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林一琳(Yi-Lin Lin)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歷史研究所 |
論文名稱 |
從金門延平郡王祠看鄭成功信仰、形象與歷史記憶 (從金門延平郡王祠看鄭成功信仰、形象與歷史記憶)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金門與鄭成功的關係,可溯及明隆武二年(1646)鄭成功會盟於烈嶼開始,金門島就一直成為鄭氏政權的根據地。然而,即便鄭成功與金門之間有深厚的淵源,但金門卻未如臺灣、閩南等地發展出對鄭成功的信仰崇拜,直至1968年才由中央政府建置第一座延平郡王祠以資紀念鄭成功,並望民眾祭拜,至此鄭成功與金門的關係才又重新接軌。
本文將利用「金門延平郡王祠」的建立,分析二戰後中央政府在金門建造延平郡王祠之過程及目的,及在政府政策之外,金門當地社會、文化、風俗和歷史記憶在延平郡王祠所投射出的歷史意涵。並解讀鄭成功在金門伐木造船的傳說,藉以釐清金門鄭成功形象不佳的形成因素。對於歷史記憶在經歷國家政策及教科書的洗禮後,就金門社會和當地民眾對鄭成功形象影響,與金門地方政府如何重拾鄭氏與金門淵源,作為地方社會發展之憑藉,也是本論文著重的部份。透過上述課題之討論,可以發現鄭成功在金門伐木造船,不是造成金門民眾對鄭氏反感的主因,廣泛談及對鄭成功及其軍隊的失望才是更重要原由。然而這樣的歷史記憶發展至今,雖然在當地民眾對金門延平郡王祠的冷落待遇中仍可見其痕跡,但在地方政府政策考慮下,鄭成功儼然已被視為金門文化建設中重要的一環。
|
摘要(英) |
The relationship of Koxinga (Zheng Cheng-gong) and Kinme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second year in Longwu period, Ming Dynasty (1646) when Koxinga met his comrade at Kinmen. From that time, Kinmen used to be the military base of Koxinga’s regime. However, although Koxinga was strongly related with Kinmen, in Kinmen, not like Taiwan, Southern Fujin, etc., there wasn’t any belief and worship of Koxinga being developed. Until 1968, the government built the first shrine to worship Koxinga and hoped the residents in Kinmen to worship Koxinga. By this time, Kinmen and Koxinga were linked again.
This study will use the construction of Kinmen Koxinga Ancestral Shrine to analyze the purposes and process that the government built the shrine after WWII. Besides the policy, Kinmen local society, culture, folklore and historical memory projected onto the shrine is also analyzed. This study also interprets the legend of Koxinga’s lumbering for shipbuilding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factor why Koxinga has had a bad image of the local residents. This study also focuses on the historical memory under the impact of national policy and textbooks and how this memory affects Koxinga’s image in Kinmen society and local residents’ mind and how Kinmen government regained the relation between Koxinga and Kinmen, which is used for local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above-mentioned points, it can be found that Koxinga’s legend was not the reason why the local resented him; rather, it was the widely mentioned disappointment to Koxinga and his army that made the local resented him. Yet, this kind of historical memory has been developed to this day. Even though the trace still can be seen from the unfrequented of Kinmen Koxinga Ancestral shrine, the government has used the worship of Koxinga as part of Kinmen cultural construction.
