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9730601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56 、訪客IP:3.141.21.141
姓名 徐維莉(Wei-Li H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廣西省賀州市公會鎮客家話研究
(Research the Hakka at Hezhou Gonghui Town in Guangxi Province)
相關論文
★ 臺灣客家與原住民民間故事之動物變形比較研究★ 印尼山口洋客家話研究
★ 臺灣客家話時間副詞研究★ 台灣客家童謠以<月光光>起興作品研究
★ 永定新舊移民之客家話比較-以楊梅鎮秀才窩與蘆竹鄉羊稠村為例★ 廣東五華客家話比較研究
★ 關西饒平客家話調查研究-以鄭屋、許屋為例★ 揭西五雲鎮客家話的音韻研究
★ 客語形象詞的文化探討★ 現職與支援教師客語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南桃園國小為例
★ 大埔、豐順客家話比較研究★ 武平中山鎮客家話研究
★ 中寮鄉客家話的語言接觸現象★ 桃園縣觀音鄉白玉村閩式客家話之研究
★ 台灣客家話量詞研究★ 臺灣海四話研究─以苗栗縣西湖鄉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研究的方言點位於廣西省東北部賀州市平桂管理區的公會鎮,與湖南省和廣東省接壤。賀州市素有“三省通衢”之稱,市區除了流行普通話外,粵語、客家話、桂柳話同樣流行。其中,賀州客家人大多移民自粵東地區,於明、清時代在賀州落戶。廣西省的客家話分成梅縣話(大多來自古嘉應州的五華)、河婆話(來自廣東揭西縣)、河源話(來自廣東河源市)三大類。賀州市公會鎮客家話以河婆話為主要溝通語言,本論文旨在研究賀州市公會鎮客家話的語音系統及語音演變現象。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方法與步驟、文獻探討、賀州客家話及其他方言音韻研究、音韻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廣西客家史地概況、方言點與發音人簡介等;第二章透過公會鎮客家話的語音語料,描述公會鎮客家話的平面語音系統。第三章將公會鎮客家話與中古音韻做出歷時的比較。第四章分析公會鎮客家話的語音特點,聲母部分包括(1)濁音聲母清化的讀音演變現象(2)精莊知章組聲母的歸併類型分析(3)見曉組不顎化(4)泥來有別(5)明母、微母、影母、云母、以母的合口字讀成〔w-〕。韻母部分包括(1)遇、蟹、止三攝的舌尖元音演變合流現象,(1)一、二等元音的對比現象。聲調部分次濁聲母的聲調演變現象。第五章將廣西公會鎮客家話與廣東陸河、廣東五雲客家話詞彙的使用的差異加以說明,藉以瞭解公會鎮客家話與祖源地在詞彙使用上的差異。第六章為結論,歸納公會鎮客家話的語音系統及特點,並在最後做檢討與建議。
摘要(英) The dialect survey of this thesis is located in Gonghui Town Pinggui Management Zone, Hezhou, northeast of Guangxi Province. Gonghui Town adjacents to Hunan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Hezhou is known as "the three provinces thoroughfare",In addition to the popular Mandarin, Cantonese, Hakka, Guiliu are equally popular in downtown area.Hezhou Hakka mostly immigrant from ea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Guangxi Province Hakka divids into three categories, include Meixian Hakka (mostly from the ancient Jiaying Wuhua), Hepo Hakka (from Guangdong JieXi) and Heyuan Hakka (from He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Hezhou Gonghui Town Hakka use Hepo Hakka as the main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the voice system fo
Hezhou Gonghui Town Hakka and voice evolved phenomenon.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 1 is the introduction, explaining the author’s motivation of doing this research, aims of the studies, research methods and steps,literature review, Hezhou Hakka and other dialects phonology study, phonological theories and methods, Guangxi Hakka background
overview and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pronunciation of people.
Chapter 2 through the Gonghui Town Hakka voice corpus, analysis the flat surface voice systems of Gonghui Town Hakka.
Chapter 3 will compare the Gonghui Town Hakka with the medieval phonology.
Chapter 4 will analysis the feature of Gonghui Town of Hakka pronunciation.
Initial consonant(1)Voiced initial consonant become Voiceless.(2) Analyze the forms of vowels in Zing Zhuang Z and Zhang languages.(3) The forms in Ni Lai languages are different.(4)Ming mother Wei mother Ying mother Yun mother Yi mother read [w-] in Hekiu
hu"closed mouth".
Rhyme (1) The rhyme of Yu Xie and Zhi becomes the same.(2)The contrast phenomenon of first and second vowel.
Chapter 5 will compare Gonghui Town Hakka with other Hakka dialects(Guangdong Luho, Guangdong WuYun).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vocabulary of Gonghui Town Hakka and Cradle.Chapter 6 is the conclusion will summe up the voice syst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nghui Town Hakka, provide conclusions and ecommendations of this study in this topic.
