版,1999.08。
洪凌,《星石驛站》。台北:成陽出版,2000.06。
洪凌,《光之復讎》。台北:成陽出版,2000.07。
洪凌,《永劫銀河》。台北:成陽出版,2000.11。
洪凌,《歙粒無涯》。台北:成陽出版,2001.02。
洪凌,《上帝的永夜》。台北:成陽出版,2001.08。
洪凌,《魔鬼的破曉》。台北:成陽出版,2002.04。
3.動漫畫評論
洪凌,《弔詭書院----漫畫末世學》,台北:尖端出版,1995.01。
洪凌,《妖聲魔色:動漫畫誌異》,台北:尖端出版,1996。
4.科幻文學及文學評論
洪凌,《酷異劄記:索朵瑪聖域》。台北:萬象出版,1996。
洪凌,《魔道御書房》。台北:蓋亞出版,2005。
5.網路文化評論
洪凌,《倒掛在網路上的蝙蝠》。台北:新新聞,1999。
6.電影評論
洪凌,〈拉蜜雅的咬痕--從高檔異術到鹹溼電影〉,《電影欣賞》,1999.11。
洪凌,〈新鮮的狙擊,活生生的慾望刺殺--論鄭淑麗的電影作品〉,《電影欣賞》,2000.02。
洪凌,〈鹽柱之城.痛性淫亂.規訓與解域--從《索多瑪120天》談起〉。《電影欣賞》,2004.09。
洪凌,〈從「機械公敵」看人機爭峰〉,《電影欣賞》, 2005.04。
洪凌,〈黑光瀰漫後人類--閱讀科幻映像文本的黑色電影元素〉,《電影欣賞》,2005.12。
洪凌,〈視線與(典)型--解套致命陰性與黑色偵探〉,《電影欣賞》,2005.12。
洪凌,〈蠕行的臟器--漫談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電影作品的「形變」與「化身」梳理聳立汗毛的六百六十六種門道〉,《電影欣賞》,2006.10。
洪凌,〈物質之惡(餓)--從數部經典作品窺視恐怖電影的魍魎淵藪〉,《 電影欣賞》,2006.10。
洪凌,〈重述與 (再) 構成--迷途於科幻電影,引經據典地解經銷典〉,《電影欣賞》,2007.03。
洪凌,〈致意與誌異--經典科學奇幻作品與改編電影的扞格與共振〉,《電影欣賞》,2007.03。
洪凌,〈毀劫形色.眾相歸返--從近期數部SFF電影的異色景觀洞見救贖微光〉,《電影欣賞》,2007.06。
7.文學評論
洪凌,〈是複製,還是「附誌」?是快感,還是「劊感」?----回應趙彥寧的書評〉,《聯合文學》第13卷第6期,1997年4月。
洪凌,〈蕾絲與鞭子的交歡〉,收於林燿德等編,《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7。
洪凌,〈酷異銀河與末世祭壇:千禧年將至的越界品書(上)〉,《幼獅文藝》,1998年2月。
洪凌,〈酷異銀河與末世祭壇:千禧年將至的越界品書(下)〉,《幼獅文藝》,1998年3月。
洪凌,〈科幻極短篇的趣味〉,《幼獅文藝》,1998年4月。頁30-33。
洪凌,〈成長與變形的環墟:從某些某些(反)烏托科幻小說談起(上)〉,《幼獅文藝》,1998年5月。洪凌,〈差異化過程以及再疆域化的慾望----電化情慾卅政治的邪液卅酷異交感〉,《中外文學》,第26卷第12期,1998年5月。
洪凌,〈成長與變形的環墟:從某些某些(反)烏托科幻小說談起(下)〉,《幼獅文藝》,1998年6月。
洪凌,〈沒有「男人」能再現的man貨:諷謔(虐)理體中心的Fe/mail Man〉,導讀卓安納.拉思著,洪凌譯,《女身男人》。台北:繆思,2005。
洪凌,〈幻異之城.宇宙之眼.魍魎生體:分析數部台灣科幻小說的幻象地景與異端肉身〉,《中外文學》,第35卷,第3期,2006年8月。
8.翻譯作品
娥蘇拉.勒瑰恩著,洪凌譯,《黑暗的左手》。台北:繆思出版,2004。
卓安納.拉思著,洪凌譯,《女身男人》。台北:繆思出版,2005。
維吉尼亞.吳爾芙著,洪凌譯,《找不到出品的靈魂》的〈譯者前言〉。台北:左岸文化。2002。
李迪才作,洪凌譯,〈穿越幻鏡:吸血鬼卅反閃族意念之為某種意識性態產品〉,《電影欣賞》101 期,1999。
9.其他創作資料
洪凌個人網頁:http://www.tower-babel.idv.tw/main.html
洪凌,〈銘記與回眸:給這一千個夜晚〉,《幼獅文藝》,2003。
洪凌,〈與網際網路發生親密關係--寓言創神紀〉,《聯合文學》,2003。
二、學位論文(按畢業年份排序)