|
關鍵字(中) |
★ 歷史記憶 ★ 伐木造船 ★ 延平郡王祠 ★ 鄭成功 ★ 金門 |
關鍵字(英) |
★ Kinmen ★ Koxinga (Zheng Chenggong) ★ Koxinga’’s shrine ★ lumbering for shipbuilding ★ historical memory |
論文目次 |
緒論 1
第一章 延平郡王祠的背景與建置 17
第一節 金門歷史背景與海上地位 18
(一)金門歷史沿革 18
(二)金門海上地位 19
第二節 金門與鄭氏集團之關係 22
(一)鄭氏在金門的歷史沿革 22
(二)鄭成功在金門現存史蹟─延平祠外其他鄭氏景觀 23
第三節 延平郡王祠的出現及建置 25
(一)金門延平郡王祠建置 25
(二)金門延平郡王祠的背景及在建置上與臺灣、廈門之比較 36
第四節 延平郡王祠之信仰比較 38
(一)臺、金展現的鄭成功信仰 38
(二)不同政體所主導的英雄形象 40
第二章 地方記憶的形成 43
第一節 南明時期前的金門 43
(一)荷蘭的貿易企圖 43
(二)日人與海盜的侵擾 44
第二節 南明時期的金門─以盧若騰詩文集觀之 48
(一)盧若騰生平經歷 48
(二)南明時期的金門景況 49
第三節 明鄭時期對金門環境破壞釋疑 58
(一)森然若蓋到童山濯濯──十七世紀前的金門環境 59
(二)風沙興起-明至清初人為因素對金門環境影響 60
第四節 清代環境變遷與鄭氏伐木記載的出現 64
第三章 官方在金門興建延平郡王祠 71
第一節 國家政策的體現:金門延平郡王祠的建立背景與發展 71
(一)延平郡王祠建立的背景 71
(二)延平郡王祠建成後之發展 73
第二節 傳說與宣傳的樣板:國民教育下的鄭成功 77
(一)金門的教育制度與學校發展 77
(二)新式教科書當中所呈現的鄭成功演變 84
第三節 社會記憶的展現 103
(一)現今鄭成功在金門呈現的面貌 103
(二)鄭成功的傳說形成 105
(三)國家政策與教育下交錯的鄭成功形象 107
結論 113
引用書目 116
|
參考文獻 |
一、史料
(一)中文
[明]何喬遠,《閩書》。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
[明]林希元,《林次崖文集》。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
[明]洪受原著,吳島校釋,《滄海紀遺》。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明]洪受著,黃鏘編註,吳島譯註,《滄海紀遺譯釋》。金門:金門縣政府文化局,2008年。
[明]楊英,《從征實錄》。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文獻叢刊第三十二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明]盧若騰,《島噫詩》。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文獻叢刊第二四五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8年。
[明]盧若騰,《留庵詩文集》。金門:金門縣文獻委員會,1970年。
[明]盧若騰著,吳島校釋,《島噫詩校釋》。臺北:五南出版社,2003年。
[清]江日昇,《臺灣外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
[清]沈雲,《臺灣鄭氏始末》。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文獻叢刊第十五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清]阮旻錫,《海上見聞錄》。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文獻叢刊第二十四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清]郁永和,《裨海紀遊》。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文獻叢刊第四十四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
[清]夏琳,《海紀輯要》。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文獻叢刊第十一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清]夏琳,《閩海紀要》。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文獻叢刊第十一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清]夏琳,《閩海紀略》。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文獻叢刊第二十三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清]黃宗羲,《賜姓始末》。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文獻叢刊第二十五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清]楊陸榮,《三藩紀事本末》。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四九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清]鄭亦鄒,《鄭成功傳》。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
[清]《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據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影印。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年。
川口長孺,《臺灣鄭氏紀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臺南:臺南市政府,1999年-2003年。
江樹生譯註,《梅氏日記:荷蘭土地測量師看鄭成功》。臺北:漢聲雜誌社,2003年。
郭輝譯,《巴達維亞城日記》。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0年。
村上直次郎日譯,程大學中譯,《巴達維亞城日記》。臺中:臺灣省文獻會委員會,1990年。
廈門大學鄭成功歷史調查研究組編,《鄭成功收復臺灣史料選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廈門鄭成功紀念館編,《鄭成功族譜三種》。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
