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4329614 線上人數 : 87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CUIR
生醫理工學院
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CUIR
‧
管理
N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生醫理工學院
>
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59255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59255
題名:
母語為中文與英文者偵測頻率掃描訊號方向之事件相關腦電波研究
;
Detection of Frequency-Modulated Sweep Direction by English and Chinese Speakers: An ERP Study
作者:
葉菀婷
;
Yeh,Wan-ting
貢獻者:
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
關鍵詞:
事件相關腦電位
;
聽覺閾限追蹤
;
語言經驗
;
語調語言
;
非配對誘發電位
;
頻率掃描訊號
;
auditory threshold tracking
;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
;
frequency-modulated (FM)
;
language experience
;
mismatch negativity (MMN)
;
tonal language
日期:
2013-01-28
上傳時間:
2013-03-25 16:19:24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
摘要:
調頻 (frequency modulation)是構成複雜溝通訊號的基本聽覺元素,舉凡人類語言、音樂至同物種發聲。調頻掃描(frequency-modulated sweeps)是調頻中重要的類別之一,可提供語言編碼(speech encoding)與詞匯特徵(lexicon distinction)等重要線索,此線索以語調語言(tonal language)尤為明顯。本實驗致力於偵測調頻掃描訊號處理中的聽覺敏感度與語言經驗,並執行心理物理學與事件相關腦電位實驗。實驗一,利用非配對誘發電位成分(mismatch negativity component)探討分辨線性頻率掃描訊號方向之神經基質。實驗二,利用非配對誘發電位成分與行為分辨(discrimination)實驗,探討變化複合頻率掃描訊號的方向、頻寬與速率之敏感度。實驗三,母語為中文及英文受試者參與聽覺閾限追蹤實驗,此實驗目的為檢測語言經驗影響基礎調頻處理程度。行為實驗顯示,中文為母語受試者擁有較準確的辨別能力於第一共振峰的頻間(600-900Hz),且不受刺激長短影響(30, 100 及300毫秒)均有出色的辨別能力;但在基頻頻間(180-270Hz),只有較長的刺激(100及300毫秒)表現較好。事件相關腦電位實驗顯示,中文為母語的受試者,在不受注意力介入的情況下,僅在較長(100及300毫秒)的下行訊號之條件,仍可辨認頻率掃描訊號及複合頻率掃描訊號之方向。非配對誘發電位成分的振幅在較長的訊號與第一共振峰的頻率區間較大,代表偵測能力較好。聽覺閾限追蹤實驗(auditory threshold tracking)顯示中文受試者分辨頻率掃描訊號的能力比英文受試者更好,隱含著複合調頻訊號之敏感度會隨語言經驗而不同。研究結果顯示語言經驗會影響非語言知覺性聽覺訊號處理,如調頻掃描訊號。調頻 (frequency modulation)是構成複雜溝通訊號的基本聽覺元素,舉凡人類語言、音樂至同物種發聲。調頻掃描(frequency-modulated sweeps)是調頻中重要的類別之一,可提供語言編碼(speech encoding)與詞匯特徵(lexicon distinction)等重要線索,此線索以語調語言(tonal language)尤為明顯。本實驗致力於偵測調頻掃描訊號處理中的聽覺敏感度與語言經驗,並執行心理物理學與事件相關腦電位實驗。實驗一,利用非配對誘發電位成分(mismatch negativity component)探討分辨線性頻率掃描訊號方向之神經基質。實驗二,利用非配對誘發電位成分與行為分辨(discrimination)實驗,探討變化複合頻率掃描訊號的方向、頻寬與速率之敏感度。實驗三,母語為中文及英文受試者參與聽覺閾限追蹤實驗,此實驗目的為檢測語言經驗影響基礎調頻處理程度。行為實驗顯示,中文為母語受試者擁有較準確的辨別能力於第一共振峰的頻間(600-900Hz),且不受刺激長短影響(30, 100 及300毫秒)均有出色的辨別能力;但在基頻頻間(180-270Hz),只有較長的刺激(100及300毫秒)表現較好。事件相關腦電位實驗顯示,中文為母語的受試者,在不受注意力介入的情況下,僅在較長(100及300毫秒)的下行訊號之條件,仍可辨認頻率掃描訊號及複合頻率掃描訊號之方向。非配對誘發電位成分的振幅在較長的訊號與第一共振峰的頻率區間較大,代表偵測能力較好。聽覺閾限追蹤實驗(auditory threshold tracking)顯示中文受試者分辨頻率掃描訊號的能力比英文受試者更好,隱含著複合調頻訊號之敏感度會隨語言經驗而不同。研究結果顯示語言經驗會影響非語言知覺性聽覺訊號處理,如調頻掃描訊號。
顯示於類別:
[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index.html
0Kb
HTML
977
檢視/開啟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