簡家欣,《喚出女同志,九0年代台灣女同志的論述形構與運動集結》,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林麗裡,當代台灣女小說作者及其未來發展,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未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傅吉毅,《台灣科幻小說的文化考察(1968-2001)》。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許劍橋,《九0 年代台灣女同志小說研究》,中正大學中文碩士,2002。
陳建涵,《「看見」同志運動—同志團體的多元發展與參政》,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2003。
楊翠,《鄉土與記憶—七0年代以來台灣女性小說的時間意識與空間語境》,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呂錦媛,《金錢與探戈:台灣女同志酒吧之研究》,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2003。
陸雪芬,《解嚴後台灣女同志小說敘事結構研究~(一九八七~二00三)》,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4。
沈俊翔,《九0年代台灣同志小說的同志主體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4。
王順平,《臺灣新世代女作家小說中性別跨界與情愛書寫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李淑君,《身體.權力.認同----論陳雪女同志小說中的身體政治》,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羅敬堯,《文化轉折中的酷兒越界:九0年代台灣同志論述、身體卅聲體政治及文化實踐(1990-2002)》,交通大學語言與文化研究所,2005。
何雅雯,《當代女同志文學的悼亡、自療與自我完成(1960~2003)》,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2005。
江碧芬,《九○年代台灣女同志小說中的情慾書寫—-以邱妙津、陳雪為主要探討對象》,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
三、期刊(按發表年月排序)
陳光興,〈切掉父權體制的命根子:解構色情文化〉,《聯合文學》,第7卷11期,1991年9月。頁153-155。
陳超明,〈談談科幻小說----傳統或異類〉,《幼獅文藝》,1992年12月。
林燿德,〈台灣當代科幻文學〉,《幼獅文藝》,1993年7月。
林燿德,〈台灣當代科幻文學(下),《幼獅文藝》,1993年8月。
王建元,〈科學意念與科幻小說之間〉,《幼獅文藝》,1994年1月。
彭小妍,〈百無禁忌—解嚴後小說面面觀〉,《文訊》第61 期,1994 年2月。
王建元,〈八十三年度幼獅文學獎科幻小說獎總評〉,《幼獅文藝》,1994年3月。
吳金蘭記錄,〈在科幻與文學的臨界點----「科幻小說獎」決審會議記實〉,《幼獅文藝》,1994年4月。
紀大偉,〈假作真時真亦假----漫談「虛擬真實」與電影〉,《幼獅文藝》,1994年4月。
蘇恩文作,蕭立君譯,〈《科幻》專號導論〉,《中外文學》第22卷第12期,1994年5月。
莫意稜作,劉思潔譯,〈一九八0年以降的科幻小說:烏托邦、反面烏托邦、電腦叛客及最新發展〉,第22卷第12期,1994年5月。
安吉諾(Angenot, Marc)著,馬耀民譯,〈不在的語意範疇:科幻符號學概論〉,《中外文學》,1994年5月。
蘇恩文作,單德興譯,〈科幻與創新〉,《中外文學》第22卷第12期,1994年5月。
紀大偉,〈帶餓思潑辣:《荒人手記》的酷兒閱讀〉,《中外文學》第24卷3期,1995。
辜敏倫,〈女同性戀的身體─目光凝視與主體位置〉,《聯合文學》第124期,1995。
何旻燁,〈異端吸血鬼洪凌〉,《People》第32 期,1995年8月。
