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李建邦(Chien-pang Lee)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
論文名稱 |
3D立體顯示器之技術發展與新產品開發規劃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
摘要(中) |
3D立體效果於1833年便出現在市面上,而3D立體電影從1930年首次推上大螢幕之後在1950年代掀起立體電影的拍攝熱潮,於1952年至1955年三年間利用紅藍眼鏡立體顯示技術所製作的立體電影至少在90部以上,因此造就了第一次立體電影的浪潮,雖然之後陸續第二波、第三波的浪潮不斷地掀起,不過皆由於播放內容的製作技術與立體顯示技術兩者的不成熟導致無法與2D平面顯示技術相抗衡而沉寂下來,也因此無法將立體顯示產品與相關技術順利推入市場之中;分析其原因在於要能將此一產品順利導入市場,並無法僅靠單一領域的技術發展便可順利達成,而是需要各相關產業先擁有成熟的技術,再加入上、下游產業結合的策略才可能達到。
在90年代末期IMAX電影院出現在市場之後,隨著數位化的電影播放新技術的成熟發展,使得2009年年底所推出全球的第一部真人全3D電影阿凡達(Avatar)掀起了前所未有的3D巨浪,本研究乃先針對整個3D顯示產業的現有技術及未來市場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期望利用此波前所未有的3D視聽浪潮與豐富的3D電影資源,規劃出兩家分屬電腦代工業及面板產業的個案公司之短、中、長期新產品共同發展計畫,藉著時勢所趨開發出3D立體顯示之利基商品,進而創造兩家個案公司豐碩的獲利成果。
|
摘要(英) |
The earlier 3D stereo effect appeared in the market in 1833. Then the first 3D stereoscopic film broadcast in 1930 onto the big screen in the 1950s and it sets off three-dimensional film boom of shoot films. From 1952 to 1955, more than 90 3D stereoscopic films were produced and displayed by using red and blue glasses technology. So that created the first wave of 3D film market. Although the succession second and third wave continued to launch into market. However the poor 3D contents and undeveloped display technology cause 3D film can not match 2D film, so it became silence finally. So it prevented the 3D product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into the market at that time. We know that it could not be able to promote 3D product into market successfully only rely on a single area of development technology. It needs a thoughtful vertical integration strategy to reach goal in 3D industry.
After IMAX theater appeared on the market in the late 90s and digitized movies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the first live-action feature 3D film in the world Avatar raise the unprecedented 3D movie wave at the end in 2009. In this study, we focus on analyzing current technology of 3D display industry and future market trends. Look forward to taking this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especially with rich 3D film resources, planning out a short-term and long-term new 3D product roadmap for both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of computer and LCD module industry. In the future, both of the case companies could make huge profit by these niche 3D products which are mentioned in this study.
|
關鍵字(中) |
★ 液晶面板 ★ 電腦代工業 ★ 新產品開發 ★ 3D立體顯示 ★ 觸控 |
關鍵字(英) |
★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 Touch technology ★ 3D display ★ Computer OEM ★ LCD panel |
論文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前言 1
1.2 研究動機 1
1.3 研究目的 2
1.4 研究範圍 3
1.5 論文架構 3
第二章 產業分析與文獻探討 6
2.1 3D立體影像的原理 7
2.2 3D立體顯示技術介紹 9
2.3 3D立體影像格式與擷取 15
2.4 3D立體顯示產業鏈分析 16
2.5 3D顯示產業之國際現況 19
2.6 3D顯示產業之國內現況 22
第三章 個案公司與產業現況介紹 25
3.1個案公司簡介 25
3.2產業現況 34
第四章 技術發展與新產品規劃 35
