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320206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4 、訪客IP:3.133.123.162
姓名 林喬莉(Ciao-Li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土木工程學系
論文名稱 以系統動力模式評估水田埤塘灌溉系統
(System dynamics modeling for paddy field pond irrigation system)
相關論文
★ 水資源供需指標建立之研究★ 救旱措施對水資源供需之影響分析
★ 台灣地區颱風雨降雨型態之分析研究★ 滯洪池系統最佳化之研究
★ 運用遺傳演算優化串聯水庫系統聯合運轉規線之研究★ 河川魚類棲地分佈之推估與分析研究-以卑南溪新武呂河段為例-
★ 整合型區域水庫與攔河堰聯合運轉系統模擬解析及優化之研究★ 河川低水流量分流演算推估魚類棲地之研究-以烏溪上游為例
★ 大漢溪中游生態基流量推估與棲地改善之研究★ 石門水庫水質模擬與水理探討
★ 越域引水水庫聯合操作規線與打折供水最佳化之應用-以寶山與寶山第二水庫為例★ 防洪疏散門最佳啟閉時間之研究 -以基隆河臺北市河段為例-
★ 配水管網破管與供水穩定性關係之研究★ 石門水庫永續指標之建立與研究
★ 台灣地區重要水庫集水區永續指標建立與評量★ 限制開發行為對水庫集水區水質保護之探討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選取桃園大圳二支線為研究區域,二支線之灌溉水源取自於石門水庫與埔心溪及南崁溪,而桃園地區內的埤塘灌溉系統為特有農業灌溉方式,不僅可以提升降雨量之使用率更能調蓄輔助農業灌
溉用水。因此本研究利用系統動力模式模擬農業灌溉系統,考慮降雨提供之雨量及有限灌溉水源,以2008 年灌區資料進行灌溉用水模
擬。經由改變引灌水量操作方式及河水堰取水量,探討引灌水使用量以及埤塘灌溉系統之調蓄效益。針對埤塘灌溉系統對於農業灌溉之重要性,考慮埤塘灌溉系統於引灌方式上三種不同之操作:正常灌溉、關閉河水堰取水及關閉埤塘灌溉系統進行模擬,發現關閉埤塘灌溉系統對於作物之生長情況最為不利,結果顯示出集中降雨型態的二期作,在無埤塘灌溉系統之情況下有缺水現象產生,由此證實埤塘灌溉系統在極端降雨型態下,埤塘灌溉系統於農業灌溉上所扮演之重要角色。台灣早期的用水量分別為農業用水、民生用水及工業用水,當中以農業用水量為最大宗取水量(70 ~75%),然而近年來由工業用水與民生用水之用水比例提高,造成農業用水之比例逐漸下降。當面臨缺水時,用水順序以工業用水及民生用水優先,導致農業用水經常面臨分配不均的窘境,此時農田的耕作型態就會由耕種變成休耕。因此本研究將流出灌區下游之逕流量當作新興水資源再次循環利用且不考慮有任何運輸損失,假設迴歸水可回抽至灌溉源頭作為引灌水量利用,發現模擬結果得到一、二期作在使用新興水資源做為灌溉水源後,分別能夠減少原來一、二期作灌溉水量的50.7% 及86.2%。
摘要(英)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into the influence of irrigation water requirement with the change of irrigation operation including channel supply and wire supply. Its use of irrigation water on the lead and the pond irrigation system has the effect of regulation and storage efficiency benefits. Tao-Yuan Channel #2 Feeder i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The irrigation resource included Shih-men reservoir, Nankan stream and Puxin stream. The agriculture irrigation system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adapting Vensim model and the irrigation water supply data in 2008 was applied. The different simulations of irrigation management are used to estimate the significance of pond irrigation system for agriculture
irrigation. The simulation was divided into three cases: (1) normal state,(2) closing of the water intake weir and, (3) closing of the water intake po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closing pond irrigation system adversely affected on growing of the crops. And the water shortage occurred with
the centralization rainfall pattern in second crop given the condition of ponds. Therefore, the pond irrigation system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under extreme rainfall patterns.