馬森, 〈邊陲的反撲----評三本「新感官小說」〉,《中外文學》第24卷第7期。1995年12月。
王德威,〈愛欲相煎纏綿不絕—當代小說的情色寫作風潮〉,《中國時報》,1996年2月1日。
張小虹,〈同志情人.非常慾望:台灣同志運動的流行文化出擊〉,《中文外學》。1996年6月,總2879,第25卷第1期。
紀大偉,〈色情烏托邦:「科幻」、「台灣」、「同性戀」〉。《中外文學》第35卷第3期,1996年8月。
何春蕤,〈色情與女卅性能動主體〉,《中外文學》「性卅性別政治」專輯,1996年9月。頁6-37。
邱貴芬,〈在情慾書寫中翻轉身份定位〉,《台灣文藝》(新生版),1996 年12月。頁110—125。
賴守正,〈禁忌與踰越----巴代耶的情色觀〉,收於何春蕤編,《性卅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下),台北:元尊文化,1997。頁39-5。
王浩威,〈書寫、死亡、性倒錯--從邱妙津「蒙馬特遺書」說起〉,《聯合文學》,1997。
趙彥寧,〈自我複製的快感—評洪凌《末日玫瑰雨》〉,《聯合文學》148期,1997年2月。
紀大偉,〈酷兒文學〉,《幼獅文藝》,1997年4月。
張啟疆,〈科學與幻想對寫作的重要性〉,《幼獅文藝》,1997年5月。
卡維波,〈什麼是酷兒?〉,《騷動》季刊,第四期,1997 年6 月。
劉亮雅,〈九○年代台灣的女同性戀小說—以邱妙津、陳雪、洪凌為例〉,《中外文學》,1997年7月,
劉亮雅,〈怪胎陰陽變:楊照、紀大偉、成英姝與洪凌小說裡男變女變性人想像〉,《中外文學》,第12期,1998年5月。
馬嘉蘭著,紀大偉譯,〈衣櫃,面具,膜:當代台灣論述中同主體的隱卅現邏輯〉,《中外文學》,第26卷第12期,1998年5月。
趙彥寧,〈試論父系歷史空間性中怪胎情慾化的可能〉,《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五期:同志空間專輯》,1998年7月,頁197-209。
楊照,〈隱私與文學〉,《聯合文學》第15卷11期,1999年9月。
陳思和,〈鳳凰鱷魚吸血鬼----試論台灣文學創作中的幾個同性戀意象〉,《解嚴以來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主編,台北:萬卷樓,2000。頁146—170。
劉人鵬,〈在「經典」與「人類」的旁邊:1994幼獅科幻文學獎酷兒科幻小說美麗新世界〉,《清華學報》,新三十二卷,第一期,2002年。
向鴻全,〈科幻文學在台灣〉,《文訊雜誌》,2002年2月。
傅吉毅,〈科幻小是一種追求理想的文類----專訪張系國先生〉。《文訊雜誌》2002年2月。
唐毓麗,〈「新感官小說」的美學與政治——九0年代情色小說的文學觀察〉,《當代》,2002年10月。
吳明益,〈在已知與未知的世界漫遊—科幻小說概述(上)〉,《幼獅文藝》589號,2003 年1 月。
吳明益,〈在已知與未知的世界漫遊—科幻小說概述(下)〉,《幼獅文藝》590號,2003年2月。
林建光,〈政治、反政治、後現代:論八0年代台灣科幻小說〉,《中外文學》第31卷第9期,2003年2月。
陳淑娟,〈從科幻小說的發展歷程探討洪凌〈水晶眼〉科幻書寫的策略與意涵〉,《文化研究月報》第二十八期,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2003年8月。
紀大偉,〈色情烏托邦〉,《中外文學》第35卷第3期,2006年8月。
林建光,〈「空」談台灣科幻〉,《中外文學》,第35卷第3期,2006年8月。
林建光,〈主導文化與洪凌、紀大偉的科幻小說〉,《中外文學》,第35卷第3期,2006年8月。
沈杜娟、高月峰,〈試析西方恐怖美學研究的三個維度〉,《山東社會科學》,2006第五期。
許維賢,〈同志的「入櫃」,或酷兒的「出匭」----以九十年代《聯合文學》和《島嶼邊緣》為例〉,《2007青年文學會議:台灣現當代文學媒介研究》,2007。
朱偉誠,〈國族寓言霸權下的同志國:當代台灣文學中的同性戀與國家〉,《中外文學》,第36卷第1期,2007年3月
四、專書(按出版年份排序)
托瑪斯.曼(Thomas Mann)著,宣城譯,《魂斷威尼斯》(Der Tod in Venedig),台北:志文,1985。
