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46202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4 、訪客IP:18.191.54.148
姓名 王雯君(Wen-Chun W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地球物理研究所
論文名稱 以反射震測法研究屯子腳斷層之平移構造形貌
(Investigating the Translational Geometry of the Tuntzuchiao Fault by the Seismic Reflection Method)
相關論文
★ 以波線追跡研究西北線型地震帶之速度構造★ 湖口斷層淺層反射震測之研究
★ 台灣現行測震儀器之特性檢測研究★ 小崗山斷層及其附近構造
★ 彰化斷層及其附近構造★ 三義斷層之逆衝構造研究
★ 九二一地震車籠埔斷層震測研究★ 台灣西部場址效應之研究
★ 清水斷層之淺部構造★ DDT:毋須摘取初達波到達時間之折射波風化層修正
★ 車籠埔斷層烏溪至濁水溪段之地下構造★ 高密度地震資料分析及其用於台灣中部及東部孕震構造之研究
★ 台北盆地構造及震波速度分析★ 斗六丘陵桐樹湖斷層地下構造研究
★ 以淺層反射震測探測新城斷層地下構造★ 以反射震測法研究九芎坑斷層及其附近構造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台灣位處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顯著的板塊碰撞力在西部麓山帶西緣產生一連串近南北走向的逆衝斷層,以及近東西走向的平移斷層。在大地構造上,以北港高區為分隔,其南北的相對移動速度有明顯差異,使得附近地塊產生旋轉,造成走向滑移斷層的出現,屯子腳斷層即是近東西向的走向滑移斷層。
屯子腳斷層位在后里台地的東南側,以N60°E 的方位往西南延伸,跨越大甲溪至大肚台地北側,全長約12 公里。該斷層是因1935 年新竹-台中地震所引發的地震斷層,水平位移1.5 公尺,垂直位移最多60 公分,錯動量不大卻引起嚴重災情,是台灣近百年來災情最為慘重的一次地震。
屯子腳斷層以東有三義斷層,西是彰化斷層,西南側遇大肚背斜,地下深部則有泰安斷層,使斷層活動會受附近構造影響,因此本研究以高解析度淺層反射震測為主,配合深部震測剖面圖,針對屯子腳斷層沿線及其附近構造進行探測,藉以瞭解在區域構造的作用下,斷層演化及地質架構。結果如下:
1.屯子腳斷層的形貌類似壓縮型花狀構造,受到擠壓應力使得地層拱起並平移錯動,花狀構造僅出現在2 公里以上,構造起伏約50~80 公尺。
2.屯子腳斷層的應力中心在斷層中段,地層被抬升至距地表260 公尺處,錯動幅度約60 公尺;而斷層東端則潛伏到三義斷層之下,且受到阻擋而停止;斷層的西端則與大肚背斜相交,在兩者的互相擠壓之下,使得此處的地層被抬升到較淺處,深度約200 公尺,而地層的變位也較大。
3. 屯子腳斷層受控於深部的泰安斷層,在近地表1 公里附近產生錯動,其錯動的弧度最大僅80 公尺。屯子腳斷層的錯動僅分佈在斷層沿線,寬度約1 公里,並無往北或往南延伸,是個小規模的花狀構造。
4. 根據深部的震測剖面發現在后里台地的北側也有一列西北—東南走向的花狀構造,代表以前在后里台地北側就曾經發生過走向滑移斷層,不過在漸移(propagation)環境之下,在后里台地的南側再次因構造應力而開始活動,而屯子腳斷層應該是現代構造作用時再次錯動所造成的走向滑移斷層。
摘要(英) The Tuntzuchiao fault is a right lateral strike-slip fault trending N60°E with the maximu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2m and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60cm. The fault was activated by the Hsinchu-Taichung Earthquake (M=7.1) in 1935.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Tuntzuchiao fault is about 12 km. The east of the Tuntzuchiao fault is bounded by the Sanyi fault; the west is the Changhua fault; the south lies the Dadu anticline. A large boundary fault, named the Ta-an fault by CPC, has been found at deep places, which may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untzuchiao fault above it.
By using the reflection seismic method, we depicted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Tuntzuchiao fault and obtained some interesting findings:
1. The feature of the Tuntzuchiao fault is like a compressed flower structure. The structural layers are bended with limited breakages. The depth range of the flower structure is less than two kilometer. The layer uplift is about 50~100 meter. An apparent near-vertical breakage is visible at the southern side of the flower
structure, which extends to the surface.
2. The stress of the Tuntzuchiao fault is centered at the middle and the amplitude of deformation is about 60m. The Sanyi fault blocked the Tuntzuchiao fault at its eastern end, where the Tuntzuchiao fault is buried under the Sanyi thrust. On the western side, the Dadu anticline significantly interrupts the Tuntzuchiao fault.
3. The deformation of Tuntzuchiao fault is apparently influenced by the underneath Ta-an fault. The Tuntzuchiao fault is found spreading within 1 km range of the Ta-an fault at shallow depths, which appears as a small flower pattern above large base trunk.
4. After checking several deep reflection seismic profiles, we also find a series of flower structures in the northwestern Holi terrace, which trends in the NW-SE
direction conjugating with the Tuntzuchiao fault. Thus, the area must be in a translational environment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Peikang High, which develops strike-slip faults with flower structures.