The early stage of Taiwan’s water demand included agricultural water,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water. Agriculture water consumption has the largest quantity of water demand (70 ~ 75%),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increasing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water occurred to decrease agricultural water ratio gradually. When facing with the water shortage,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water have high priority induced lack of agricultural water and fields will change cultural type from work to fallow.
In this study, the runoff that flowed out from the downstream irrigation section can be reused as new recycling water without transporting loss. Assuming the return flow can be pumped up to upstream irrigation section and be used as irrigation water.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rrigation water reduced 50.7% and 86.2% for original demand in first and second crop after using new recycling water as the irrigation water.
關鍵字(中) ★ 農業灌溉
★ 埤塘灌溉系統
★ 系統動力模式
★ 迴歸水
關鍵字(英) ★ Vensim model
★ Return Flow
★ Pond Irrigation system
★ Irrigation Water Supply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誌謝……………………………………………………………………IV
目錄………………………………………………………………………V
圖目錄…………………………………………………………………VII
表目錄…………………………………………………………………IX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動機……………………………………………………1
1.2 研究目的……………………………………………………2
1.3 研究流程……………………………………………………3
1.4 本文架構……………………………………………………5
第二章 文獻回顧………………………………………………………6
2.1 迴歸水之定義………………………………………………6
2.2 田間需水量………………………………………………10
2.3 有效雨量…………………………………………………17
2.4 國內迴歸水之研究………………………………………18
2.5 國外迴歸水之研究………………………………………22
2.6 灌溉埤塘系統……………………………………………23
第三章 理論分析與系統架構………………………………………31
3.1 基礎理論…………………………………………………31
3.1.1 水平衡理論……………………………………………31
3.1.2 田間需水量推估………………………………………33
3.1.3 作物蒸發散……………………………………………33
3.1.4 水田滲漏量之推估……………………………………35
3.1.5 水田逕流量……………………………………………37
3.1.6 埤塘系統………………………………………………39
3.2 系統動力學………………………………………………40
3.2.1 Vensim………………………………………………40
3.2.2 程序與步驟……………………………………………41
3.2.3 模式建立………………………………………………44
3.3 系統建立…………………………………………………45
3.3.1 溢流方向………………………………………………46
3.3.2 取水原則與類型………………………………………51
3.4 地理環境概述……………………………………………53
第四章 模式模擬與結果分析………………………………………57
4.1 系統流程…………………………………………………57
4.1.1 演算流程………………………………………………68
4.1.2 輸入資料………………………………………………61
4.1.3 模擬結果………………………………………………66
4.2 埤塘效益…………………………………………………73
4.2.1 系統分析………………………………………………73
4.3 新興水資源………………………………………………76
4.4 敏感度分析………………………………………………8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9
5.1 結論………………………………………………………89
5.2 建議………………………………………………………90
參考文獻………………………………………………………………92
參考文獻 1.中華水資源管理學會,「石門水庫活化措施」,水資源管理會刊,第七卷,第二期,2005。
2. 水資源暨營運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91-199頁,2004。
3. 王如意、易任,「應用水文學(上下冊)」,茂昌圖書公司,1979。
4. 王培展,「桃園農田水利會埤塘發展史」,桃園大圳通水八十週年紀念專刊,桃園農田水利會,2004。
5. 台灣省水利局編,「灌溉排水工程設計(上冊)」,1978。
6. 台灣省水利局,「新竹苗栗地區水資源繼續調查研究計畫報告-苗栗公館區後龍溪河道與穿龍圳灌區水之動態研究」,台灣省水利局,1972。
7. 甘俊二,「水稻深水灌溉與乾旱時期的用水管理」,農業氣象及農業水資源之應用與管理,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第106-113頁,2002。
8. 甘俊二,「台灣之輪區配水技術」,中日農業研討會—農業水資源之利用與管理,1985。
