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研究探討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與家庭結構(family structure)對老人健康與醫療利用的影響。個人社會資本(individual social capital)即為個人之社交技巧、領導能力及其與人群互動的程度等,使個人得以透過人際互動、社會活動的參與,獲得市場性及非市場性利益之個人社會特徵,且個人社會資本可以視為一種存量(Glaeser et al., 2001)。而老年人透過參與社會活動或家庭成員間之親密往來,除了能促進心裡及生理健康,間接降低醫療服務的需求之外,同時也有可能影響老人的就醫成本,直接影響老人的就醫行為。有研究發現個人社會資本與老人自評健康狀況有顯著的正向關係(Veenstra, 2000; Ross, 2000);此外,家庭結構亦可能是影響老人健康與醫療利用行為的重要因素。Curtis, et al. (2001) 發現家庭結構不完整對家庭成員健康有負面影響。 本研究實証分析社會資本及家庭結構與老人健康與醫療利用的關聯。資料來源為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分別於民國85年所辦理之「台灣地區老人保健與生活問題調查」之研究資料。研究的進行首先利用序列機率模型(ordered probit model)探討社會資本與家庭結構對老人自評健康之影響。接著,在控制老人健康因素後,並進一步利用計數資料模型(count data model)分析兩者對老人醫療資源利用之影響。其中,計數資料實證模型之應變數為老人之住院天數及門診次數﹔自變數則是社會資本、家庭結構、以及其他特性變數等。在控制健康狀況與特性變數後,我們發現老人參與社會活動越頻繁及家庭結構越緊密,醫療服務的利用將越少。據此,我們將就實證結果探討老人照護及老人保健醫療的政策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