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162401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8 、訪客IP:3.15.235.196
姓名 林宗聖(Zong-sheng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應用地質研究所
論文名稱 特定降雨事件下濁水溪沖積扇及名竹盆地地下水補注效益評估
(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Choushui river alluvial fan and Mingchu basin for specific rainfall events)
相關論文
★ 單井垂直循環流場追蹤劑試驗數學模式發展★ 斷層對抽水試驗洩降反應之影響
★ 漸近型式尺度延散度之一維移流-延散方程式之Laplace轉換級數解★ 延散效應對水岩交互作用反應波前的影響
★ 異向垂直循環流場溶質傳輸分析★ 溶解反應對碳酸岩孔隙率與水力傳導係數之影響
★ 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硝酸鹽氮污染潛勢評估與預測模式建立★ 異向含水層部分貫穿井溶質傳輸分析
★ 溶解與沈澱反應對碳酸鈣礦石填充床孔隙率與水力傳導係數變化之影響★ 有限長度圓形土柱實驗二維溶質傳輸之解析解
★ 第三類注入邊界條件二維圓柱座標移流-延散方程式解析解發展★ 側向延散對雙井循環流場追蹤劑試驗溶質傳輸的影響
★ 關渡平原地下水流動模擬★ 應用類神經網路模式推估二維徑向收斂流場追蹤劑試驗縱向及側向延散度
★ 關渡濕地沉積物中砷之地化循環與分布★ 結合水質變異與水流模擬模式評估屏東平原地下水適合飲用之區域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濁水溪沖積扇地區由於長年地下水缺乏妥善規劃及經營,造成嚴重地層下陷及海水入侵等危害,除了加強平原地區水資源管理外,位於南投縣名間鄉及竹山鎮間,濁水溪中游段的名竹盆地,主要由礫石層分佈,水文地質條件佳,若能了解本區地下水補注情形,則可更加妥善規劃地下水資源。本研究利用 FEMWATER 建立濁水溪沖積扇及名竹盆地三維地下水流模型,並進一步結合地表水數值模式進行模擬,探討特定降雨事件下地下水補注情況,其中特定降雨事件是以 2012 年梅雨及颱風所造成明顯降雨事件。以 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建構符合現地之模型,反應本區地下水流動情形。由研究結果顯示特定降雨事件後,含水層地下水垂直方向流動較水平方向流動明顯。淺層含水層受到降雨及土壤含水量影響,垂向流動分佈較廣。大量雨水經表土層入滲後集流,在名竹盆地及濁水溪沖
積扇扇頂地區深層含水層有明顯地下水垂向流動,成為下游含水層主要補注來源。抽水量對於地下水流動影響為次之,側向邊界對於地下水流動影響則不明顯。未來此區若進行地下水人工補注,可於區域內地下水垂向流動明顯之特定含水層進行,提升補注之效果,提供政府未來地下水補注規劃之參考。
摘要(英) Sound ground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re lack in the Choushui River alluvial fan, resulting in the occurrence of serious land subsidence and seawater intrusion. Even the disasters induced by overpumping of groundwater pose a potential threat on the Taiwan High Speed Rail. 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alluvial fan, the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e neighboring hills. Mingchu Basin,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midstream segment of the Choushui River and comprised of the gravel formation of Pleistocene, i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resolve the problem in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Because of wide drainage areas and goo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Mingchu Basin is considered a high potential recharging region of groundwater. This work is to use the FEMWATER model equipped with the 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 (GMS)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for specific three rainfall events. This study particularly focuses on the simul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flow, and evaluate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rainfall events on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The study results reveal that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exchange are significant during the rainfall events and fast reduce after the rainfall events.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is more easily fluctuated by the rainfall and soil water movement in the aquifer 1. The water movement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mainly occurs in the Mingchu Basin and apex of the Choushui River alluvial fan which located in the aquifer 2 and aquifer 3. The analyzed finding can provide residents with sugges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Government administrators with information of groundwater exchange between aquifers when plans of water resources are considered.
