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4360080      線上人數 : 139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2147


    題名: 銅電鍍矽晶圓附著性埴充性及抗電遷移強化電鍍配方研發;Development of Electroplating Formulation for Copper Deposition on Si-Wafer with Good Adherence, Homogeneity and Anti-Electro-Migration
    作者: 林景崎;李勝隆
    貢獻者: 機械工程學系
    關鍵詞: 電子電機工程類;化學工程類
    日期: 2005-07-01
    上傳時間: 2010-11-30 15:12:25 (UTC+8)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鋁導線由於RC delay 的缺點不能突破,不可能製造速度更快、線路更密集的電路,電子工業經多年的研發,目前,高導電率、電遷移抵抗力較好的銅,已逐漸取代鋁成為半導體材料導體金屬的主流,銅製程技術因而受到重視。然而由於銅的熔點遠高於鋁,必須採用電鍍法來取代傳統的鋁製程物理蒸鍍鍍.。因為電鍍法其製程設備與電鍍操作條件息息相關此,唯有針對鍍銅製程條件的深入探討,並搭配電鍍機構、電控系統的開發,才能建立實用的銅製程設備。本子計畫目標在建立:晶圓上電化學鍍銅其附著性、埴充性、及抗電遷最佳電鍍配方的研發,計劃時程分為三年,每年之研究目標及重點摘述如下:第一年:以硫酸銅和焦磷酸銅為主要鍍液配方,在已濺鍍晶種層的平板矽晶上進行電鍍比較,著重電鍍效率與電鍍形態的探討,配合銅鍍層之檢測,進而選擇出適當之電鍍配方及其與添加劑組合之創新條件(介面活性劑、濕潤劑、平整劑及光澤劑),並討論其機制。第二年:針對已有凹槽(trench)的矽晶圓為對像進行焦磷酸銅高溫電鍍 (60~80℃)、低溫硫酸銅電鍍(20~30℃)研究,在不同電鍍環境中,改變兩極間電場分佈、溶液間質傳效果、兩極間偏壓大小、兩電極間距及電極表面氣泡產生.等參數進行研究,配合銅鍍層之檢測,討論電鍍速率與鍍層性質的關係,並研究出最佳化電鍍製程參數。第三年:分別由第二第三子計畫所提供之部分設備元件總成,配合本子計畫前兩年開發之電鍍配方及製程參數進行測試,並隨時修正配方條件或提出硬體改進意見。各階段之研究結果均回饋至總計畫。 研究期間:9308 ~ 9407
    關聯: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顯示於類別:[機械工程學系]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410檢視/開啟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