9. 甘俊二,「烏溪中游灌溉需水及水資源研究報告」,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1969。
10.甘俊二,「灌溉」,財團法人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第14-21頁,2005。
11.甘俊二,「灌溉系統配水技術之分析與研究」,台灣大學農工系,1979。
12.甘俊二、徐玉標、施嘉昌、曹以松,「灌溉排水原理」,中央圖書出版社,1982。
13.甘俊二、張煜權,「三生水田利用」,農工學報,1997。
14.甘俊二、湯松義、林國華,「缺水期輪灌區劃分方法及配水技術之研究」,1992。
15.甘俊二、鄭俊澤、張煜權,「超量灌溉對環境影響之研究」,中國農業工程學會,1996。
16.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石門二期大圳系統(楊梅、富岡、湖口站灌區)調查」,2009。
17.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桃園大圳及光復大圳系統埤塘調查研究」,2005。
18.吳珮菁,「水田回歸水之模式及驗證」,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19.吳瑞賢,「水田回歸水應用之探討」,第二屆海峽兩岸農田水利研討會論文集,第180-189頁,1999。
20.吳瑞賢、林癸妙、李俊福,「水田回歸水量之研究」,農業工程學報,第四十五卷,第一期,第72-82頁,1999。
21.吳瑞賢、溫博文、陳世偉,「桃園大圳及石門大圳灌溉系統之效能評估」,桃園大圳水資源暨營運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
22.李明益,「河川流域水管理系統動力學模式之發展與建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23.周珮淳,「水田埤塘灌溉系統於農業用水之分析」,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24.周珮淳、陳世偉、吳瑞賢,「桃園地區灌溉埤塘於農業用水之分析研究」,第十五屆水利工程研討會,2006。
25.林癸妙,「水田回歸水量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26.林啟超,「水田灌溉用水回歸利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27.施嘉昌、徐玉標、曹以松、甘俊二,「灌溉排水原理」,國立編譯館主編,1984。
28.施嘉昌、徐玉標、曹以松、甘俊二編著,灌溉排水原理,第三版,中央圖書出版社,1988。
29.洪毓謙,「以砂箱試驗探討現地複合土層隻滲流機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30.徐世大、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防洪及水資源關發局,「水文語彙」,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出版,1972。
31.徐龍淵、徐恭也,「迴歸水利用現狀及加強方法」,農田水利,34卷,第8期,1986。
32.桃園農田水利會,「民國97年灌溉計畫書」,2008。
33.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石岡壩南幹渠道可再利用迴歸水源調查」,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1996。
34.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桃園石門埤塘水源利用檢討」,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2003。
35.高振程,「水田坵塊系統之回歸水量推估」,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36.張興亞,「灌溉水滲漏之數值模擬」,私立中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37.莊光明,「農業工程技術辭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2。
38.許睿翔,「水田埤塘之系統動力模式」,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39.連宛渝,「氣候變遷對台灣水稻灌溉需水量及潛能產量之影響」,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40.陳世偉,「區域多元化水資源調配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
41.陳世楷,「水稻田入滲試驗與數值模擬」,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
42.陳亭玉,「河川流域水土資源承載力與永續力評量模式之發展」,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43.陳靖薇,「區域迴歸水推估模式之建立與應用」,私立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4。
44.陳豐文,「農地可再利用迴歸水之調查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私立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1999。
45.陳豐文、陳獻、黃勝頂,「台灣地區農地迴歸水之潛勢分析」,台灣水利,第五十三卷,第三期,第74-89頁,2005。
46.陳獻,「有效雨量之估算」,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特刊第五號,1979。
47.陳獻、蔡正輝、蔡西銘、陳豐文,「農地灌溉後迴歸水估算模式之研究」,八十七年度農業工程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第393-399頁,1998。
48.陳獻、蔡西銘、陳豐文、陳靖薇、劉日順,「水田灌溉後迴歸水估算模式之建立及應用」,農業工程學報,第五十一卷,第二期,第41-61 頁,2005。
49.湯松義,「水田灌溉水深遞減與制訂輪距之關連研究」,財團法人曹公農業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1997。
50.雲林農田水利會,「雲林灌區迴歸水有效利用調查研究」,雲林農田水利會,1991。
