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4300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2 、訪客IP:3.133.155.48
姓名 徐萌蓮(Meng Lien H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論文名稱 六個標準差的導入過程與績效之探討-以某公司之庫存管理改善專案為例
相關論文
★ 內衣業標準工時設定之實務研究★ 派工法則於縮短DRAM 廠生產週期時間之探討—以A公司導入自動化派工系統為例
★ 企業如何在TQM、TPM及TP等管理模式下 運用6 Sigma管理系統之探討—以某日系家電製造公司為例★ 台灣TFT LCD產業發展及競爭力分析
★ 印刷電路板產業之外包程度與競爭力分析—以個案H公司為例★ 原料藥廠運籌管理的改善方案與執行績效 -以A公司為例
★ 條碼技術於生產管理的改善應用-以某輕金屬產業公司為例★ TFT-LCD對膠帶產業未來發展的探討--以膠帶業A公司為探究對象
★ 物流中心揀貨作業改善 - 以A公司為研究對象★ 國內上市企業導入ERP系統前後績效評估 -以D供應商之ERP系統為例
★ RFID的技術、發展、導入與物流的管理應用★ 台灣資訊產業兩岸分工經營模式發展探討-以A公司為例
★ 以平衡計分卡探討衛星定位計程車業之經營策略-以A公司為例★ 自行車業導入豐田生產方式之個案研究
★ 印刷電路板(PCB)多聯板報廢移植探討-以A科技公司為例★ 台灣電弧爐鋼鐵產業之策略分析-以A公司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1984年,摩托羅拉發現在所有流程當中,平均每百萬個機會,會發生66,800次的失誤,當品質好壞的變異程度超過三個標準差時,就表示該流程需要進行改善,然而,摩托羅拉並未因為這樣的品質管理而提高他們的營運績效。因此,摩托羅拉進而創造出「六個標準差」這個詞彙,用來追求更高的品質標準,即每百萬個機會中,只容許3.4次失誤。而奇異公司的傑克.威爾斯則藉由六個標準差的推動,將奇異轉型為全球最有效益及最有價值的企業,奇異驚人的績效使六個標準差更是蔚為風潮。對企業而言,面對複雜而多變,時間緊迫的經營環境,導入六個標準差活動似乎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最佳管理方法。
本研究是以正在積極推動六個標準差的個案公司的「庫存管理」改善專案為實證研究對象,探討其六個標準差活動的運作模式及過程,並以其在生產製程和庫存管理上的改善程度及在財務上的表現,來驗證六個標準差所能帶給企業的效益及其影響。
經由本研究的實證,一個企業必須創造有利於六個標準差系統紮根生長的環境及條件,其所推動的專案才能逹到企業所預期的成效,且此成效也才可以持續的擁有或改善。但若過度的強調「六個標準差」的效益或盲目地在企業內部推動「六個標準差」,則不但會事倍功半,還可能產生反效果。畢竟,不管是把「六個標準差」當作一種品質改善的工具或企業永續經營的管理方法,它都只是一套理論、架構及程序。有利的環境、開放的心態及在運用上的拿捏及技巧才是導入「六個標準差」成功或失敗的重要關鍵。
摘要(英) In 1984, Motorola found that in their internal operating process, there were 66,800 defects in average. They reviewed and improved the related process when the defects were over 3 “Sigma”. However, this kind of quality management didn’t help much to improve their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pursue the higher quality, Motorola promoted and implemented “6 Sigma” internally to advance their performance, which means only less than 3.4 defects are allowed among 1 million opportunities.
Another successful story; the former CEO of GE, Jack Welch aggressively implemented “6 Sigma” within GE organization and he finally transformed GE into the most profitable and valuable corporation in the world. GE’s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confirmed the benefi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6 Sigma” and it also proved “6 Sigma” was one of the best management mechanisms to advance company’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extremely competitive market.
This study was focusing on one of the “6 Sigma” activities proceeded at researched company; “Inventory Management Improvement”. It analyzed this project’s method and the process, and tried to verify the benefit and the affect to the company.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of this research, a company needs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which is good for “6 Sigma” to thrive. Only under some certain circumstance, could the effect and benefit of a project be generated as expect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d. However, if a company over-emphasizes the effect of the “6 Sigma” or implements “6 Sigma” without an appropriate planning and arrangement, the outcome might not be as favorable to the stakeholders as expected.
In conclusion, whether you consider “6 Sigma” is a quality improvement tool or a best management mechanism, itself is merely a theory, a framework, a set of process. The key successful criteria are the favorable environment, open mindset and the determination to succeed constructed by the organization.