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清代官書記明臺灣鄭氏亡事》。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五七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鄭氏史料三編》。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七五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鄭氏史料初編》。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五七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鄭氏史料續編》。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六八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鄧孔昭、陳在正、孔立等合編,《鄭成功滿文檔案史料選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
鄧孔昭、陳在正、孔立等合編,《鄭成功檔案史料選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
(二)日文
山田孝使,《臺南聖廟考》。臺南:高島怡三郎,1918年。
山田孝使,《縣社開山神社沿革志附鄭成功傳》。臺南:社開山神社社務所,1915年。
林春勝、林信篤同編,浦廉一解說,《華夷變態》。東京:東洋文庫,1958-1959年。
二、方志、報刊
(一)明清時期方志
[明]蔡獻臣纂修,《同安縣志》。收錄於《清白堂稿》。金門:金門縣政府,1999年。
[清]朱奇珍修,葉心朝、張金友纂,《同安縣志》,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刻本,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抄本。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
[清]吳堂纂修,《同安縣志》。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清嘉慶三年修光緖十二年重刊本攝製,微捲號:MF 210.231/204 3928/20975,藏於國家圖書館。
[清]林焜熿,《金門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清]林焜熿,《金門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清]周凱,《廈門志》。收入於《中國方志叢書》第八十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
[清]劉佑等修,葉獻論等纂,《南安縣志》。臺北:臺北市南安同鄉會,1973年。
(二)民國時期方志
李學增修,吳錫璜纂,《同安縣志》。收入於《中國方志叢書》第八十三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林焜熿修,林豪續修、左樹夔再修,《金門縣志》。金門:金門文獻委員會,1958年。
許如中編輯、陳槃審閱,《新金門志》。金門:金門縣政府,1959年。
金門縣文獻委員會編,《金門縣志》。金門:金門縣政府,1968年。
金門縣文獻委員會編,《金門縣志》。金門:金門縣政府,1979年。
金門縣政府,《金門縣志》。金門:金門縣政府,1999年。
郭堯齡等纂修,金門縣立社會教育館編,《金門縣志》。金門:金門縣政府,1992年。
劉敬纂,左樹燮修,《金門縣志》。收入於陳支平主編,林國平、謝必震副主編,《臺灣文獻匯刊》,輯5,冊1。北京:中國九州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
臺南縣政府,《臺南縣志》。臺南:臺南縣政府,1980年。
(三)報刊、政府未出版品
《中華正氣報》
《中國時報》
《中央日報》
《金門日報》
《聯合報》
珠山閱書報社,《顯影》。金門: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出版,2006年。
金門縣政府,〈金門縣總體發展計畫〉,未出版。
金門縣政府,〈延平郡王祠整修建築圖〉,未出版。
金門縣政府,〈延平郡王祠園區整建工程計畫〉,未出版。
(四)教科書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國民學校暫用歷史課本》。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1946年03月初版。
姚紹華編,金兆梓校,《小學歷史課本》,高教用,冊3。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
胡貞惠編纂,王雲五校訂,《新時代國語教科書》,小學校高級用,冊二。上海:商務印書館,1932年。
國立編譯館 《國民學校社會課本第四冊》。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1967年01月 修訂暫用本。
國立編譯館,《高級小學歷史課本第二冊》。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50年12 月臺灣版。
國立編譯館,《國民小學社會第七冊(四上)》。國立編譯館,1993年08 月改編本再版。
國立編譯館,《國民小學社會第七冊(四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年08 月七版。
國立編譯館,《國民小學社會第八冊(四下)》。臺北:國立編譯館,1994年01 月改編本再版。
國立編譯館,《國民小學社會課本第七冊(四上)》,臺北:國立編譯館,2000年08月正式本初版二刷。
國立編譯館,《國民小學社會課本第四冊(四下)》。臺北:國立編譯館,1979年01月十版。
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第二冊》。臺北:正中書局等,1968年12 月初版。
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第二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4年01月初版。
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書第二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8年01月再版。
國立編譯館,《國民學校歷史課本高級第二冊》。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1年01月修訂暫用本。
國立編譯館,《認識台灣(歷史篇)教科書全一冊》。臺北:國立編譯館,2000年08月正式本再版二刷。
傅運森、張元濟編纂;高鳳謙、譚廉校訂,《新歷史》高等小學校用,冊三。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年。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國語課本》。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50年。
臺灣總督府,《公學校唱歌》。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昭和十三年。