張大春,《四喜憂國》,台北:遠流,1988三版。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著、尚衡譯,《性意識史》,台北:久大、桂冠,1990。
米歇爾‧傅科(Michel Foucault)著,謝石、沈力譯,《性史:第一、二卷》(The History of Sexuality),台北市:結構群,1990。
沃爾夫岡.颽澤爾,《美人和野獸────文學藝術中的怪誕》,台北:久大文化,1991。
保羅‧里克爾(Paul Ricoeur)著、翁紹軍譯,《惡的象徵》(The Symbolism of Evil),台北市:桂冠,1992。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3。
周芬伶,《當代小說通論》,台北:空大,1994。
Stuart Hall,《文化、社會與媒體》,台北,遠流,1994。
托里莫以(Toril Moi)著、陳傑詩譯,《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SEX/TEXTUAL POLICS── Feminist Literary Theory》,台北,駱駝,1995。
帕特里沙.渥厄,《後設小說──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台北:駱駝。1995。。
劉康 ,《對話的喧囂: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台北:麥田,1995。
周華山,《同志論》,上環:香港同志,1995。
張小虹,《後現代卅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台北:時報。1995。
張小虹,《慾望新地圖》,台北:聯合文學,1996。
矛鋒 ,《同性戀文學史》,台北:漢忠文化出版。1996
馬卡斯著,林賢修譯,《當代同性戀歷史》。台北:開心陽光出版。1997。
周華山,《同志論》,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1997。
盧卡奇,《小說理論》,台北:唐山,1997。
紀大偉,《酷兒啟示錄----台灣當代QUEER 論述讀本》,台北:元尊文化,1997。
鄭美里,《女兒圈》,台北:女書,1997。
周華山,《後殖民同志》,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1997。
何春蕤,《性卅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上)》。台北:元尊。1997。
陳義芝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1998。
張娟芬,《姊妹「戲」牆》,台北:聯合文學,1998。
紀大偉,《晚安巴比倫:網路世代的性慾、異議與政治閱讀》,台北:探索,1998。
劉亮雅,《慾望更衣室》。台北:元尊文化,1998。
張小虹,《性卅別研究讀本》。台北:麥田,1998。
張小虹,《性帝國主義》。台北:聯合文學,1998。
何春蕤總編輯,《性卅別研究:酷兒理論與政治》。中壢:國立中央大學,1998。
黎活仁主編,《台灣後設小說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98。
梅奎梅著,陳瑞麟譯,《傅柯》。台北;桂冠,1998。
紀大偉,《晚安巴比倫:網路世代的性慾、異議與政治閱讀》。台北:探索文化,1998。
簡瑛瑛,《何處是女兒家:女性主義與中西比較文學卅文化研究》,台北市:聯合文學,1998。
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性別與文化、再現》(上、下),台北市:心理出版社,1999。
扥馬斯‧拉克爾(Thomas Laqueur)著,趙萬鵬譯,《身體與性屬》(Making SEX )瀋陽:春風文藝,1999。
林芳玫,《色情研究:從言論自由到符號擬象》,台北:女書文化出版,1999。
