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430601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9 、訪客IP:18.119.128.99
姓名 朱莉甄(Li-Jen Ch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工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以TDABC估算六標準差專案的成本效益—以H公司為例
(Six Sigma Project Benefit Calculated by TDABC—With H Company As An Example)
相關論文
★ 佈置變更專案工程的執行研究 -以H公司研發單位為例★ MIL-STD-1916、MIL-STD-105E與結合製程能力指標之抽樣檢驗計畫
★ 建構客戶導向的製造品質資訊系統--以某筆記型電腦專業代工廠商為例★ GMP藥廠設施佈置規劃的探討--以E公司為研究對象
★ 應用Fuzzy c-Means演算法之物流中心位址決策模式研究★ 品質資訊系統之規劃與建構 -- 以某光碟製造公司為研究對象
★ 從製程特性的觀點探討生產過程中SPC管制圖監控運用的適切性 -- 以Wafer Level 封裝公司為例★ 六標準差之應用個案研究-以光學薄膜包裝流程改善為例
★ 利用六標準差管理提昇中小企業之製程品質-以錦絲線添加防銹蠟改善為例★ 專業半導體測試廠MES 系統導入狀況、成果及問題之探討-以A 公司為例
★ 以RFID技術為基礎進行安全管理導入-以A公司為例★ 如何提昇產品品質及降低成本—以光碟壓片廠A公司為例
★ ERP導入專案個案分析—以半導體封裝廠A公司為例★ 石英元件製造業之延遲策略應用— 以T公司為研究對象
★ 十二吋晶圓廠自動化搬運系統規劃與導入—以A公司為例★ 半導體封裝產業之生產革新改善活動-A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導入經驗探討-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企業導入六標準差管理的特色之一即是:執行六標準差專案之後會有顯著的成本效益。傳統的六標準差專案成本效益的估算方式,比較無法準確的顯示,製造流程中在動作或是操作時間上的改善,所貢獻的效益;尤其是專案的目標如果是提升作業效率和消除時間浪費這兩類的專案,都只能以數量上變化來估算成本效益。
本研究應用時間導向作業基礎成本 (Time 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 模式的觀念,來協助估算六標準差專案所得到的成本效益,並且搭配一個六標準差的專案來進行說明。希望藉由案例的操作、展現以及其研究成果可以提供另外一個更精確的成本效益估算方式,如此將可以更彰顯六標準差在流程改善的效能。
摘要(英)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x Sigma project is the financial impact. The traditional way to get the financial result is calculating the direct labor and material as the savings. It is not easy to get the accurate and true savings attributed from Six Sigma improvement projects, especially for increasing process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r eliminating time waste projects.
This research is utilizing the concept of time 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 (TD-ABC) to calculate the benefits of Six Sigma project. A Six Sigma project as a case will be demonstrated and it will illustrate how uses time 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 to compute the benefits that not only from the direct labor and material but also from the improvement of process. We hope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to practitioners to calculate their Six Sigma projects.
關鍵字(中) ★ 時間導向作業基礎成本
★ 六標準差專案
★ 成本效益
關鍵字(英) ★ Financial Impact
★ TDABC
★ Six Sigma
★ Hard savings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誌 謝 Ⅲ
目 錄 Ⅳ
圖 目 錄 Ⅵ
表 目 錄 Ⅶ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2
1.4 論文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 六標準差介紹 5
2.2 六標準差專案介紹 8
2.2.1 六標準差專案的組織架構 9
2.2.2 六標準差專案的成本效益 10
2.3 ABC模式介紹 12
2.3.1 ABC模式之設計概念 14
2.3.2 ABC模式之研究文獻 16
2.4 TDABC模式介紹 18
2.4.1 TDABC模式之設計概念 18
2.4.2 TDABC模式之研究文獻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1
3.1 個案研究介紹 21
3.1.1 個案研究的起源與定義 22
3.1.2 個案研究的目的與特性 23
3.2 資料搜集的方法 24
3.3 資料分析的方法 24
3.3.1 六標準差專案的實施步驟 25
3.3.2 TDABC模式的實施步驟 26
第四章 個案實證分析 29
4.1 個案H公司介紹 29