關鍵字(中) ★ 六個標準差
★ 庫存管理改善專案
關鍵字(英) ★ 6 Sigma
★ Inventory management improvement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前言 1
1.2 研究動機 2
1.3 研究目的 3
1.4 研究範圍及限制 3
1.5 論文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2.1 六個標準差的定義 8
2.2 六個標準差的內涵 11
2.3 六個標準差的發展 11
2.4 六個標準差的應用範圍 14
2.5 六個標準差的改善步驟 16
2.6 六個標準差的成功關鍵 19
2.7 六個標準差的效益 21
第三章 個案公司介紹 25
3.1 個案公司簡介 25
3.2 個案公司在台的發展歷史 26
3.3 個案公司產品介紹: 27
3.4 個案公司產品之應用及產業發展 28
3.5 個案公司的經營理念 33
3.6 個案公司的核心價值 33
3.7 個案公司的企業策略 35
3.8 個案公司的SWOT 分析 36
3.9 個案公司導入六個標準差的背景 38
第四章 個案公司六個標準差活動的分析與探討 39
4.1 庫存管理改善專案的分析與探討 40
4.2 「六個標準差」對個案公司提升競爭優勢的效益 48
4.3 「六個標準差」在個案公司成功導入的因素 49
4.4 「六個標準差」對個案公司組織文化的影響 5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2
5.1 結論 52
5.2 建議 53
5.3 未來研究的方向 54
參考文獻 55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 丁惠民譯(2006),Michael L. George and David Rowlands and Mark Price and John Maxey合著,精實六標準差工具手冊,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
﹝2﹞ 王長興(2006),兩岸資訊廠商組織學習、六標準差活動與服務品質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3﹞ 朱承先(2003),導入Six Sigma 的六大成功要素,能力雜誌,第568期20~29頁。
﹝4﹞ 李國璧(2003),產品研發、六標準差活動能力與顧客滿意度關係之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 李志延(2004),六標準差應用於製程品質改善之推動模式,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李惠頻(2004),運用六標準差於生產規劃流程績效之管理與改善,國立中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 李育仁(2005),6-sigma應用於TFT-LCD玻璃基板產能提昇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學院工程管理專班碩士論文。
﹝8﹞ 沈振江(2004),以群組運作創造『六標準差』高績效之個案研究-推動經驗與問題研討,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EMBA)專班碩士論文。
﹝9﹞ 夏沛石(2006),企業導入6Sigma的做法對績效之影響,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許元全(2003),六標準差應用於專案改善之績效評估-以A公司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系專班碩士論文。
﹝11﹞ 許瑞松(2004),運用六標準差設計(DFSS)方法導入製造業以提昇競爭力-以案例探討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12﹞ 許嘉真(2007),運用價值鏈觀點與Six-Sigma DMAIC手法於改善生產流程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黃孟嬌 (2009),發光二極體(LED),工研院IEK。
﹝14﹞ 黃銘章 (2009),2010年LCD TV用面板發展趨勢,工研院IEK。
﹝15﹞ 張妤慧(2002),整合六標準差之通用問題管理歷程之研究,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張哲明(2006),整合精實與六標準差方法論於服務品質之改善與創新設計,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所碩士論文。
﹝17﹞ 樂為良譯(2001),Peter S. Pande and Robert P. Neuman and Roland R. Cavanage (2000)合著,六標準差(The Six Sigma Way),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
﹝18﹞ 樂為良譯(2002),George, L.M. 原著,精實六標準差,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
﹝19﹞ 鄭榮郞、郭倉義(2002),以6 Sigma建構企業競爭優勢之探討,品質月刋38卷3期80~83頁。
﹝20﹞ 廖志偉(2002),管理者的支持參與、JIT組織文化與產業差異對實施JIT生產系統績效之影響,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劉美君 (2009),大型TFT LCD面板,工研院IEK。
﹝22﹞ 賴彥中 (2009),中小型TFT LCD面板,工研院IEK。
﹝23﹞ 劉大昌、張前偉、林斌凱 (2004),企業推行六標準差之成功關鍵因素,第10屆品質管理研討會論文集,B3-2,13~31頁。
﹝24﹞ 陳延越(2002),國內企業推行6-Sigma品質管理系統之研究,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陳麗妃(2003)譯,狩野紀昭著,六標準差獨到之處與TQM的比較,品質月刊2003年11月號。
﹝26﹞ 胡瑋珊譯(2002),Subir Chowdhury著,六標準差設計(Design For Six Sigma),經濟新潮社。
英文部份
﹝1﹞ Ronald D. Snee (2000), Six Sigma Improves Both Statistical Training and Processes, Quality Progress, 33(10), pp. 68-72.
﹝2﹞ Roger W. Hoerl (1998), Six Sigma and The Future of The Quality Progression, Quality Progress, 31(6), pp. 35-42.
網站部份
﹝1﹞ 科建顧問,李文斌(2004), http://www.kind.com.tw,企業導入6 Sigma績效報導-以科建輔導實績為例(一)。
﹝2﹞ 工業技術研究院(2009),http://ieknet.itri.org.tw。
﹝3﹞ 科建顧問,林李旺(2003),http://www.kind.com.tw,6 Sigma的專案選擇。
﹝4﹞ 科建顧問,林李旺(2004), http://www.kind.com.tw,企業導入6 Sigma的發展趨勢與展望。
﹝5﹞ 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2009),https://etds.ncl.edu.tw。
﹝6﹞ 科建顧問,翁耀林(2003), http://www.kind.com.tw,繼ISO 9000之後,企業致勝之道~~6 Sigma品質管理新手法。
﹝7﹞ 華宇企管(2004),http://www.aheadmaster.com,六標準差。
﹝8﹞ 科建顧問,陳文俊(2002),http://www.kind.com.tw,六標準差(6 Sigma)的管理智慧。
﹝9﹞ 陳憲章(2005-2008),http://www.sixsigma.org.tw,六標準差觀念、六標準差定義、六標準差執行步驟、六標準差推行架構。
﹝10﹞ 顏貽楨(2004),http://xoops.lib.nccu.edu.tw,Lean 6 Sigma之問題解決思考模式。
﹝11﹞ 曹立明(2003),http://inews.cna.com.tw,六標準差(Six Sigma)。
指導教授 何應欽 審核日期 2010-6-1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