關鍵字(中) ★ 濁水溪沖積扇
★ 名竹盆地
★ 補注機制
★ 地下水
關鍵字(英) ★ Choushui river alluvial fan
★ Mingchu basin
★ Recharge Mechanism
★ FEMWATER
★ Groundwater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圖 目 錄 VI
表 目 錄 IX
符號說明 X
一、緒 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文獻回顧 3
1-2-1 地下水資源調查 3
1-2-2 地下水數值模式 5
1-3 研究目的 9
1-4 論文架構及研究流程 10
二、研 究 區 域 12
2-1 水文地質概況 12
2-1-1 地理位置 12
2-1-2 河川 12
2-1-3 氣候 13
2-1-4 濁水溪流域水文地質 13
2-1-5 名竹盆地水文地質 14
三、研 究 方 法 19
3-1 模式介紹 19
3-1-1 地下水流方程式 19
3-2 模式參數設定 25
3-2-1 格網及分層 25
3-2-2 邊界條件設定 28
3-2-3 模擬分區及水文地質參數 30
3-3 水文地質參數率定及驗證 32
四、結 果 及 討 論 34
4-1 地下水模式率定 34
4-2 模式驗證 40
4-3 含水層流通率 41
4-4 地下水補注 57
4-4-1 名竹盆地地下水補注方案 57
4-4-2 名竹盆地地下水補注模擬 58
4-4-3 扇頂區地下水補注方案 71
4-4-4 扇頂區地下水補注模擬 72
五、結 論 及 建 議 84
5-1 結論 84
5-2 建議 86
參 考 文 獻 87
附 錄 一 93
附 錄 二 99
參考文獻 〔1〕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台灣山區地下水資源調查研究整體計畫─第一期」,台灣中段山區地下水資源調查及評估成果報告書,2010。
〔2〕 工業技術研究院:地層下陷資料庫。1992~2010年,取自 https://www.itri.org.tw/chi/
〔3〕 農業工程研究中心,「集集共同引水計劃可行性規劃(二)水源及用水專題 7D 海水入侵數學模式之建立」,15~19頁,76~77頁,1989。
〔4〕 沈向白,「濁水溪沖積扇地區地下水資源調查」,國立嘉義農專土木工程科研究報告,1991。
〔5〕 劉聰桂、田巧玲、邱等輝和張炎銘,「濁水溪沖積扇之地下水資源-碳十四及氚定年/示蹤研究」,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及水文地質研討會論文集,145-164頁,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1996年2月。
〔6〕 田巧玲、張炎銘、林維侃和蔡明坤,「濁水溪沖積扇之地下水水文概況」,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及水文地質研討會論文集,207-221頁,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1996年2月。
〔7〕 汪中和、彭宗仁、劉文徹、江崇榮、于蓓和陳文福,「由同位素探討雲林地下水的補注」,第三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論文集,319-329頁,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1999年1月。
〔8〕 張吉佐、劉俊臣,「濁水溪中游地區地下水補注調查及評估」,經濟部水資源局八十五年度地下水觀測網暨地層下陷防治計劃成果發表會,55~72頁,台北市,1997年3月。
〔9〕 陳尉平、陳進發和李振誥,「由河川資料之流量歷線估計濁水溪流域之地下水補注量」,第三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論文集,342~353頁,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1999年1月。
〔10〕 江崇榮、黃智昭、陳瑞娥和費立沅,「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之補注區釐定」,第二屆資源工程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成功大學,台南縣,2005年9月。
〔11〕 林宛蓉,「濁水溪沖積扇南緣地下水水位變化影響因子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6年。
〔12〕 徐年盛、汪中和、江崇榮、劉振宇、黃建霖和楊艾芸,「結合地下水平衡分析結果與氫氧同位素分析推估濁水溪沖積扇各補注水源之水量」,第七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F36-F45頁,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2009年12月。
〔13〕 陳冠宇,「應用地理資訊系統及因子分析方法於地下水補注潛勢評估─以濁水溪沖積扇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論文,民國99年。
〔14〕 王韋勳,「名竹盆地地下水流數值模式之建立及應用」,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01年。
〔15〕 Harbaugh, A.W., Banta, E.R., Hill, M.C., & McDonald, M.G., 2000, “MODFLOW-2000,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modular ground-water model-User guide to modularization concepts and the Ground-Water Flow Process”, U.S. Geological Survey Open-File Report: 00-92.
〔16〕 Richards, L.A., 1931, “Capillary conduction of liquids through porous mediums”, Physics, 1, pp. 318-333.
〔17〕 Yeh, G.T., and Hard, D.S., 1979, “FEMWATER: A finite-element model of water flow through saturated-unsaturated porous media”, ORNL-5567,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Oak Ridge, Tennessee, pp. 162.
〔18〕 van Genuchten, M.T., 1980, “A Closed-form Equation for Predicting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Unsaturated Soils”,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Vol. 44, pp. 892-898.