4.1.1 個案公司營運概況 29
4.1.2 個案公司製造流程分析 30
4.2 個案公司六標準差專案執行 32
4.2.1 六標準差專案描述 32
4.2.2 六標準差專案的執行成果 35
4.3 TDABC模式的建立 36
4.3.1 將資源歸屬到作業中心 36
4.3.2 估算單位時間成本 37
4.3.3 估算各項作業的單位耗用時間 37
4.3.4 導出成本動因費率和分攤方式 38
4.3.5 導出時間方程式 38
4.4 估算六標準差專案的成本效益 39
4.4.1 傳統六標準差專案成本效益的計算方式 40
4.4.2 以TDABC模式估算六標準差專案的成本效益 41
4.4.3 比較傳統方式和TDABC模式估算成本效益的差異 4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3
5.1 研究結論 43
5.2 管理上的建議 44
5.3 研究上的建議 45
參考文獻 46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1. Brue, G. (2005),六標準差管理手冊,戴至中譯,美商麥格羅‧希爾,台灣。
2. Chowdhury, S. (2002),六標準差設計:打造完美的產品與流程,胡瑋珊譯,經濟新潮社,台灣。
3. Cooper, D. R. and Schindler, P.S. (2008),企業研究方法,楊雪蘭和宋兆賢編譯,美商麥格羅‧希爾,台灣。
4. Eckes, G. (2002),實現六標準差的第一本書,蘇朝墩和陳麗妃譯,商周,台灣。
5. Jack Welch (2002),Jack:20世紀最佳經理人,第一次發言,黃佳瑜譯,大塊文化,台灣。
6. Peter S. Pande, Robert P. Neuman, & Roland R. Cavanagh (2002),六標準差團隊實戰指南,樂為良譯,麥格羅希爾,台北市 。
7. Peter B.B. Turney (2006),作業基礎成本管理的第一本書,陳儀譯,美商麥格羅‧希爾,台灣。
8. SBTI—精益六西格瑪管理服務咨詢機構 (2006),公司內部資料。
9. Yin, Robert K. (2001),個案研究法,尚榮安譯,弘智文化,台北。
10. 尤隨樺 (2007),「談時間導向ABC之理論與應用」,會計研究月刊,第263期,82~89頁。
11. 牛曰權 (2005),「作業基礎成本制度在軍機零附件修護工廠的應用—修護工廠個案分析」,逢甲大學,碩士論文。
12. 王文科 (1990),教育研究法,二版,五南,臺北市。
13. 王怡心 (1994),「探討生產自動化對成本會計系統的影響」,法商學報,第29期,373~399頁。
14. 王晃三 (2002),「六標準差問題管理」,提升競爭優勢―6σ研討會(Ⅱ),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系,61~ 83頁。
15. 王偉仲 (2001),「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之規劃與設計―國內電力事業之個案研究」,台灣大學,碩士論文。
16. 李國樑 (2006),「作業基礎成本的觀念計算六標準差效益―以PCB製程為例」,技術學刊,第二十一卷,第四期,363~368頁。
17. 吳安妮 (2007),「確立管理方向設計專屬ABC―作業基礎成本制之發展與整合」,會計研究月刊,第263期,60~74頁。
18. 吳琮璠、李書行、杜榮瑞、陳國泰和陳專塗 (1996),「透視作業流程,反應作業績效―作業基礎成本觀念在物流業之應用方法與實例」,會計研究月刊,第124期,20~29頁。
19. 吳琮璠 (1997),「資訊管理個案研究方法」,資訊管理學報―資訊管理實證研究方法研討會特刊,第四卷.第一期,7~17頁。
20. 吳學朋 (2003),「作業基礎成本制度應用在年度預算之個案研究:以半導體公司之應用為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1. 李惠頻 (2004),「運用六標準差於生產規劃流程績效之管理與改善」,中正大學,碩士論文。
22. 林勁廷 (2006),「時間導向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之規劃與設計—以精密鑄造業為例」,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23. 林儀婷 (2002),「作業基礎成本制之顧客獲利分析—以個案公司為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
24. 青木保彥、三田昌弘和安藤紫 (2002) ,輕鬆理解六標準差:革新品質經營的6Sigma手法,先鋒企管出版部譯,先鋒企管,台灣。
25. 洪振洲 (2001),「運用作業基礎成本制於後勤成本分析下的最適產品組合決策」,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6. 郭生玉 (1996),心裡與教育研究法,十二版,精華書局,臺北縣。
27. 陳姿伶 (2008),「個案研究法」,取自http://www.extension.org.tw/book/02_92-1.9.doc。
28. 陳建樺 (2001),「紙類用品產業物流部門導入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之實證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29. 陳萬淇 (1995),個案研究法,華泰書局,臺北市。
30. 彭玉樹 (2000),「台商對外投資時機之研究—以資訊電子、紡織和製鞋業為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
31. 曾慶毅 (2003),「Six Sigma 之實務應用方法研究—以飛機零組件維修為例」,元智大學,碩士論文。
32. 黃光雄和簡茂發 (1991),教育研究法,師大書苑,臺北市。
33. 黃俊英 (1996),企業研究法,二版,東華,臺北市。
34. 黃政傑 (1998),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漢文,臺北市。
35. 楊岳崑 (2003),「重型機械公司成本分攤之研究」,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36. 楊明璧、黃開義和黃國忠 (1996),「作業基礎成本制度導入模式之建立與運用」,大葉學報,第5卷,第1期,93~112頁。