臺灣總督府,《國語讀本》。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昭和十七年。
簡野道明編,《新修漢文》。中學校國語漢文科用,卷2,東京:明治書院,昭和十二年。
吳曾祺編輯《訂正中國歷史讀本》。初等小學校,上海,商務印書館,1914年。
三、專書
(一)中文專書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編,《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實踐與展望》。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1977年。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蔣公總統兼會長對於中華文化復興節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歷屆紀念會年會之訓詞》。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1975年。
王見川、李世偉著,《臺灣的民間宗教與信仰》。臺北:博揚文化,2000年。
王明珂,《華夏邊緣》。臺北:允晨文化,1997年。
向達,《兩種海道針經》。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江仁傑,《解構鄭成功——英雄、神話與形象的歷史》。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
吳鈞堯,《崢嶸——金門歷史小說集》。金門:金門縣文化局,2006年。
李仕德,《十七世紀的海上金門》。金門:金門縣文化局,2004年。
李金生,《金門水頭》。金門:金門縣政府,2000年。
李福井,《古寧頭歲月》。臺北:稻田出版社,1999年。
杜贊奇(Duara, Prasenjit)著,王福明譯,《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4年。
汪榮祖、李敖,《蔣介石評傳》。臺北:商周出版社,1995年。
彼得‧柏克(Peter Burke)著,許綬南譯,《製作路易十四》。臺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金門古典文獻探討》。金門:金門縣政府文化局,2011年。
金門縣政府,《金門縣第三級古蹟盧若騰故宅及墓園之調查研究》。金門:金門縣政府,1996年。
哈布瓦赫(M. Halbwachs)著,華然、郭金華譯:《論集體記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年。
哈拉爾德‧韋爾策(Harald Winzer)編,季斌、王立君、白錫堃翻譯,《社會記憶︰歷史、回憶、傳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高致華,《鄭成功信仰》。合肥:黃山書社,2006年。
張炎憲、黎光中、董群廉訪問,《金門戒嚴時期的民防組訓與動員訪談錄(二)》。臺北:國史館,2003年。
張崑振,《金門縣官祀建築調查研究》。金門:金門縣文化局,2007年。
張榮強,《鄭成功抗清扶明驅荷復台與被誣辯誣特輯——兼述鄭氏一生光輝事蹟》。臺北:美泰印刷,2001。
張燮著,謝方校注,《東西洋考》。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許氏宗親會,《金門珠浦許氏族譜》。金門:金門縣許氏宗親會、金門珠浦許氏族譜編輯委員會編務發行執行小組出版,1987年。
許在全主編、泉州市鄭成功學術研究會編,《鄭成功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許雪姬,《臺灣歷史辭典》。臺北:遠流出版社,2003年。
許維民,《風獅爺》。臺北:設計家文化出版社,1994年。
許維民等,《金門林業經營四十年回顧與展望》。金門:金門林務所,1998年。
郭堯齡,《鄭成功與金門》。金門:金門縣政府,2003年。
陳炳容,《金門風獅爺》。臺北:稻田出版社,1996年。
傅朝卿,《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臺南市:臺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2001年。
傅朝卿、詹伯望著,《圖說鄭成功與臺灣文化》。臺南:臺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2006年。
馮亞琳、[德]阿斯特莉特‧埃爾(Erll,A.)主編、余傳玲等譯,《文化記憶理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黃玉齋,《鄭成功與臺灣》。臺北:海峽學術出版, 2004年。
黃典權,《鄭成功史事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96年。
黃政傑,《多元社會課程取向》。臺北:師大書苑,1995年。
黃振良,《浯洲鹽場七百年》。金門:金門縣文化局,2003年。
黃振良,《蠔鹽之鄉話西園》。金門:金門縣政府,2000年。
楊天厚、林麗寬,《金門風獅爺與辟邪信仰》。臺北:稻田出版社,2000年。
楊加順主編,《賢聚鄉賢事略》。金門:金門縣文化局,2007年。
楊肅獻,《金門現代史》。金門:金門縣政府,2009年。
楊雲萍,《南明研究與臺灣文化》。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93年。
楊慶堃,《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宗教的現代社會功能及其歷史因素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葉鈞培、黃奕展,《金門族譜探源》。臺北:稻田出版社,2001年。
董翔飛編著,《中華民國選舉概況(下篇)》。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出版,1984年。
董群廉訪問,《金門戒嚴時期的民防組訓與動員訪談錄(一)》。臺北:國史館,2003年。
董群廉訪問,《金門戒嚴時期的民防組訓與動員訪談錄(三)》。臺北:國史館,2004年。
廖炳惠,《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年。
福住信邦著,葉珠算譯,《鄭成功的日本母親》。臺北:稻田出版社,1992年。
蔡相煇,《臺灣的王爺與媽祖》。臺北:臺原出版社,1989年。
鄧孔昭,《鄭成功與明鄭臺灣史研究》。北京:臺海出版社,2000年。
霍布斯邦 (Hobsbawm, Eric J.)著,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臺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謝重光、楊彥杰、汪毅夫,《金門史稿》。廈門:鷺江出版社,1999年。
藍順德,《教科書政策與制度》。臺北:五南出版社,2006年。
(二)外文專書
林重太,《鄭成功と同時代史研究:目錄、解說、展望》。長崎:鄭成功と同時代史研究會,1994年。
Barth, Fredrik.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69.