張小虹,《情慾微物論》,台北,大田,1999。
虹影, 《鏡與水:大陸女作家女性之愛小說選》。台北:九歌,1999。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台北市:女書文化,1999。
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文化,2000。
珍妮佛‧哈汀(Jannifer Harding)著、林秀麗譯,《性與身體的解構》(Sex Act:Practices Femininity and Masculinity),台北:韋伯,2000。
梅家玲,《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台北:麥田,2000。
張小虹,《慾望新地圖》,台北,聯合文學,2000。
張喬婷,《馴服與抵抗》,台北:唐山,2000。
紀大偉,《感官世界》。台北:探索文化,2000。
何春蕤,《同志研究》。台北:巨流,2001。
杰佛瑞‧威克斯(Jeffrey Weeks)著,侯萍、宋文傳譯,《20 世紀的性理論與性觀念》(Making Sexual History),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趙彥寧,《戴著草帽到處旅行》,台北:巨流,2001。
呂應鐘、吳岩著,《科幻文學概論》。台北:五南,2001。劉亮雅,《情色世紀末:小說、性別、文化、美學》,台北,九歌,2001。
紀登思(Anthony Giddens)著,周素鳳譯,《親密關係的轉變》,台北:巨流圖書。2001。
伊麗莎白•萊特(Elizabeth Wright)著、楊久穎譯,《拉岡與後女性主義》,台北,城邦,2002。
譚馨.史帕哥著,林文源譯,《傅科與酷兒理論》,台北:貓頭鶯出版,2002。
趙遐秋、呂正惠,《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台北:人間,2002。
朱雙一,《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台北,揚智,2002。
范銘如,《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台北,麥田,2002。
郝譽翔,《情慾世紀末──台灣當代女性小說論》,台北,聯合文學,2002。
Claire Margat,〈面對恐怖的藝術〉,連俐俐譯,台北:典藏,2003。
唐荷 ,《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台北,揚智,2003。
何春蕤,《跨性別》,中壢:中央大學性卅別研室,2003。
李銀河,《性的問題.福柯與性》,中國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
宋文偉、張慧芝譯,米利特(Kate Millett)著,《性政治》,台北:桂冠,2003葉李華主編,《科幻研究學術論文集》。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梅家玲,《性別,還是家國?五0與八、九0年代台灣小說論》。台北:麥田,2004。
朱偉誠編,《臺灣同志小說選》,台北:二魚文化,2005。
米歇爾.傅科,《臨床醫學的誕生》,劉絮愷譯。台北:時報文化,2005。
托莉.莫(Toril Moi)著,王奕婷譯,《性卅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台北:巨流,2005。
陳雪 ,《蝴蝶》。台北:印刻出版。2005。
周芬伶,《聖與魔》。台北:印刻出版。2007。
黃海,《台灣科幻文學薪火錄(1956-2005)》。台北:五南,2007。
五、其他資料
許崇明編,《實用英漢辭典》,台南,東采出版,2002年,頁576。
洪凌的網路留言 http://www.wretch.cc/blog/coolchet/3097609 |
指導教授 |
康來新(Lai-shin Kong)
|
審核日期 |
2008-6-25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