37. 葉重新 (2001),教育研究法,心理出版社,台北市。
38. 鄭榮郎和郭倉義 (2001),「6σ整合經營策略模式架構初探」,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第三十七屆年會暨第七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論文集,715~725頁。
39. 鐘福連,(2007)「建構以時間導向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之成本管理模式—以模具業為例」,逢甲大學,碩士論文。
40. 鑽石.六標準差研究會 (2007),六標準差簡單學 (圖解口袋本),陳美瑛譯,晨星,台灣。
(二) 英文文獻
1. Airasian, P. W. and Gay, L. R. (2003),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Vol. 7,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2. Cooper, R. and Kaplan, R. S. (1998), “Measure Costs Right: Make the Right Decis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p.96-103.
3. Cooper, R. and Kaplan, R. S. (1992), “Activity-Based System: Measuring the Costs of Resource Usage”, Accounting Horizon, Vol. 6, No.3, pp.1-13.
4. Everaert, P. and Bruggeman, W. (2007), “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 Exploring the underlying model ”, Cost Management, 21, 2, pp.16, ABI/INFORM Global.
5. Everaert, P., Bruggeman, W., Sarens, G., Anderson, S. R., & Levant, Y. (2008), “Cost Modeling in logistics using time-driven ABC: Experiences from a wholesal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Vol. 38, No. 3.
6. Harry, M. J. (1994), The Vision of Six Sigma-A Roadmap for Breakthrough, Sigma Publishing Company, Phoenix, AZ.
7. Harry, M. and Schroeder, R. (2000), Six Sigma: the Breakthrough Management Strategy Revolutionizing the World’s Top Corporations, Doubleday Business, New York.
8. Kaplan, R. S. and Anderson, S. R. (2004), “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4-45.
9. Kaplan, R. S. and Anderson, S. R. (2007), “The innovation of 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 Cost Management, 21, 2, pp.5, ABI/INFORM Global.
10. Montgomery D. C. and Woodall, W. H. (2008), “An Overview of Six Sigma”,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Review, 76, 3, pp.329–346.
11. Pyzdek, T. (2000), The Six Sigma Handbook, McGraw-Hill Companies, New York.
12. Snee, R. D. and Rodenbaugh, W. F. Jr. (2002), “The Project Selection Process”, Quality Progress, 35, 9, pp. 7-8, ABI/INFORM Global.
13. Turney, P. B. B. (1991), Common Cents: The ABC Performance Breakthrough, Cost Technology, Hillsboro, Ore..
14. Ward, S. W., Poling, S. R. & Clipp, Paul. (2008), “Selecting Successful Six Sigma Projects”, Quality, 47, 10, pp. 50, ABI/INFORM Global.
15. Wyper, B. and Harrison, A. (2000), “Deployment of Six Sigma methodology in human resource function: a case study”,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Vol. 11, No 4, pp. 720-727.
16. Yin, Robert K. (198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Sage Publication, London.
17. Zinkgraf, S. A. (1998), “An overview of Operational Excellence and Six Sigma at AlliedSignal” , Annual Quality Congress, Philadelphia, PA, Vol. 52, No. 0, pp. 173-175 .
指導教授 何應欽(Ying-Chin Ho) 審核日期 2009-6-2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