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1916885      線上人數 : 129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9188


    題名: 介質參數量測技術的發展與研究;The Development of Dielectric Measurement Technique
    作者: 邱奕世;Yih-Shyh Chiou
    貢獻者: 電機工程研究所
    關鍵詞: 待測物;校準;向量網路分析儀;介電常數;導磁係數;基因演算法;DUT;calibraiton;VNA;dielectric constant;permeability;GA
    日期: 2001-07-02
    上傳時間: 2009-09-22 11:42:47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通訊,它是將一些有用的資料經由電、波或光的方式從此處傳送到另一個有距離的目的地,在通訊的傳遞上有許多不同的方式,所以我們通常無法注意到每一種形式。因而認知影響資料傳遞與接收的傳遞資訊品質、效率的通訊問題,進而研究、分析、設計不同的方法以適應廣大的應用是我們所關心、在意的主題。電波目前已經發展出許多成熟的運用,諸如:雷達、導航、傳播、通訊、遙測等。因電磁波是動態電能、磁能量間的互換或變化,並以波動的型式存在我們的週遭,故電磁波可視為空間、時間、介質等的函數,所以通訊通道的介質在電波傳遞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它將影響電磁波傳輸品質、效率的優劣與否。 隨著地面行動通訊的頻率不斷提高,本研究的主旨即利用電磁波量測方式發展一套量測的技術和系統以求得影響電波通訊的因子 ─ 介質參數(包括介質的厚度及 、 的實、虛部值)。目的有二:其一為建立合適的量測設備環境及網路分析儀之校準技術,其二為建立待測物的介質常數反衍程序。至於反衍的方法通常由推導的反射波及入射波公式來決定,於此篇論文所採用的方法是利用基因演算法則來反衍介質參數。 與傳統的基因演算法則(GA)不同的是此篇論文所使用的是Real / Complex 的十進位的基因演算法則,十進位的Real / Complex基因運算比傳統的基因演算法則多了一些優勢:提供更清晰的陳述、更簡單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簡化了染色體的建立、使用線性交配所以沒有跨越的作用,除此之外也完全避免二進位編碼和解碼以簡化程式的設計。故可藉由本方法所得模式及量測數據提供使用者在不同環境之下建立各自所需的傳輸模型,以期達到所有使用者能利用有限的資源達到最大傳輸的目標,以改善資源的使用效率,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資訊傳輸量,才能達成效率、可靠的資訊傳輸目的。 A practical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the complex dielectric constant, complex permeability and the thickness of materials is developed. To obtain these parameters, a rectangular-cross- sectioned device under test is placed in a rectangular waveguide, where the magnitude and phase of the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are measured over the desired frequency band. An accurate calibration technique is also established during the measurement using a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Besides, a better genetic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retrieve desired parameters from the measured data, which directly represents complex number chromosomes and uses decimal linear crossover without crossover site, instead of using binary coding and binary crossover in conventional genetic algorithm. Such approach avoids coding and works directly with real/complex numbers. With the flexible genetic algorithm, therefore, the programming is simplified and the computation efficiency is enhanced.
    顯示於類別:[電機工程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