關鍵字(中) ★ 公會鎮客家話
★ 歷時比較
★ 方言比較
★ 語音特點
★ 河婆話
關鍵字(英) ★ the feature of pronunciation
★ diachronic comparis
★ Hepo Hakka
★ Gonghui Town Hakka
★ camparison of locals’’ voices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2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3
第四節 賀州方言點與發音人簡介 6
第二章 賀州客家話的語音系統 15
第一節 聲母 15
第二節 韻母 17
第三節 聲調部分 22
第四節 連讀變調 23
第五節 文白異讀 24
第三章公會鎮客家話和中古音的比較 26
第一節 聲母部分 26
第二節 韻母部分 41
第三節 聲調部分 57
第四章 賀州公會鎮客家話的語音特點 60
第一節 聲母的特色 60
第二節 公會鎮韻母特點 65
第三節 聲調的特色 70
第五章公會客家話的詞彙比較 72
第六章結論 90
參考文獻 92
(一)專書 92
(二)期刊 94
(三)學位論文 96
附錄一 同音字表
附錄二 廣西省賀州市公會鎮客家話詞彙調查表
附錄三 公會鎮地名探悉
參考文獻 (一)專書
丁邦新2007《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丁聲樹、李榮1981《漢語音韻講義》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 力2003《王力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福堂2005《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修定本》北京市:語文出版社。
王士元1988《語言與語音》臺北:文鶴出版公司。
朱德熙2008《語法講義》香港商務印書館。
古國順1996〈客語海陸方音與廣韻及國語之對應〉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古國順等著2005《臺灣客語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古國順 何石松 劉醇鑫編著2002《客語發音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古國順2002〈客語詞彙的特色〉《北市師院語文學刊》第6期。
李如龍2002《漢語方言研究文集》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2001《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出版社。
李如龍1996《方言與音韻論集》香港中文大學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
李如龍、周日健主編1998《客家方言研究》廣東:暨南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主編2002《漢語方言特徵詞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張雙慶1992《客贛方言調查報告(上)》福建:廈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張雙慶1992《客贛方言調查報告(下)》福建:廈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鄭曉華2009《客家方言研究》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李新魁1994《廣東的方言》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李新魁1983《中原音韻音系研究》大陸中州書畫社。
李 榮1982〈語音演變規律的例外〉《音韻存稿》107-118,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 榮1998《梅縣方言詞典》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李珍華、周長楫1998《漢字古今音表》修訂本,臺北:中華書局。
何耿鋪1993《客家方言語法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
何大安2007《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台北市:大安出版社。
何大安1995〈濁七歸去與現代方言>《聲韻論叢》第2輯
何大安1988《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林慶勳、竺家寧1989《古音學入門》。台北:學生書局。
竺家寧1992《聲韻學》。台北市:五南書局出版。
竺家寧1999《漢語詞彙學》。台北市:五南書局出版。
竺家寧1987《古音之旅》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竺家寧1995《音韻探索》台北:學生書局。
辛世彪2004《東南方言聲調比較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陳保亞2008《20世紀中國語言學理論》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
陳秀琪2012《客家話的比較研究》臺北市︰南天出版社。
岑運強2006《語言學基礎理論》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項夢冰2004《閩西方言調查研究(第一輯)》.漢城:新星出版社。
徐大明2006《語言變異與變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徐通鏘1996二刷《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徐運德1992〈客語詞彙〉台灣苗栗:台灣客家中原週刊社。
涂春景2000《客語正音講義》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袁家驛2001《漢語方言概要(第二版)》語文出版社。
游汝杰2004《漢語方言學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
游汝杰2000《漢語方言學導論》上海教育出版社
唐作藩2002《音韻學教程》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黃伯榮2001《漢語方言語法調查手冊》廣東人民出版社。
溫昌衍2001《客家方言特徵詞研究》廣東:暨南大學出版社。
董同穌1979《漢語音韻學》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劉綸鑫1999《客贛方言比較研究》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劉綸鑫2001《江西客家方言概況》江西人民出版社。
謝留文:2003《客家方言語音研究》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劉叔新2005《漢語描寫詞彙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戴昭銘2000《漢語研究的新思維》哈爾濱市: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龔萬灶2003〈客語實用手冊〉苗栗:龔萬灶。
鍾榮富2004《臺灣客家語音導論》台北市:五南。
鍾文典總主編,王建周主編,熊守清副主編2005《廣西客家研究綜論》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鍾文典總主編,韋祖慶、楊保雄主編2010《賀州客家》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侯精一主編 2002《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橋本萬太郎2008《語言地理類型學》北京市: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劉澤民2005《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甘肅省:甘肅民族出版社。
黃宣範 譯2007《MandarinChinese》臺北:文鶴出版社。