Idema, Wilt L. Li Wai-yee. and Ellen Widmer (eds.) Trauma and Transcendence in Early Qing Literatur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四、專書論文集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2003年。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編,《第五屆中國近代文化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鄭成功、劉銘傳】》。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2003年。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歷史研究室編,《鄭成功研究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楊國楨主編,廈門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廈門市鄭成功紀念館、廈門市鄭成功研究會編,《長共海濤論延平:紀念鄭成功驅荷復臺34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發行,《鄭成功與臺灣文化資產研討會論文集》。臺南: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1999年。
臺南市政府、國立成功大學,「2007海洋臺灣與鄭氏王朝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暨文集」。臺南:臺南市政府,2007年。
鄭萬進,《鄭成功聖紀研討會紀念特刊》。臺北:護國延平宮,2000年。
五、論文與會議論文、期刊
二宮一郎,〈日本鄭成功研究的一個觀察——日本型華夷意識與《國姓爺合戰》〉,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歷史研究室編,《鄭成功研究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南昌:江西人民,1989 年,頁357-369。
王見川,〈光復前(1945)臺灣的鄭成功信仰〉,《道統之美》,期2(2004年),頁64-81。
王明珂,〈過去、集體記憶與族群認同:臺灣的族群經驗〉,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頁249-274。
王勇、孫文,〈華夷變態與清代史料〉,《浙江大學人文學報》,期1(2008年),頁141-147。
王璦玲,〈記憶與敘事:清初劇作家之前朝意識與其易代感懷之戲劇轉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期24(2004年),頁39-103。
司徒琳(Struve, Lynn A. ),王成勉譯,〈儒者的創傷——《餘生錄》的閱讀〉,《臺灣師大歷史學報》,期39(2008年6月),頁1-16。
石萬壽,〈明鄭時期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組,頁1153-1175。
吳文星,〈日本據臺前對臺灣之調查與研究〉,《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師大文學院、臺灣師大人文教育研究中心,1994年,頁567-576。
吳文星,〈如何看待日據時代臺灣史〉,《學術演講專輯》,輯12,臺北:臺灣師範大學,1996年,頁415-426。
呂金誠,〈植物資源部分〉,王鑫、李玲玲、呂金誠,《金門地區自然資源基礎調查與保育方針之研究》,臺北: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組,1994年。
李增,〈鄭成功與金門之關係述論〉,《第五屆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鄭成功、劉銘傳】》,頁181-204。
汪榮祖,〈記憶與歷史:葉赫那拉氏個案論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64(2009年),頁1-39。
沈松僑,〈振大漢之天聲──民族英雄系譜與晚清的國族想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33(2000年),頁77-158。
林金榮,〈明末清初金門局勢探討〉,《金門宗族文化》,期1(2004年),頁23-26。
翁佳音,〈諸神讓位:鄭成功廟多現象之探究〉,《歷史月刊》,期179(2002年),頁108-113。
高致華,〈故國遺民與民間造神:鄭成功信仰的成形與發展〉,「全球化下明史研究之新視野」學術研討會,2007年。
全文網址:http://www2.scu.edu.tw/history/PDF/2-18.pdf(引用日期:2010年3月25日)
婁子匡,〈鄭成功傳說之整理〉,刊於《臺灣文獻》,期1(1962年),頁101-130。
康豹,〈評蔡相輝著《臺灣的王爺與媽祖》〉,《新史學》,創刊號(1990年),頁155-162。
康豹,〈臺灣王爺信仰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江燦騰、張珣合編,《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臺北:南天書局,2003年,頁143-174。
曹永和,〈從荷蘭文獻談鄭成功之研究〉,《台灣文獻》,卷12期1(1961年),頁1-14。
曹永和,〈環中國海域交流史上的臺灣和日本〉,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上)》,臺北:玉山社,1996年,頁103-134。
連景初,〈明延平郡王祠沿革考〉,專輯編輯委員會編,《鄭成功復臺三百週年紀念專輯》,臺北:海內外鄭氏宗親會,1962年,頁85-90。
陳世慶,〈明鄭前後之金門兵事〉,《臺灣文獻》6:1。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5年。