4.1 技術發展方向 35
4.2 短期產品開發規劃 38
4.3 中期產品開發規劃 40
4.4 長期產品開發規劃 42
4.5 產業發展趨勢 4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7
5.1 研究結論 48
5.2 研究發展 48
5.3 後續研究的建議 49
|
參考文獻 |
ㄧ. 中文文獻
1. 杜振宇(2009),IFA 2009 LEDTV吸睛 3D與OLED TV嶄露頭角,DigiTimes,2009年9月。
2. 杜振宇(2009),從消費端看家用3D TV普及關鍵,DigiTimes,2009年11月。
3. 杜振宇(2010),從CES 2010看韓廠積極充實家用3D TV與內容動向,DigiTimes,2010年1月。
4. 林芬卉(2008),三星LCD TV事業發展戰略—提升產品附加價值,DigiTimes ,2008年12月。
5. 林芬卉(2009),3D顯示器發展趨勢—裸視、更多視點、2D3D切換,DigiTimes,2009年3月。
6. 胡儀芳(2009),3D電影方興未艾 吹進BD市場,DigiTimes,2009年8月。
7. 黃以白(2008),立體顯示時代-2D~3D應用突破,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系顯示科技所課程講義,2008年1月。
8. 黃怡瑄(2009),再造盛世 筆記型電腦產業新契機,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09年10月。
9. 許精益(2007),3D立體顯示技術之發展與研究,光電工程第九十八期,2007年6月。
10. 黃以白(2008),立體顯示顯示時代 2D~3D應用突破,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系課程講義,2008年1月。
11. 陳彌彰(2009),3D電影潮成3D TV發展趨動力,DigiTimes,2009年6月。
12. 陳彌彰(2009),3D TV為2009年CEATEC Japan展出焦點,DigiTimes,2009年10月。
13. 陳婉菁(2009),TGS 2009微軟力推「誕生計畫」 日本遊戲製作人背書,DigiTimes,2009年10月。
14. 陳婉菁(2010),3D遊戲於家用遊戲機市場發展展望,DigiTimes,2010年3月。
15. 楊仁杰(2008),平面顯示器技術、應用及商業化發展近況,DigiTimes,2008年4月。
16. 楊仁杰(2009),富士完整3D攝影解決方案上市中小尺寸3D顯示器添新應用,DigiTimes,2009年8月。
17. 楊仁杰(2009),3D手機用面板技術發展顯著惟數位內容不足仍為主要瓶頸,DigiTimes,2009年8月。
18. 楊仁杰(2009),終端產品陸續上市 顯示技術百家爭鳴 3D顯示器為2009年橫濱顯示器展展出焦點,DigiTimes,2009年11月。
19. 楊仁杰(2010),2011年全球3D數位像機及數位相框用面板需求將突破100萬片大關,DigiTimes,2010年3月。
20. 楊宜蓁(2010),手勢操作介面發展推手—3D深度影像感測裝置重點廠商介紹,DigiTimes,2010年1月。
21. 劉榮政(2001),平面螢幕之立體影像設計,中央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22. 劉翰盛(2010),阿凡達讓3D時代真的來了,Prime AV,2010年2月。
23. 練宗憲(2010),Ceatec Japan 2009展示會之–世局變動,家電價值再創新,Prime AV,2010年2月。
24. 韓享良(2010),台灣電影院的四大主流3D技術,Prime AV,2010年2月。
25. 3D互動影像顯示產業聯盟(2009),3D互動立體影像產業技術白皮書,2009年12月
26. 堅達資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濾光式3D播放系統硬體設備,Retrieved April 3, 2010,取自:http://www.getop.com/
二. 英文文獻
1. Deborah Yang, DisplaySearch Quarterly Report To Amtran, DisplaySearch (2010)
2. Heejin Choi, Joohwan Kim, Jae Byung Park et al., Analysis on the optimized depth of 3D displays without an accommodation error,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IMID Symposium Digest, pp.1611-1614(2007).
3. Ronald Kaptein, Ingrid Heynderickx, Effect of Crosstalk in Multi-View 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s on Perceived Image Quality. Philips Research Laboratories, SID Symposium Digest, pp.1220-123 (2007).
4. Robert-Paul, Advanced Three-dimensional Television System Technologies, Philips Research (2007).
5. Wei-Hung Kuo, Weng-Bing, Tsung-Chin et al., 2D/3D Dual-Image Switchable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AU Optronics Corprration., SID 08 Symposium Digest, pp. 264-266 (2008).
6. W. L. IJzerman, S. T. de Zwart, T. Dekker, Design of 2D/3D Switchable Display, Philips Research Laboratories, SID Symposium Digest, pp. 98-101 (2005).
|
指導教授 |
何應欽
|
審核日期 |
2010-6-17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