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975701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4 、訪客IP:3.21.93.44
姓名 陳俊景(CHUN-CHING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族群節慶與地方認同:以東勢新丁粄節為例
(Ethnic group and Place Identity: A case study of Dongshi Xindingban Festival)
相關論文
★ 寺廟與客家聚落關係──以桃園縣觀音鄉甘泉寺為例★ 客家鄉鎮發展文化觀光之研究—以桃園縣新屋鄉為例
★ 客家花布的符號消費與族群認同★ 台灣客家族群的跨國認同與文化建構:以泰國台灣客家同鄉會為例
★ 親密與衝突的母女關係:以客家女性論述傳承為例★ 客家飲食傳承與族群認同
★ 乙未年桃園客家地區抗日事件之研究★ 國小學童客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基隆市國小高年級為例
★ 文化展示與客家論述:以苗栗客家文化園區為例★ 族群旅遊節目的再現分析-以客家電視台為例
★ 桃竹苗地區印尼客家外籍配偶的認同變遷★ 客家流行音樂與青年的客家認同
★ 清代新竹關西王廷昌家族的拓墾與發展★ 論多元族群之社區認同建構─以桃園市龍潭區佳安社區為例
★ 移民二代的認同抵抗與變遷─高屏溪畔滇緬義胞聚落的當代情境★ 客家文化的傳承與變遷:以祭拜祖先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自1980年代開始各地動員串連後展開所謂的「客家運動」,尤以「1228還我母語運動」為客家意識行動代號的高峰,所謂「客家」躍為新聞議題,「客家」企圖不斷重新發聲,客家過去與現在進行式持續發生交錯及探討,因社會政治因素影響,所謂「客家族群」被重視,除了相關的社會運動,推動族群文化的行動遍地展開外,客家研究在強度的重視下,讓學界有大量客家研究的議題。以「客委會」的出現,積極強化各種形式的活動,試圖營造客家族群曝光度,企圖藉由各式的節慶建構客家族群對外的象徵符號。各式各樣打著客家大旗的文化活動,在各地方如雨後春筍般地展開。
本研究為東勢元宵節期間所舉辦「新丁粄節慶」,場域是東勢文化街與東勢客家文化園區之間的區塊,研究者利用訪談與參與觀察方法為資料的收集,配合新丁粄節慶的文獻,還原東勢地區新丁粄活動情形,爾後每年的新丁粄節慶,隨參與者角色的改變、亦或受資源補助的影響,研究者企圖找出東勢新丁粄節慶與地方認同所發生何種的改變?本研究係以十三位東勢的客家分分受訪者為主體,再輔以七位非客家身份受訪者,深入探究受訪者對東勢新丁粄節慶對族群認同的影響,替東勢新丁粄節慶主體以及梳理出東勢地方認同的改變關係。
本研究的問題:一、新丁粄節對族群認同的影響。二、新丁粄節對東勢地方認同的改變。
摘要(英) Since the 1980s, the so-called "Hakka Movement" has been launched after the mobilization of various places, especially the "1228 Return My Mother Tongue Movement" as the peak of the Hakka awareness action code name. , Hakka past and present are continuously intertwined and discussed.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factors, the so-called "Hakka group"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In addition to related social movements and actions to promote ethnic culture, Hakka research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to. ,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derived Hakka research topics. Especially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Hakka Committee", various forms of activities have been actively strengthened, trying to create the exposure of the Hakka community, and trying to build a symbol of the Hakka community to the outside world through various festivals. Various cultural activities under the banner of Hakka have sprung up in various places.
This research was held during the Dongshi Lantern Festival. The festival literature restores the situation of Xindingbao activities in the Dongshi area. Since then, the annual Xindingbao festival will change with the role of the participants, or be affected by resource subsidies. What has changed? This research takes thirteen respondents from Dongshi as the main body, and deepl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pondents to the local identity of the Dongshi Xindingpan festival, and sorts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al identity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Dongshi Xindingpan festival.
Questions of this study: 1. The eth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w Ding Pun Festival and Dongshi. 2. The change of the local identity of Dongshi in Xindingpan Festival.
關鍵字(中) ★ 節慶
★ 地方認同
★ 東勢
★ 新丁粄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次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起源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第三節 新丁粄文獻回顧 13
第四節 研究流程及方法 20
第五節 研究限制 29
第二章 民俗時期的新丁粄 30
第一節 地理人文環境 30
第二節 新丁粄活動時期 36
第三節 新丁粄活動轉折期 38
第三章 新丁粄的地方認同 40
第一節 新丁粄的東勢認同 40
第二節 新丁粄的客家認同 50
第三節 新丁粄節的東勢客家認同 58
第四章 新丁粄與族群認同 72
第一節 東勢大埔族群認同 72
第二節 族群記憶認同 77
第三節 東勢客家族群認同 8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7
第二節 族群的記憶 90
參考文獻 92
附錄一 96
參考文獻 英文專書
Agnew J,1987,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 Econom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Cresswell T Agnew J,1987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 Econom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96 In Place/Out of Place: Geography, Ideology and Transgress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Minneapolis.