陳芳明,〈鄭成功與施琅——臺灣歷史人物評價的反思〉,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上)》,臺北:玉山社,1996年,頁135-155。
陳慶元,〈南明金門詩人盧若騰〉,《中國典籍與文化》,期4(1996年),頁37-41。
傅朝卿,〈以鄭成功建構台灣鄉土文化教育的內涵〉,《鄭成功聖紀研討會紀念特刊》,臺北:臺北護國延平宮,2000年。
楊雲萍,〈日人的鄭成功「尊重」政策〉,《臺灣的文化與文獻》,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90年,頁175-178。
溫國良,〈日據初期臺南延平郡王祠「改號」與「列格」始末〉,《臺南文化》,新期47(1999年),頁33-57。
雍叔,〈開山王廟〉,收錄於專輯編輯委員會編,《鄭成功復臺三百週年紀念專輯》,臺北:海內外鄭氏宗親會,1962年,頁93-114。
鄧孔昭,〈子虛烏有的「延平王國」——論臺灣國民中學教科書《認識臺灣》(歷史篇)對鄭氏政權的杜撰〉,《〈認識臺灣〉教科書評析》,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1999年。
鄧孔昭,〈明鄭時期臺灣社會經濟若干問題的探討〉,《清史研究》,期4(1995年),頁10-19。
鄧孔昭,〈明鄭時期臺灣海峽海上交通問題的探討〉,《臺灣研究集刊》,期4(2001年),頁10-16、33。
鄧孔昭,〈從盧若騰詩文看有關鄭成功史事〉,《臺灣研究集刊》,期1(1996年),頁93-96。
鄧孔昭,〈試論鄭成功對鄭芝龍的批判與繼承〉,《臺灣研究集刊》,期4(1987年),頁15-25。
鄧孔昭,〈鄭成功收復臺灣期間的糧食供應問題〉,《臺灣研究集刊》,期3(2002年),頁29-33、55。
鄭愁予,〈金門集〉,《聯合文學》,期288,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8年10月,頁48-62。
蕭阿勤,〈集體記憶理論的檢討:解剖者、拯救者與一種民主觀點〉,《思與言》,卷35期1(1997年),頁247-296。
六、學位論文
王麗秋,〈戰後臺灣教科書中鄭成功之歷史論述〉,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史曜菖,〈棺蓋,論未定:清代呂留良(1629-1683)思想、形象的抗拒與接受〉,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江仁傑,〈日本殖民下歷史解釋的競爭——以鄭成功的形象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0年。
江鑀萍,〈鄭成功信仰的成立與發展〉,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0年。
沈芳如,〈《臺南文化》與戰後臺南「府城」集體記憶的建構(1951-2001)〉,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周士煌,〈鄭成功的民族學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高致華,〈鄭成功信仰研究〉,廈門: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
郭秋顯,〈海外幾社三子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黃蕙馨,〈共生與疏離-金門風獅爺與聚落之關係〉,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黃瓊慧,〈世變中的記憶與編寫——以丁耀亢(1599-1669)為例的考察〉,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蔡慧敏,〈島嶼環境變遷研究—金門島地景形塑與轉化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
蔡蕙如,〈與鄭成功有關的傳說之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1年。
鄭仰俊,〈鄭成功民族英雄形象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盧志鎮,〈金門先賢盧若騰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
蕭鈺婷,〈盧若騰詩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閻維彪,〈臺灣漢人民間信仰的「臺灣神」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顏伶真,〈沈光文之懷鄉詩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七、網路資訊
「大紀元日報網站」:http://www.epochtimes.com/b5/6/6/7/n1342927p.htm。(引用日期:2012年4月20日)。
「中國新聞網」:http://news.china.com.cn/tw/2009-05/18/content_17790436_2.htm。(引用日期:2012年4月27日)。
「金門日報網站」:http://www.kmdn.gov.tw/ch/AllInOne_Show.aspx?path=25&guid=f373b7a9-f180-4743-93d2-cc8474656024&lang=zh-tw。(引用日期:2010年4月1日)。
「金門烈嶼鄉卓環國小網站」:http://www.jhes.km.edu.tw/lieyu。(引用日期:2010年4月2日)
「楊樹清文學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yangstime/archives/4837959.html。(引用日期:2010年11月19日)
|
指導教授 |
汪榮祖(Young-tsu Wong)
|
審核日期 |
2012-8-16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