〔19〕 張誠信,「雲林地區地下水流三維數值模擬」,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20〕 姜儷安、歐陽湘,「雲林地區地下水及水平衡初步分析」,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及水文地質研討會論文集,181~206頁,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1996年2月。
〔21〕 田巧玲、張炎銘、簡振源、蔡文豪和陶芳策,「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水流數值模擬」。第三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11~12頁,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1999年1月。
〔22〕 李師誠,「濁水溪沖積扇水文地質及地下水流數值模擬分析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23〕 賴再壽,「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汲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24〕 秦啟文、謝文忠、簡傳彬和林癸妙,「嘉義地區地下水安全出水量」,第十一屆水利工程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2000年7月。
〔25〕 吳雪蘋,「濁水溪沖積扇地區地下水位變化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26〕 林俶寬、陳忠偉、許清荃和李振誥,「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安全出水量推估之研究」,第四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論文集,287~294頁,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2001年4月。
〔27〕 林再興、林崇亮,「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資源蘊藏量之研究」,第四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論文集,295~303頁,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2001年4月。
〔28〕 陳忠偉、潘文健和李振誥,「濁水溪沖積扇及屏東平原地下水合適出水量之研究」,台灣水利季刊,第五十卷第三期,70~82頁,2002。
〔29〕 林時猷,「以地下水位之區位相關性輔助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模擬之參數決定」,逢甲大學土木及水利工程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30〕 許昊,「地下水補注量推估之研究-以濁水溪沖積扇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9年。
〔31〕 林聖婷,「濁水溪沖積扇補注量及抽水量空間分佈模式建立」,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01年。
〔32〕 Kalbus, E., Reinstorf, F., & Schirmer, M., 2006, “Measuring methods for groundwater – surface water interactions:a review”,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10, pp. 873-887.
〔33〕 Krause, S., and Bronstert, A., 2007, “The impact of groundwater–surface water interactions on the water balance of a mesoscale lowland river catchment in northeastern Germany”,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1(2), pp. 169-184.
〔34〕 Rossi, P.M., Ala-aho, P., Ronkanen, A., & Klove, B., 2012, “Groundwater–surface water interaction between an esker aquifer and a drained fen”, Journal of Hydrology, vol. 432–433, pp. 52-60.
〔35〕 吳培暉,「臺灣山區集水區地表水與地下水流動分析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101年。
〔36〕 杻家慶,「集水區地表水與地下水耦合數值模式」,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37〕 石棟鑫、王毓麒、王豪偉、陳政欣、欉順忠、郭文達、楊尊華和張雅琪,「發展大氣-水文整合系統」,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2011。
〔38〕 Yeh, G.T., Huang, G.B., Zhang, F., Cheng, H.P., & Lin, H.C., 2006, WASH123D: A numerical model of flow, thermal transport, and salinity, sediment, and water quality transport in WAterSHed Systems of 1-D Stream-River Network, 2-D Overland Regime, and 3-D Subsurface Media, A Technical Rep. Submitted To EPA.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Orlando, FL.
〔39〕 經濟部水利署,「地表地下水整合性數值模式運用於地下水補注規劃」,2014。
〔40〕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濁水溪沖積扇水文地質調查研究報告」,1995。
〔41〕 陳文福,台灣的地下水,遠足出版社,台北縣,2005。
〔42〕 何信昌、陳勉銘,「臺灣地質圖台中圖幅」,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2000。
〔43〕 陳華玟、陳勉銘和石同生,「南投圖幅及說明書,五萬分之一臺灣地質圖」,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共 79 頁,2004。
〔44〕 中央氣象局:縣市每日雨量統計。2004~2012年,取自http://www.cwb.gov.tw/V7/climate/dailyPrecipitation/dP.htm
〔45〕 經濟部水利署,「地下水觀測網執行成效及發展規劃(1/2)」,2007。
〔46〕 經濟部水利署,「地下水觀測網執行成效及發展規劃(2/2)」,2008。
〔47〕 Yeh, G.T., Cheng, J.R., & Chang, H.P., 1997, “FEMWATER: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Computer Model for Simulating Density-Dependent Flow and Transport in Variably Saturated Media”, Technical Report CHL-97-12.
〔48〕 Yeh, G.T., and Chang, J.R., 1993, “Users′ Manual: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WATER Flow through Saturated-Unsaturated Porous Media, Version 2.0,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Park, PA.
指導教授 陳瑞昇、張誠信(Jui-sheng Chen Cheng-shin Jang) 審核日期 2014-7-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