Falassi, A, 1987, Time Out of Time, Essays on Festival, U. S. A,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Greetz Clifford. 1973. Integrative Revolution Sentiments and Civil Politics in the New States,in Clifford Greetz ed.,. (pp255-311). New York: Basic Boobs.
Getz, D, 1991, 2005,Festivals, 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Hall,Stuart,1996,“Introduction: Who Needs identity?”in S. Hall, ed. Questions ofCultural Identities,pp. 1-11. London: Sage.
Jackson,Robert,l997,Making special events fit in the 21 century. Champaign, III Sagamore Pub.
Relph.E,1976,Place and Placelessness London Pion Limited
Sieber,J.E,1992,Planning Ethically Responsive Research. Newbury Park: Sage.
Soltis,J,1990,The Eth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 W. Eisner & A. Peshkin (Eds.) Qualitative Inquiry in Education: The Continuing Debat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Tuan Yi-Fu,1974,Space and Plac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6, 211-252.
William, F. T, 1997, Global Tourism: The Next Decade,London: Butterworth-Heinemann.

中文專書
王志弘,徐苔玲,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群學。
王明珂,2001,〈華夏邊緣〉台北:允長叢書。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
王俐容,2012,〈台灣客家族群文化政策〉台北:智勝。
王保鍵,2013,〈圖解台灣客家政治與經濟〉台北:五南圖書。
台中市政府客家委員會,2012,〈2012東勢新丁粄成果專輯2012〉台北:五南。
石慶德,2012,〈續修東勢鎮志2010〉台中:台中縣政府。
李政賢,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台北:五南。
周錦宏,2021,〈制度設計與台灣客家發展〉台北:五南。
林世珍,1989,〈台中縣志〉台中:台中縣政府。
施正鋒,2006,〈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台中:新台灣文化
俞通龍,2014,〈客家族群象徵產業的當代新風貌〉台北:師大書苑。
范明煥,2011,〈續修東勢鎮志〉台中縣東勢鎮公所。
徐正光,1989,〈徘徊族群與現實之間〉台北:正中。
徐宗國,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許木柱,1991,〈弱勢族群問題〉。載於楊國樞、葉啟政: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市: 巨流。
陳炳輝,2008,〈節慶文化與活動設計〉,新北:華立圖書。
陳定銘,2010,〈客家社區治理〉,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台北:智勝。
陳板,2007,〈社區營造〉,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得研究〉台北:五南。
陳炎正,1995,〈東勢鎮志〉 台中:台中縣政府。
曾喜城,1999,〈台灣客家文化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圖書。
黃應貴,陳文德,2016〈21世紀的地方社會〉台北:群學。
譚光鼎,1998,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劉還月,2006,〈臺灣客家族群史:民俗篇〉南投:台灣省文獻。
劉錦雲,1998,〈客家民俗文化漫談〉台北:武陵。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韓培爾,2009,〈社會科學博碩士論文寫作研究〉台北:風雲。
謝世忠,2012,〈客家地方慶和文化觀光產業〉台北:客家委員會。
期刊
王俐容,2005,當代台灣客家文化的再現與重構。以文化節為例。http://www.hakka.gov.tw
林秀幸,2004,清代東勢地區的社群互動和社會型態。行政院客家委員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http://www.hakka.gov.tw
柯朝欽,2015,臺灣客家現代族群想像的三種類型。全球客家研究,2015年,第五期,頁151-194。
陳怡君,2017,考古人類學刊儀式遺產社會想像與地方認同。2017年,第87期,頁1-36。
陳麗華,2011,談泛台灣客家認同-1860-1980年代台灣客家族群的塑造。台大歷史學報第48期。
陳瑛珣,2009,台灣中部大埔客文化圈的形成。行政院客家委員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http://www.hakka.gov.tw
許世融,林蕙安,2015,近十年來東勢新丁粄節的傳統與創新。台中教育大學學報,第29:2期
蔡瓊嬅,2003,現代國家中的族群文化與族群認同─台灣族群現象的理論分析。收錄於族群、認同、多元文化社會學書研討會。
羅肇錦,1994,台灣客家話的現況與走向載於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客家雜誌
社承辦之「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度全國文藝季系列活動一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論文
江明恭,2014,東勢元宵新丁粄節之繪本創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
李思慧,2015,客庄新丁粄節行前期望、活動知名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國立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研究所。
林秀萱,2012,東勢新丁粄節慶活動遊客參與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班。
邱盛琪,2010,六堆客家粄仔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碩士班
楊美琴,2015,東勢新丁粄節與地方客家文化關係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
劉耀鍾,2020,節慶活動中的儀式營造元素探討以東勢新丁粄節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
魏瑞伸,2011,客家民俗節慶的蛻變以臺中東勢新丁粄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鍾菩璿,2019,從民俗到節慶:以臺中東勢新丁粄節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羅翊甄,2013,傳統民俗文化到當代客庄節慶以東勢新丁粄節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網站
客家雲: https://cloud.hakka.gov.tw/Details?p=3167 (查詢日期)
還我母語運https://www.hakka.gov.tw/Content/Content?NodeID=34&PageID=45262
指導教授 王俐容 審核日期 2022-8-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