51.黃浩烈,「水田深水灌溉最佳高度之決定」,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52.楊朝仲、張良正、葉欣誠、陳昶憲、葉昭憲,「系統動力學思維與應用」,五南圖書,2007。
53.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農業迴歸水回收再利用研究-雲林地區為例」,嘉德技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第2-1~2-7頁,2007。
54.經濟部水利署北區資源局,「多元化水資源開發-桃園及新竹地區農業迴歸水調查與可行性評估」,初期工作執行計畫書,第9-27頁,2006。
55.經濟部水利署北區資源局,「多元化水資源開發-桃園及新竹地區農業迴歸水調查與可行性評估」,期末報告書,第2-1頁,2007。
56.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石門水庫第三次整體檢查與安全評估」,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5。
57.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利用桃園地區埤塘輔助民生及工業用水之可行性評估」委辦計畫-「利用埤塘蓄水緊急支援民生用水
之可行性評估」,專題期末報告書(修正稿),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
究中心,2006。
58.劉君帆,「灌溉系統迴歸水推估方法之研究-以嘉南水利會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59.劉日順,「水田灌溉後可再利用迴歸水推估模式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1。
60.劉振宇、簡傳彬、方文村,「桃園大圳灌區埤塘蓄水功能之探討」,桃園大圳水資源暨營運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91-199頁,2004。
61.蔡西銘、陳獻、劉日順,「桃園地區迴歸水利用現況調查及分析(第二年)」,農業水利科技研究發展八十九年度計畫成果發表討論
會,第1-19~1-29頁,2001。
62.蔡西銘、陳獻、劉日順,「迴歸水的定義及分析方法之比較」,第十一屆水利工程研討會,第F-77~F-80頁,2000。
63.蔡欣妤,「以系統動力模式評估農業灌溉系統之研究」,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64.鄭建民,「水田滲漏量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
65.駱安華,「水稻灌溉水量之研究」,台灣水利,第十卷,第三期,第17-30頁,1962。
66.駱安華,「回歸水之計算和應用」,台灣水利,第八卷,第二期,第47-56頁,1960。
67.駱安華,「灌溉水源之估算和運用」,台灣水利,第九卷,第二期,第12-23頁,1961。
68.謝奇良,「桃園地區埤塘在颱洪期間緊急供水之探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5。
69.簡傳彬,「水稻田入滲及回歸水之試驗及模擬」,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70.羅樹孝,「水文學辭典」,茂昌圖書,1995。
71. Huang, H. C., Liu, C. W., Chen, S. K. ,Chen, J. S.,” Analysis of percolation and seepage through paddy bunds”, Journal of Hydrology,284, pp. 13-25., 2003.
72. Kim, H.K., Jang, T.I., Im, S.J. and Park, S.W.,“Estimation of irrigation return flow from paddy fields considering the soil moisture”,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Vol.96, pp.875-882, 2009.
73. Maarten, K., Annekathrin, J., Axel B. and Andreas G., “Integrated modelling of climate, water, soil, agricultural and socio-economic process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the methodology and some exemplary results from the semi-aridnorth-east of Brazil”, Journal of Hydrology, Vol.328, pp.417-431,2006.
74. Mhlanga, B.F.N., Ndlovu, L.S. and Senzanje, A., “Impacts of irrigation return flows on the quality of the receiving waters: A case of sugarcane irrigated fields at the Royal Swaziland Sugar Corporation (RSSC) in the Mbuluzi River Basin (Swaziland)”,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 Vol.31, pp.804-813, 2006.
76. Oad, R., Lusk, K. and Podmore, T., “Consumptive use and return flows in urbanlawn water use”, ASCE,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Vol.123, No. 1, pp. 62-69, 1997.
75. Zulu, G., Masaru, T., Shin-ichi, M.,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use and its effects on paddy irrigation system water balance and the Riceland ecosystem,”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Vol.31,pp.269-283 , 1995.
指導教授 吳瑞賢(Ray-Shyan Wu) 審核日期 2010-7-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