揭西縣志辦2005《揭西縣志)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顧 黔、石汝杰2007《漢語方言詞彙調查手冊》台京市:中華書局。
廣文編譯所1994《國音中古音對照表》台北市:廣文書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2007《方言調查字表》北京商務印書館北京語文出版。
張光宇1996《閩客方言史稿》臺北:國立編譯館。
張光宇1995〈論客家話的形成〉。《清華學報》。
莊英章、簡美玲主編《客家的形成與變遷》(上)新竹市︰交大出版社。
羅香林1992《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市:南天書局出版。
羅肇錦1996《臺灣的客家話》台北市:台原出版社。
羅肇錦1988《客語語法》台北市:學生書局。
羅肇錦1990《台灣的客家話》台北:台原出版社。
(二)期刊
陳秀琪2000古精莊知章母在客家話的演變 第四屆客家方言研討會廣東:梅州。
陳秀琪2004〈語言接觸下的方言變遷–以台灣的詔安客家話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陳秀琪2004〈客家話聲調的移轉現象〉,第六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廈門大學。
陳秀琪2005〈知莊章聲母的捲舌音─舌位的前化運動〉,第九屆國際暨第廿三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陳秀琪2005〈客贛方言入聲韻尾的發展〉,《國文經緯》。
陳秀琪2005〈南靖客家話的音系及其特點〉,《客語千秋》,第八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
吳中杰1999〈從歷史跟比較的觀點來看客家韻母的動向:以台灣為例〉,中華民國聲學學會主編,《聲韻論叢》第八輯。
邱仲森2004〈客家話古曉匣母音變現象考察﹥第六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廈門大學。
劉勝權2004〈粵西客粵語音韻特點比較——兼論梅縣話的粵化問題〉,第六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廈門大學。
劉澤民2004〈客贛方言蟹攝一等開口字的歷史層次〉,第六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廈門大學。
劉鎮發2004〈從方言比較看客家話匣母字的歷史層次〉,第六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廈門大學。
涂春景2004〈從同一發聲部位聲母轉移的特性鉤沉客話本字〉,第六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廈門大學。
楊秀芳1989〈論漢語方言中全濁聲母的清化〉,《漢學研究》第七卷第二期。
鄭曉峰2001〈漢語方言中的成音節鼻音〉,《清華學報》三十一卷,一二期合刊。
呂嵩雁1995〈台灣客家次方言語音探究〉《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度全國文藝季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客家雜誌社,頁40-57。
周長揖1992〈濁音清化溯源及相關問題〉,《中國語文》第四期。
范文芳1996〈竹東腔海陸客語語語音現象〉,國立新竹教育師範學院《語文學報》第三期。
徐貴榮2007〈以饒洋鎮為中心的饒平客話語音特徵〉,客語縱橫:第七屆國際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徐貴榮2004〈客語“漳潮片”的分片芻議-以台灣饒平客家話音韻談起〉,第五屆客家方言暨首屆贛方言學術研討會研討會論文集。
徐貴榮2004〈台灣客語的文白異讀研究〉,《台灣語文研究》第二期。
張光宇2000〈論條件音變〉,清華學報第14 期。
張光宇2003〈比較法在中國〉,語言研究第23 卷第4 期。
張光宇2004〈漢語音史中的雙線發展〉,清華學報新34 卷第2 期。
張光宇2004〈漢語方言音系的地理考查:韻母篇〉,中國語文第6 期。
張光宇2006〈漢語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的階段性〉,中國語文第4 期,頁346-358。
張光宇2008〈梅縣音系的性質〉,《語言學論叢》第37 輯,頁70-86。
陳勝權2008〈客贛方言來母異讀現象〉,客語千秋:第八屆國際客方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彭盛星2008〈台灣五華客話和廣東五華客話的語音差異〉,《第七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頁225-232。
鄧盛有2002〈臺灣南莊四海話研究〉客贛方言研究:第五屆客家方言暨首屆贛方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羅肇錦 1994〈客語異讀音的來源〉,《台北師院學報》第七期。
羅肇錦1998〈客語本字線索與非本字線索〉,《國文雜誌第二期》,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
羅肇錦2001〈試論福建廣東客家話的源與變〉第七屆國際暨第十九屆全國聲韻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刊載於《聲韻論叢》第十二輯。
羅肇錦2006〈客語源起南方的語言論證〉,《語言暨語言學‧客語專號》第二期,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
羅肇錦2006〈客家話hu→f的深層解讀〉,《全球視野下的客家與地方社會:第一屆台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三)學位論文
江敏華 1998《臺中縣東勢客語音韻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敏華 2003《客贛方言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呂嵩雁 1988《閩西客語音韻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大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中杰 2004《畲族語言研究》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建芳 2009《新屋海陸客家話詞彙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貴榮 2002《臺灣桃園饒平客話研究》國立新竹師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所碩士論文。
徐貴榮 2008《台灣饒平客話音韻的源與變》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子祺 2000《新竹海陸腔客家話音韻研究》國立新竹師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琪 2002《臺灣漳州客家話的研究-以詔安話為代表》國立新竹師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琪 2006《閩南客家話音韻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彭盛星 2004《臺灣五華(長樂)客家話研究》國立新竹師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雯君 2005《台灣四縣海陸海陸客家話比較研究》國立新竹師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軒正 2010《大埔、豐順客家話的比較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媺琪 2010《陸河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淑萍2009《漢語方言顎化現象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黃秀媛2010《揭西五雲鎮客家話的音韻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陳秀琪(Xiu-qi Chen) 審核日期 2012-8-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