關鍵字(中) ★ 后里台地
★ 屯子腳斷層
★ 泰安斷層
★ 走向滑移斷層
★ 花狀構造
關鍵字(英) ★ flower structure
★ strike-slip fault
★ Tuntzuchiao Fault
論文目次 論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致謝………………………………………………………………iii
目錄………………………………………………………………iv
圖目………………………………………………………………vi
表目………………………………………………………………viii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1
1.2 文獻回顧……………………………………………………2
1.3 本文內容……………………………………………………3
第二章 研究區域地質概述
2.1 研究區域地層概述…………………………………………8
2.2 研究區域構造概述…………………………………………12
2.3 花狀構造形貌………………………………………………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反射震測法…………………………………………………21
3.2 野外施測……………………………………………………23
3.3 資料處理……………………………………………………26
第四章 屯子腳斷層之構造形貌
4.1 淺層反射震測結果…………………………………………34
4.2 深部震測剖面解釋…………………………………………43
4.3 震測結果分析………………………………………………45
第五章 討論與結論
5.1 討論…………………………………………………………67
5.2 結論…………………………………………………………69
參考文獻…………………………………………………………76
附錄A 各測線位置圖……………………………………………79
參考文獻 Davis and Reynolds, 1996. Structure geology of rocks and regions. 365-371.
Wang, C. Y., Chen, G.P. and Jong, D.T., 1994. The detection of active faults on Taiwan using shallow reflection seismics. TAO, Vol. 5, 177-193.
Wang, C. Y., Kuo, S. Y., Shyu, W. L., Hsiao, J. W., 2003. Investigating Near-surface Structures under the Changhua Fault, West-central Taiwan by the Reflection Seismic Method. TAO, vol. 14, 271-293.
Wang C. Y., Lee Y.H. and Hu Y.Y., 2005. Re-evaluating an active fault in a major computer- manufacturing area in northern Taiwan using‘1 sec’ shallow reflection seismics, Geophys. Res. Lett., 32,
L02777, 0.1029/2005GL022344.
大江二郎,1936. 大安溪地震調查報告。礦物及地質調查報告第四
號,台灣總督府殖產局。
大塚彌之助,1936. 昭和十年四月二十一日台灣中部地方發生之地所伴生之地震斷層,附地震斷層之諸特徵。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匯
報別冊,第三號,22-74 頁。
王乾盈,2006. 控制西台灣地震及活動構造之橫構造,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物理研究所研討會,P23-53。
中油十萬分之一地質圖,1986.中國石油公司。
石同生、張雲翔,2005.屯子腳斷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施政計
畫報告,活動斷層調查報告。
石再添、鄧國雄、張瑞津、鄧國雄、石慶得、楊貴三,1986.台灣活
斷層的地形學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12號,P1-44。
李千里,2006. 車籠埔斷層幾何形貌之探究,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77,博士論文,共154頁。
何春蓀,1986. 台灣地質概論-臺灣地質圖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共164 頁。
何春蓀,2000. 臺灣西部的麓山構造。臺灣省地質調查所彙刊,
25,P9-28。
林玉儂,2004. 1935 年新竹臺中烈震(MGR=7.1)之地表變形與發震構
造,臺灣大學碩士論文。
林啟文、張徽正、盧詩丁、石同生、黃文正,2000. 台灣活動斷層概
論-五十萬分之一臺灣活動斷層分布圖說明書第二版,經濟部中
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十三號,共122 頁。
洪智賢,2001. 三義斷層之逆衝構造研究。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101 頁。
陳太山、蘇福欽,2002. 彰化斷層北端之構造形態報告。中油公司。
許又立,2001. 彰化斷層及其附近構造。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95頁。
許華圮,1985.利用大地測量成果研究1935 年新竹—台中地震之斷層
模型與今後檢測斷層位移之方法。一九三五年新竹—台中大地震
五十周年紀念研討會論文集,交通部氣象局,P18-44。
張瑞津、楊貴三,2001. 台灣中部活斷層的分布與地形特徵。師大地
理研究所地理研究,P85-120。
張徵正、林啟文、陳勉銘、盧詩丁,1998. 台灣活動斷層概論(二版)。
地調所特刊,第十號,P47-48。
張憲卿,1994. 地調所五萬分之一地質圖-苗栗、台中圖幅,經濟部中
央地質調查所。
張憲卿,1994. 台灣地質圖說明書,圖幅第一十七號,大甲。經濟部
78
中央地質調查所,63 頁。
張麗旭,1955. 台灣之地層。台灣研究叢刊,第三十六種,臺灣銀
行經濟研究所出版,第26-49 頁。
森宣雄、吳瑞雲,1996. 台灣大地震—1935 年中部大震災紀實,遠流
出版公司出版。
葉義雄、顏宏元、蔡義本,1985. 利用地震與重力資料分析一九三五
年地震斷層。一九三五年新竹—台中大地震五十周年紀念研討會
論文集,交通部氣象局,P68-82。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 地形篇。
鄭世楠、葉永田、徐明同、辛在勤,1999. 臺灣十大災害地震圖集。
臺北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出版,290頁。
顏滄波,1985. 一九三五年新竹、台中地震調查回顧。一九三五年新
竹—台中大地震五十周年紀念研討會論文集,交通部氣象局,
P11-17。
蕭瑞文,2002. 清水斷層之淺部構造。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共113頁。
指導教授 王乾盈(Chien-Ying WANG) 審核日期 2007-7-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